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从这些方面指导学生挖掘素材,并运用到相关写作中去。

素材一:

庄宗 “忧劳”,不忘晋王遗命,将晋王所赐三矢“受而藏之”,然后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先王。

庄宗时刻有一种忧患意识,不忘世仇,最终夺得天下。

写作应用

1、人要有忧患意识

2、忧劳可以兴国

3、居安要思危等

素材二:

庄宗恪守父命,严格自律,才得以完成遗志,一雪前耻,证明成由人,盛也由人。 写作应用

1、人要善于管理自己

2、自律

3、事在人为等

素材三: 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卫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庄宗。

写作应用

1、得与失

2、祸患常积于忽微

3、要防微杜渐

4、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5、智勇多困于所溺

6、逸豫可以亡身

7、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等

素材四:

逆境时,庄宗唯恐辜负先人之托,用兵时负矢在前,自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在成功后,便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驰,衰败继之。

写作应用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谦受益,满招损

3、成与败

4、顺境与逆境

5、忧与逸等

6、人事与天命

7、兴与亡

《伶官传序》本身就是作者读《新五代史》的感想。总结了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劝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格言警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

《苦斋记 》中说:“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3﹒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

4﹒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 5﹒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

6﹒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

7﹒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起义之初,艰苦奋斗,颇得民心;进入北京城后,农民军将领贪图享受,骄横腐化,失去人心,最终走向失败。

8.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宋 张载)

参考事例:

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个人嗜好,贪图享受,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

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

③有些基层领导(如大邱庄禹作敏)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④有的知识分子(如复旦陆德明)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

⑤联系个人实际: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

如网络游戏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

立意角度:

庄宗宠爱伶人失天下的角度:玩物丧志

庄宗得天下后骄傲的角度:满招损,谦受益

庄宗贪图安逸享乐而亡国:逸豫可以亡身

庄宗得天下失天下作法不同:事在人为

庄宗得天下难失天易:创业难,守业更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伶官传序》赏析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 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 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 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段叙事, 后段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论战性,一反当时流行的宿命论的历史观。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 对" 岂非人事" 的强调。用一个" 原" 字推寻原因, 点出庄宗得失之事, 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 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 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 得与失"" 盛与衰", 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 全文的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 报仇雪耻, 后来由胜而败, 由盛而衰的史实。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 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 就史论事, 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 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 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 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本文在" 写史" 方面, 文字精当。先写晋王临终遗嘱, 庄宗恪守父命, 出兵报仇, 终于凯旋——有" 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的" 壮举" ,证明" 成则由人" 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 以为大功告成, 不思强盛, 宠信伶官, 由盛而衰, 最后落个仓皇出逃, 土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的" 惨状", 也证明了" 败亦由人" 的道理。

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 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 方其……可谓壮哉!" " 及……何其衰也!" 两句末的两个感叹句, 用词不同, 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可谓壮哉" 在赞叹中含有轻蔑;" 何其衰也", 在惋惜中蕴含谴责, 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接着又用" 岂……欤 "" 抑……欤 " 反诘语气的选择复句强调后者, 说明成败之事" 皆自于人" 的道理, 得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的结论, 印证了开头的论点。为了加强文章的说理性, 在最后一段中进一步推论, 仍用" 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 推出"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道理, 扩展了论点, 照应了题意, 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读《伶官传序》有感作文讲评

1. 享乐丧志

——读《伶官传序》有感

(1)后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时恪守父命,身先士卒,励精图治,为报父仇,打败了一个个仇人,重拾江山。一时间威风八面,盛极一时,不可一世,“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可谓壮哉!可这位英雄却贪图享乐,宠爱伶人,最后落得国破身亡、死于非命的下场。(引) 我读后深受震动:庄宗宠信伶人而亡国丧身。可见, 享乐容易丧志。 (提)

(2)古人有“玩物丧志”的警示之语,是说过多的沉溺于某个事物,容易丧失斗志,丧失进取心,实则就是:只图享乐,容易丧志。庄宗就是这样,他在夺取天下时,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终于凯旋建国。但是,得到天下后,他却宠爱伶人,过分地贪图享乐,失去进取心,不理朝政,以致伶人作乱,他又失去天下。如果庄宗能像取天下那样去守天下,不宠爱伶人,不贪图享乐,而是勤于国事,他会很快失掉天下吗?所以说宠爱伶人——享乐是亡国的祸根。 (议1)

