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

一、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1)关注题目、作者、诗行、注释,抓关键词,理解作品,整体把握内容。

明确:写了什么内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意境)

(2)抓情点句,理清脉络,准确把握情感。

明确:抒发了什么情感?(单一情感《春夜喜雨》/多元情感《登高》)

阐明了什么事理?《登鹳雀楼》

(3)结合相关诗句,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分析、判断本诗的创作手法。

明确:用了什么技巧?(语言技巧、抒情/描写/修辞/构思技巧)

(4)联系相关、相近作品,比较鉴赏诗歌。

明确:写得怎么样?(从内容、情感、技巧方面比较高下)

示例:

登 高 (人、事:杜甫登高赏景抒怀)

杜 甫 (景: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情点句;悲情:漂泊、老病、艰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言技巧:落木、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情技巧:情景交融)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你能用上面所讲方法鉴赏下面的诗作,并把它与《登高》比较判断出高下吗?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首联不如《登高》秋天意境高远、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颔联不如《登高》意境阔大苍凉。前两联都是寓情于景。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颈联同样是写愁,杜甫把国家动乱与自己漂泊多病联系在一起,情景交融。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后两联同样写悲愁,杜诗把自己的愁苦悲凉扩展到民族国家的艰难苦恨,由自己及民及国家。而孟郊的诗悲秋悲愁只是属于个人的。

二、古诗鉴赏的几种基本题型

分析诗歌意境型(内容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登高》的前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前两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风强劲、山猿哀啸、清冷的沙渚上鸟儿徘徊飞翔、落木无边而下、眼前的长江穿越时空滚滚而来的肃杀悲凉的苍茫的深秋之景。抒发了作者漂泊无定,艰难多病的悲凉心境。

分析表现技巧型(技巧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整体)构思手法四大类。

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白描。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鸡鸣桑树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2)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暖衬冷,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4)赋比兴。“赋”,是指“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如:《诗经 伐檀》;所谓“比”,是指“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喻之意;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比兴手法,如“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5)虚实结合,又叫联想和想像。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6)动静结合。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侧面描写。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细节描写、渲染、对比等。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但使卢城飞将在”,设问,反问,反语等。

(1)对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2)以小见大。如刘禹锡《乌衣巷》

(3)先抑后扬等。

答题步骤: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鹿寨》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使用了反衬手法。“空山”寂静而人迹罕至。“人语响”是声音。用“声响”来反衬“空山”之静,用“反景”入林,照在“青苔”上,用一小片光亮来反衬大片无边的幽暗。写出了一种寂寞环境的幽美和诗人追求空灵境界的心情。

以下这几种模式将来会用到,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参考自学。

分析语言特色型(语言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

《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是委婉凄凉(或沉郁凄凉)。起

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词人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未开口已经把忧伤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几句写景,看屋外梧桐,在风雨中无助地挣扎,正是暗喻自己的孤独凄凉。词中还有不少句子都表现了委婉凄凉的语言风格。

分析炼字型(语言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

《出塞》后两句中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是“但”这个字。在这联中“但”为“只要”之意。只要有李广在,胡马就不能越过阴山来侵扰中原百姓。一个“但”字,就把百姓盼望本朝也有李广那样的英雄来抵御入侵者的强烈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委婉而尖锐地揭露了朝廷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

分析关键词型(语言题)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全诗的关键。 《春夜喜雨》中的“喜”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喜”字表达了诗人因春夜细雨从天而降的欣喜之情,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每句都体现了“喜”悦之情:首联“好雨”似通人性,“当春”就从天而下;颔联写雨“润物细无声”,从不张扬;颈联“云黑”“火明”是作者夜不能寐所见,故此高兴;尾联更是通过想象的美景,表达了欣喜之情。因此“喜”是全诗的关键。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

一、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1)关注题目、作者、诗行、注释,抓关键词,理解作品,整体把握内容。

明确:写了什么内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意境)

(2)抓情点句,理清脉络,准确把握情感。

明确:抒发了什么情感?(单一情感《春夜喜雨》/多元情感《登高》)

阐明了什么事理?《登鹳雀楼》

(3)结合相关诗句,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分析、判断本诗的创作手法。

明确:用了什么技巧?(语言技巧、抒情/描写/修辞/构思技巧)

(4)联系相关、相近作品,比较鉴赏诗歌。

明确:写得怎么样?(从内容、情感、技巧方面比较高下)

示例:

登 高 (人、事:杜甫登高赏景抒怀)

