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综述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综述

摘要:近阶段城市化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内涵、动力机制、水平以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进一步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内涵;动力机制;城市化水平;发展模式

1 关于城市化内涵的研究

1.1 城市化概念的提出

卡尔﹒马克思1858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谈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使用了“乡村城市化”一词。随后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由此也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中的老课题[1]。

1.2 我国学者对城市化内涵的理解

纵观学者们对当今城市化的研究,由于研究目标、角度和领域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城市化一词又各种各样的理解,至今还未形成一个世界公认的城市化定义。我国学者对城市化的关注始于80年代初的经济学界。他们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和探讨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廖丹清认为,城市化的内涵体现了五大过程,即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集聚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极的形成过程,城市化是城市体系形成、发展、结构优化的过程,城市化是现代文明产生、沉淀的过程[2]。洪银兴认为,城市化的含义是以广大农村为背景的城市化,是指农村居民在城镇能够享受到城市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而城市的本来面目乃是“市场中心”,因此,衡量城市化水准就不能仅仅依靠人口比重,还应纳入城市化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反映市场化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指标[3]。王红杨等学者对城市化进行“结构性定义”,以表述不同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要素与“纯粹”的城市化要素加人口在城市地区的集聚之间的关系[4]。赵燕青则直接将城市化的内涵定义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认为农业向工业转化只不过是分工从简单向高级发展的一个过程,分工链的加长会使现在的工业也成为新的传统部门,因此认为城市化从本质上讲是分工和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主流阶段时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5]。

有些学者认为城市化实质上就是人口城市化。林国先通过研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化的进程,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6]。郭书田、刘纯斌以及杨重光、刘维新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既表现为城镇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充。一些学者从分析城市化的经济实质出发,认为城市化就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学者叶裕民认为城市化是非农产业在城市集聚的过程[7]。许成安、戴枫认为人口的转移和人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综述

摘要:近阶段城市化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内涵、动力机制、水平以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进一步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内涵;动力机制;城市化水平;发展模式

1 关于城市化内涵的研究

1.1 城市化概念的提出

卡尔﹒马克思1858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谈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使用了“乡村城市化”一词。随后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由此也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中的老课题[1]。

1.2 我国学者对城市化内涵的理解

纵观学者们对当今城市化的研究,由于研究目标、角度和领域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城市化一词又各种各样的理解,至今还未形成一个世界公认的城市化定义。我国学者对城市化的关注始于80年代初的经济学界。他们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和探讨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廖丹清认为,城市化的内涵体现了五大过程,即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集聚的过程,城市化是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极的形成过程,城市化是城市体系形成、发展、结构优化的过程,城市化是现代文明产生、沉淀的过程[2]。洪银兴认为,城市化的含义是以广大农村为背景的城市化,是指农村居民在城镇能够享受到城市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而城市的本来面目乃是“市场中心”,因此,衡量城市化水准就不能仅仅依靠人口比重,还应纳入城市化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反映市场化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指标[3]。王红杨等学者对城市化进行“结构性定义”,以表述不同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要素与“纯粹”的城市化要素加人口在城市地区的集聚之间的关系[4]。赵燕青则直接将城市化的内涵定义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认为农业向工业转化只不过是分工从简单向高级发展的一个过程,分工链的加长会使现在的工业也成为新的传统部门,因此认为城市化从本质上讲是分工和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主流阶段时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5]。

有些学者认为城市化实质上就是人口城市化。林国先通过研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化的进程,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6]。郭书田、刘纯斌以及杨重光、刘维新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既表现为城镇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充。一些学者从分析城市化的经济实质出发,认为城市化就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学者叶裕民认为城市化是非农产业在城市集聚的过程[7]。许成安、戴枫认为人口的转移和人


相关内容

  • 我国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综述
  •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展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城市用地扩展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城市用地扩展的动力机制.扩展模式.扩展特征,研究技术以及扩展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区域性及等级性,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 ...

  • 主题五:聚落地理学
  • 聚落地理学 帅婷婷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西宁 810008) 学号:[1**********] 摘要:聚落地理学是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人口分布的具体形式-聚落.聚落地理分为乡村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两大部分.从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当前研究热点问题:城市化.城市 ...

  •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分析并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为今后我国根据各经济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制定相 ...

  • 开题之文献综述
  • 以明商业文化视"三言二拍"商人形象 --开题之文献综述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的佼佼者,其中有大量为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 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q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村落变迁文献研究综述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村落变迁文献研究综述 李昱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村落发生了巨大变迁.本文在归纳和总结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改革开放以来这段时期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并将中国村落变迁的特征归纳为区域研究的不均衡.微观的转向.多学科的交织三个方面:并认为这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村落组织内部的整合.村落文 ...

  • 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综述
  • 201x--201x学年第二学期 旅 游 商 品 学 作 业 学号:xxx 姓名:xxx 专业:xxx 联系方式:xxx 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产品开发在种类.形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力争以创新打造吸引力,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对近年来中国旅游产品创新的一些学 ...

  • 建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附件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年级专业: 建筑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研究目标与内容(包括基本内容.方案论证.设计思路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的设计原理 认识消防.结 ...

  • 人文地理学考研重要知识点集锦
  • 人文地理学考研重点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额内涵,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 ...

  •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 前言 我国是一个地震区广为分布的国家,20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分析历次的破坏性地震,可以发现多层砖混房屋遭到破坏的程度普遍比较严重,而我国木结构古建筑都保存较好.木结构古建筑主要是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体系,该体系用木材作为主体建筑材料,以柱.梁为承重骨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