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 产品质量回顾报告
此处写产品名称、报告编号
QR-MF04-2041—2011
起草负责人(该产品分管QA): 审 核 人(QA经理): 批准人(技品部部长): 日 期: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目 录
1 概述..................................................................................................................................... 1 2. 生产批次数回顾................................................................................................................. 1 3. 原药材(原料)质量回顾................................................................................................. 2 4. 辅料质量回顾..................................................................................................................... 3 5. 说明书、标签、包材质量回顾......................................................................................... 3 6. 工艺、半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3 7. 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5 8. 稳定性考察回顾................................................................................................................. 7 9. 变更..................................................................................................................................... 7 10. 返工..................................................................................................................................... 9 11. 退货..................................................................................................................................... 9 12. 召回..................................................................................................................................... 9 13. 产品报废............................................................................................................................. 9 14. 投诉情况回顾..................................................................................................................... 9 15. 不良反应回顾..................................................................................................................... 9 16. 环境监测............................................................................................................................. 9 17. 水系统回顾....................................................................................................................... 10 18. 压缩空气........................................................................................................................... 11 19. 验证................................................................................................................................... 11 20. 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履行情况。....................................................................... 11 21. GMP检查............................................................................................................................ 11 21.1 各级药监局GMP检查、认证情况 ................................................................................. 11 21.2 公司内自查情况 ........................................................................................................... 11 22. 产品质量回顾结论........................................................................................................... 12
1 概述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以下为举例,可根据各产品或剂型的回顾内容进行概述:
2010年,公司xxxx的产品质量(或xxxx的剂型质量)保持在(非常好、较好、较差、非常差)的质量水平,其生产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完全、基本、不完全、不)符合中国GMP要求。同2009年相比,2010年的生产产量增长了(多少百分率),【但相对于2009年,总收率为 % ,同2009年相比,(上升、下降了) , 偏差数量,与质量有关的投诉数量、不良反应率、退货等有不同比例的(下降、上升)。生产人员、厂房设施状况、工艺变化、质量标准变化等情况的简介,如上一年度有该产品的质量回顾,应和上一年度进行相应的比较,可简述。】通过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生产环境、水系统、压缩空气等及其它各生产介质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均得到充分的调查,控制。没有发生产品由于质量原因进行召回事件。其产品(剂型)质量(能、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工艺稳定性的判断。
