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十大经典养殖技术

牛蛙十大经典养殖技术

简介:

[地方名]喧蛙、食用蛙。

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而得名,为北美最大的蛙类。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後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箱头蛙(R. adspersa或Pyxicephalas adspersa)和印度的虎纹蛙(R. tigrina)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

(Leptodactylidae)。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0公分(8吋),後肢长达25公分(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公斤(1磅)。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於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於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 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NO.1 牛蛙蝌蚪的饲喂技术

(1)半月内的投喂 牛蛙蝌蚪开始吃食的半月内,因身体细小,一般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细小的蛋

黄浆水、豆浆和生猪血及膳血水。这段时期的饲喂方法是:

①在放入蝌蚪之前适当培肥水质。

②若在网箱内饲养,应在每个网箱内(或按每万尾蝌蚪计算)吊放1~2个沉入水下20厘米的面盆,盆内每

日投放1次蛋黄、豆浆或猪、鳝血,让牛蛙蝌蚪自由吃食。

(2)15~30天期间的投喂 半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已进入生长旺期,应投喂植物性为主的豆浆(渣)、豆饼、

混、配合饲料,辅投动物性饲料,投喂方法是先将糠麸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动物性饲料切碎碾细,每天下

午4~5点投喂一次,一部分投在食台上,另一部分泼洒在池内荫凉处。

(3)1月龄以上的投喂 1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后肢开始伸出,正处在发育变态阶段,吃食量大,每天应

投饲2次上午9~10点、下午5~6点各1次,每次每100尾喂食20~~50克,以投喂切碎的田螺、鱼肉、动

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米糠、稀饭、玉米粉、豆饼、麦麸、浮萍和各种混合、配合饲料

NO.2 牛蛙夏季养殖技术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达最高峰,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

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可在池塘中培

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

工作。

5.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

采取清除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

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NO.3 牛蛙流水式养殖技术

2003—2004年,南安市水技站在洪海镇郭坑水库下进行了牛蛙流水式养殖试验,即利用山区地势落差自然流水

进行24小时换水的养殖,实际养殖水面积10亩,放养幼蛙23万只,成活率43.5%,单季产量1.5万kg,产

值达21万元,纯利润10.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牛蛙流水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场地

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

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

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

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

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

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

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3、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

消毒10天即可放苗。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

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2,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

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m2。

4、饲养管理

(1)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

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

保持在30—40cm,并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2)饲料投喂

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

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消除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日投饵量保持在

蛙体重的7—15%,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

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

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

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

(4)疾病的防治

牛蛙养殖过程中要确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

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

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当

养至成蛙时,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用15ppm的强氯精连续消毒5天,同

时加大换水量。

NO.4 牛蛙腐皮病防治技术

腐皮病是牛蛙的一种常见病,由链球菌引起。发病时,病蛙背部、四肢表皮溃烂,有的眼球还有白色网状物覆盖。病情轻的牛蛙尚能少量摄食,重的则不食不动,直至死亡。由于腐皮病对牛蛙养殖威胁很大,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预防:可适量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增强其对腐皮病的抗御能力。同时水体采用微生物制剂净化,杀灭水中的链球菌,以避免或减轻该病的发生。

牛蛙一旦感染腐皮病,就要采取水体消毒和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治疗措施。水体消毒用二氧化氯,池水药物浓度为每升0.14克,间隔一天消毒一次,接连消毒三次,同时用磺胺唑噻拌药饵投喂,每次每50公斤牛蛙使用5克药物,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5天,症状便可得到控制。

NO.5 无公害牛蛙养殖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幼蛙与食用蛙的饲养、越冬、饲料要求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牛蛙池塘和网箱的无公害养殖,其他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自然环境僻静,交通便利。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见表1。

表1 养殖设施

设施类别 池塘或网箱水面面积/m2 陆地面积 水深/cm

池塘a 产卵池 30~200 约为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50~80

孵化池 1~5-30~50

蝌蚪培育池 20~200-50~100

幼蛙饲养池 5~30-30~60

食用蛙饲养池 2~300约水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50~100

网箱b 产卵箱 1~15-30~50

蝌蚪培育箱 5~20-50~100

食用蛙饲养箱 8~24-30~50

a 防逃围墙一般高度为1.5mb网箱设置见附录A。

4 繁殖

4.1 亲蛙来源

4.1.1 从原产地引进经选育的牛蛙亲蛙或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的亲蛙。

4.1.2 国家确认的良种场生产的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亲蛙。

4.1.3 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蛙。

4.2 亲蛙质量要求

4.2.1 应符合牛蛙种质标准的规定。

4.2.2 繁殖年龄与体重:以2龄至4龄的成蛙为宜;体重350 g以上。

4.2.3 引进的亲蛙应经检疫,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

4.3 亲蛙放养

4.3.1 池塘(网箱)消毒

放养前10 d左右进行池塘(网箱)消毒。清塘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网箱置于水中浸泡。

4.3.2 雌雄鉴别

雌蛙咽喉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鼓膜和眼睛的大小相近,前肢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雄蛙咽喉部呈黄色,鼓膜明显大于眼径,前肢第一指特别发达,有明显的婚姻瘤。

4.3.3 性比

雌、雄亲蛙的放养比例一般为1:1。

4.3.4 亲蛙消毒

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10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15min。

4.3.5 放养密度

2只/m2~4只/m2。

4.3.6 饲养管理

亲蛙进入培育池,经2d~3d适应后,开始摄食。泥鳅、黄粉虫、小鱼、蝇蛆、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亲蛙体重的5%~6%,产卵期投喂量为体重的

7%~8%;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2%~3%。投饵量应根据天气和前一天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颗粒配合饲料及块状动物内脏,其最大长度应小于亲蛙口裂宽度的二分之一,泥鳅及小鱼虾等全长应小于亲蛙躯干长的二分之一。

亲蛙池每2d~3d换二分之一左右的水;发现蛙病及时治疗;防偷、防敌害和防逃。

4.4 产卵与孵化

4.4.1 产卵条件

溶氧不低于4mg/L;水温20~30℃;水中有适量水草。

4.4.2 产卵时间

自然产卵排精多在早晨,雨后天晴时常为高峰期。

4.4.3 卵的收集

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用光滑硬质容器将同期卵块(连同水草)轻轻移入同一孵化池或网箱,严防卵块成团。

4.4.4 孵化密度

孵化池中卵的密度为5 000粒/m2~10 000粒/m2;孵化网箱中卵的密度为10000粒/m2~20000粒/m2。

4.4.5 孵化管理

孵化池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加注新水时不得冲动卵粒,并防止鱼、蛙、水生昆虫等的进入;阳光直晒强烈或大雨时应遮盖孵化池或网箱。

5 蝌蚪培育

5.1 池塘(网箱)消毒

5.2 施肥、注水

蝌蚪入池前4d~5d,每667m2施粪肥300kg,或绿肥400

kg。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有1%~2%生石灰消毒,使用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培育前期,保持水深约50 cm。