(3)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一个个王朝如四季般不断轮回,一幕幕悲剧如连续剧般不断上演,让人唏嘘,让人感叹。商纣王宠爱妲己(d á j ǐ)而亡国,周幽王宠爱褒姒(b āo s ì)而亡身,夫差宠爱西施而命归西天,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玉环而招来“安史之乱”,使大唐走向衰败,最后灭亡,南唐后主李煜因沉迷诗画美人而最终失去天下。这些亡国败家之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开国皇帝那样勤勤恳恳理家治国,而是像庄宗一样“玩物”,最终使江山易主,国家改姓。深究其原因:莫不是“智勇多困于所溺”,莫不是逸豫而导致亡身。历史,像一位老人时时警醒着我们。 (议2)

(4)一代国君是这样,普通人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富裕了。而生活在这富裕家庭中的一些青少年不能珍惜这样好的条件,不去努力学习,反而贪图享受、沉迷于玩乐,有人逃课进游戏厅,沉溺其中,甚至有人因此而耽误了学业,荒废了青春,误了自己的前程,这不是走后唐庄宗的老路吗?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呢?因为前辈创下了基业,富贵以后,后代子孙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之中,这样不但保不住他们的富贵地位,还会坐吃山空、丧财败家,最终落得穷困潦倒的下场。这正印证了古语:创业难,守成更难。 (联)

(5)贪图享乐,亡国败身,历史教训,值得铭记。以史为鉴,警醒自己,居安思危,切记享乐丧志。要避免悲剧重演,我们就要珍惜青春好时光,专心读书,学好本领,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

简评:

本文按“引-提-议-联-结”构思,结构清晣,事例充分,分析有理有据。

不足:正面事例略少。

2. 谈“玩物丧志”

——读《伶官传序》有感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政论小文,讲的是后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时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手刃敌酋。一时间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举天下之豪杰,未有与之抗者”。可这位大英雄却耽于逸豫,宠信伶人,最后只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场。

悲哉,李存勖,九泉之下如遇夫差先生,当相对一哭矣! 此二君皆玩物丧志者之典范也。 一个玩伶人,一个玩美人,只玩得废寝忘食,“走火入魔”,把雄才大略、冲天之志都玩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却玩出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历代君王中玩物丧志者数不胜数,而普通人里玩物丧志者也比比皆是。玩赌博的丧家财,丧人格;沉湎于脂粉的丧豪气,丧志向;就是小孩子,也有贪玩把功课丢了的。可见“玩物”可以使人沉迷,沉迷而后“忘志”,“忘”得久了,即便要找怕也难了,实所谓“玩物丧志”。

可见,“丧志”多因“玩物”。那么,“玩物”是否就都一定“丧志”呢? 爱因斯坦曾说过:“拉琴于我思考大有裨益。”这哪里是“玩物丧志”?“玩物得志”差不多! 怪哉,同为“玩物”,结果怎么大不相同呢?

这得从“志”说起。这个“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某种目标,二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如李存勖、夫差之辈,在达到了某种目标之后,在外物的引诱下,就放弃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没有树起新的目标,因此“丧志”。而爱因斯坦则相反,他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并靠着它不断建立起新的奋斗目标,虽玩物,不丧志。可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志向坚定纯洁,则玩物可以有助奋进;志向不坚定,则难免落得玩物丧志的下场。古今成败之事,都不违反这个规律。

所以,我们批判“玩物丧志”,不仅是要约束“玩物”,更重要的是要坚定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则无往而不胜,一点小小的“玩物”又能奈我何呢? 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

感点明确,说理辩证

《谈“玩物丧志”——读有感》评点之一

读后感重在“感”。写好一篇读后感,首先要确定感点。读后感“感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读和写两方面能力的结合。能否抓住原文的中心,直接影响到感点的恰当与否。

本文作者把握住了欧阳修《伶官传序》的中心来确定感点——“玩物丧志”。确立感点,除了必须跟原文中心联系之外,还应该跟形势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针砭时弊,有的