结论:本产品的工艺(不)稳定(不)可控,与前次回顾的结果相比较,无(有)突出的问题和需要提出变更的需求。(是否对人员提出新的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要求?设备的维修更新、管路的改进、厂房设施的维修或改造、管理流程的改进等,或需进行相应的验证、确认、试验等。)
2.
生产批次数回顾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2010,共生产了xx批 产品。具体分类统计见下表:
3. 原药材(原料)质量回顾
撰写人:原药材QA
批量情况:在2010年 产品共购入xx批 原药材(原料),合格放行
批。具体数量见下表 说明:批,指一年内总的批次数量;量,批一年内总的数量或重量。退货:指因质量不合格退回供应商或生产商。
质量项目分析:对 药材(原料)的关键质量项目的指标(如水分、有关物质、浸出物、含量等和成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项目)分别、综合进行分析,超出10批的,应利用控制图进行分析,10批以下,可列表同标准比较分析。以得出原药材(原料)供应质量是否稳定的结论,同时评价该供应商,多个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应按供应商或生产商分别统计分析,并进行对比,以指导采购部门对各个供应商或生产商的优先选择顺序。
供应商考察情况:2010年(实地、电话或其它方式)考察了 药材(原料药)的供应商, 证照、GMP、GSP或其它质量认证、注册证、批准证书等已到期,该供应商或生产商已重新认证或换证,已索取新证。如无重新认证或新证,是否通知采购部门不得进货,是否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单。
变更情况:因 原因变更了 药材(原料药)的供应商或生产商,考察情况简述。增加了 药材(原料药)的供应商或生产商,考察情况简述。变更或增加的供应商如需注册,是否已进行了补充注册,是否已批准。
质量异常情况报告:(说明:包括不合格,也可是在使用过程出现其它异常。) 2010年 有xxx起质量异常情况,是关于xx、xx、xxx等。具体异常报告见下表:
4. 辅料质量回顾
撰写人:辅料QA 车间提供车间使用情况回顾
内容及格式同第3原药材(原料)质量情况。
5. 说明书、标签、包材质量回顾
撰写人:包材QA、注册QA、车间提供车间使用情况回顾
说明书及标签变更:内容是否变更,补充注册情况、批准? 内包材的质量情况内容及格式同第3原药材(原料)质量情况。
外包材可根据2010年情况,如有重大质量情况应列入本报告内容,如无,可不写。
6. 工艺、半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对各个工序的半成品的各个项目质量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可采用适当的控制图进行分析,对量化指标如pH、浸出物、水分、含量应进行趋势分析,并结合当时生产环境、自然气候、设备参数、工艺参数进行适当的分类、分段统计分析,如按四季分段,或者对湿度要求高的产品以自然气候中湿度高低分段,生产环境对应的控制要求,积累基础数据,
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要求,以及再验证的要求。最终总结出半成品质量指标和哪些影响因素是最相关的,以图或数据证明。
半成品质量标准修订变更情况:质量标准有无修订或提高。 批量情况:
关键量化指标控制图趋势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稳定,还是有漂移?偏移正常值较大的数据产生原因分析):利用控制图,对每个字号或批号的各工序质量指标做趋势控制图,分析各工序的稳定性。计算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上年比较,如波动较大,应做出分析。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图、趋势分析:
要求同上(对生产过程中,如搅拌时间、混合时间、干燥温度及时间、进风速度、温度、湿度、压力等等,这些参数不是检验发生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参数,在现阶段,有些不在批生产记录中体现,但有可能车间的另外记录更全面,应在此报告中体现,并统计分析,采用适当的标准或上一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可利用t检验,可信度在0.95或0.90以上,表明无显著性差异或无差异,工艺稳定;如在0.90以下,有差异,在控制图中可找出超出范围的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可去除,或找出具体产生偏移的原因。也为工艺验证提出适当的建议。但现在的批记录中,各项参数基本不变,可信度肯定在0.95以上,以国标中对控制图的判断,数据是掺假的,比较矛盾。以前我们对此项的控制分析基本是无的,最好先做起来,积累数据。)
质量指标同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各工序收率趋势分析:利用控制图,对每个字号或批号的各工序收率做趋势控制图,分析各工序的稳定性。计算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上年比较,如波动较大,应做出分析。
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不合格的批数、单个项目多个批号或连续字号批号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偏差调查结果、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单个项目多个指标,如澄明度,不
合格情况有白点、纤维、玻屑,可采用柏拉图分析。总之,不同的指标可根据分析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控制图或分析方法。同去年比较有何变化。
7. 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内容及格式要求同第6半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成品质量标准修订变更情况:质量标准有无修订或提高。(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关键质量项目指标控制图趋势分析:(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汇总成品所有不合格的批数、项目、处理方式,偏差调查结果、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并统计出现问题的批次的数量及百分比。不同的指标可根据分析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控制图或分析方法。同去年比较有何变化。(撰写人:车间分管QA)
质量指标同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撰写人:车间分管QA)
成品收率趋势分析:(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关键的偏差调查情况汇总:(撰写人:车间分管QA)(上述的不合格肯定有偏差,应写调查报告,但有可能出现其它偏差,没有引起不合格,也应在此汇总。)所有在生产中产生的重大偏差或违规行为(包括工艺、设备、厂房、水、电、汽、冷藏、清洁、人员操作等),调查原因、处理措施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如:2010年,生产区域共发生XX起偏差,较2009年下降 %。
偏差汇总表2009~2010
2009年生产总批数xx批,2010年生产总批数 xxx批
OOS调查回顾:(撰写人:分管QC)所有在检验中产生的重大偏差或违规行为(包括操作流程、试剂、仪器、环境、数据处理、仪器校验、人员操作等),调查原因、处理措施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8. 稳定性考察回顾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稳定性考察的结果及任何不良趋势