杜 甫 (景: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情点句;悲情:漂泊、老病、艰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言技巧:落木、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情技巧:情景交融)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你能用上面所讲方法鉴赏下面的诗作,并把它与《登高》比较判断出高下吗?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首联不如《登高》秋天意境高远、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颔联不如《登高》意境阔大苍凉。前两联都是寓情于景。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颈联同样是写愁,杜甫把国家动乱与自己漂泊多病联系在一起,情景交融。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后两联同样写悲愁,杜诗把自己的愁苦悲凉扩展到民族国家的艰难苦恨,由自己及民及国家。而孟郊的诗悲秋悲愁只是属于个人的。

二、古诗鉴赏的几种基本题型

分析诗歌意境型(内容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登高》的前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前两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风强劲、山猿哀啸、清冷的沙渚上鸟儿徘徊飞翔、落木无边而下、眼前的长江穿越时空滚滚而来的肃杀悲凉的苍茫的深秋之景。抒发了作者漂泊无定,艰难多病的悲凉心境。

分析表现技巧型(技巧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整体)构思手法四大类。

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白描。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鸡鸣桑树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2)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暖衬冷,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4)赋比兴。“赋”,是指“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如:《诗经 伐檀》;所谓“比”,是指“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喻之意;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比兴手法,如“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5)虚实结合,又叫联想和想像。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6)动静结合。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侧面描写。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细节描写、渲染、对比等。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但使卢城飞将在”,设问,反问,反语等。

(1)对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2)以小见大。如刘禹锡《乌衣巷》

(3)先抑后扬等。

答题步骤: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鹿寨》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使用了反衬手法。“空山”寂静而人迹罕至。“人语响”是声音。用“声响”来反衬“空山”之静,用“反景”入林,照在“青苔”上,用一小片光亮来反衬大片无边的幽暗。写出了一种寂寞环境的幽美和诗人追求空灵境界的心情。

以下这几种模式将来会用到,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参考自学。

分析语言特色型(语言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

《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是委婉凄凉(或沉郁凄凉)。起

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词人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未开口已经把忧伤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几句写景,看屋外梧桐,在风雨中无助地挣扎,正是暗喻自己的孤独凄凉。词中还有不少句子都表现了委婉凄凉的语言风格。

分析炼字型(语言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

《出塞》后两句中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是“但”这个字。在这联中“但”为“只要”之意。只要有李广在,胡马就不能越过阴山来侵扰中原百姓。一个“但”字,就把百姓盼望本朝也有李广那样的英雄来抵御入侵者的强烈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委婉而尖锐地揭露了朝廷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

分析关键词型(语言题)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全诗的关键。 《春夜喜雨》中的“喜”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喜”字表达了诗人因春夜细雨从天而降的欣喜之情,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每句都体现了“喜”悦之情:首联“好雨”似通人性,“当春”就从天而下;颔联写雨“润物细无声”,从不张扬;颈联“云黑”“火明”是作者夜不能寐所见,故此高兴;尾联更是通过想象的美景,表达了欣喜之情。因此“喜”是全诗的关键。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教案 古典诗文 2013-03-19 090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誓词的方法. 3. ...

  • 高考怎样鉴赏古代诗歌得高分
  • 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1.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 ①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视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强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优秀的诗歌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有具有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②诗歌的另一特点是强烈 ...

  • 古诗鉴赏方法谈
  • [关键词] 古代诗歌:鉴赏策略:诗 题:意象: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6―00124―01 一.析诗题,顺藤摸瓜明思路 古人作诗,很讲究拟题.标题是诗歌的眉目,它往往暗含了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品的线索.一般地说,分析诗题, ...

  •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 专题讲座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陈建森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 ...

  • 人教版高中美术说课1-10
  • 人美版高一美术说课稿: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 ...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刘 向 福 一.说设计思想 1.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这两种变 ...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 ...

  • 琵琶行并序
  • <琵琶行(并序)>是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成人高考统考复习专用教材<语文>"中所选的一篇诗歌.该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语文〉复习考试大纲>编写的,其课文篇目均出自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是供具有普通高中 ...

  • 把古诗词引入学生的作文
  • 教学论文 把古诗词引入学生作文 单位: 姓名: 时间: 把诗词名句引入学生的作文 赵云刚 关键词:诗词 名句 引入 作文 摘要:诗词名句如果能引入学生的作文,可以使学生作文显得典雅,语言显得凝练,增加文章的词彩,而且这是学生作文的一个亮点,为作文增加不少的得分.如何把古诗词嵌入作文之中,这是本文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