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行测辅导之逻辑判断四种论证方式
中公教育辅导与研究专家 柳晓丽
一、论点和论据
(一) 题干的特点
1. 题干一般先给出一段背景材料后表达论点或者说明其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
2. 题干中表达的论点是为了说明一些手段或是用某些办法达到一个目的。
(二) 做题关键
1. 直接的指出论点或是论据错误;
2. 说明措施无法实行或是不能达不到目的。
【例题1】 科学家最新发现被命名为“郑氏晓廷龙”的小恐龙是始祖鸟的“亲戚”,与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通过分析始祖鸟的形态,并对似鸟恐龙和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即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
A. 恐爪龙类是一类与恐龙亲缘关系很近的鸟
B. 恐爪龙类是一类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
C. 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成植食性恐龙,再演化成鸟类
D. 始祖鸟标本被命名后,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鸟类
【解析】快速阅读后可以发现其实题干就是说明了一个观点,即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A 选项否定了这一观点,削弱了推测;B 选项与题干要说明的意思相同,加强了题干推测;C 选项肯定了兽爪类恐龙最后演化成鸟类,削弱了推测;D 选项对始祖鸟的认识也与题干推测矛盾。因此答案为B 。
【点拨】对于此类“最不能质疑”的题目,要求排除削弱的选项,一般正确的答案都是加强项。
二、常考的四种论证方式
第一种:归纳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题干是基于选取一些样本或是对某一部分来进行调查、研究、问卷或实验,最终得出针对整体的结论。
(二) 做题关键
1. 说明题干中选取的一些样本或某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十分的特别,不能表示全部;
2. 说明还有其他可以影响整体的事情,并且这个事情与整体有关。
【例题2】 一位博士生导师说:现在的博士生论文,语句越来越难读懂,本届学生交给我的博士生论文都写得很差,句子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 下列哪一个选项最能削弱这位大学博导论证:
A. 上述论证没有证明博士生导师能够判断博士生的写作水平
B. 这位博导的学生水平是否能够代表所有博士生的水平尚需得到证实
C. 上文的论证并没有排除这位博士生导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的可能性
D. 在上文论述中没有提供反面的论点
【解析】其实只要说明他的学生不具有代表性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下面观察选项,B 选项正好说明了这位博导的学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博士生,即题干论证是“以偏概全”,从而削弱了这位博导的结论。A 选项“没有证明能判断”并不代表“不能判断”,削弱程度有限;C 选项的“好老师”和D 选项的“反面的论点”与博士生的论文水平无关。因此答案为B 。
【点拨】只要说明样本不能代表整体,也就是以偏概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种:因果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此类问题一般是给出两个条件,然后得出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 做题关键
1. 直接说明题中表达的关系是不成立的;
2. 找出还有一些别的不同于题干所给出的条件,那么就不能得出题干中的关系;
3. 说明当条件相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果,那么就不能得出题干中的关系。
【例题3】 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土得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发现,骨骼化石内砷、钡、铬、铀、稀土元素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
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
A. 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
B. 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
C. 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
D. 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
【解析】他们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很多倍,说明恐龙死于慢性中毒。解题的关键就是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成立。A 选项指出了恐龙化石体内有毒元素含量高是“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推测;B 选项恐龙化石内具有相应的解毒元素,那么不能得出恐龙死于慢性中毒的结论,直接削弱了推测;C 选项直接削弱了推测;D 选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削弱题干推测。因此答案为D 。
第三种:跳跃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题干中给出的论点和论据有着很大的跨度。
(二) 做题关键
说明这个跨度是无法成立的,也就是说明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或有差异。
【例题4】 提起极地冰,很多人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幅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景观。然而,在北纬71度、西经168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雪龙”号首次驶入一片“脏”冰区,只见一块块淡蓝色的浮冰中间夹杂了许多脏兮兮的黄色冰块,这种黄色冰块,既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也出现在多年冰块上。对于“人类造成的污染已经殃及极地浮冰”的说法,有专家解释说这只是生活在极地冰中的一种特有生物--黄褐色的冰藻。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能够反驳专家上述观点:
A. 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
B. 北极冰中生长有冰藻并不是普遍现象
C. 近年来人类踏上北极的次数逐年增加
D. 北冰洋周围的陆地常有沙尘天气
【解析】主要说的是黄色冰块,专家解释是黄褐色的冰藻。观察四个选项,
A 选项说明新生冰块上不可能出现冰藻,则论据与论点之间隐含的联系显然是不存在的,反驳了专家观点;B 和C 两个选项与题干论证无关;D 选项“有沙尘天气”不代表会形成“黄色冰块”,故也与题干论证无关。因此答案为A 。 第四种:削弱类比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题干先说明甲具有某种性质,接着说明甲与乙在某方面相似,然后得出乙也具有这种性质。
(二) 做题关键
说明他们两之间在某些地方并不相似,或者具有影响性质的其他因素。
【例题5】 合理、精简的机构设置使得甲县卫生局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甲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和乙县卫生局十分相似。因此乙县的卫生局工作效率也会很高。
下列哪项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 乙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未必与甲县的相同
B. 两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数量有较大的差异
C. 工作流程的设置对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
D. 甲县卫生局的不同部门的工作效率有高有低
【解析】A 选项的“未必„„相同”也就是可能相似,与题干论据不矛盾,不能反驳题干结论;B 选项虽然工作人员的数量不同,但工作人员数量与工作效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削弱程度有限;C 选项指出“另有他因”影响工作效率,而未知两县卫生局的工作流程设置是否相似,从而削弱了论点;D 选项与题干论证无关。因此答案为C 。