放矢,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玩物丧志”,不仅古代有,今天有,将来也会有;不仅中国有,外国也会有,确实值得好好议论一番。

文章开头用简练的笔触简介《伶官传序》的内容,作为全文引子,第2段以“悲哉”一句,明确地揭示了本文的感点。对于“玩物丧志”,作者能辩证地进行分析,先说李存勖、夫差到历代君王,再谈普通人,指出“玩物丧志”确实普遍存在;然后,笔锋一转:“那么„玩物‟是否就一定„丧志‟呢 ?”论述“玩物得志”,以爱因斯坦的例子做佐证,令人信服。

文章紧紧扣住“玩物”与“志”的辩证关系来进行论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最后得出结论:“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

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如果苛求一下的话,论证“玩物得志”时,举例过少过简,语焉不详,论证就不够充分有力。

拓新“感点”,辩证展开

《谈“玩物丧志”——读有感》评点之二

这是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文章观点独到,论析辩证,颇具启发性。这都得力于作者的创造思维和辩证思维艺术。

写好读后感,首要的一步是能在细读原作的基础上找准“感点”,并努力去拓新“感点”。要做到后者,全在于作者思维的求异创新。《伶官传序》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古文,文章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告诫后来人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覆辙。

然而,作者并未停留在这一层次上重发一番议论,而是拓深一步,探究出造成李存勖悲剧的原因——玩物丧志。进而,又辩证地从问题的另一面引出“玩物丧志”之理,从而拓新了“感点”。接着,作者又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发感”。作者紧扣“忘”的双重含义,并结合李存勖的“玩伶”与爱因斯坦“玩琴”的正反事例展开论述,提出了“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的见解。这样,既肯定了“玩物丧志”的道理所在,又推出了“玩物未必丧志”的创见。最后令人信服地得出了“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的结论。如此层层论析,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维艺术。

3. 满招损 谦受益

——读《伶官传序》有感

一声“呜呼”,感叹于眨眼间的兴衰;曲终人散,结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国梦;忧劳兴国,敲响繁华盛世的警钟;《伶官传序》,谱写下那句至理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 自从在24岁袭得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至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自满得意。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得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做了,我们就成功了。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愚钝。

忧劳不一定可以兴国,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放纵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满招损,谦得益。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却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

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不论从山间跌入山谷还是从石缝挤向石礁,他始终和着前进的步伐;而自满,就正是当溪水不再流动时,那一切静止不动的景象,如同一湾死水,臭臭的,满满的,了无生趣。

当追求的脚步骤然停止,人生便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就像流水一样,停止不前,终会失去原来的色彩。溪水应该有无穷的动力,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放弃!

《伶官传序》里的庄宗李存勖沉迷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里,他始终未料到亡国之音来得那么突然。如果说自满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是表面平静如镜,深处动荡不定的漩涡;那么谦虚则是通向希望城堡的捷径,是祸害来临时拯救自身的避风港湾。

居里夫人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去静静品尝丰收的硕果。当她发现了第一克镭时,巨大的成就已使她闻名于世,她将获得很多很多,名利钱财或许将滚滚而来。可她依然没有走出实验室,依旧注视着分离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默默地倒下了。她用毕生精力发现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人们。

满招损,谦受益。让我们都记住这一至理名言吧。读《伶官传序》,用一颗清醒的心来面对一切,这或许就是《伶官传序》给我们最大的收益吧。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从这些方面指导学生挖掘素材,并运用到相关写作中去。

素材一:

庄宗 “忧劳”,不忘晋王遗命,将晋王所赐三矢“受而藏之”,然后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先王。

庄宗时刻有一种忧患意识,不忘世仇,最终夺得天下。

写作应用

1、人要有忧患意识

2、忧劳可以兴国

3、居安要思危等

素材二:

庄宗恪守父命,严格自律,才得以完成遗志,一雪前耻,证明成由人,盛也由人。 写作应用

1、人要善于管理自己

2、自律

3、事在人为等

素材三: 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卫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庄宗。

