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综述
摘要:近阶段城市化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内涵、动力机制、水平以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进一步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内涵;动力机制;城市化水平;发展模式
1 关于城市化内涵的研究
1.1 城市化概念的提出
卡尔﹒马克思1858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谈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使用了“乡村城市化”一词。随后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由此也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中的老课题[1]。
1.2 我国学者对城市化内涵的理解
纵观学者们对当今城市化的研究,由于研究目标、角度和领域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城市化一词又各种各样的理解,至今还未形成一个世界公认的城市化定义。我国学者对城市化的关注始于80年代初的经济学界。他们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和探讨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廖丹清认为,城市化的内涵体现了五大过程,即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集聚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极的形成过程,城市化是城市体系形成、发展、结构优化的过程,城市化是现代文明产生、沉淀的过程[2]。洪银兴认为,城市化的含义是以广大农村为背景的城市化,是指农村居民在城镇能够享受到城市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而城市的本来面目乃是“市场中心”,因此,衡量城市化水准就不能仅仅依靠人口比重,还应纳入城市化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反映市场化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指标[3]。王红杨等学者对城市化进行“结构性定义”,以表述不同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要素与“纯粹”的城市化要素加人口在城市地区的集聚之间的关系[4]。赵燕青则直接将城市化的内涵定义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认为农业向工业转化只不过是分工从简单向高级发展的一个过程,分工链的加长会使现在的工业也成为新的传统部门,因此认为城市化从本质上讲是分工和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主流阶段时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5]。
有些学者认为城市化实质上就是人口城市化。林国先通过研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化的进程,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6]。郭书田、刘纯斌以及杨重光、刘维新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既表现为城镇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充。一些学者从分析城市化的经济实质出发,认为城市化就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学者叶裕民认为城市化是非农产业在城市集聚的过程[7]。许成安、戴枫认为人口的转移和人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综述
摘要:近阶段城市化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内涵、动力机制、水平以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进一步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内涵;动力机制;城市化水平;发展模式
1 关于城市化内涵的研究
1.1 城市化概念的提出
卡尔﹒马克思1858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谈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使用了“乡村城市化”一词。随后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由此也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中的老课题[1]。
1.2 我国学者对城市化内涵的理解
纵观学者们对当今城市化的研究,由于研究目标、角度和领域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城市化一词又各种各样的理解,至今还未形成一个世界公认的城市化定义。我国学者对城市化的关注始于80年代初的经济学界。他们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和探讨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廖丹清认为,城市化的内涵体现了五大过程,即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集聚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极的形成过程,城市化是城市体系形成、发展、结构优化的过程,城市化是现代文明产生、沉淀的过程[2]。洪银兴认为,城市化的含义是以广大农村为背景的城市化,是指农村居民在城镇能够享受到城市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而城市的本来面目乃是“市场中心”,因此,衡量城市化水准就不能仅仅依靠人口比重,还应纳入城市化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反映市场化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指标[3]。王红杨等学者对城市化进行“结构性定义”,以表述不同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要素与“纯粹”的城市化要素加人口在城市地区的集聚之间的关系[4]。赵燕青则直接将城市化的内涵定义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认为农业向工业转化只不过是分工从简单向高级发展的一个过程,分工链的加长会使现在的工业也成为新的传统部门,因此认为城市化从本质上讲是分工和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主流阶段时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5]。
有些学者认为城市化实质上就是人口城市化。林国先通过研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化的进程,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6]。郭书田、刘纯斌以及杨重光、刘维新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既表现为城镇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充。一些学者从分析城市化的经济实质出发,认为城市化就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学者叶裕民认为城市化是非农产业在城市集聚的过程[7]。许成安、戴枫认为人口的转移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