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郭粉霞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
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北师大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
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
(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五、结束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
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郭粉霞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1 经了解目前各地有相当部分学校的生物课教学比较难,学生及家长多是盯住中考科目不放松,而生物是非严格中考科目,虽然到八年级进行了地理与生物的中考考试,但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卷,不是那么严格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提不起精神,教师难于教学。怎样落实生物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喜爱生物课,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个生物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兴趣
有好奇心才会有求新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效。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方式,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一般选取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即所要学习知识能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生物所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分析、研究。如“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叶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为什么将一部分的枝叶剪掉呢?”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章时,提出“相同年龄为什么出现身高差异很大呢?”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生动、有趣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通过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激发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教师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平时还应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资料,用带有情感色彩的生物学史实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于1974年在
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从1979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使全国每年至少增产100亿公斤,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把有关杂交水稻技术转让给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华民族增了光,为人类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介绍“王应睐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年,我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应睐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称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激励,另一方面会为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而自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实验探究,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好奇、好动,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敢于大胆质疑乃至异想天开。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有的学生说用面包,有的说用馒头,也有的说用淀粉,而对于实验条件的选择,有的同学加清水,有的选择加沸水,也有的放在37℃的恒温水中,还有的放在冰箱中,用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情况。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动手而得出结论,学生是多么高兴和自豪。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生动而又充满着鲜活的新课改气息,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上旧有的条条框框,真正形成老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热爱了生物知识,同时也形成了盼望上生物课的思想情感。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笑话等创设课堂情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得出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的结论,然后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生动而幽默的语言,结合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思,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亲热感。
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及动植物趣事,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节内容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课堂上,当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民间有名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学生讨论后,再给学生讲述,近亲结婚到底有多大危害。这时列举这样的两个事例: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给她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不幸。他们生下的9个孩子中,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真是无独有偶,1839年,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竞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白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白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又如在讲“环境保护”一节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等
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即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当前学习负担的状态下,如果没有掌握适度,没有教师的深情厚谊,没有在班上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么学生的心理就可能支持不住。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并通过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动作,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尊重、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一个被教师喜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由于师生情感交往上的体验,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情绪。学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温暖、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愉悦感。这种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满意、热爱、信任的情感,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心理,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有的学生会因为师生关系融洽而喜爱教师所教的课程。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之,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使学生热爱生物学,兴趣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组织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生产、生活实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启发,养成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郭粉霞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
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北师大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
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
(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五、结束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
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郭粉霞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1 经了解目前各地有相当部分学校的生物课教学比较难,学生及家长多是盯住中考科目不放松,而生物是非严格中考科目,虽然到八年级进行了地理与生物的中考考试,但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卷,不是那么严格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提不起精神,教师难于教学。怎样落实生物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喜爱生物课,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个生物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兴趣
有好奇心才会有求新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效。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方式,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一般选取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即所要学习知识能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生物所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分析、研究。如“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叶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为什么将一部分的枝叶剪掉呢?”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章时,提出“相同年龄为什么出现身高差异很大呢?”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生动、有趣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通过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激发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教师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平时还应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资料,用带有情感色彩的生物学史实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于1974年在
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从1979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使全国每年至少增产100亿公斤,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把有关杂交水稻技术转让给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华民族增了光,为人类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介绍“王应睐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年,我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应睐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称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激励,另一方面会为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而自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实验探究,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好奇、好动,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敢于大胆质疑乃至异想天开。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有的学生说用面包,有的说用馒头,也有的说用淀粉,而对于实验条件的选择,有的同学加清水,有的选择加沸水,也有的放在37℃的恒温水中,还有的放在冰箱中,用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情况。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动手而得出结论,学生是多么高兴和自豪。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生动而又充满着鲜活的新课改气息,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上旧有的条条框框,真正形成老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热爱了生物知识,同时也形成了盼望上生物课的思想情感。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笑话等创设课堂情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得出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的结论,然后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生动而幽默的语言,结合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思,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亲热感。
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及动植物趣事,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节内容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课堂上,当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民间有名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学生讨论后,再给学生讲述,近亲结婚到底有多大危害。这时列举这样的两个事例: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给她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不幸。他们生下的9个孩子中,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真是无独有偶,1839年,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竞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白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白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又如在讲“环境保护”一节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等
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即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当前学习负担的状态下,如果没有掌握适度,没有教师的深情厚谊,没有在班上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么学生的心理就可能支持不住。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并通过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动作,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尊重、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一个被教师喜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由于师生情感交往上的体验,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情绪。学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温暖、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愉悦感。这种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满意、热爱、信任的情感,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心理,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有的学生会因为师生关系融洽而喜爱教师所教的课程。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之,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使学生热爱生物学,兴趣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组织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生产、生活实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启发,养成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