写作应用

1、得与失

2、祸患常积于忽微

3、要防微杜渐

4、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5、智勇多困于所溺

6、逸豫可以亡身

7、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等

素材四:

逆境时,庄宗唯恐辜负先人之托,用兵时负矢在前,自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在成功后,便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驰,衰败继之。

写作应用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谦受益,满招损

3、成与败

4、顺境与逆境

5、忧与逸等

6、人事与天命

7、兴与亡

《伶官传序》本身就是作者读《新五代史》的感想。总结了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劝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格言警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

《苦斋记 》中说:“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3﹒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

4﹒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 5﹒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

6﹒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

7﹒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起义之初,艰苦奋斗,颇得民心;进入北京城后,农民军将领贪图享受,骄横腐化,失去人心,最终走向失败。

8.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宋 张载)

参考事例:

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个人嗜好,贪图享受,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

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

③有些基层领导(如大邱庄禹作敏)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④有的知识分子(如复旦陆德明)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

⑤联系个人实际: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

如网络游戏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

立意角度:

庄宗宠爱伶人失天下的角度:玩物丧志

庄宗得天下后骄傲的角度:满招损,谦受益

庄宗贪图安逸享乐而亡国:逸豫可以亡身

庄宗得天下失天下作法不同:事在人为

庄宗得天下难失天易:创业难,守业更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伶官传序》赏析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 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 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 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段叙事, 后段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论战性,一反当时流行的宿命论的历史观。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 对" 岂非人事" 的强调。用一个" 原" 字推寻原因, 点出庄宗得失之事, 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 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 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 得与失"" 盛与衰", 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 全文的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 报仇雪耻, 后来由胜而败, 由盛而衰的史实。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 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 就史论事, 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 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 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 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本文在" 写史" 方面, 文字精当。先写晋王临终遗嘱, 庄宗恪守父命, 出兵报仇, 终于凯旋——有" 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的" 壮举" ,证明" 成则由人" 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 以为大功告成, 不思强盛, 宠信伶官, 由盛而衰, 最后落个仓皇出逃, 土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的" 惨状", 也证明了" 败亦由人" 的道理。

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 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 方其……可谓壮哉!" " 及……何其衰也!" 两句末的两个感叹句, 用词不同, 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可谓壮哉" 在赞叹中含有轻蔑;" 何其衰也", 在惋惜中蕴含谴责, 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接着又用" 岂……欤 "" 抑……欤 " 反诘语气的选择复句强调后者, 说明成败之事" 皆自于人" 的道理, 得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的结论, 印证了开头的论点。为了加强文章的说理性, 在最后一段中进一步推论, 仍用" 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 推出"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道理, 扩展了论点, 照应了题意, 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读《伶官传序》有感作文讲评

1. 享乐丧志

——读《伶官传序》有感

(1)后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时恪守父命,身先士卒,励精图治,为报父仇,打败了一个个仇人,重拾江山。一时间威风八面,盛极一时,不可一世,“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可谓壮哉!可这位英雄却贪图享乐,宠爱伶人,最后落得国破身亡、死于非命的下场。(引) 我读后深受震动:庄宗宠信伶人而亡国丧身。可见, 享乐容易丧志。 (提)

(2)古人有“玩物丧志”的警示之语,是说过多的沉溺于某个事物,容易丧失斗志,丧失进取心,实则就是:只图享乐,容易丧志。庄宗就是这样,他在夺取天下时,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终于凯旋建国。但是,得到天下后,他却宠爱伶人,过分地贪图享乐,失去进取心,不理朝政,以致伶人作乱,他又失去天下。如果庄宗能像取天下那样去守天下,不宠爱伶人,不贪图享乐,而是勤于国事,他会很快失掉天下吗?所以说宠爱伶人——享乐是亡国的祸根。 (议1)

(3)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一个个王朝如四季般不断轮回,一幕幕悲剧如连续剧般不断上演,让人唏嘘,让人感叹。商纣王宠爱妲己(d á j ǐ)而亡国,周幽王宠爱褒姒(b āo s ì)而亡身,夫差宠爱西施而命归西天,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玉环而招来“安史之乱”,使大唐走向衰败,最后灭亡,南唐后主李煜因沉迷诗画美人而最终失去天下。这些亡国败家之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开国皇帝那样勤勤恳恳理家治国,而是像庄宗一样“玩物”,最终使江山易主,国家改姓。深究其原因:莫不是“智勇多困于所溺”,莫不是逸豫而导致亡身。历史,像一位老人时时警醒着我们。 (议2)