列出稳定性研究的批号,以及结果。如不合格或pH、水分、有关物质、含量等项目有明显变化,应进行分析,评估产品变化趋势。
如:在2010年,共有xx批产品进行了稳定性研究,所有结果都呈现良好的趋势,均符合国家法定标准和公司标准。下列图表显示了一些关键指标的稳定性曲线,包括主药含量,单一相关物质,总有关物质,水分。
9. 变更
变更汇总:(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与2009年相比,2010年变更数量上升或下降 %,下表对于变更的具体类别进行了分析,从下表可以看出,2010年的变更都是(关于生产操作以及设备方面)的变更。(人员是主要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工艺或生产操作变更(撰写人:车间分管QA)
说明每次工艺变更原因、效果,变更前后的操作条件,实施时间,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情况,进行验证的要列出验证文件编号。
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变更(撰写人:QC)
汇总成品、中间体/过程控制、原料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的变更情况,说明变更前后的要求,实施时间,变更的原因,是否进行了验证,验证文件编号和验证时间,是否需注册及注册状态。(可参照上表)
厂房、设备变更(撰写人:车间分管QA)
汇总厂房设施、设备的所有变更,说明变更的原因、设备型号、材质、容积、工艺路线等项目的变化,实施时间、对产品的工艺参数、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是否进行了验证及验证时间,所涉及变更之后的开始批号。
物料、供应商及成品包装规格的变更(撰写人:原料、辅料 包材分管QA)
列出供应商变更情况,增加或删减的供应商名称,供应的物料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情况,进行验证的要列出验证文件编号。列出成品包装材料及包装规格的变化情况。是否需注册及注册状态。
人员变更(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列出主要技术人员的变动情况,以及培训教育情况。 注册变更汇总(撰写人:注册分管QA)
对上述变更需注册的变更汇总,及其它注册变更,可列表说明。
10. 返工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对2010年的返工批号进行汇总,说明返工原因、数量、工序、最终的质量情况。和上年度相比,上升或下降多少? 11. 退货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对2010年的退货批号进行汇总,说明退货原因、数量、与质量有关的退货量、处理措施。和上年度相比,与质量有关的退货率上升或下降多少?
12. 召回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对2010年的召回批号进行汇总,说明召回原因、数量、对这些产品处理措施?对内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和前几年相比,与质量有关的召回率上升或下降多少?
13. 产品报废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说明产品报废的原因、数量、偏差分析,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同去年相比上升或下降了多少? 14. 投诉情况回顾
(撰写人:投诉分管QA)
说明该产品总的投诉数量,与质量相关的投诉量,所占比率,投诉原因分类情况,同前几年相比,上升或下降了多少?最终的处理情况,对内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15. 不良反应回顾
(撰写人:不良反应分管QA) 说明该产品总的不良反应数量,分类情况分析,与质量相关的不良反应量,所占比率,同前几年相比,上升或下降了多少?最终的处理情况,对内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16. 环境监测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列出净化空调系统的变更项目,初、中、高效过滤期的清洗或更换时间。汇总洁净区的悬浮粒子、沉降菌的检测数据,绘制趋势图,计算标准偏差。对检测不合格或达到警戒限的数据,进行说明,以数据说明净化系统的稳定可靠。 如:
百级(A/B级)区各房间出现微生物的数量
2010年百级(A/B级)区微生物检测结果汇总
关键操作间微生物趋势图 如:配液间(万级区)沉降菌趋势图
纠偏限度(万级区): 沉降菌: 100CFU/m2(动态/静态)
其它如关键操作区的尘埃粒子、温湿度均做趋势图分析。
趋势结果分析: 如:
1)从图xx的结果显示:xx级区中, xxxxxxxxxxxxxxx
2)从图xx的结果显示:总体来说, 关键区域如层流台, 灌装间, 收集间的监测结果几乎都为零, 说明我们的操作人员严格地按照SOP和 级区良好行为规范进行操作。Xxxxxxxxxxxxxxxxxxxxxx
17. 水系统回顾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列出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的变更项目,设备管路清洗灭菌时间,汇总水系统各取样点的检测数据,绘制细菌变化趋势图,计算标准偏差。对检测不合格或达到警戒限数据,进行说明,以数据说明水系统的稳定可靠。 如:
2010年纯水系统趋势图如下:
2010年纯水电导率指标趋势图 2010年纯水TOC指标趋势图 2010年纯水微生物指标趋势图
经2010年注射用水化学指标日常监测表/图分析,结果无超警戒情况,均符合要求。 与2009年相比,注射用水和纯蒸汽系统微生物指标有所改善,xxxxxxxxxx
2010年注射用水电导率趋势图 2010年注射用水TOC趋势图 2010年注射用水微生物指标趋势图
18. 压缩空气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形式如水系统,对各监测指标进行趋势分析。 19. 验证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与该产品有关的验证,如工艺验证、设备验证等,列表说明。
以下(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20. 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履行情况。
热原检测、过敏实验委托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检验,批次数、检验情况,是否继续委托? 21. GMP检查
21.1 各级药监局GMP检查、认证情况
列表写出检查时间、人员、缺陷、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或状态,认证结果。 21.2 公司内自查情况
列表写出检查时间、人员、缺陷、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或状态。
22. 产品质量回顾结论
根据上述回顾数据,得出产品生产质量是否稳定,提出改进或再验证等相关质量建议。(是否对人员提出新的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要求?设备的维修更新、管路的改进、厂房设施的维修或改造、管理流程的改进等,或需进行相应的验证、确认、试验等。)
2010年度 产品质量回顾报告
此处写产品名称、报告编号
QR-MF04-2041—2011
起草负责人(该产品分管QA): 审 核 人(QA经理): 批准人(技品部部长): 日 期: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目 录
