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开放的理论

作者:孙德杰

生产力研究 1995年10期

  实行对外开放已使我国经济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也已促使中国经济显露出蓬蓬生机。对外开放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必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和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前提和普遍规律,市场经济随着开放的扩大而发展,开放状况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兴衰。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的规模和范围十分有限,与此相联系的市场规模和交换也非常狭小,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商品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和市场范围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其组织形式由个人、家庭演化为拥有独立财产和资金的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也逐步商品化和市场化,诸如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科技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趋向发展和成熟,各类市场逐步形成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市场体系。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交换关系越来越普遍,这就逐步突破了各地区的封闭性而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并进而形成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随之开放的范围由国内扩展到了国际。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出现以后,社会经济生活几乎全面市场化、开放化、国际化。可见,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市场不仅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开放关系的总和,离开了开放,市场经济就不复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开放型经济,市场经济存在一天,对外开放就必须存在一天。因此,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和必备前提。

  正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经济,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实行市场经济而不搞对外开放是绝对不可能的。封闭性的经济只能是一个无加速度的惯性系统,势必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开放型经济,才是有加速度的发展系统,才能获得外部力量来发展经济,外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这已为各国的历史经验所证明,只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把从境外获得的信息、资金和技术,同本国的资源相结合,从而获得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以超越发展空间上的限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既然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自然也就要始终不渝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运用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一是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都要符合市场需求,即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造成资源耗费的节约、资金占用的减少和资金周转的加快,即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最大优点是市场信号、激励机制和经济行为融为一体,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信号并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自身的经济行为,市场主体通过竞争,使资源由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转移,使资本由供过于求的部门向供不应求的部门转移,使生产要素由低层次的产业向高层次的产业转移,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供求的相对平衡、产业结构的合理构造。市场经济要达到上述目标,单靠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是根本不行的,而必须同时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可见,实行对外开放,通过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

  1、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上直接发生作用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体系。这三种机制相互依存,彼此通过对方而得以实现,其中任何一种机制失灵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其他机制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它们正是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现着市场机制的激励功能、分配资源功能、导向功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就能将国际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引入国内,有利于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

  2、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实行对外开放,必然会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费品市场和金融、劳动力、技术、房地产、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国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对我国国内市场的渗透必然会推动我国的价格体系改革,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3、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而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遵循世界统一市场的经济规律,这就要求所有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的国有企业尽快转换经营机制,以适应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国际市场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充满竞争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增强这些能力,关键是要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因此,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在客观上会形成一种外部压力,有利于我国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4、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和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已经有了数百年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也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有其缺陷,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他们注重对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金融政策或其它措施,对国民经济总供求进行调节,力求熨平经济周期,达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他们在这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在理论上而且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的有效经验。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我们遇到许多不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矛盾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对外开放,需要研究国际经验,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参照系。当然,我们应该有分析有批判地加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和宏观调控体系。

  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就是要使中国经济在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同世界经济溶合在一起,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充分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为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

  第一,在对外开放中要尊重国际惯例。所谓国际惯例,就是在当今国际经济交往中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平等、公正、合理、互利,同时又能为各国普遍承认、接受、遵守的习惯做法。国际惯例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1)国际经济组织的为各国普遍接受、仿照、引用的文件、章程、守则等。例如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规定,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2)国际公约、条约中为各国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准则、规范等,例如《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中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等。(3)国际经济组织的文件之外、国际公约条约之外的不成文的但又普遍接受、运用的习惯做法。国际惯例,从总体上讲,有利于促进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因此,在对外开放中,要尊重国际惯例,并按其要求发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同时要改革我国经济体制中某些不符合国际惯例的环节和做法。

  第二、以价格和汇率作为根本手段来调节对外经济关系。在实行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要以市场经济作为我国对外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因此要以价格、汇率机制为基础来调节对外经济关系。为此,要以市场价格和税收作为调节进出口结构的主要手段,出口主要是国内退税,进口主要是关税;进出口总量由汇率调节,顺差时汇率升值,逆差时汇率贬值。在进出口基本自由以后,国内外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以互相调节,当国内需求大于供给时,国内价格上升,这时就进口;当国内需求小于供给,国内价格下降,这时就出口。只有这样,国内外市场才能融为一体,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目前我国的关税不仅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我国的关税降低到适当水平。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原来的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并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透明度,有助于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对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将起积极作用,也为将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开辟了道路。

  第三,以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全方位的开放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方法和措施来吸引外资,将过去那种依靠各种优惠政策转变为依靠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我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劳动力价格低廉,我们要依靠这些优势来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我国已放松了对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限制,对外商投资于金融、外贸、旅游及其服务设施、咨询服务、会计事务所等行业也采取了积极慎重、逐步放开的政策,这样做,我国将获得巨大的比较经济利益。同时,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引导,政府部门要根据产业政策,制定并适时调整吸收外商投资的有关顺序,明确制定并公布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的行业类别,以引导投资方向。