5.3 蝌蚪质量要求

规格整齐;无伤,无疾病;体质健壮;能逆不游动;离水后跳动有力。

蝌蚪的体长与体重见附录B。

5.4 蝌蚪消毒

蝌蚪放养前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5mg/L~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 min~5 min。

5.5 放养密度

孵化出膜10d~15d后的蝌蚪,转入蝌蚪池或网箱,蝌蚪池放养密度为300尾/m2~500尾/m2,1月龄后,密度为50尾/m2~100尾/m2;网箱放养蝌蚪的密度为蝌蚪池的2倍~3倍。

5.6 饲养管理

孵化出膜3天后,首天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熟蛋黄,第二天再稍增加些,7日龄后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蝌蚪100g黄豆浆;15日龄后,逐步投喂豆渣、麸皮、鱼粉、鱼糜、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g~700g;30日龄后,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0g~8000g。

5.7 变态控制

变态适宜水温23℃~32℃;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需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7月中下旬以后孵出的蝌蚪应采用提高放养密度,减少投饵或加注井水降温等措施,延迟变态时间。

6 幼蛙与食用蛙饲养

6.1 幼蛙饲养

6.1.1 池塘(网箱)消毒

见4.3.1。

6.1.2 幼蛙选择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痕,富有光泽,无畸形。

6.1.3 幼蛙消毒

见4.3.4。

6.1.4 放养密度

池塘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50只/m2~100只/m2,体重25g~50g放养40只/m2~30只/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按蛙体大小适时分级饲养。

6.1.5 饲养管理

6.1.5.1 投饲

刚变态的幼蛙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小型动物活体作饵料为宜。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5%~8%;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2%~3%。

6.1.5.2 驯饲

驯食使用池不设陆地,池中应设饵料台;变态后的幼蛙应及时驯食;将饵料台底浸入水中大约2 cm;适当密集饲养;投饲量见6.1.5.1,并逐渐减少小型活体动物投喂量,增加动物肉、内脏和膨化配合饲料投喂比例,一般一周后幼蛙主动食用配合饲料和非活体饵料,完成驯饲。

6.1.5.3 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及时分级饲养;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

6.2 食用蛙饲养

6.2.1 池塘(网箱)消毒

6.2.2 放养蛙的消毒

按4.3.4执行。

6.2.3 放养密度

放养量为1.8kg/m2~2kg/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

6.2.4 饲养管理

见4.3.6

7 越冬

7.1 越冬方式

越冬方式有越冬池越冬、洞穴越冬、网箱越冬、塑料薄膜大棚越冬等。冬季可用温泉及电厂余热加温饲养。

7.2 越冬环境

越冬场地避风向阳,静避,湿润;越冬池水深50cm~100cm;幼蛙、食用蛙越冬池池底应有10 cm~20cm厚的淤泥;网箱的水深约50 cm。

7.3 越冬管理

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方可解除越冬环境。防治敌害生物和防治水面结冰。

8 饲料要求

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不宜长期投喂单一饲料。

9 病害的防治

9.1 疾病的预防

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严格进行清塘;蝌蚪、幼蛙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蝌蚪、幼蛙入塘后,每半月按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或20g/m3生石灰泼洒一次;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0 g大蒜头或0.2g大蒜素粉,连续4d~6d;提倡疾病免疫预防;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应及时捞出,深埋处理;应定时间、定地点、定数量、定质量投喂饲料;使用的工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本标准4.3.4的规定执行。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9.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见表2。

9.3 常见病的防治

9.3.1 蝌蚪病及其防治

蝌蚪病及其防治见表3。

表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肉食性鱼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清塘

拉网 注水口加滤网

龟鳖类、虾类、蛙类 卵、蝌蚪、幼蛙 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

桡足类、水生昆虫类 卵、蝌蚪 清塘、注水口加滤网

鼠类、蛇类、鸟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

丝状水生藻类 蝌蚪、幼蛙 捞出,0.7mg/L~1.4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表3 常见蝌蚪病及其防治

病名 发病季节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出血病 5月~8月易发生 体表有出血点,腹部肿大;严重时仰浮于水面 0.5 mg/L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 5月~8月,水温20℃~28℃时易发生 皮肤和鳃表面呈青灰色斑;尾鳍发白,严重时被腐蚀 2%~4%食盐浸浴20 min~30 min,或0.5 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5∶2)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 7月~8月易发生 游动迟缓,呼吸困难;尾部呈毛状物,严重时感染全身0.5 mg/L~0.7mg/L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

锚头鳋病 6月~11月易发生 肉眼可见虫体;感染处发炎红肿,严重时溃烂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min~20 min 。

水霉病 2月~5月易发生。

NO.6 牛蛙套肠病的防治技术

牛蛙套肠病是近两年来较为流行的牛蛙疾病,其具有发病快、不易治疗、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我们经过对该病的多次研究试验,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原因

引起此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以下几种:

1.过量地投喂饲料导致牛蛙暴食。因为牛蛙都具有贪食性,所以暴食会造成其胃部过分膨胀,牵引肠道提升而致使重叠。

2.投喂自制的土料或过早投喂太大号的饲料引起。由于加工工艺等的原因,会使土料的粒径不均匀,而太早投喂大号料同样会引起肠胃痉挛,而导致套肠。

3.因水质恶化病原菌入侵造成消化系统机能紊乱所致。

二、病症观察

病蛙主要表现为不爱摄食或摄食后有呕吐现象,某些个体还伴有血丝样呕吐物。解剖发现蛙的胃部与肠部形成挤压凸套,胃部无食物且肿胀,肠内有黄色粘液,并伴有异味。病重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三、防治方法

1.预防要点

①加强养殖现场管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日2-3餐,少量多餐为佳。至换料投喂时要注意勿过早转换大号饲料。

②尽可能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正规饲料厂的加工工艺较为规范,饲料的粒径相对均匀。

③定期使用消毒剂给蛙场消毒。如:病毒净、碘制剂等等。

④在日常饲料中经常添加“肠炎平”及“利胃散”等,帮助肠胃的蠕动。

2.治疗方法 使用“富美宁”8克/千克饲料+“肠炎平”10

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连续使用四天;第五天再用“肠炎平”6

克/千克饲料+“利胃散”6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尔后每隔三天使用一次,连续三次。如果蛙病重不摄食,可用“富美宁”50

克/米³水体药浴,24小时后换水,连续两天。

四、注意事项

1.坚持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2.使用治疗剂的同时不宜并用保健产品,如多维、多糖类。