1 概述..................................................................................................................................... 1 2. 生产批次数回顾................................................................................................................. 1 3. 原药材(原料)质量回顾................................................................................................. 2 4. 辅料质量回顾..................................................................................................................... 3 5. 说明书、标签、包材质量回顾......................................................................................... 3 6. 工艺、半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3 7. 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5 8. 稳定性考察回顾................................................................................................................. 7 9. 变更..................................................................................................................................... 7 10. 返工..................................................................................................................................... 9 11. 退货..................................................................................................................................... 9 12. 召回..................................................................................................................................... 9 13. 产品报废............................................................................................................................. 9 14. 投诉情况回顾..................................................................................................................... 9 15. 不良反应回顾..................................................................................................................... 9 16. 环境监测............................................................................................................................. 9 17. 水系统回顾....................................................................................................................... 10 18. 压缩空气........................................................................................................................... 11 19. 验证................................................................................................................................... 11 20. 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履行情况。....................................................................... 11 21. GMP检查............................................................................................................................ 11 21.1 各级药监局GMP检查、认证情况 ................................................................................. 11 21.2 公司内自查情况 ........................................................................................................... 11 22. 产品质量回顾结论........................................................................................................... 12
1 概述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以下为举例,可根据各产品或剂型的回顾内容进行概述:
2010年,公司xxxx的产品质量(或xxxx的剂型质量)保持在(非常好、较好、较差、非常差)的质量水平,其生产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完全、基本、不完全、不)符合中国GMP要求。同2009年相比,2010年的生产产量增长了(多少百分率),【但相对于2009年,总收率为 % ,同2009年相比,(上升、下降了) , 偏差数量,与质量有关的投诉数量、不良反应率、退货等有不同比例的(下降、上升)。生产人员、厂房设施状况、工艺变化、质量标准变化等情况的简介,如上一年度有该产品的质量回顾,应和上一年度进行相应的比较,可简述。】通过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生产环境、水系统、压缩空气等及其它各生产介质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均得到充分的调查,控制。没有发生产品由于质量原因进行召回事件。其产品(剂型)质量(能、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工艺稳定性的判断。
结论:本产品的工艺(不)稳定(不)可控,与前次回顾的结果相比较,无(有)突出的问题和需要提出变更的需求。(是否对人员提出新的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要求?设备的维修更新、管路的改进、厂房设施的维修或改造、管理流程的改进等,或需进行相应的验证、确认、试验等。)
2.