  第四,创造条件对外商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根据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凡与贸易有关的外来投资均应予国民待遇,是国际经济活动中各国之间普遍遵循的一般准则和通行做法。创造条件给予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既符合国际惯例和外商的普遍要求,也能够创造国内企业与其平等竞争的条件,还能够有效地纠正一些地方随意并竞相扩大对外资的优惠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当前要在统一、完善现有吸引外资法律的前提下,既不削减对外资企业已经立法给予的优惠政策,也不再新增加和扩大这种优惠,逐步过渡到使之既不受歧视,也不享受优惠,逐渐使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政策待遇接近、靠拢,以到实现平等竞争。

  第五,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立法工作。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没有健全、完备的包括涉外经济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对市场经济的主体及其行为加以行之有效的规范,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涉外经济法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对外贸易领域的基本法即《对外贸易法》经多年努力已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管理法》也已发布实行,统一了对内征税和涉外征税的管理制度。应该看到,我国的法制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涉外经济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有些领域缺乏必要的立法,有些法规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加以修订。总之,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涉外经济法规建设,以便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愈来愈完备的法律保护,这是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刊收到稿件时间:1995.03.10。

作者介绍:孙德杰 厦门大学经济系博士生

作者:孙德杰

生产力研究 1995年10期

  实行对外开放已使我国经济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也已促使中国经济显露出蓬蓬生机。对外开放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必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和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前提和普遍规律,市场经济随着开放的扩大而发展,开放状况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兴衰。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的规模和范围十分有限,与此相联系的市场规模和交换也非常狭小,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商品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和市场范围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其组织形式由个人、家庭演化为拥有独立财产和资金的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也逐步商品化和市场化,诸如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科技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趋向发展和成熟,各类市场逐步形成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市场体系。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交换关系越来越普遍,这就逐步突破了各地区的封闭性而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并进而形成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随之开放的范围由国内扩展到了国际。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出现以后,社会经济生活几乎全面市场化、开放化、国际化。可见,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市场不仅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开放关系的总和,离开了开放,市场经济就不复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开放型经济,市场经济存在一天,对外开放就必须存在一天。因此,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和必备前提。

  正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经济,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实行市场经济而不搞对外开放是绝对不可能的。封闭性的经济只能是一个无加速度的惯性系统,势必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开放型经济,才是有加速度的发展系统,才能获得外部力量来发展经济,外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这已为各国的历史经验所证明,只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把从境外获得的信息、资金和技术,同本国的资源相结合,从而获得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以超越发展空间上的限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既然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自然也就要始终不渝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运用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一是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都要符合市场需求,即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造成资源耗费的节约、资金占用的减少和资金周转的加快,即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最大优点是市场信号、激励机制和经济行为融为一体,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信号并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自身的经济行为,市场主体通过竞争,使资源由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转移,使资本由供过于求的部门向供不应求的部门转移,使生产要素由低层次的产业向高层次的产业转移,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供求的相对平衡、产业结构的合理构造。市场经济要达到上述目标,单靠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是根本不行的,而必须同时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可见,实行对外开放,通过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

  1、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上直接发生作用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体系。这三种机制相互依存,彼此通过对方而得以实现,其中任何一种机制失灵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其他机制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它们正是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现着市场机制的激励功能、分配资源功能、导向功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就能将国际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引入国内,有利于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

  2、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实行对外开放,必然会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费品市场和金融、劳动力、技术、房地产、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国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对我国国内市场的渗透必然会推动我国的价格体系改革,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3、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而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遵循世界统一市场的经济规律,这就要求所有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的国有企业尽快转换经营机制,以适应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国际市场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充满竞争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增强这些能力,关键是要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因此,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在客观上会形成一种外部压力,有利于我国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4、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和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已经有了数百年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也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有其缺陷,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他们注重对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金融政策或其它措施,对国民经济总供求进行调节,力求熨平经济周期,达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他们在这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在理论上而且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的有效经验。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我们遇到许多不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矛盾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对外开放,需要研究国际经验,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参照系。当然,我们应该有分析有批判地加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和宏观调控体系。

  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就是要使中国经济在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同世界经济溶合在一起,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充分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为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

  第一,在对外开放中要尊重国际惯例。所谓国际惯例,就是在当今国际经济交往中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平等、公正、合理、互利,同时又能为各国普遍承认、接受、遵守的习惯做法。国际惯例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1)国际经济组织的为各国普遍接受、仿照、引用的文件、章程、守则等。例如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规定,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2)国际公约、条约中为各国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准则、规范等,例如《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中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等。(3)国际经济组织的文件之外、国际公约条约之外的不成文的但又普遍接受、运用的习惯做法。国际惯例,从总体上讲,有利于促进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因此,在对外开放中,要尊重国际惯例,并按其要求发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同时要改革我国经济体制中某些不符合国际惯例的环节和做法。