(4)一代国君是这样,普通人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富裕了。而生活在这富裕家庭中的一些青少年不能珍惜这样好的条件,不去努力学习,反而贪图享受、沉迷于玩乐,有人逃课进游戏厅,沉溺其中,甚至有人因此而耽误了学业,荒废了青春,误了自己的前程,这不是走后唐庄宗的老路吗?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呢?因为前辈创下了基业,富贵以后,后代子孙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之中,这样不但保不住他们的富贵地位,还会坐吃山空、丧财败家,最终落得穷困潦倒的下场。这正印证了古语:创业难,守成更难。 (联)

(5)贪图享乐,亡国败身,历史教训,值得铭记。以史为鉴,警醒自己,居安思危,切记享乐丧志。要避免悲剧重演,我们就要珍惜青春好时光,专心读书,学好本领,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

简评:

本文按“引-提-议-联-结”构思,结构清晣,事例充分,分析有理有据。

不足:正面事例略少。

2. 谈“玩物丧志”

——读《伶官传序》有感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政论小文,讲的是后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时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手刃敌酋。一时间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举天下之豪杰,未有与之抗者”。可这位大英雄却耽于逸豫,宠信伶人,最后只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场。

悲哉,李存勖,九泉之下如遇夫差先生,当相对一哭矣! 此二君皆玩物丧志者之典范也。 一个玩伶人,一个玩美人,只玩得废寝忘食,“走火入魔”,把雄才大略、冲天之志都玩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却玩出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历代君王中玩物丧志者数不胜数,而普通人里玩物丧志者也比比皆是。玩赌博的丧家财,丧人格;沉湎于脂粉的丧豪气,丧志向;就是小孩子,也有贪玩把功课丢了的。可见“玩物”可以使人沉迷,沉迷而后“忘志”,“忘”得久了,即便要找怕也难了,实所谓“玩物丧志”。

可见,“丧志”多因“玩物”。那么,“玩物”是否就都一定“丧志”呢? 爱因斯坦曾说过:“拉琴于我思考大有裨益。”这哪里是“玩物丧志”?“玩物得志”差不多! 怪哉,同为“玩物”,结果怎么大不相同呢?

这得从“志”说起。这个“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某种目标,二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如李存勖、夫差之辈,在达到了某种目标之后,在外物的引诱下,就放弃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没有树起新的目标,因此“丧志”。而爱因斯坦则相反,他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并靠着它不断建立起新的奋斗目标,虽玩物,不丧志。可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志向坚定纯洁,则玩物可以有助奋进;志向不坚定,则难免落得玩物丧志的下场。古今成败之事,都不违反这个规律。

所以,我们批判“玩物丧志”,不仅是要约束“玩物”,更重要的是要坚定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则无往而不胜,一点小小的“玩物”又能奈我何呢? 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

感点明确,说理辩证

《谈“玩物丧志”——读有感》评点之一

读后感重在“感”。写好一篇读后感,首先要确定感点。读后感“感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读和写两方面能力的结合。能否抓住原文的中心,直接影响到感点的恰当与否。

本文作者把握住了欧阳修《伶官传序》的中心来确定感点——“玩物丧志”。确立感点,除了必须跟原文中心联系之外,还应该跟形势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针砭时弊,有的

放矢,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玩物丧志”,不仅古代有,今天有,将来也会有;不仅中国有,外国也会有,确实值得好好议论一番。

文章开头用简练的笔触简介《伶官传序》的内容,作为全文引子,第2段以“悲哉”一句,明确地揭示了本文的感点。对于“玩物丧志”,作者能辩证地进行分析,先说李存勖、夫差到历代君王,再谈普通人,指出“玩物丧志”确实普遍存在;然后,笔锋一转:“那么„玩物‟是否就一定„丧志‟呢 ?”论述“玩物得志”,以爱因斯坦的例子做佐证,令人信服。