生产批次数回顾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2010,共生产了xx批 产品。具体分类统计见下表:
3. 原药材(原料)质量回顾
撰写人:原药材QA
批量情况:在2010年 产品共购入xx批 原药材(原料),合格放行
批。具体数量见下表 说明:批,指一年内总的批次数量;量,批一年内总的数量或重量。退货:指因质量不合格退回供应商或生产商。
质量项目分析:对 药材(原料)的关键质量项目的指标(如水分、有关物质、浸出物、含量等和成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项目)分别、综合进行分析,超出10批的,应利用控制图进行分析,10批以下,可列表同标准比较分析。以得出原药材(原料)供应质量是否稳定的结论,同时评价该供应商,多个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应按供应商或生产商分别统计分析,并进行对比,以指导采购部门对各个供应商或生产商的优先选择顺序。
供应商考察情况:2010年(实地、电话或其它方式)考察了 药材(原料药)的供应商, 证照、GMP、GSP或其它质量认证、注册证、批准证书等已到期,该供应商或生产商已重新认证或换证,已索取新证。如无重新认证或新证,是否通知采购部门不得进货,是否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单。
变更情况:因 原因变更了 药材(原料药)的供应商或生产商,考察情况简述。增加了 药材(原料药)的供应商或生产商,考察情况简述。变更或增加的供应商如需注册,是否已进行了补充注册,是否已批准。
质量异常情况报告:(说明:包括不合格,也可是在使用过程出现其它异常。) 2010年 有xxx起质量异常情况,是关于xx、xx、xxx等。具体异常报告见下表:
4. 辅料质量回顾
撰写人:辅料QA 车间提供车间使用情况回顾
内容及格式同第3原药材(原料)质量情况。
5. 说明书、标签、包材质量回顾
撰写人:包材QA、注册QA、车间提供车间使用情况回顾
说明书及标签变更:内容是否变更,补充注册情况、批准? 内包材的质量情况内容及格式同第3原药材(原料)质量情况。
外包材可根据2010年情况,如有重大质量情况应列入本报告内容,如无,可不写。
6. 工艺、半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对各个工序的半成品的各个项目质量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可采用适当的控制图进行分析,对量化指标如pH、浸出物、水分、含量应进行趋势分析,并结合当时生产环境、自然气候、设备参数、工艺参数进行适当的分类、分段统计分析,如按四季分段,或者对湿度要求高的产品以自然气候中湿度高低分段,生产环境对应的控制要求,积累基础数据,
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要求,以及再验证的要求。最终总结出半成品质量指标和哪些影响因素是最相关的,以图或数据证明。
半成品质量标准修订变更情况:质量标准有无修订或提高。 批量情况:
关键量化指标控制图趋势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稳定,还是有漂移?偏移正常值较大的数据产生原因分析):利用控制图,对每个字号或批号的各工序质量指标做趋势控制图,分析各工序的稳定性。计算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上年比较,如波动较大,应做出分析。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图、趋势分析:
要求同上(对生产过程中,如搅拌时间、混合时间、干燥温度及时间、进风速度、温度、湿度、压力等等,这些参数不是检验发生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参数,在现阶段,有些不在批生产记录中体现,但有可能车间的另外记录更全面,应在此报告中体现,并统计分析,采用适当的标准或上一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可利用t检验,可信度在0.95或0.90以上,表明无显著性差异或无差异,工艺稳定;如在0.90以下,有差异,在控制图中可找出超出范围的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可去除,或找出具体产生偏移的原因。也为工艺验证提出适当的建议。但现在的批记录中,各项参数基本不变,可信度肯定在0.95以上,以国标中对控制图的判断,数据是掺假的,比较矛盾。以前我们对此项的控制分析基本是无的,最好先做起来,积累数据。)
质量指标同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各工序收率趋势分析:利用控制图,对每个字号或批号的各工序收率做趋势控制图,分析各工序的稳定性。计算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上年比较,如波动较大,应做出分析。
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不合格的批数、单个项目多个批号或连续字号批号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偏差调查结果、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单个项目多个指标,如澄明度,不