3.发病时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类产品,应多考虑使用中草药类产品。

NO.7 牛蛙蝌蚪的培育技术

一、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一般选用小型水泥池,水深0.6米~1米,面积8平方米~10平方米。池壁斜度要略大些,便于蝌蚪在池壁休息和变态后的幼蛙登陆。因刚孵化的蝌蚪体长仅5毫米~6.3毫米,游泳能力差,主要靠吸盘吸着附着物休息,池中应投放水葫芦、水草、树根等,覆盖率占1/3。池四周用竹箔围好,以防敌害,池中水面下10厘米处设饵料台。

二、放养密度刚孵出的蝌蚪可适当密养,便于管理,每平方米可放养蝌蚪2000只~3000只。10天后随着个体长大,摄食能力增强,密度应逐步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0只~1000只,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放养100只~300只。放养时用3%食盐浸洗5分钟,消毒杀菌。

三、投饵数量孵化后的前6天,蝌蚪主要靠体内卵黄囊提供营养,6天后随着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浮游生物和人工饵料,培育前先施肥,培育浮游生物,解决蝌蚪开口饵料,能提高蝌蚪成活率。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有田螺、鱼肉、动物内脏、水蚤、豆饼、米糠等。投喂量:7日龄~30日龄的蝌蚪,每1000只每天投饵40克~70克,其中动物性饵料占70%;30天后至变态前,每1000只蝌蚪每天投饵60克~80克,其中动物性饵料占57%。粉状饲料要煮熟后搓成团投喂,鱼肉、鱼肠等要切碎,田螺要压碎后投喂。每日投饵时间为16时~17时。

四、日常管理培育过程中每3天~5天换水一次,每次10厘米~15厘米,每次换水时水温差不能越过3℃,每天要定时清洗食台。蝌蚪经80天~110天培育变成幼蛙,变态前这一阶段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加强管理,停止投喂,保持环境安静,努力提高变态期蝌蚪成活率。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均会吞食牛蛙蝌蚪,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

NO.8 猪肺喂牛蛙技术

牛蛙以食动物性饲料为主。用猪肺作动物性饲料喂牛蛙,不仅来源广、价格低,而且操作简单,投喂后可漂浮在水面上,让牛蛙自由采食。

据一些养殖牛蛙专业户试验:用猪肺饲养幼蛙,每50公斤平均个体重25克的幼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5公斤,经130天饲养,共投喂猪肺325公斤,平均个体可增加到150克,最大的个体重达240克,共收获牛蛙250公斤,饲料系数为1.6;用猪肺饲养成蛙,每50公斤平均个体重150克以上的成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8公斤,经180天饲养,共投喂猪肺504公斤,平均个体重可增加到502克,最大的个体重达709克,共收获成蛙350公斤,饲料系数为1.68。如果每公斤猪肺的价格按1.2元计算,则每公斤幼蛙和成蛙的饲料成本,仅为1.92元和2.02元,比用其他动物性饲料的成本低得多。

用猪肺饲喂牛蛙的方法是:

一、喂前需对猪肺进行加工用来喂牛蛙的猪肺一定要选用新鲜的。喂前要去掉猪肺上的脂肪和气管等物,留下肺叶,现加工现喂。加工时,可用绞肉机绞碎或用刀切细,大小视幼蛙和成蛙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毫米~8毫米见方。如猪肺是冰冻过的,加工前应浸入水中,上面以物压住,使其全部浸水1小时解冻以后再加工。

二、要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投喂时间,最好在每天上午8时~9时或临近天黑时,每天投喂1次~2次。投喂的地点,要相对固定,大水面养殖的牛蛙,可用4根竹竿做成一个框,将猪肺碎块撒在竹框内,让牛蛙吞食。每次投喂的数量,以牛蛙在30分钟~40分钟内能够食完为宜。

三、应保持蛙池水质的清新向牛蛙池中投喂的猪肺碎块,不宜在水面停留的时间过长,否则,时间过长会腐烂变质。当发现停留在水面上的猪肺已经发生变色时,就要及时用手网捞出。当蛙池水质已受到影响时,就要加注新水或换水,以防止幼蛙和成蛙感染疾病,保证其健壮生长。

NO.9 牛蛙安全越冬技术

牛蛙冬眠期一般为11月至翌年3月,全程约100天。生产实践证明,牛蛙安全越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洞穴越冬 牛蛙有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蛙池的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风、平水位线处挖若干个直径15厘米、深1米的洞穴,并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

二、潜水越冬 蛙池保持水深1米~1.2米,池底留淤泥6厘米~9厘米厚,以便牛蛙蛰伏淤泥越冬。

三、盖草越冬 冬眠一开始,池内投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约占蛙池水面三分之二,或池内铺放稻草30厘米厚,既可防霜冻,又可确保牛蛙越冬。

四、草帘越冬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30厘米~40厘米处搭竹木架,重复叠盖草帘,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10℃左右,牛蛙即可安全越冬。

五、草堆越冬 在蛙池向阳背风处堆一草堆,或先铺松土50厘米厚,上面堆草,保持湿润,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气温下降时,牛蛙就自行钻入草堆中进行冬眠。

六、薄膜越冬 在蛙池上离水面30厘米处,用竹木搭成拱形或“人”字形棚架,用塑料薄膜铺盖密封,最好再覆盖一层网,防风吹破薄膜,使池温不低于10℃,确保牛蛙过冬。气温回升后须适当揭膜通气,防止牛蛙因闷热缺氧死亡。

七、缸坛越冬 缸坛内先装些泥土,中间高,四周低,形似馒头,再放入少许水,使高处泥土略带湿润,低处有少量积水,上盖水草。缸坛四周及上面均加盖草帘等保温物,用塑料薄膜保温,要注意通气,也可利用塑料桶灌入开水,置于缸、坛内提高温度。用此法越冬,效果很好,但只能解决少量牛蛙的越冬。

NO.10 巧用闲轩牛蛙池育蚓养鳝技术

近年来,我们根据现在蛙池条件和黄鳝养殖的生活习性,因牛蛙池的结构、水深与鳝池建设的要求相似,故利用闲置的牛蛙池养殖黄鳝,只要稍加清整即可养殖。在我区义丰镇水产村租赁4亩闲置牛蛙池进行田埂培育蚯蚓、蛙池养殖黄鳝的综合养殖,这种利用田埂培育蚯蚓、池沟养鳝的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黄鳝动物性饲料,满足了黄鳝的生长要求,节约饲料成

本,取得了亩平1600元的经济效益。

一、基础设施

1、鳝池选择 我们选择已养殖过两年的闲置牛蛙池作养殖塘,此塘口堆圩较完整、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无污染。其中池塘4亩,由20个小池组成,小池中间被2米宽的田埂隔开,每个小池两侧分别设有进排水口,排灌方便。

2、清淤消毒 淤泥中含有过多的病菌等病原体,利用晴天排干池水,用铁锹等工具将池底中过多的淤泥清除掉。池水留至10厘米,每亩按25千克生石灰对水成石灰浆趁热泼洒,以杀死淤泥中有害病菌和敌害。