文章紧紧扣住“玩物”与“志”的辩证关系来进行论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最后得出结论:“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

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如果苛求一下的话,论证“玩物得志”时,举例过少过简,语焉不详,论证就不够充分有力。

拓新“感点”,辩证展开

《谈“玩物丧志”——读有感》评点之二

这是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文章观点独到,论析辩证,颇具启发性。这都得力于作者的创造思维和辩证思维艺术。

写好读后感,首要的一步是能在细读原作的基础上找准“感点”,并努力去拓新“感点”。要做到后者,全在于作者思维的求异创新。《伶官传序》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古文,文章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告诫后来人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覆辙。

然而,作者并未停留在这一层次上重发一番议论,而是拓深一步,探究出造成李存勖悲剧的原因——玩物丧志。进而,又辩证地从问题的另一面引出“玩物丧志”之理,从而拓新了“感点”。接着,作者又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发感”。作者紧扣“忘”的双重含义,并结合李存勖的“玩伶”与爱因斯坦“玩琴”的正反事例展开论述,提出了“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的见解。这样,既肯定了“玩物丧志”的道理所在,又推出了“玩物未必丧志”的创见。最后令人信服地得出了“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的结论。如此层层论析,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维艺术。

3. 满招损 谦受益

——读《伶官传序》有感

一声“呜呼”,感叹于眨眼间的兴衰;曲终人散,结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国梦;忧劳兴国,敲响繁华盛世的警钟;《伶官传序》,谱写下那句至理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 自从在24岁袭得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至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自满得意。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得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做了,我们就成功了。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愚钝。

忧劳不一定可以兴国,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放纵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满招损,谦得益。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却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

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不论从山间跌入山谷还是从石缝挤向石礁,他始终和着前进的步伐;而自满,就正是当溪水不再流动时,那一切静止不动的景象,如同一湾死水,臭臭的,满满的,了无生趣。

当追求的脚步骤然停止,人生便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就像流水一样,停止不前,终会失去原来的色彩。溪水应该有无穷的动力,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放弃!

《伶官传序》里的庄宗李存勖沉迷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里,他始终未料到亡国之音来得那么突然。如果说自满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是表面平静如镜,深处动荡不定的漩涡;那么谦虚则是通向希望城堡的捷径,是祸害来临时拯救自身的避风港湾。

居里夫人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去静静品尝丰收的硕果。当她发现了第一克镭时,巨大的成就已使她闻名于世,她将获得很多很多,名利钱财或许将滚滚而来。可她依然没有走出实验室,依旧注视着分离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默默地倒下了。她用毕生精力发现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人们。

满招损,谦受益。让我们都记住这一至理名言吧。读《伶官传序》,用一颗清醒的心来面对一切,这或许就是《伶官传序》给我们最大的收益吧。


相关内容

  • 从[伶官传序]看议论文写作
  • 从<伶官传序>看议论文的写作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的散文叙事既得委婉之妙而又简括有法,议论既纡徐有致而又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又十分严密.下面谈谈<伶官传序>对我们写作议论文的启示. 第一, 严密的论证结构 第一段提出盛 ...

  • [伶官传序]教学实录
  • 高中语文创新性实验教学实录 课题:<伶官传序> 课型:文言文鉴赏课 执教:符书梅 教 学 过 程 上课:师生问好. 第一阶段:导学(师导,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师:革命家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古人说:"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 ...

  •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一.基本常识 1. 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 ...

  • 伶官传序公开课
  • <伶官传序>教案 第二课时 攸县三中 谭琨 教学目标 1 .分析课文结构 , 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 2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 .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

  • 伶官传序教案
  •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 ...

  • 让论据丰富起来--谈议论文的出彩方法
  • 让论据丰富起来--谈议论文的出彩方法 作者:薄江红 [论文关键词]议论文论据 丰富课内材料 个人实际 社会现实 对比事例 [论文摘要]丰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议论丈的丰富就是论据充实.充实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打动人 说服人.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起来,除了多阅读外, ...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3
  • 游褒禅山记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 ...

  • 伶官传序.
  • 一.导入  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⒉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 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 ...

  • 祭十二郎文教案
  • [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