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正在品茶咨询
徜徉街头,一个个铭刻着“始于某某年”金字招牌的老字号总能让人驻足。张小泉的剪刀、王星记的扇子、边福茂的鞋、孔凤春的粉……早已浸润到老底子“衣食住行”的文化中,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革,不少“老字号”面临“经得住百年风雨,经不起市场洗礼”的尴尬。面对品牌影响力式微的现状,仅仅依靠对老字号的政策保护、人们的怀旧情怀来维持发展远远不够。
“新掌门”的出现,能否改变这一现状?在坚守和创新之间,他们如何寻找到这一平衡点?本报联合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推出“老字号新掌门”栏目,为你解读新消费时代下老字号的“凤凰涅槃”。
扫一扫 看视频
老字号 新掌门
文/商报记者 汪晓筠
摄/商报记者 史卓旎
东邻采荷,西到凯旋路,南起解放东路,北至荷花弄——这个面积曾达16000多平方米的杭州茶厂,如今依旧屹立在凯旋路南端。摆在大掌柜游红英面前的是生产力跟不上发展步伐的问题。“因企业改制等原因,现在厂房面积只剩下十分之一,但相比2011年,我刚接管销售时,年利润却翻了好几倍。”游红英对此深有感触。
厂房面积缩小导致生产力与飞速上升的盈利互成矛盾。这也使“扩张领土”成为当务之急。不久前,杭州茶厂位于萧山区的新厂房开始动工,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集智能物流、冷链、电商中心、生产厂房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双十一前投入使用。如今现代化电商物流让杭州茶厂走得更远。
1995年,浙江省杭州茶厂(如今杭州茶厂的前身)在河坊街开出前店后仓的经营二部。经历时代变迁,2000年,浙江省杭州茶厂经企业改制成为现在的杭州茶厂有限公司。2001年,杭州茶厂专卖店回归河坊街。就在这时,大学刚毕业的游红英进入了这家河坊街门店,成为该门店第一批合同制的工作人员。
2008年,杭州茶厂的生意版图拓展到线上,开出天猫直营店。2011年,游红英接手了销售以及品牌宣传的工作。在她的印象中,当时线上的生意只能占两成,“当时电商团队仅寥寥几人,但仅这几个人就可以做到一个专营店的生意。”游红英坦言,试水电商一开始就让杭州茶厂尝到了甜头。
2016年,在机缘巧合下,游红英接任总经理一职,正式成为杭州茶厂的大掌柜,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在我接手前,我们西湖牌主打的是绿茶。随消费群体、消费习惯变化,我加入了花草茶、调味茶等更适合年轻市场的品类。”她透露,杭州茶厂还推出了茶月饼、茶饮料,未来,你或许还能在景点中看到来自杭州茶厂的茶味冰淇淋。
游红英
人物名片
杭州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坚持以学习的姿态进入状态,坚持“创新”“传承”并行,让杭州茶厂加快步伐,亦不失传统口味。
每一次创新对于老字号企业都是未知数。在杭州茶厂河坊街的专卖店中,一款冻干柠檬片放在柜台显眼处,而这背后则是杭州茶厂尝试创新的不断探索。“我们认为做冻干柠檬片很简单,想到这个点子马上就去基地做了。没有想到的是因气候环境等条件不同,在基地达到标准的柠檬片,运回杭州后不久便返潮发霉了,不得不处理了重新做。在上一次经验基础上,第二次尝试制作的柠檬片避免了水分产生的问题,但却发现不加蜂蜜的冻干柠檬销路不佳。于是,我们又尝试加蜂蜜,但卖相并不好看。”游红英说,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
她表示寻找合作商供货,让自己打开了新思路。“后来,我们找了专业的厂家供货,我们则是作为产品的经销商,既丰富了产品品类,通过品牌影响力又带动了周边产业”。
然而“创新”和“传承”常在杭州茶厂打起擂台赛。每每遇到两者不相上下时,就要进入审评室,进行盲样审评。“在制作桂花龙井时,其中桂花吸收了茶叶的水分变成黑色。新团队主张筛去桂花,主打产品卖相美观;老技术人员团队则力争保留桂花,留住香气。最后,审评的结果确实是老团队的香气更为浓郁,但新团队的口感更好。于是我们在产品中保留了一部分桂花,把底层的筛去,这样既保留了香气,看起来也比较美观。”游红英认为,创新必须传承老的工艺,而老的团队也要包容新想法。让“新”“老”两条线在杭州茶厂并行走得更远。