3、埋防逃网 紧靠牛蛙池的外围挖40厘米深沟并埋人聚乙烯网,网向上升高40厘米,并每隔1米用木桩固定好,进出水口用网袋扎实。

4、埂面整理 除去埂面杂草,并将土表面向下翻松10厘米。在放蚯蚓种前三天铺上20厘米厚的培养基(主要是由家禽粪肥、草料堆集发酵而成)。

二、苗种放养

1、鳝种放养 在4月中旬开始投放鳝种。鳝种选自捕鳝专业户用鳝笼捕捉的幼鳝,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为黄褐色或青灰色。规格为每千克20尾,共放养200千克。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以防体表受伤感染细菌。另在5月上旬每个小池中搭放2千克的泥鳅,用于防止后期因黄鳝养殖密度过大而引起的相互缠绕。

2、蚓种投放 蚓种选择个体较大,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较强的大平2号。在田埂上铺好腐熟的有机质和培养土后,6月初每平方米培养基投放蚓种500尾左右。方法是将蚓种均匀地撒在田埂培养基上,最后在上面铺上一层薄稻草来遮荫保湿。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饵料 要利用田埂上培育的蚯蚓供鳝摄食。即在每天下午用大锹、三齿叉等工具,有蚯蚓养殖床上逐段挖取;或向养殖床上灌水,待蚯蚓从土层中钻出来进行捕捉。投饵应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黄鳝喜食新鲜饵料,不吃腐烂发臭物,故每日投放量应根据食台上吃食的多少来加以调整,大体上可按在池黄鳝总量的5%-8%掌握。投饵一般都在黄昏进行,每个小池中放置2-3个外框木条、底层密网制成的食台,投饵投在食台上,以便观察黄鳝吃食和病害情况。

2、蚓池管理 当蚯蚓产卵繁殖群体量大时,要捕大留小采集给成鳝摄食。同时及时添加腐熟发酵过的培养基,要经常检查蚯蚓养殖床的温度、湿度,并经常松土通气,清除蚓粪,从而为蚯蚓的快速生长与繁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蚯蚓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尤其在下半夜喜钻出土来觅食或当蚯蚓大量繁殖时或天气变化时,蚯蚓会到处爬行而跌入水沟,成为鳝鱼食料。

3、水质调节 人工养鳝一定要保持池水的水质清新。养殖初期鳝池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夏季加深至30厘米左右,高温天气每天坚持换水,以防水温过高和因残饵过剩造成池水发臭。平时注意及时清除食台上饵料残渣。每隔20天用一次生石灰水,以防病菌感染。在天气闷热,或发现水面出现气泡、鱼受惊跳动、群集水面,说明水中已严重缺氧发生浮头现象,这时应及时注新水,以免黄鳝发生泛池。

4、防暑防逃 夏天高温阳光曝晒,可在池子四周种植丝瓜、扁豆来搭棚遮荫,并适当在鳝池水面投放扎成簇的水花生,降温效果较好。7-8月份暴雨天气较多,黄鳝极易逃跑,因此,平时注意经常检查进出水口,

防逃网是否有洞,以堵断黄鳝逃跑的出路。(摘自鱼业致富指南)

(1)半月内的投喂 牛蛙蝌蚪开始吃食的半月内,因身体细小,一般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细小的蛋黄浆水、豆浆和生猪血及膳血水。这段时期的饲喂方法是:

①在放入蝌蚪之前适当培肥水质。

②若在网箱内饲养,应在每个网箱内(或按每万尾蝌蚪计算)吊放1~2个沉入水下20厘米的面盆,盆内每日投放1次蛋黄、豆浆或猪、鳝血,让牛蛙蝌蚪自由吃食。

(2)15~30天期间的投喂 半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已进入生长旺期,应投喂植物性为主的豆浆(渣)、豆饼、混、配合饲料,辅投动物性饲料,投喂方法是先将糠麸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动物性饲料切碎碾细,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一次,一部分投在食台上,另一部分泼洒在池内荫凉处。

(3)1月龄以上的投喂 1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后肢开始伸出,正处在发育变态阶段,吃食量大,每天应投饲2次上午9~10点、下午5~6点各1次,每次每100尾喂食20~~50克,以投喂切碎的田螺、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米糠、稀饭、玉米粉、豆饼、麦麸、浮萍和各种混合、配合饲料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达最高峰,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可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5.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清除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2003—2004年,南安市水技站在洪海镇郭坑水库下进行了牛蛙流水式养殖试验,即利用山区地势落差自然流水进行24小时换水的养殖,实际养殖水面积10亩,放养幼蛙23万只,成活率43.5%,单季产量1.5万kg,产值达21万元,纯利润10.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牛蛙流水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场地

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

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

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3、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2,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m2。

4、饲养管理

(1)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cm,并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饲料投喂

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消除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

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

(4)疾病的防治

牛蛙养殖过程中要确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当养至成蛙时,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用15ppm的强氯精连续消毒5天,同时加大换水量。

Tags: 牛

牛蛙十大经典养殖技术

简介:

[地方名]喧蛙、食用蛙。

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而得名,为北美最大的蛙类。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後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箱头蛙(R. adspersa或Pyxicephalas adspersa)和印度的虎纹蛙(R. tigrina)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

(Leptodactylidae)。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0公分(8吋),後肢长达25公分(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公斤(1磅)。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於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於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 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NO.1 牛蛙蝌蚪的饲喂技术

(1)半月内的投喂 牛蛙蝌蚪开始吃食的半月内,因身体细小,一般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细小的蛋

黄浆水、豆浆和生猪血及膳血水。这段时期的饲喂方法是:

①在放入蝌蚪之前适当培肥水质。

②若在网箱内饲养,应在每个网箱内(或按每万尾蝌蚪计算)吊放1~2个沉入水下20厘米的面盆,盆内每

日投放1次蛋黄、豆浆或猪、鳝血,让牛蛙蝌蚪自由吃食。

(2)15~30天期间的投喂 半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已进入生长旺期,应投喂植物性为主的豆浆(渣)、豆饼、

混、配合饲料,辅投动物性饲料,投喂方法是先将糠麸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动物性饲料切碎碾细,每天下

午4~5点投喂一次,一部分投在食台上,另一部分泼洒在池内荫凉处。

(3)1月龄以上的投喂 1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后肢开始伸出,正处在发育变态阶段,吃食量大,每天应

投饲2次上午9~10点、下午5~6点各1次,每次每100尾喂食20~~50克,以投喂切碎的田螺、鱼肉、动

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米糠、稀饭、玉米粉、豆饼、麦麸、浮萍和各种混合、配合饲料

NO.2 牛蛙夏季养殖技术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达最高峰,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