  第二、以价格和汇率作为根本手段来调节对外经济关系。在实行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要以市场经济作为我国对外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因此要以价格、汇率机制为基础来调节对外经济关系。为此,要以市场价格和税收作为调节进出口结构的主要手段,出口主要是国内退税,进口主要是关税;进出口总量由汇率调节,顺差时汇率升值,逆差时汇率贬值。在进出口基本自由以后,国内外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以互相调节,当国内需求大于供给时,国内价格上升,这时就进口;当国内需求小于供给,国内价格下降,这时就出口。只有这样,国内外市场才能融为一体,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目前我国的关税不仅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我国的关税降低到适当水平。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原来的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并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透明度,有助于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对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将起积极作用,也为将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开辟了道路。

  第三,以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全方位的开放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方法和措施来吸引外资,将过去那种依靠各种优惠政策转变为依靠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我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劳动力价格低廉,我们要依靠这些优势来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我国已放松了对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限制,对外商投资于金融、外贸、旅游及其服务设施、咨询服务、会计事务所等行业也采取了积极慎重、逐步放开的政策,这样做,我国将获得巨大的比较经济利益。同时,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引导,政府部门要根据产业政策,制定并适时调整吸收外商投资的有关顺序,明确制定并公布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的行业类别,以引导投资方向。

  第四,创造条件对外商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根据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凡与贸易有关的外来投资均应予国民待遇,是国际经济活动中各国之间普遍遵循的一般准则和通行做法。创造条件给予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既符合国际惯例和外商的普遍要求,也能够创造国内企业与其平等竞争的条件,还能够有效地纠正一些地方随意并竞相扩大对外资的优惠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当前要在统一、完善现有吸引外资法律的前提下,既不削减对外资企业已经立法给予的优惠政策,也不再新增加和扩大这种优惠,逐步过渡到使之既不受歧视,也不享受优惠,逐渐使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政策待遇接近、靠拢,以到实现平等竞争。

  第五,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立法工作。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没有健全、完备的包括涉外经济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对市场经济的主体及其行为加以行之有效的规范,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涉外经济法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对外贸易领域的基本法即《对外贸易法》经多年努力已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管理法》也已发布实行,统一了对内征税和涉外征税的管理制度。应该看到,我国的法制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涉外经济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有些领域缺乏必要的立法,有些法规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加以修订。总之,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涉外经济法规建设,以便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愈来愈完备的法律保护,这是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刊收到稿件时间:1995.03.10。

作者介绍:孙德杰 厦门大学经济系博士生


相关内容

  • 跨国公司经营的基本理论
  •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在1977年撰写的<经济活动的贸易区位与多国企业:一种折衷理论的探索>(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MNE: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 ...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并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对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进展,希望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研究综述 ...

  • 对外贸易依存度
  • 1.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进口额+出口额)/GDP ⏹ 用于衡量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 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60% 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90%以上 最主要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出口 3.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 ...

  • 2015国际贸易作业题
  • 国际贸易习题 一.单选题 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 A .贸易顺差 B .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对外贸易量 2.专门贸易是指以( )作为统计界限. A .关境 B .国境 C .货物进出口 D .服务进出口 3.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 ...

  • 论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 2000年第5期No.5 2000 ・学科建设・ 论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 姜波克 (复旦大学 国际金融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 [摘,这两者常常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因此,,构成了国际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具有 ...

  • 金融学基础知识及框架总结
  • 金融定义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在时间和风险两个维度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可以说金融学是专门研究不确定性和动态过程的经济学. 在微观层面上: 微观金融学主要考虑金融现象的微观基础.如同微观经济学一样,它实质上也是一种价格理论,它研究如何在不确定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对资源进行跨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模式
  • 1.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走向现实? 答: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分为五个阶段: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这段时期资产阶级开始疯狂.血腥的进行财富掠夺,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人民的财产被剥夺,被赶进工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成为资本家剥削的对象,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 ...

  • 自考总结毛邓三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193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1 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 ...

  • 中国对外贸易大纲
  •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China's Foreign Trade Outline 课程号: 920319 制定单位: 商务学院 执笔人: 杨文兰 审核人: 申秀清 制定(修订)时间:2012年7月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述 ...

  • 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收益研究_基于_贫困化增长_理论的思考
  • <理论探索>2009年第1期(总第175期) 经济研究 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收益研究 ---基于"贫困化增长"理论的思考 刘志永,孙建中 (晋中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