消费者正在品茶咨询
徜徉街头,一个个铭刻着“始于某某年”金字招牌的老字号总能让人驻足。张小泉的剪刀、王星记的扇子、边福茂的鞋、孔凤春的粉……早已浸润到老底子“衣食住行”的文化中,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革,不少“老字号”面临“经得住百年风雨,经不起市场洗礼”的尴尬。面对品牌影响力式微的现状,仅仅依靠对老字号的政策保护、人们的怀旧情怀来维持发展远远不够。
“新掌门”的出现,能否改变这一现状?在坚守和创新之间,他们如何寻找到这一平衡点?本报联合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推出“老字号新掌门”栏目,为你解读新消费时代下老字号的“凤凰涅槃”。
扫一扫 看视频
老字号 新掌门
文/商报记者 汪晓筠
摄/商报记者 史卓旎
东邻采荷,西到凯旋路,南起解放东路,北至荷花弄——这个面积曾达16000多平方米的杭州茶厂,如今依旧屹立在凯旋路南端。摆在大掌柜游红英面前的是生产力跟不上发展步伐的问题。“因企业改制等原因,现在厂房面积只剩下十分之一,但相比2011年,我刚接管销售时,年利润却翻了好几倍。”游红英对此深有感触。
厂房面积缩小导致生产力与飞速上升的盈利互成矛盾。这也使“扩张领土”成为当务之急。不久前,杭州茶厂位于萧山区的新厂房开始动工,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集智能物流、冷链、电商中心、生产厂房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双十一前投入使用。如今现代化电商物流让杭州茶厂走得更远。
1995年,浙江省杭州茶厂(如今杭州茶厂的前身)在河坊街开出前店后仓的经营二部。经历时代变迁,2000年,浙江省杭州茶厂经企业改制成为现在的杭州茶厂有限公司。2001年,杭州茶厂专卖店回归河坊街。就在这时,大学刚毕业的游红英进入了这家河坊街门店,成为该门店第一批合同制的工作人员。
2008年,杭州茶厂的生意版图拓展到线上,开出天猫直营店。2011年,游红英接手了销售以及品牌宣传的工作。在她的印象中,当时线上的生意只能占两成,“当时电商团队仅寥寥几人,但仅这几个人就可以做到一个专营店的生意。”游红英坦言,试水电商一开始就让杭州茶厂尝到了甜头。
2016年,在机缘巧合下,游红英接任总经理一职,正式成为杭州茶厂的大掌柜,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在我接手前,我们西湖牌主打的是绿茶。随消费群体、消费习惯变化,我加入了花草茶、调味茶等更适合年轻市场的品类。”她透露,杭州茶厂还推出了茶月饼、茶饮料,未来,你或许还能在景点中看到来自杭州茶厂的茶味冰淇淋。
游红英
人物名片
杭州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坚持以学习的姿态进入状态,坚持“创新”“传承”并行,让杭州茶厂加快步伐,亦不失传统口味。
每一次创新对于老字号企业都是未知数。在杭州茶厂河坊街的专卖店中,一款冻干柠檬片放在柜台显眼处,而这背后则是杭州茶厂尝试创新的不断探索。“我们认为做冻干柠檬片很简单,想到这个点子马上就去基地做了。没有想到的是因气候环境等条件不同,在基地达到标准的柠檬片,运回杭州后不久便返潮发霉了,不得不处理了重新做。在上一次经验基础上,第二次尝试制作的柠檬片避免了水分产生的问题,但却发现不加蜂蜜的冻干柠檬销路不佳。于是,我们又尝试加蜂蜜,但卖相并不好看。”游红英说,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
她表示寻找合作商供货,让自己打开了新思路。“后来,我们找了专业的厂家供货,我们则是作为产品的经销商,既丰富了产品品类,通过品牌影响力又带动了周边产业”。
然而“创新”和“传承”常在杭州茶厂打起擂台赛。每每遇到两者不相上下时,就要进入审评室,进行盲样审评。“在制作桂花龙井时,其中桂花吸收了茶叶的水分变成黑色。新团队主张筛去桂花,主打产品卖相美观;老技术人员团队则力争保留桂花,留住香气。最后,审评的结果确实是老团队的香气更为浓郁,但新团队的口感更好。于是我们在产品中保留了一部分桂花,把底层的筛去,这样既保留了香气,看起来也比较美观。”游红英认为,创新必须传承老的工艺,而老的团队也要包容新想法。让“新”“老”两条线在杭州茶厂并行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