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其治理的措施

·1246·20151月中

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其治理的措施

张佳琪

(秦皇岛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河道治理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根据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具体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可以持久存续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治理。因此本文对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阐述了河道治理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法;原则;内容;措施

1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法

河道治理规划是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治理规划。

1.1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的确定。流量应该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来进行设计,同时治理洪水河槽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也应该按照重要性来设定。可以将平滩流量的水位作为设计水位,通航等级或其他治理要求则是治理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标准的依据,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的流量即为设计流量。

1.2治理线的布设。河道治理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治理线。平原河道治理线分洪水河槽治理线、中水河槽治理线和枯水河槽治理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治理线。洪水河槽治理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中水河槽治理线一般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以适当长度的直线连接。对不能形成单一河槽的游荡型、分叉型河道,其主流线也应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中水河槽治理线的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直线段的长度,通常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确定。一般最小弯曲半径为河道直线段平滩河宽的4~9倍,曲线段间直线段长度为该段平滩河宽的l~3倍,通航河道还要考虑通航要求。在中水河槽治理线的基础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要求,利用稳定的深槽、边滩或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治理线。为保持航道稳定,要求治理后枯水河槽的流向与中、洪水河槽的交角不大。枯水河槽的弯曲半径和曲线段间直线段的长度,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选定,其数值一般小于中水河槽治理线。

1.3河道横断面的设计。根据河道上游和下游选取所谓的模范河段,即所选河段水深沿程变化很小、河岸略呈弯曲、深槽长、浅滩短,过渡段沙埂方向与水流垂直,并且枯水期无分汊现象;河道水主流稳定,流态平顺,流速适中,洪、枯水流向交角较小。然后计算出该河段在设计流量下的断面河相关系,并以此为据来确定规划设计河段的断面尺寸和形状。中水河道的断面尺寸是由河床的地质条件和流域来沙来水条件来决定的。

2 河道治理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2.1河道治理规划的原则。原则主要包括了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等这几点。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在对各方面的要求统筹考虑之后,对各种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协调工作,并且还要有侧重点,实现充分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指的是对需要治理河段的特性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根据以往的治理资料总结出经验教训。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在规划中要将治理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并且还要做好实施计划,使规划工作可以在遵循各项原则的基础上有序进行。

2.2河道治理规划的主要内容。河道治理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是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的研究内容,尽量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可能引起的变化进行定量估计。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航运等建设的发展规划的研究。河道治理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是在已建治理工程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实施过程以及从中吸取的主要

经验教训。根据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治理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措施。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对治理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以及治理后航道和港口水深的增加等各方面的分析,并且还对航运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证。河道的整治规划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在分析对河道的整个运营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为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做出一个全面的安排。

3 水利工程河道的治理措施

3.1蜿蜒型河道的治理措施。蜿蜒型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两大类:第一、裁弯曲直,改变现状,使其向有利方向发展;第二、稳定现状,禁止其向不利方向发展。治理措施:(1)采用人工裁弯工程改变有适度弯曲的连续河湾,将其河势稳定下来,将迂回曲折河道进行人工改变。人工裁弯工程分为内裁和外裁两种。内裁一般是通过狭颈最窄出,线路短可节省土方量。外裁的引河进出口与上下游弯道难以达到平顺衔接的要求,而且线路长,采用较少。(2)当河湾发展至适度弯曲的河段时,对弯道凹岸及时加以保护,也就是实施护岸工程,以防止弯道继续恶化。只要弯道的凹岸稳定了,过渡段就可随之稳定。为将上述两种治理措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河道中,还需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增长河道治理经验,逐步完善治理措施。

3.2游荡型河道治理。治理泥沙是治理游荡型河段的主要任务。本着综合治理、兼顾标本的彻底治理游荡型河段,可采取“下排上拦,两岸分滞”控制洪水,“调、放、挖、拦、排”处理和利用泥沙。“调”即利用中游的水库,排细沙,拦粗沙,由于水沙异源,据此来调水调沙通过增大下游的输沙能力,来达到减少河床泥沙淤积的目的。“放”、“挖”即是通过挖河和放淤措施,在下游处理一部分泥沙,“下排”即根据河道防治工程和河道治理的现状,利用现行河道尽可能多地将进入下游的洪水和泥沙输送入海。