合格情况有白点、纤维、玻屑,可采用柏拉图分析。总之,不同的指标可根据分析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控制图或分析方法。同去年比较有何变化。
7. 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内容及格式要求同第6半成品质量情况回顾。
成品质量标准修订变更情况:质量标准有无修订或提高。(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关键质量项目指标控制图趋势分析:(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汇总成品所有不合格的批数、项目、处理方式,偏差调查结果、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并统计出现问题的批次的数量及百分比。不同的指标可根据分析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控制图或分析方法。同去年比较有何变化。(撰写人:车间分管QA)
质量指标同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撰写人:车间分管QA)
成品收率趋势分析:(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关键的偏差调查情况汇总:(撰写人:车间分管QA)(上述的不合格肯定有偏差,应写调查报告,但有可能出现其它偏差,没有引起不合格,也应在此汇总。)所有在生产中产生的重大偏差或违规行为(包括工艺、设备、厂房、水、电、汽、冷藏、清洁、人员操作等),调查原因、处理措施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如:2010年,生产区域共发生XX起偏差,较2009年下降 %。
偏差汇总表2009~2010
2009年生产总批数xx批,2010年生产总批数 xxx批
OOS调查回顾:(撰写人:分管QC)所有在检验中产生的重大偏差或违规行为(包括操作流程、试剂、仪器、环境、数据处理、仪器校验、人员操作等),调查原因、处理措施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8. 稳定性考察回顾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稳定性考察的结果及任何不良趋势
列出稳定性研究的批号,以及结果。如不合格或pH、水分、有关物质、含量等项目有明显变化,应进行分析,评估产品变化趋势。
如:在2010年,共有xx批产品进行了稳定性研究,所有结果都呈现良好的趋势,均符合国家法定标准和公司标准。下列图表显示了一些关键指标的稳定性曲线,包括主药含量,单一相关物质,总有关物质,水分。
9. 变更
变更汇总:(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与2009年相比,2010年变更数量上升或下降 %,下表对于变更的具体类别进行了分析,从下表可以看出,2010年的变更都是(关于生产操作以及设备方面)的变更。(人员是主要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工艺或生产操作变更(撰写人:车间分管QA)
说明每次工艺变更原因、效果,变更前后的操作条件,实施时间,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情况,进行验证的要列出验证文件编号。
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变更(撰写人:QC)
汇总成品、中间体/过程控制、原料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的变更情况,说明变更前后的要求,实施时间,变更的原因,是否进行了验证,验证文件编号和验证时间,是否需注册及注册状态。(可参照上表)
厂房、设备变更(撰写人:车间分管QA)
汇总厂房设施、设备的所有变更,说明变更的原因、设备型号、材质、容积、工艺路线等项目的变化,实施时间、对产品的工艺参数、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是否进行了验证及验证时间,所涉及变更之后的开始批号。
物料、供应商及成品包装规格的变更(撰写人:原料、辅料 包材分管QA)
列出供应商变更情况,增加或删减的供应商名称,供应的物料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情况,进行验证的要列出验证文件编号。列出成品包装材料及包装规格的变化情况。是否需注册及注册状态。
人员变更(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列出主要技术人员的变动情况,以及培训教育情况。 注册变更汇总(撰写人:注册分管QA)
对上述变更需注册的变更汇总,及其它注册变更,可列表说明。
10. 返工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对2010年的返工批号进行汇总,说明返工原因、数量、工序、最终的质量情况。和上年度相比,上升或下降多少? 11. 退货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对2010年的退货批号进行汇总,说明退货原因、数量、与质量有关的退货量、处理措施。和上年度相比,与质量有关的退货率上升或下降多少?
