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考
【摘要】《标准》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理论与生活的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关键词】中学 生物教学 探究
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的生长过程,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才是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社会,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一、实验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想情况来看,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探究活动的开展却遭遇重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实验条件落后,无法开展。据调查,许多学校无法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实验,有的没有实验室,有的没有仪器,有的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生物学实验中没有的东西更多,教室变成了实验室,教师一遇到实验内容,随时都在教室内黑板上做黑板实验,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条件差一些或农村地区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学生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2、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探究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学生有疑问、有困惑,问题悬而未解或在认知上有冲突、自相矛盾,确实需要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来寻求解答,在这种前提下,探究就成为学生迫切渴望开展的一项活动,也只有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而有效。否则,探究活动会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无谓的摆设和花架子,最终成为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开展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是活动的关键。可是我们有的教师经常越趄代庖。将这一最关键的内容事先由教师教给学生。如此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仍然是被动的,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追求的一种教学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二、加强实验探究的建议
实验是揭开生命本质的最主要手段。当今的生物学知识,绝大部分是从实验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也是在实验中发展和完善的。根据我校的实验条件,我尽一切可能为每一个实验开出创设条件、作好准备:
1、实验材料在市场购上买不到时,我组织学生亲自采集和培养。如在观查蚯蚓的实验之前,我提前两星期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和培养。这样既帮助学生了解了蚯蚓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还可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2、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多种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撕取洋葱表皮很难做好,直接影响到了观察效果。此时,我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大胆设想,改进实验方法。几番试验下来,他们发现取一片鳞片叶,由里向外掰,就能撕出一层薄皮,这样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或改进实验,如设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实验时,我给出实验目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如某同学设计了蒸腾作用实验:用一透明塑料袋将盆栽天竺葵的植株和花盆一起罩住,置于阳光下,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由于学生自己在太阳光下认真观察,并出了汗,由此想到该实验设计的不足,又试着找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也可以给出仪器,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更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地去探索。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验能力。
4、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互助情境中探究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
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合作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在优势互补中促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且在合作过程中,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合作精神都应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培养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以前后座位的4—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时,经常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有时这种讨论会流于形式,在小组中小组成员没有分工,没有合作。在小组中生物学科成绩较好的成员的意见经常会占据主导,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不能得到表达,成员间没有真正的交流,这样的小组讨论又怎么能体现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呢?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注意学习方式内涵的丰富和完整。
总之,教育是绽放思维火花、点然智慧之火、闪亮个性才华的活动。因此,教学应该是灵活的,而不仅是按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实施的。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为他们积极创设主动获取知识的机遇,搭设主动攀登科学知识的脚手架,应是新时期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万仁.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实验教学初探[j].
[2] 顾红.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认识[j].
[3] 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途径、特点和原则[j].
关于中学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考
【摘要】《标准》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理论与生活的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关键词】中学 生物教学 探究
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的生长过程,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才是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社会,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一、实验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想情况来看,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探究活动的开展却遭遇重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实验条件落后,无法开展。据调查,许多学校无法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实验,有的没有实验室,有的没有仪器,有的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生物学实验中没有的东西更多,教室变成了实验室,教师一遇到实验内容,随时都在教室内黑板上做黑板实验,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条件差一些或农村地区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学生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2、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探究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学生有疑问、有困惑,问题悬而未解或在认知上有冲突、自相矛盾,确实需要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来寻求解答,在这种前提下,探究就成为学生迫切渴望开展的一项活动,也只有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而有效。否则,探究活动会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无谓的摆设和花架子,最终成为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开展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是活动的关键。可是我们有的教师经常越趄代庖。将这一最关键的内容事先由教师教给学生。如此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仍然是被动的,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追求的一种教学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二、加强实验探究的建议
实验是揭开生命本质的最主要手段。当今的生物学知识,绝大部分是从实验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也是在实验中发展和完善的。根据我校的实验条件,我尽一切可能为每一个实验开出创设条件、作好准备:
1、实验材料在市场购上买不到时,我组织学生亲自采集和培养。如在观查蚯蚓的实验之前,我提前两星期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和培养。这样既帮助学生了解了蚯蚓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还可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2、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多种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撕取洋葱表皮很难做好,直接影响到了观察效果。此时,我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大胆设想,改进实验方法。几番试验下来,他们发现取一片鳞片叶,由里向外掰,就能撕出一层薄皮,这样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或改进实验,如设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实验时,我给出实验目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如某同学设计了蒸腾作用实验:用一透明塑料袋将盆栽天竺葵的植株和花盆一起罩住,置于阳光下,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由于学生自己在太阳光下认真观察,并出了汗,由此想到该实验设计的不足,又试着找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也可以给出仪器,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更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地去探索。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验能力。
4、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互助情境中探究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
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合作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在优势互补中促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且在合作过程中,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合作精神都应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培养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以前后座位的4—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时,经常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有时这种讨论会流于形式,在小组中小组成员没有分工,没有合作。在小组中生物学科成绩较好的成员的意见经常会占据主导,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不能得到表达,成员间没有真正的交流,这样的小组讨论又怎么能体现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呢?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注意学习方式内涵的丰富和完整。
总之,教育是绽放思维火花、点然智慧之火、闪亮个性才华的活动。因此,教学应该是灵活的,而不仅是按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实施的。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为他们积极创设主动获取知识的机遇,搭设主动攀登科学知识的脚手架,应是新时期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万仁.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实验教学初探[j].
[2] 顾红.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认识[j].
[3] 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途径、特点和原则[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