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II 》教学大纲
学分:6
总学时:108学时(理论72,实践36)
适用专业:学院非外语系、艺术系专业的学生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先修课程:与英语相关的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其它英语相关课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学院非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课程任务:经过一学期108学时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其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适用对象: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800个(较低要求)~35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二)教学目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B 级要求: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800个积极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能较正确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理解: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 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左右。
4.口头表达:能就日常话题和与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5.阅读理解: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中等难度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常见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图表等。
6.书面表达:能就一般性话题在30分钟内写出100词左右的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常见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基本完整,语言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 1
7.翻译: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基本通顺正确,格式恰当。
(四)测试
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2. 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集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3. 重视语言学习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4. 考虑到目前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差异,对入学时未达到标准入学水平的学生应进行必要地补充训练。逐步使学生都能达到B 级要求,以保证《基本要求》的全面落实。
5. 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即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6. 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与此同时,科学的测试又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提供积极地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7.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条件
录音机、扩音器、光盘
2
3
五、教法说明
公共英语是一种学习外语的实践课,既要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做到练习,使之熟能生巧。根据学院的教学条件使用教室上课,听力使用多媒体。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该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终结性考核安排在期末进行测试。
课程考核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检验,考核形式灵活多样,符合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平时考核占40%,含出勤、课堂表现业及课后作业完成。期末考试占6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高职英语系列教材,它体现了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覆盖了所要求掌握,实用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突出了“实用为主”的原则。
《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高职高专版第二册,卢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创新大学英语》教师用书. 高职高专版,第二册,卢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用书. 高职高专版,第二册,余健明、张国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 4
学出版社 5
《大学英语II 》教学大纲
学分:6
总学时:108学时(理论72,实践36)
适用专业:学院非外语系、艺术系专业的学生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先修课程:与英语相关的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其它英语相关课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学院非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课程任务:经过一学期108学时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其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适用对象: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800个(较低要求)~35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二)教学目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B 级要求: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800个积极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能较正确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理解: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 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左右。
4.口头表达:能就日常话题和与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5.阅读理解: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中等难度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常见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图表等。
6.书面表达:能就一般性话题在30分钟内写出100词左右的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常见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基本完整,语言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 1
7.翻译: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基本通顺正确,格式恰当。
(四)测试
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2. 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集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3. 重视语言学习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4. 考虑到目前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差异,对入学时未达到标准入学水平的学生应进行必要地补充训练。逐步使学生都能达到B 级要求,以保证《基本要求》的全面落实。
5. 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即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6. 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与此同时,科学的测试又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提供积极地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7.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条件
录音机、扩音器、光盘
2
3
五、教法说明
公共英语是一种学习外语的实践课,既要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做到练习,使之熟能生巧。根据学院的教学条件使用教室上课,听力使用多媒体。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该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终结性考核安排在期末进行测试。
课程考核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检验,考核形式灵活多样,符合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平时考核占40%,含出勤、课堂表现业及课后作业完成。期末考试占6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高职英语系列教材,它体现了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覆盖了所要求掌握,实用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突出了“实用为主”的原则。
《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高职高专版第二册,卢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创新大学英语》教师用书. 高职高专版,第二册,卢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用书. 高职高专版,第二册,余健明、张国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 4
学出版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