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其用广,其效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本文结合临床择例报道并略谈体会如下。

1 发作性睡病

患者,女,71岁,退休干部。述多年来经常发病,发病前即感头部有蒸热感,且昏昏欲睡,有时甚至在做事时可当即倒下而睡,但体温不高,呼之能醒,醒后又睡,不吃不喝,1、2天后逐渐好转,恢复后无异常表现。长期经中西医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始终不能控制其发作和延长发病间隔期。2000年5月来我处诊治。症如上述,察脉弦长有力,舌红苔白。此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上蒙,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小柴胡汤合温胆汤。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即恢复正常。因见其有效,即备药在家,每于稍有发病先兆时即服之,可控制其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大大减少,且症状亦轻,基本治愈。

2 汗症

患者,男,74岁,退休干部。2001年5月24日就诊。自述近半个月来,无论白天或夜间,出现颈以上出汗,颈以下其它地方无汗,尤以夜间为甚,时轻时重,并无其它不适,但以汗湿衣领及枕头为之烦心,要求诊治。察脉弦稍细,舌红苔白,且伴口中微苦稍干渴。此少阳枢机不利,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枢转少阳兼益阴固涩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百合15g,煅牡蛎25g,龙骨15g,大枣5枚,3剂愈。

3 耳根周围发热疼痛症状

患者,男,45岁,在职干部。2001年4月2日就诊。述左耳根周围大范围皮肤发热、疼痛,同时伴咽痛且干枯已十多日,经西医消炎治疗无效,遂来我处诊治。余观左耳根部皮肤并无异常,但触之疼痛,咽部鲜红,扁桃体不肿大,舌红苔黄微腻,察脉浮弦,此为风热之邪客于少阳经脉使然。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疏和解之。药用: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甘草6g,防风12g,玄参15g,蝉蜕10g,板蓝根15g,蔓荆子10g,3剂。服后症即减轻,舌苔转白腻,于上方加藿香10g,佩兰12g,再服6剂愈。

4 感冒变症

患者,女,62岁,退休职工。述5天前因晚上受凉而出现头痛、怕冷、流清涕等症。自服复方感冒灵后,上症基本解除,但于第4天开始,自觉胸部微闷,饮食减少,感觉头脑不清醒,健忘,经人介绍来诊。观其人并无神志障碍等症,察脉弦紧稍细重按乏力,望舌淡苔白稍厚,此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上下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拟小柴胡汤原方。药用:柴胡18g,黄芩1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2剂,服毕头已清,胸不闷,饮食增加,又服2剂痊愈,病人惊为神奇。

5 内耳眩晕症

患者,女,57岁,退休职工。2003年10月30日就诊。述3天前突发眩晕,动则呕吐,并觉房屋转动,已在个体诊所输液2天,症状有所减轻,但仍觉头晕目眩,温温欲吐,两耳似有阻塞感,全身乏力等,观舌红苔白厚,脉弦缓,余以为当从“少阳中风,两耳之所闻”,并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与耳中迷路水肿有关论治,拟和解少阳,疏调肝胆脾胃兼化痰利湿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治之,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天麻10g,茯苓15g,泽泻15g,生姜2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大减,再服3剂而愈。

6 咳嗽症

患者,男,63岁,退休干部。2000年7月26日就诊。述感冒后经静脉输液症状减轻,但继而咳嗽加剧痰多,特别在下午3~5点左右觉有寒热不适,每天如此已1周左右,同时每天均服用止咳及消炎药无效。望舌红苔白,察脉弦紧。此日晡寒热,邪正相争少阳症,然又兼痰多苔白,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味。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陈皮12g,茯苓12g,川贝母10g,杏仁10g,紫苏子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共服6剂愈。