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可在池塘中培

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

工作。

5.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

采取清除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

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NO.3 牛蛙流水式养殖技术

2003—2004年,南安市水技站在洪海镇郭坑水库下进行了牛蛙流水式养殖试验,即利用山区地势落差自然流水

进行24小时换水的养殖,实际养殖水面积10亩,放养幼蛙23万只,成活率43.5%,单季产量1.5万kg,产

值达21万元,纯利润10.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牛蛙流水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场地

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

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

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

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

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

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

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3、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

消毒10天即可放苗。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

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2,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

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m2。

4、饲养管理

(1)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

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

保持在30—40cm,并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2)饲料投喂

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

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消除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日投饵量保持在

蛙体重的7—15%,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

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

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

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

(4)疾病的防治

牛蛙养殖过程中要确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

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

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当

养至成蛙时,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用15ppm的强氯精连续消毒5天,同

时加大换水量。

NO.4 牛蛙腐皮病防治技术

腐皮病是牛蛙的一种常见病,由链球菌引起。发病时,病蛙背部、四肢表皮溃烂,有的眼球还有白色网状物覆盖。病情轻的牛蛙尚能少量摄食,重的则不食不动,直至死亡。由于腐皮病对牛蛙养殖威胁很大,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预防:可适量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增强其对腐皮病的抗御能力。同时水体采用微生物制剂净化,杀灭水中的链球菌,以避免或减轻该病的发生。

牛蛙一旦感染腐皮病,就要采取水体消毒和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治疗措施。水体消毒用二氧化氯,池水药物浓度为每升0.14克,间隔一天消毒一次,接连消毒三次,同时用磺胺唑噻拌药饵投喂,每次每50公斤牛蛙使用5克药物,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5天,症状便可得到控制。

NO.5 无公害牛蛙养殖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幼蛙与食用蛙的饲养、越冬、饲料要求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牛蛙池塘和网箱的无公害养殖,其他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自然环境僻静,交通便利。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见表1。

表1 养殖设施

设施类别 池塘或网箱水面面积/m2 陆地面积 水深/cm

池塘a 产卵池 30~200 约为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50~80

孵化池 1~5-30~50

蝌蚪培育池 20~200-50~100

幼蛙饲养池 5~30-30~60

食用蛙饲养池 2~300约水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50~100

网箱b 产卵箱 1~15-30~50

蝌蚪培育箱 5~20-50~100

食用蛙饲养箱 8~24-30~50

a 防逃围墙一般高度为1.5mb网箱设置见附录A。

4 繁殖

4.1 亲蛙来源

4.1.1 从原产地引进经选育的牛蛙亲蛙或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的亲蛙。

4.1.2 国家确认的良种场生产的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亲蛙。

4.1.3 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蛙。

4.2 亲蛙质量要求

4.2.1 应符合牛蛙种质标准的规定。

4.2.2 繁殖年龄与体重:以2龄至4龄的成蛙为宜;体重350 g以上。

4.2.3 引进的亲蛙应经检疫,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

4.3 亲蛙放养

4.3.1 池塘(网箱)消毒

放养前10 d左右进行池塘(网箱)消毒。清塘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网箱置于水中浸泡。

4.3.2 雌雄鉴别

雌蛙咽喉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鼓膜和眼睛的大小相近,前肢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雄蛙咽喉部呈黄色,鼓膜明显大于眼径,前肢第一指特别发达,有明显的婚姻瘤。

4.3.3 性比

雌、雄亲蛙的放养比例一般为1:1。

4.3.4 亲蛙消毒

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10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15min。

4.3.5 放养密度

2只/m2~4只/m2。

4.3.6 饲养管理

亲蛙进入培育池,经2d~3d适应后,开始摄食。泥鳅、黄粉虫、小鱼、蝇蛆、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亲蛙体重的5%~6%,产卵期投喂量为体重的

7%~8%;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2%~3%。投饵量应根据天气和前一天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颗粒配合饲料及块状动物内脏,其最大长度应小于亲蛙口裂宽度的二分之一,泥鳅及小鱼虾等全长应小于亲蛙躯干长的二分之一。

亲蛙池每2d~3d换二分之一左右的水;发现蛙病及时治疗;防偷、防敌害和防逃。

4.4 产卵与孵化

4.4.1 产卵条件

溶氧不低于4mg/L;水温20~30℃;水中有适量水草。

4.4.2 产卵时间

自然产卵排精多在早晨,雨后天晴时常为高峰期。

4.4.3 卵的收集

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用光滑硬质容器将同期卵块(连同水草)轻轻移入同一孵化池或网箱,严防卵块成团。

4.4.4 孵化密度

孵化池中卵的密度为5 000粒/m2~10 000粒/m2;孵化网箱中卵的密度为10000粒/m2~20000粒/m2。

4.4.5 孵化管理

孵化池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加注新水时不得冲动卵粒,并防止鱼、蛙、水生昆虫等的进入;阳光直晒强烈或大雨时应遮盖孵化池或网箱。

5 蝌蚪培育

5.1 池塘(网箱)消毒

5.2 施肥、注水

蝌蚪入池前4d~5d,每667m2施粪肥300kg,或绿肥400

kg。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有1%~2%生石灰消毒,使用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培育前期,保持水深约50 cm。

5.3 蝌蚪质量要求

规格整齐;无伤,无疾病;体质健壮;能逆不游动;离水后跳动有力。

蝌蚪的体长与体重见附录B。

5.4 蝌蚪消毒

蝌蚪放养前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5mg/L~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 min~5 min。

5.5 放养密度

孵化出膜10d~15d后的蝌蚪,转入蝌蚪池或网箱,蝌蚪池放养密度为300尾/m2~500尾/m2,1月龄后,密度为50尾/m2~100尾/m2;网箱放养蝌蚪的密度为蝌蚪池的2倍~3倍。

5.6 饲养管理

孵化出膜3天后,首天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熟蛋黄,第二天再稍增加些,7日龄后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蝌蚪100g黄豆浆;15日龄后,逐步投喂豆渣、麸皮、鱼粉、鱼糜、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g~700g;30日龄后,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0g~8000g。

5.7 变态控制

变态适宜水温23℃~32℃;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需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7月中下旬以后孵出的蝌蚪应采用提高放养密度,减少投饵或加注井水降温等措施,延迟变态时间。

6 幼蛙与食用蛙饲养

6.1 幼蛙饲养

6.1.1 池塘(网箱)消毒

见4.3.1。

6.1.2 幼蛙选择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痕,富有光泽,无畸形。

6.1.3 幼蛙消毒

见4.3.4。

6.1.4 放养密度

池塘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50只/m2~100只/m2,体重25g~50g放养40只/m2~30只/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按蛙体大小适时分级饲养。

6.1.5 饲养管理

6.1.5.1 投饲

刚变态的幼蛙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小型动物活体作饵料为宜。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5%~8%;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2%~3%。