3.3分叉型河道治理。针对分汊型河段的治理措施有:汊道的堵塞、改善、固定。措施具体表现在上游的节点处、汊道的入口处和江心洲首尾修建治理建设工程。稳定汊道和节点控导,通常将平顺护岸作为其治理工程。江心洲首尾部位的工程措施通常是在上游修建鱼嘴,在下游修建分水堤。鱼嘴其前端窄矮、浸入水下,顶部沿流程逐渐扩宽增高,与江心洲首部平顺衔接;分水堤的外形与鱼嘴恰好相反,其平面上的宽度沿流程逐渐收缩。

3.4顺直型河道治理。在顺直河道中,滩地及主槽的水流均具有一定的行洪能力。顺直型河道中的不稳定状态河道,不利于引水、航运、港埠、防洪,顺直型河道的治理措施为首先将边滩稳定下来,使其达到稳定整个河段的目的。稳定边滩的工程措施,有淹没式丁坝群,一般为上挑式,坝顶高程在枯水位以下,坝档可以落淤,促使边滩的淤长。在多沙河流上,也可采用编篱杩槎等简易措施,防冲促淤。当边滩个数较多时,施工程序应从最上游的边滩开始,然后视下游各边滩的变化情况逐步进行治理。工程完成后,河道断面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使得河段逐步稳定下来。

4 结束语

现代河道与传统河道治理不大相同,现代河道治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洪排涝,而是通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得到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吴玉玲.浅析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要点[J].珠江水运,2014(17)

[2]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01)

[3]吴加宁,董福平.现代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中国水利,2010(11)

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其治理的措施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佳琪

秦皇岛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5)

引用本文格式:张佳琪 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其治理的措施[期刊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5)

·1246·20151月中

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其治理的措施

张佳琪

(秦皇岛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河道治理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根据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具体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可以持久存续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治理。因此本文对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阐述了河道治理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法;原则;内容;措施

1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方法

河道治理规划是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治理规划。

1.1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的确定。流量应该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来进行设计,同时治理洪水河槽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也应该按照重要性来设定。可以将平滩流量的水位作为设计水位,通航等级或其他治理要求则是治理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标准的依据,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的流量即为设计流量。

1.2治理线的布设。河道治理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治理线。平原河道治理线分洪水河槽治理线、中水河槽治理线和枯水河槽治理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治理线。洪水河槽治理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中水河槽治理线一般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以适当长度的直线连接。对不能形成单一河槽的游荡型、分叉型河道,其主流线也应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中水河槽治理线的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直线段的长度,通常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确定。一般最小弯曲半径为河道直线段平滩河宽的4~9倍,曲线段间直线段长度为该段平滩河宽的l~3倍,通航河道还要考虑通航要求。在中水河槽治理线的基础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要求,利用稳定的深槽、边滩或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治理线。为保持航道稳定,要求治理后枯水河槽的流向与中、洪水河槽的交角不大。枯水河槽的弯曲半径和曲线段间直线段的长度,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选定,其数值一般小于中水河槽治理线。

1.3河道横断面的设计。根据河道上游和下游选取所谓的模范河段,即所选河段水深沿程变化很小、河岸略呈弯曲、深槽长、浅滩短,过渡段沙埂方向与水流垂直,并且枯水期无分汊现象;河道水主流稳定,流态平顺,流速适中,洪、枯水流向交角较小。然后计算出该河段在设计流量下的断面河相关系,并以此为据来确定规划设计河段的断面尺寸和形状。中水河道的断面尺寸是由河床的地质条件和流域来沙来水条件来决定的。

2 河道治理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2.1河道治理规划的原则。原则主要包括了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等这几点。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在对各方面的要求统筹考虑之后,对各种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协调工作,并且还要有侧重点,实现充分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指的是对需要治理河段的特性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根据以往的治理资料总结出经验教训。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在规划中要将治理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并且还要做好实施计划,使规划工作可以在遵循各项原则的基础上有序进行。

2.2河道治理规划的主要内容。河道治理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是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的研究内容,尽量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可能引起的变化进行定量估计。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航运等建设的发展规划的研究。河道治理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是在已建治理工程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实施过程以及从中吸取的主要

经验教训。根据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治理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措施。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对治理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以及治理后航道和港口水深的增加等各方面的分析,并且还对航运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证。河道的整治规划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在分析对河道的整个运营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为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做出一个全面的安排。