7 讨论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法半夏、人参(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以辛开散,以苦降泄,以甘益气、补虚、和中,共奏清解宣散表里、疏调肝胆脾胃、调和内外阴阳、调达上下升降之功。对于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多以《伤寒论》所论外邪既不在太阳之表而汗之,又不在阳明之里而下之,惟邪客少阳之半表半里用此汤以和解之;或以《伤寒论》所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然笔者认为除以上所述外,更应充分利用小柴胡汤上述之功用,并结合少阳经脉循行的部位、发病时间、发病机制与相关的舌(以舌淡或红、苔白或薄黄为主)、脉(以弦脉为主)等四个方面而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种复杂病症之中,无论外感、内伤,只要临床病症与上述四个方面有一、二个方面相符,均可考虑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在上述病例中,如耳周发热疼痛症则主要是从少阳经络循行部位而应用的;其就内耳眩晕症亦考虑与经络循行相关;再如咳嗽症则主要是从少阳发病时间上来考虑的;其它如发作性睡病、汗症、感冒变症以及内耳眩晕症均主要是从病机上来考虑的,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其用广,其效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本文结合临床择例报道并略谈体会如下。

1 发作性睡病

患者,女,71岁,退休干部。述多年来经常发病,发病前即感头部有蒸热感,且昏昏欲睡,有时甚至在做事时可当即倒下而睡,但体温不高,呼之能醒,醒后又睡,不吃不喝,1、2天后逐渐好转,恢复后无异常表现。长期经中西医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始终不能控制其发作和延长发病间隔期。2000年5月来我处诊治。症如上述,察脉弦长有力,舌红苔白。此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上蒙,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小柴胡汤合温胆汤。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即恢复正常。因见其有效,即备药在家,每于稍有发病先兆时即服之,可控制其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大大减少,且症状亦轻,基本治愈。

2 汗症

患者,男,74岁,退休干部。2001年5月24日就诊。自述近半个月来,无论白天或夜间,出现颈以上出汗,颈以下其它地方无汗,尤以夜间为甚,时轻时重,并无其它不适,但以汗湿衣领及枕头为之烦心,要求诊治。察脉弦稍细,舌红苔白,且伴口中微苦稍干渴。此少阳枢机不利,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枢转少阳兼益阴固涩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百合15g,煅牡蛎25g,龙骨15g,大枣5枚,3剂愈。

3 耳根周围发热疼痛症状

患者,男,45岁,在职干部。2001年4月2日就诊。述左耳根周围大范围皮肤发热、疼痛,同时伴咽痛且干枯已十多日,经西医消炎治疗无效,遂来我处诊治。余观左耳根部皮肤并无异常,但触之疼痛,咽部鲜红,扁桃体不肿大,舌红苔黄微腻,察脉浮弦,此为风热之邪客于少阳经脉使然。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疏和解之。药用: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甘草6g,防风12g,玄参15g,蝉蜕10g,板蓝根15g,蔓荆子10g,3剂。服后症即减轻,舌苔转白腻,于上方加藿香10g,佩兰12g,再服6剂愈。

4 感冒变症

患者,女,62岁,退休职工。述5天前因晚上受凉而出现头痛、怕冷、流清涕等症。自服复方感冒灵后,上症基本解除,但于第4天开始,自觉胸部微闷,饮食减少,感觉头脑不清醒,健忘,经人介绍来诊。观其人并无神志障碍等症,察脉弦紧稍细重按乏力,望舌淡苔白稍厚,此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上下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拟小柴胡汤原方。药用:柴胡18g,黄芩1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2剂,服毕头已清,胸不闷,饮食增加,又服2剂痊愈,病人惊为神奇。

5 内耳眩晕症

患者,女,57岁,退休职工。2003年10月30日就诊。述3天前突发眩晕,动则呕吐,并觉房屋转动,已在个体诊所输液2天,症状有所减轻,但仍觉头晕目眩,温温欲吐,两耳似有阻塞感,全身乏力等,观舌红苔白厚,脉弦缓,余以为当从“少阳中风,两耳之所闻”,并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与耳中迷路水肿有关论治,拟和解少阳,疏调肝胆脾胃兼化痰利湿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治之,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天麻10g,茯苓15g,泽泻15g,生姜2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大减,再服3剂而愈。