6.1.5.2 驯饲

驯食使用池不设陆地,池中应设饵料台;变态后的幼蛙应及时驯食;将饵料台底浸入水中大约2 cm;适当密集饲养;投饲量见6.1.5.1,并逐渐减少小型活体动物投喂量,增加动物肉、内脏和膨化配合饲料投喂比例,一般一周后幼蛙主动食用配合饲料和非活体饵料,完成驯饲。

6.1.5.3 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及时分级饲养;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

6.2 食用蛙饲养

6.2.1 池塘(网箱)消毒

6.2.2 放养蛙的消毒

按4.3.4执行。

6.2.3 放养密度

放养量为1.8kg/m2~2kg/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

6.2.4 饲养管理

见4.3.6

7 越冬

7.1 越冬方式

越冬方式有越冬池越冬、洞穴越冬、网箱越冬、塑料薄膜大棚越冬等。冬季可用温泉及电厂余热加温饲养。

7.2 越冬环境

越冬场地避风向阳,静避,湿润;越冬池水深50cm~100cm;幼蛙、食用蛙越冬池池底应有10 cm~20cm厚的淤泥;网箱的水深约50 cm。

7.3 越冬管理

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方可解除越冬环境。防治敌害生物和防治水面结冰。

8 饲料要求

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不宜长期投喂单一饲料。

9 病害的防治

9.1 疾病的预防

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严格进行清塘;蝌蚪、幼蛙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蝌蚪、幼蛙入塘后,每半月按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或20g/m3生石灰泼洒一次;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0 g大蒜头或0.2g大蒜素粉,连续4d~6d;提倡疾病免疫预防;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应及时捞出,深埋处理;应定时间、定地点、定数量、定质量投喂饲料;使用的工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本标准4.3.4的规定执行。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9.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见表2。

9.3 常见病的防治

9.3.1 蝌蚪病及其防治

蝌蚪病及其防治见表3。

表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肉食性鱼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清塘

拉网 注水口加滤网

龟鳖类、虾类、蛙类 卵、蝌蚪、幼蛙 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

桡足类、水生昆虫类 卵、蝌蚪 清塘、注水口加滤网

鼠类、蛇类、鸟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

丝状水生藻类 蝌蚪、幼蛙 捞出,0.7mg/L~1.4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表3 常见蝌蚪病及其防治

病名 发病季节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出血病 5月~8月易发生 体表有出血点,腹部肿大;严重时仰浮于水面 0.5 mg/L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 5月~8月,水温20℃~28℃时易发生 皮肤和鳃表面呈青灰色斑;尾鳍发白,严重时被腐蚀 2%~4%食盐浸浴20 min~30 min,或0.5 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5∶2)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 7月~8月易发生 游动迟缓,呼吸困难;尾部呈毛状物,严重时感染全身0.5 mg/L~0.7mg/L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

锚头鳋病 6月~11月易发生 肉眼可见虫体;感染处发炎红肿,严重时溃烂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min~20 min 。

水霉病 2月~5月易发生。

NO.6 牛蛙套肠病的防治技术

牛蛙套肠病是近两年来较为流行的牛蛙疾病,其具有发病快、不易治疗、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我们经过对该病的多次研究试验,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原因

引起此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以下几种:

1.过量地投喂饲料导致牛蛙暴食。因为牛蛙都具有贪食性,所以暴食会造成其胃部过分膨胀,牵引肠道提升而致使重叠。

2.投喂自制的土料或过早投喂太大号的饲料引起。由于加工工艺等的原因,会使土料的粒径不均匀,而太早投喂大号料同样会引起肠胃痉挛,而导致套肠。

3.因水质恶化病原菌入侵造成消化系统机能紊乱所致。

二、病症观察

病蛙主要表现为不爱摄食或摄食后有呕吐现象,某些个体还伴有血丝样呕吐物。解剖发现蛙的胃部与肠部形成挤压凸套,胃部无食物且肿胀,肠内有黄色粘液,并伴有异味。病重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三、防治方法

1.预防要点

①加强养殖现场管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日2-3餐,少量多餐为佳。至换料投喂时要注意勿过早转换大号饲料。

②尽可能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正规饲料厂的加工工艺较为规范,饲料的粒径相对均匀。

③定期使用消毒剂给蛙场消毒。如:病毒净、碘制剂等等。

④在日常饲料中经常添加“肠炎平”及“利胃散”等,帮助肠胃的蠕动。

2.治疗方法 使用“富美宁”8克/千克饲料+“肠炎平”10

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连续使用四天;第五天再用“肠炎平”6

克/千克饲料+“利胃散”6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尔后每隔三天使用一次,连续三次。如果蛙病重不摄食,可用“富美宁”50

克/米³水体药浴,24小时后换水,连续两天。

四、注意事项

1.坚持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2.使用治疗剂的同时不宜并用保健产品,如多维、多糖类。

3.发病时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类产品,应多考虑使用中草药类产品。

NO.7 牛蛙蝌蚪的培育技术

一、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一般选用小型水泥池,水深0.6米~1米,面积8平方米~10平方米。池壁斜度要略大些,便于蝌蚪在池壁休息和变态后的幼蛙登陆。因刚孵化的蝌蚪体长仅5毫米~6.3毫米,游泳能力差,主要靠吸盘吸着附着物休息,池中应投放水葫芦、水草、树根等,覆盖率占1/3。池四周用竹箔围好,以防敌害,池中水面下10厘米处设饵料台。

二、放养密度刚孵出的蝌蚪可适当密养,便于管理,每平方米可放养蝌蚪2000只~3000只。10天后随着个体长大,摄食能力增强,密度应逐步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0只~1000只,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放养100只~300只。放养时用3%食盐浸洗5分钟,消毒杀菌。

三、投饵数量孵化后的前6天,蝌蚪主要靠体内卵黄囊提供营养,6天后随着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浮游生物和人工饵料,培育前先施肥,培育浮游生物,解决蝌蚪开口饵料,能提高蝌蚪成活率。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有田螺、鱼肉、动物内脏、水蚤、豆饼、米糠等。投喂量:7日龄~30日龄的蝌蚪,每1000只每天投饵40克~70克,其中动物性饵料占70%;30天后至变态前,每1000只蝌蚪每天投饵60克~80克,其中动物性饵料占57%。粉状饲料要煮熟后搓成团投喂,鱼肉、鱼肠等要切碎,田螺要压碎后投喂。每日投饵时间为16时~17时。

四、日常管理培育过程中每3天~5天换水一次,每次10厘米~15厘米,每次换水时水温差不能越过3℃,每天要定时清洗食台。蝌蚪经80天~110天培育变成幼蛙,变态前这一阶段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加强管理,停止投喂,保持环境安静,努力提高变态期蝌蚪成活率。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均会吞食牛蛙蝌蚪,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