12. 召回
(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对2010年的召回批号进行汇总,说明召回原因、数量、对这些产品处理措施?对内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和前几年相比,与质量有关的召回率上升或下降多少?
13. 产品报废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说明产品报废的原因、数量、偏差分析,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同去年相比上升或下降了多少? 14. 投诉情况回顾
(撰写人:投诉分管QA)
说明该产品总的投诉数量,与质量相关的投诉量,所占比率,投诉原因分类情况,同前几年相比,上升或下降了多少?最终的处理情况,对内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15. 不良反应回顾
(撰写人:不良反应分管QA) 说明该产品总的不良反应数量,分类情况分析,与质量相关的不良反应量,所占比率,同前几年相比,上升或下降了多少?最终的处理情况,对内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16. 环境监测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列出净化空调系统的变更项目,初、中、高效过滤期的清洗或更换时间。汇总洁净区的悬浮粒子、沉降菌的检测数据,绘制趋势图,计算标准偏差。对检测不合格或达到警戒限的数据,进行说明,以数据说明净化系统的稳定可靠。 如:
百级(A/B级)区各房间出现微生物的数量
2010年百级(A/B级)区微生物检测结果汇总
关键操作间微生物趋势图 如:配液间(万级区)沉降菌趋势图
纠偏限度(万级区): 沉降菌: 100CFU/m2(动态/静态)
其它如关键操作区的尘埃粒子、温湿度均做趋势图分析。
趋势结果分析: 如:
1)从图xx的结果显示:xx级区中, xxxxxxxxxxxxxxx
2)从图xx的结果显示:总体来说, 关键区域如层流台, 灌装间, 收集间的监测结果几乎都为零, 说明我们的操作人员严格地按照SOP和 级区良好行为规范进行操作。Xxxxxxxxxxxxxxxxxxxxxx
17. 水系统回顾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列出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的变更项目,设备管路清洗灭菌时间,汇总水系统各取样点的检测数据,绘制细菌变化趋势图,计算标准偏差。对检测不合格或达到警戒限数据,进行说明,以数据说明水系统的稳定可靠。 如:
2010年纯水系统趋势图如下:
2010年纯水电导率指标趋势图 2010年纯水TOC指标趋势图 2010年纯水微生物指标趋势图
经2010年注射用水化学指标日常监测表/图分析,结果无超警戒情况,均符合要求。 与2009年相比,注射用水和纯蒸汽系统微生物指标有所改善,xxxxxxxxxx
2010年注射用水电导率趋势图 2010年注射用水TOC趋势图 2010年注射用水微生物指标趋势图
18. 压缩空气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形式如水系统,对各监测指标进行趋势分析。 19. 验证
(撰写人:车间分管QA)
与该产品有关的验证,如工艺验证、设备验证等,列表说明。
以下(撰写人:该产品分管QA)
20. 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履行情况。
热原检测、过敏实验委托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检验,批次数、检验情况,是否继续委托? 21. GMP检查
21.1 各级药监局GMP检查、认证情况
列表写出检查时间、人员、缺陷、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或状态,认证结果。 21.2 公司内自查情况
列表写出检查时间、人员、缺陷、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或状态。
22. 产品质量回顾结论
根据上述回顾数据,得出产品生产质量是否稳定,提出改进或再验证等相关质量建议。(是否对人员提出新的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要求?设备的维修更新、管路的改进、厂房设施的维修或改造、管理流程的改进等,或需进行相应的验证、确认、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