6 咳嗽症

患者,男,63岁,退休干部。2000年7月26日就诊。述感冒后经静脉输液症状减轻,但继而咳嗽加剧痰多,特别在下午3~5点左右觉有寒热不适,每天如此已1周左右,同时每天均服用止咳及消炎药无效。望舌红苔白,察脉弦紧。此日晡寒热,邪正相争少阳症,然又兼痰多苔白,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味。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陈皮12g,茯苓12g,川贝母10g,杏仁10g,紫苏子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共服6剂愈。

7 讨论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法半夏、人参(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以辛开散,以苦降泄,以甘益气、补虚、和中,共奏清解宣散表里、疏调肝胆脾胃、调和内外阴阳、调达上下升降之功。对于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多以《伤寒论》所论外邪既不在太阳之表而汗之,又不在阳明之里而下之,惟邪客少阳之半表半里用此汤以和解之;或以《伤寒论》所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然笔者认为除以上所述外,更应充分利用小柴胡汤上述之功用,并结合少阳经脉循行的部位、发病时间、发病机制与相关的舌(以舌淡或红、苔白或薄黄为主)、脉(以弦脉为主)等四个方面而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种复杂病症之中,无论外感、内伤,只要临床病症与上述四个方面有一、二个方面相符,均可考虑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在上述病例中,如耳周发热疼痛症则主要是从少阳经络循行部位而应用的;其就内耳眩晕症亦考虑与经络循行相关;再如咳嗽症则主要是从少阳发病时间上来考虑的;其它如发作性睡病、汗症、感冒变症以及内耳眩晕症均主要是从病机上来考虑的,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关内容

  •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治疗温热病:从记载温热病医案较多的<续名医类案>来看,小柴胡汤合白虎汤或者栀子豆豉汤治疗温病,疗效也很满意.万密斋治疗胡尤嘉身壮热,自汗出,大渴,脉弦大而虚,用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1剂而愈,更进一步说明了小柴胡汤可以灵活运用 ...

  • 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的比较研究
  • [中图分类号]R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63-01 [摘要]本文对柴胡进行了考证,阐述了柴胡的临床应用,对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三者的异同进行了对比鉴别. [关键词]中药: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 ...

  • 柴胡桂枝干姜汤
  • 柴胡桂枝干姜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食谱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 ...

  •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 ...

  • 疏肝解郁话柴胡
  • 柴胡分两种 中药材中有柴胡名称的分为两种,一种称柴胡,一种称银柴胡,两种柴胡的功效主治有所不同.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的干燥根,属于辛凉解表药,其味甘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邪在少阳以及肝郁气滞和气虚下陷等证.银柴胡为石竹科 ...

  • 第九章 和法 //小柴胡汤. 柴胡.枳实. 四逆散 半夏泻心汤
  • 第九章 和法 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者,表里同病者,统称和法,属于"八法"中的"和"法的范畴. 和法原为治疗足少阳胆经病证而设.然而,胆附于肝,表里关系至为密切,无论肝胆受邪,或本身功能失调,常相互影响,并往往累 ...

  • 刘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顽疾选萃
  • 刘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顽疾选萃 张保伟 (河南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河南郑州 450003) 摘 要: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治疗少阳兼太阳的方剂.刘渡舟教授根据该方功用特点, 临证多有发挥.刘老常用本方治疗肩背疼痛.肝气窜证.早期肝硬化.四肢疾病.脾胃疾病及体虚感冒, 并取得了较好疗 ...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豆小妮 张兆元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5期 [摘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于<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通调津液的作用,用于精神分裂症.癫痫.小 ...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现代应用和研究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 篇>中用于治疗外感伤寒而误下,导致阳邪里陷,弥漫少阳, 肝胆经气不利,"胸满烦惊."现代国内外医家根据辨证论治的 原则,掌握本方胆热痰扰,肝气拂郁的病机,已将本方推广应 用于各种内伤杂病,如神经症,癫痫,精神病,高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