3 水利工程河道的治理措施

3.1蜿蜒型河道的治理措施。蜿蜒型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两大类:第一、裁弯曲直,改变现状,使其向有利方向发展;第二、稳定现状,禁止其向不利方向发展。治理措施:(1)采用人工裁弯工程改变有适度弯曲的连续河湾,将其河势稳定下来,将迂回曲折河道进行人工改变。人工裁弯工程分为内裁和外裁两种。内裁一般是通过狭颈最窄出,线路短可节省土方量。外裁的引河进出口与上下游弯道难以达到平顺衔接的要求,而且线路长,采用较少。(2)当河湾发展至适度弯曲的河段时,对弯道凹岸及时加以保护,也就是实施护岸工程,以防止弯道继续恶化。只要弯道的凹岸稳定了,过渡段就可随之稳定。为将上述两种治理措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河道中,还需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增长河道治理经验,逐步完善治理措施。

3.2游荡型河道治理。治理泥沙是治理游荡型河段的主要任务。本着综合治理、兼顾标本的彻底治理游荡型河段,可采取“下排上拦,两岸分滞”控制洪水,“调、放、挖、拦、排”处理和利用泥沙。“调”即利用中游的水库,排细沙,拦粗沙,由于水沙异源,据此来调水调沙通过增大下游的输沙能力,来达到减少河床泥沙淤积的目的。“放”、“挖”即是通过挖河和放淤措施,在下游处理一部分泥沙,“下排”即根据河道防治工程和河道治理的现状,利用现行河道尽可能多地将进入下游的洪水和泥沙输送入海。

3.3分叉型河道治理。针对分汊型河段的治理措施有:汊道的堵塞、改善、固定。措施具体表现在上游的节点处、汊道的入口处和江心洲首尾修建治理建设工程。稳定汊道和节点控导,通常将平顺护岸作为其治理工程。江心洲首尾部位的工程措施通常是在上游修建鱼嘴,在下游修建分水堤。鱼嘴其前端窄矮、浸入水下,顶部沿流程逐渐扩宽增高,与江心洲首部平顺衔接;分水堤的外形与鱼嘴恰好相反,其平面上的宽度沿流程逐渐收缩。

3.4顺直型河道治理。在顺直河道中,滩地及主槽的水流均具有一定的行洪能力。顺直型河道中的不稳定状态河道,不利于引水、航运、港埠、防洪,顺直型河道的治理措施为首先将边滩稳定下来,使其达到稳定整个河段的目的。稳定边滩的工程措施,有淹没式丁坝群,一般为上挑式,坝顶高程在枯水位以下,坝档可以落淤,促使边滩的淤长。在多沙河流上,也可采用编篱杩槎等简易措施,防冲促淤。当边滩个数较多时,施工程序应从最上游的边滩开始,然后视下游各边滩的变化情况逐步进行治理。工程完成后,河道断面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使得河段逐步稳定下来。

4 结束语

现代河道与传统河道治理不大相同,现代河道治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洪排涝,而是通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得到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吴玉玲.浅析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要点[J].珠江水运,2014(17)

[2]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01)

[3]吴加宁,董福平.现代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中国水利,2010(11)

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其治理的措施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佳琪

秦皇岛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5)

引用本文格式:张佳琪 谈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其治理的措施[期刊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5)


相关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新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水利专业知识
  • 水利专业知识 一.水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第七条 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 ...

  •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通过 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滇池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1)
  •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 [文 件 号](1997年12月31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1月10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公布 自1998年4月1日起施行) [颁布部门]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1998年01月10日 [ ...

  • 城市生态水系的特征要素及其规划探索
  • 城市生态水系的特征要素及其规划探索 (何予川 吴海亮 张军梅) http://www.hwcc.com.cn 时间: 2010-07-29 08:38:00 来源:<黄河规划设计>2010年第2期 [摘要]立足于城市水系的四大主体功能,统筹考虑水体.岸线.滨水空间,提出了城市水系的特征要 ...

  • _黄河泥沙问题研究综述
  • DOI:10.13681/j.cnki.cn41-1282/tv.2004.01.001 第!0卷第! 期年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0@>$! 黄河泥沙问题研究综述 姚文艺! " 时明立! " 崔长江#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 河南开封%& ...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
  •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探讨 杨志勇 刘亚南 炎杉杉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探矿队,三门峡 472000) 1.0引言 本文介绍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实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2.0 治理工程概况 2.1治理区概况 灵宝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矿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小秦岭地区,隶 ...

  • 2014年浙江省"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浙江省"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按各题型分类,方便查找:考试一共80题,随机排序) 一.单选题(20题) 1.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 A ) A.抓深化改革惠民生 B.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C.抓平安稳定促和谐 D.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2.五水共治.( C )先行. A ...

  •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www.mwr.gov.cn/ztpd/tszt/lyfhgh/cjly/[***********]54.aspx(水利部) 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