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行测辅导之逻辑判断四种论证方式
中公教育辅导与研究专家 柳晓丽
一、论点和论据
(一) 题干的特点
1. 题干一般先给出一段背景材料后表达论点或者说明其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
2. 题干中表达的论点是为了说明一些手段或是用某些办法达到一个目的。
(二) 做题关键
1. 直接的指出论点或是论据错误;
2. 说明措施无法实行或是不能达不到目的。
【例题1】 科学家最新发现被命名为“郑氏晓廷龙”的小恐龙是始祖鸟的“亲戚”,与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通过分析始祖鸟的形态,并对似鸟恐龙和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即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
A. 恐爪龙类是一类与恐龙亲缘关系很近的鸟
B. 恐爪龙类是一类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
C. 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成植食性恐龙,再演化成鸟类
D. 始祖鸟标本被命名后,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鸟类
【解析】快速阅读后可以发现其实题干就是说明了一个观点,即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A 选项否定了这一观点,削弱了推测;B 选项与题干要说明的意思相同,加强了题干推测;C 选项肯定了兽爪类恐龙最后演化成鸟类,削弱了推测;D 选项对始祖鸟的认识也与题干推测矛盾。因此答案为B 。
【点拨】对于此类“最不能质疑”的题目,要求排除削弱的选项,一般正确的答案都是加强项。
二、常考的四种论证方式
第一种:归纳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题干是基于选取一些样本或是对某一部分来进行调查、研究、问卷或实验,最终得出针对整体的结论。
(二) 做题关键
1. 说明题干中选取的一些样本或某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十分的特别,不能表示全部;
2. 说明还有其他可以影响整体的事情,并且这个事情与整体有关。
【例题2】 一位博士生导师说:现在的博士生论文,语句越来越难读懂,本届学生交给我的博士生论文都写得很差,句子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 下列哪一个选项最能削弱这位大学博导论证:
A. 上述论证没有证明博士生导师能够判断博士生的写作水平
B. 这位博导的学生水平是否能够代表所有博士生的水平尚需得到证实
C. 上文的论证并没有排除这位博士生导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的可能性
D. 在上文论述中没有提供反面的论点
【解析】其实只要说明他的学生不具有代表性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下面观察选项,B 选项正好说明了这位博导的学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博士生,即题干论证是“以偏概全”,从而削弱了这位博导的结论。A 选项“没有证明能判断”并不代表“不能判断”,削弱程度有限;C 选项的“好老师”和D 选项的“反面的论点”与博士生的论文水平无关。因此答案为B 。
【点拨】只要说明样本不能代表整体,也就是以偏概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种:因果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此类问题一般是给出两个条件,然后得出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 做题关键
1. 直接说明题中表达的关系是不成立的;
2. 找出还有一些别的不同于题干所给出的条件,那么就不能得出题干中的关系;
3. 说明当条件相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果,那么就不能得出题干中的关系。
【例题3】 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土得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发现,骨骼化石内砷、钡、铬、铀、稀土元素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
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
A. 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
B. 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
C. 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
D. 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
【解析】他们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很多倍,说明恐龙死于慢性中毒。解题的关键就是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成立。A 选项指出了恐龙化石体内有毒元素含量高是“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推测;B 选项恐龙化石内具有相应的解毒元素,那么不能得出恐龙死于慢性中毒的结论,直接削弱了推测;C 选项直接削弱了推测;D 选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削弱题干推测。因此答案为D 。
第三种:跳跃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题干中给出的论点和论据有着很大的跨度。
(二) 做题关键
说明这个跨度是无法成立的,也就是说明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或有差异。
【例题4】 提起极地冰,很多人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幅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景观。然而,在北纬71度、西经168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雪龙”号首次驶入一片“脏”冰区,只见一块块淡蓝色的浮冰中间夹杂了许多脏兮兮的黄色冰块,这种黄色冰块,既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也出现在多年冰块上。对于“人类造成的污染已经殃及极地浮冰”的说法,有专家解释说这只是生活在极地冰中的一种特有生物--黄褐色的冰藻。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能够反驳专家上述观点:
A. 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
B. 北极冰中生长有冰藻并不是普遍现象
C. 近年来人类踏上北极的次数逐年增加
D. 北冰洋周围的陆地常有沙尘天气
【解析】主要说的是黄色冰块,专家解释是黄褐色的冰藻。观察四个选项,
A 选项说明新生冰块上不可能出现冰藻,则论据与论点之间隐含的联系显然是不存在的,反驳了专家观点;B 和C 两个选项与题干论证无关;D 选项“有沙尘天气”不代表会形成“黄色冰块”,故也与题干论证无关。因此答案为A 。 第四种:削弱类比论证
(一) 题干的特点
题干先说明甲具有某种性质,接着说明甲与乙在某方面相似,然后得出乙也具有这种性质。
(二) 做题关键
说明他们两之间在某些地方并不相似,或者具有影响性质的其他因素。
【例题5】 合理、精简的机构设置使得甲县卫生局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甲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和乙县卫生局十分相似。因此乙县的卫生局工作效率也会很高。
下列哪项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 乙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未必与甲县的相同
B. 两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数量有较大的差异
C. 工作流程的设置对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
D. 甲县卫生局的不同部门的工作效率有高有低
【解析】A 选项的“未必„„相同”也就是可能相似,与题干论据不矛盾,不能反驳题干结论;B 选项虽然工作人员的数量不同,但工作人员数量与工作效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削弱程度有限;C 选项指出“另有他因”影响工作效率,而未知两县卫生局的工作流程设置是否相似,从而削弱了论点;D 选项与题干论证无关。因此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