NO.8 猪肺喂牛蛙技术

牛蛙以食动物性饲料为主。用猪肺作动物性饲料喂牛蛙,不仅来源广、价格低,而且操作简单,投喂后可漂浮在水面上,让牛蛙自由采食。

据一些养殖牛蛙专业户试验:用猪肺饲养幼蛙,每50公斤平均个体重25克的幼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5公斤,经130天饲养,共投喂猪肺325公斤,平均个体可增加到150克,最大的个体重达240克,共收获牛蛙250公斤,饲料系数为1.6;用猪肺饲养成蛙,每50公斤平均个体重150克以上的成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8公斤,经180天饲养,共投喂猪肺504公斤,平均个体重可增加到502克,最大的个体重达709克,共收获成蛙350公斤,饲料系数为1.68。如果每公斤猪肺的价格按1.2元计算,则每公斤幼蛙和成蛙的饲料成本,仅为1.92元和2.02元,比用其他动物性饲料的成本低得多。

用猪肺饲喂牛蛙的方法是:

一、喂前需对猪肺进行加工用来喂牛蛙的猪肺一定要选用新鲜的。喂前要去掉猪肺上的脂肪和气管等物,留下肺叶,现加工现喂。加工时,可用绞肉机绞碎或用刀切细,大小视幼蛙和成蛙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毫米~8毫米见方。如猪肺是冰冻过的,加工前应浸入水中,上面以物压住,使其全部浸水1小时解冻以后再加工。

二、要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投喂时间,最好在每天上午8时~9时或临近天黑时,每天投喂1次~2次。投喂的地点,要相对固定,大水面养殖的牛蛙,可用4根竹竿做成一个框,将猪肺碎块撒在竹框内,让牛蛙吞食。每次投喂的数量,以牛蛙在30分钟~40分钟内能够食完为宜。

三、应保持蛙池水质的清新向牛蛙池中投喂的猪肺碎块,不宜在水面停留的时间过长,否则,时间过长会腐烂变质。当发现停留在水面上的猪肺已经发生变色时,就要及时用手网捞出。当蛙池水质已受到影响时,就要加注新水或换水,以防止幼蛙和成蛙感染疾病,保证其健壮生长。

NO.9 牛蛙安全越冬技术

牛蛙冬眠期一般为11月至翌年3月,全程约100天。生产实践证明,牛蛙安全越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洞穴越冬 牛蛙有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蛙池的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风、平水位线处挖若干个直径15厘米、深1米的洞穴,并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

二、潜水越冬 蛙池保持水深1米~1.2米,池底留淤泥6厘米~9厘米厚,以便牛蛙蛰伏淤泥越冬。

三、盖草越冬 冬眠一开始,池内投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约占蛙池水面三分之二,或池内铺放稻草30厘米厚,既可防霜冻,又可确保牛蛙越冬。

四、草帘越冬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30厘米~40厘米处搭竹木架,重复叠盖草帘,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10℃左右,牛蛙即可安全越冬。

五、草堆越冬 在蛙池向阳背风处堆一草堆,或先铺松土50厘米厚,上面堆草,保持湿润,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气温下降时,牛蛙就自行钻入草堆中进行冬眠。

六、薄膜越冬 在蛙池上离水面30厘米处,用竹木搭成拱形或“人”字形棚架,用塑料薄膜铺盖密封,最好再覆盖一层网,防风吹破薄膜,使池温不低于10℃,确保牛蛙过冬。气温回升后须适当揭膜通气,防止牛蛙因闷热缺氧死亡。

七、缸坛越冬 缸坛内先装些泥土,中间高,四周低,形似馒头,再放入少许水,使高处泥土略带湿润,低处有少量积水,上盖水草。缸坛四周及上面均加盖草帘等保温物,用塑料薄膜保温,要注意通气,也可利用塑料桶灌入开水,置于缸、坛内提高温度。用此法越冬,效果很好,但只能解决少量牛蛙的越冬。

NO.10 巧用闲轩牛蛙池育蚓养鳝技术

近年来,我们根据现在蛙池条件和黄鳝养殖的生活习性,因牛蛙池的结构、水深与鳝池建设的要求相似,故利用闲置的牛蛙池养殖黄鳝,只要稍加清整即可养殖。在我区义丰镇水产村租赁4亩闲置牛蛙池进行田埂培育蚯蚓、蛙池养殖黄鳝的综合养殖,这种利用田埂培育蚯蚓、池沟养鳝的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黄鳝动物性饲料,满足了黄鳝的生长要求,节约饲料成

本,取得了亩平1600元的经济效益。

一、基础设施

1、鳝池选择 我们选择已养殖过两年的闲置牛蛙池作养殖塘,此塘口堆圩较完整、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无污染。其中池塘4亩,由20个小池组成,小池中间被2米宽的田埂隔开,每个小池两侧分别设有进排水口,排灌方便。

2、清淤消毒 淤泥中含有过多的病菌等病原体,利用晴天排干池水,用铁锹等工具将池底中过多的淤泥清除掉。池水留至10厘米,每亩按25千克生石灰对水成石灰浆趁热泼洒,以杀死淤泥中有害病菌和敌害。

3、埋防逃网 紧靠牛蛙池的外围挖40厘米深沟并埋人聚乙烯网,网向上升高40厘米,并每隔1米用木桩固定好,进出水口用网袋扎实。

4、埂面整理 除去埂面杂草,并将土表面向下翻松10厘米。在放蚯蚓种前三天铺上20厘米厚的培养基(主要是由家禽粪肥、草料堆集发酵而成)。

二、苗种放养

1、鳝种放养 在4月中旬开始投放鳝种。鳝种选自捕鳝专业户用鳝笼捕捉的幼鳝,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为黄褐色或青灰色。规格为每千克20尾,共放养200千克。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以防体表受伤感染细菌。另在5月上旬每个小池中搭放2千克的泥鳅,用于防止后期因黄鳝养殖密度过大而引起的相互缠绕。

2、蚓种投放 蚓种选择个体较大,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较强的大平2号。在田埂上铺好腐熟的有机质和培养土后,6月初每平方米培养基投放蚓种500尾左右。方法是将蚓种均匀地撒在田埂培养基上,最后在上面铺上一层薄稻草来遮荫保湿。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饵料 要利用田埂上培育的蚯蚓供鳝摄食。即在每天下午用大锹、三齿叉等工具,有蚯蚓养殖床上逐段挖取;或向养殖床上灌水,待蚯蚓从土层中钻出来进行捕捉。投饵应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黄鳝喜食新鲜饵料,不吃腐烂发臭物,故每日投放量应根据食台上吃食的多少来加以调整,大体上可按在池黄鳝总量的5%-8%掌握。投饵一般都在黄昏进行,每个小池中放置2-3个外框木条、底层密网制成的食台,投饵投在食台上,以便观察黄鳝吃食和病害情况。

2、蚓池管理 当蚯蚓产卵繁殖群体量大时,要捕大留小采集给成鳝摄食。同时及时添加腐熟发酵过的培养基,要经常检查蚯蚓养殖床的温度、湿度,并经常松土通气,清除蚓粪,从而为蚯蚓的快速生长与繁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蚯蚓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尤其在下半夜喜钻出土来觅食或当蚯蚓大量繁殖时或天气变化时,蚯蚓会到处爬行而跌入水沟,成为鳝鱼食料。

3、水质调节 人工养鳝一定要保持池水的水质清新。养殖初期鳝池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夏季加深至30厘米左右,高温天气每天坚持换水,以防水温过高和因残饵过剩造成池水发臭。平时注意及时清除食台上饵料残渣。每隔20天用一次生石灰水,以防病菌感染。在天气闷热,或发现水面出现气泡、鱼受惊跳动、群集水面,说明水中已严重缺氧发生浮头现象,这时应及时注新水,以免黄鳝发生泛池。

4、防暑防逃 夏天高温阳光曝晒,可在池子四周种植丝瓜、扁豆来搭棚遮荫,并适当在鳝池水面投放扎成簇的水花生,降温效果较好。7-8月份暴雨天气较多,黄鳝极易逃跑,因此,平时注意经常检查进出水口,

防逃网是否有洞,以堵断黄鳝逃跑的出路。(摘自鱼业致富指南)

(1)半月内的投喂 牛蛙蝌蚪开始吃食的半月内,因身体细小,一般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细小的蛋黄浆水、豆浆和生猪血及膳血水。这段时期的饲喂方法是:

①在放入蝌蚪之前适当培肥水质。

②若在网箱内饲养,应在每个网箱内(或按每万尾蝌蚪计算)吊放1~2个沉入水下20厘米的面盆,盆内每日投放1次蛋黄、豆浆或猪、鳝血,让牛蛙蝌蚪自由吃食。

(2)15~30天期间的投喂 半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已进入生长旺期,应投喂植物性为主的豆浆(渣)、豆饼、混、配合饲料,辅投动物性饲料,投喂方法是先将糠麸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动物性饲料切碎碾细,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一次,一部分投在食台上,另一部分泼洒在池内荫凉处。

(3)1月龄以上的投喂 1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后肢开始伸出,正处在发育变态阶段,吃食量大,每天应投饲2次上午9~10点、下午5~6点各1次,每次每100尾喂食20~~50克,以投喂切碎的田螺、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米糠、稀饭、玉米粉、豆饼、麦麸、浮萍和各种混合、配合饲料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达最高峰,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可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5.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清除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2003—2004年,南安市水技站在洪海镇郭坑水库下进行了牛蛙流水式养殖试验,即利用山区地势落差自然流水进行24小时换水的养殖,实际养殖水面积10亩,放养幼蛙23万只,成活率43.5%,单季产量1.5万kg,产值达21万元,纯利润10.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牛蛙流水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场地

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

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

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3、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2,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m2。

4、饲养管理

(1)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cm,并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饲料投喂

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消除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

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

(4)疾病的防治

牛蛙养殖过程中要确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当养至成蛙时,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用15ppm的强氯精连续消毒5天,同时加大换水量。

Tags: 牛


相关内容

  • 牛蛙养殖技术资料
  •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池的构造:面积以10?15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以水泥结构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浅,食台固定于一处,池周围设防逃网或防逃墙,池中央可设置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产卵区,产卵区约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厘米. 2.种蛙来源与培育:选择体重在 ...

  • 厨房达人必备的烹饪手册
  • 口袋云:人,有两种,一种是会做饭的,一种是不会做饭的.不会做饭的得学做饭,会做饭的得做的更好吃!想给自己心爱的人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很难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口袋搜集整理了世界上最简单.最美味.袋友们自己藏起来的"精华"食谱!这可是想成为厨房达人必备的烹饪手册哦~~喜欢就赶快把它转藏 ...

  • 世界著名摄影作品赏析(下)
  • 30.20世纪的非洲,似乎是生产天灾和人祸.枯瘦和饥饿.暴君和政变的大陆,如果说,权力和繁荣常在美国手中,哲学和富足是欧洲的专利的话,那么赤贫和动荡,则不容置疑地属于非洲. 是殖民主义掠夺抑制了非洲.赤道阳光下的悲剧,是对人类理想和精神的讽刺.这意味着人类要实现理想.欢乐与富裕,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

  • 雄性牛蛙与雌性牛蛙坐骨神经干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的比较
  • 自由设计性实验报告 课 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实验项目雄性牛蛙与雌性牛蛙坐骨神经干兴 雄性牛蛙与雌性牛蛙坐骨神经干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的比较 奋的最适刺激强度的比较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学习电生理学习电生理实验方法. 2.要求学生熟悉生理信号采集.记录与处理方法. 3.掌握动作电位的特点,了解 ...

  • 螃蟹的养殖技术(1).pdf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 | ●特种暮I殖● 口梁德 谚 一 O , / . 螃 蟹 的 殖 技 术 性,每当秋冬之交,成蟹就沿江顺 流而归海 产卵,第二年春,动体孵化,经五次蜕 皮变 态成大眼幼体 (蟹苗),再溯江而上,进入 淡水生活. 螭蟹的人工繁殖 1.亲蟹选择 ...

  • 最新特色菜之--热销招牌川菜制作方法!
  • [创新菜]招牌脆骨丸子 招牌脆骨丸子 ( 想学习本文上述更多正宗特色的小吃技术配方,创业型的餐饮技术配方,敬请关注小编配方研发团队 公众号tsxc5888(长按可复制) 材料: 主料: 猪五花肉.鸡脆骨 辅料: 八角.大蒜.干辣椒.花椒.葱丝.青椒丝 调料: 盐.味精.葱姜水.鲜汤.蚝油.酱油 做法 ...

  • 往届广州华杯赛一等奖去向情况分析
  • 来源:奥数网   作者:家长帮   2016-03-01 10:13:28    标签:华杯赛小升初 12 广州奥数网:华杯赛还有两周就决赛了,不知道童鞋们准备好了吗?问华杯赛获奖还有没有用其实意义不大,其实有华杯赛获奖实力的孩子一样可以凭实力进入心仪学校.稍微整理往届华杯赛广州赛区一等奖获得者的去 ...

  • 海纳百川美国青蛙养殖致富好项目
  • 海纳百川美国青蛙养殖致富好项目! "要致富发家,养美国青蛙"成为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印证了美国青蛙养殖的巨大商业价值. 美国青蛙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为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级营养食品, 美国青蛙皮柔软光滑,且坚韧不怕雨淋和水洗,制作的皮包,马夹,泳装等高档皮制品,深受 ...

  • 对付心脑血管疾病,水蛭与水蛭素的区别和应用
  • 水蛭,俗称蚂蛾,它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关于其药用功能,在我国历代本草药物专著和现代各版的<中国药典>均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记载水蛭"主逐恶血.癖血.月闭,破血消积聚--",医圣张仲景取其祛邪扶正,治疗"疲血"等症.明代李时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