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分析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分析

导入语(幻灯片 主页)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我们一次次的失败。每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每一寸割出的土地都让我们无法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斗争会失败,为什么中国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这么艰难和漫长?这就是今天我们小组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主要战争介绍(幻灯片1)

大家都知道,其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但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失败也是我们此次分析的内容。

其次,义和团运动作为农民阶级自发的反侵略战争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也作为今天分析的内容

鸦片战争(1840—1842)(幻灯片2)

原因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广阔的殖民市场。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

根本原因: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导火索

中国禁烟运动。

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市场开始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幻灯片3)

原因

英国企图“修约”扩大市场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英国联合法国借口发动战争。 经过

1858年侵略军北上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焚毁圆明园,占领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结果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幻灯片4)

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开始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日本把扩张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执行所谓“大陆政策”。

直接起因

清政府应邀派军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挑衅,发动战争。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掠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幻灯片5)

目的:镇压义和团,打击清政府

结果

义和团被绞杀,签订近代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1898)(幻灯片5)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了反帝爱国运动,最终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淞沪会战(1937)(幻灯片6)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不管这是否为溢美之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中国不仅兵员损失巨大,还丢失了上海和苏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带的富饶土地,民众百姓流离失所,至于物资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下面我们以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来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幻灯片7)

1、政治: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吏治腐败,国防空虚,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蓬勃发展。

2、落后的经济: 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废弛的军事 :军事上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英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良好

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

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思想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野心与先进思想文化;清王朝统治者目光短浅,思想落后,人民群众更是深受愚民政策毒害。

5、对外关系:对外关系上中国闭关锁国,外交懦弱;英国向全球扩张殖民。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幻灯片8)

政治上:

一:清政府极端腐败,实行媚外政策。(体现清政府腐败的例子: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颐和园,1888年慈禧移用海军经费3000余万两银子重加修建。)二:中国内部不和谐,守旧派与维新派相互对立。清政府守旧大臣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生死。有贤之士也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三:无力组织民众抵抗,。在义和团与清政府联合中,清政府让装备落后的义和团打头阵,自己却躲在后面想着如何求和。发展到最后,清政府为了表明自己的求和立场,竟然协助联军镇压义和团。国内如此的形势,怎么可能胜利?

经济上:国库空虚

经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付出巨大赔款,本就贫穷的中国人民更加不堪重负。清政府为自己享乐,又一再挪用军费。

军事上:装备落后,士气低落,指挥失误。

由于连年的闭关政策,安于现状的清政府根本没意识到外界的变化。清政府尽管有一支在洋务运动中建起来的庞大的装备新式武器的军队,却兵无士气将无斗志。清军内部山头林立派系丛生,军阀割据已初露端倪。更要命的则在于面对东西方列强的虎狼之师,整天浑噩度日的清军丝毫没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百万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后,慈禧就以为有了战争的胜券,居然同时向十一个国家发出战帖。在机上中国将士的缺乏,没有好的领导者,在大沽台的防守上就已完全失误。 而反观联军,八国联军齐头并进士气昂扬,经费充足,武器先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使得他们毫无后顾之忧。

封建主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幻灯片9)

内部原因

一、缺乏组织性,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性。

三、义和团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外部原因

清政府的叛变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具有盲目性,缺乏明确的目的。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

千人立聚”。④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⑤对清政府不警觉。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清末义和团运动有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农民运动斗争在中国历代中都发生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同时,在动荡的社会纷争中又扮演着宿命者的角色。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淞沪会战的失败原因(幻灯片10)

一、战略指导思想上

蒋介石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不能立足于独立自主,把战略战役的最大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干预上,企图借助别人的力量

二、战略战术方针上

除了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主动实行攻势作战外,从整个战争全盘来看,中国军队一直处于被动防守地位,在战役中的各主要作战阶段,亦多取守势。 而在整个会战中,蒋介石采取逐次添油的战术,只有战役战斗的反击而没有战略上的进攻,战斗多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进行,如此呆板的战略战术指导,中国军队怎么能不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呢?而失去了主动权的消极防御的军队,又怎么能不失败呢?中国军队在战役战斗中的某些主动终究弥补不了蒋介石在战略指导上的消极被动,因而必然导致失败。

三、武器装备上

武器装备落后是淞沪会战乃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其他战役中国军队战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缺乏重型火炮、炸弹等等是重要原因。反观日军,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飞机、重炮、军舰、坦克,从陆地到海上和天空,全方位立体作战,中国军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由于飞机很少中国丧失了制空权。由于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我们没有制海权,而敌人则来去自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在什么地方打就在什么地方打。中国军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睁睁挨打挨炸而无可奈何,这样的仗,焉有不败之理?

四、内部团结上

派系斗争、任人惟亲是国民党军队中一贯存在的痼疾,淞沪会战最后失败也不能说与此完全无关。冯玉祥、张治中空有抗战激情,任用而不被信用,中途换将。第18军罗卓英部由第9集团军转隶第15集团军陈诚手下,第9集团军司令官张治中竟然未接通知。顾(祝同)、陈、罗、胡(宗南),凡受信用之将,莫不蒋之心腹,张治中因非蒋嫡系,而对手下中央军调不动,也指挥不动,乃至含辱受屈,愤而辞职。蒋介石惯于越过前线指挥官指挥作战,乃至后来地方军发动反击,而中央军隔岸观火,坐等失败。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内妥协,对外软弱

由此三个阶级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幻灯片11)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统治阶级的无能,二是经济和科技的落后。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分析

导入语(幻灯片 主页)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我们一次次的失败。每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每一寸割出的土地都让我们无法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斗争会失败,为什么中国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这么艰难和漫长?这就是今天我们小组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主要战争介绍(幻灯片1)

大家都知道,其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但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失败也是我们此次分析的内容。

其次,义和团运动作为农民阶级自发的反侵略战争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也作为今天分析的内容

鸦片战争(1840—1842)(幻灯片2)

原因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广阔的殖民市场。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

根本原因: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导火索

中国禁烟运动。

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市场开始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幻灯片3)

原因

英国企图“修约”扩大市场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英国联合法国借口发动战争。 经过

1858年侵略军北上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焚毁圆明园,占领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结果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幻灯片4)

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开始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日本把扩张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执行所谓“大陆政策”。

直接起因

清政府应邀派军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挑衅,发动战争。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掠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幻灯片5)

目的:镇压义和团,打击清政府

结果

义和团被绞杀,签订近代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1898)(幻灯片5)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了反帝爱国运动,最终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淞沪会战(1937)(幻灯片6)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不管这是否为溢美之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中国不仅兵员损失巨大,还丢失了上海和苏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带的富饶土地,民众百姓流离失所,至于物资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下面我们以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来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幻灯片7)

1、政治: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吏治腐败,国防空虚,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蓬勃发展。

2、落后的经济: 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废弛的军事 :军事上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英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良好

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

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思想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野心与先进思想文化;清王朝统治者目光短浅,思想落后,人民群众更是深受愚民政策毒害。

5、对外关系:对外关系上中国闭关锁国,外交懦弱;英国向全球扩张殖民。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幻灯片8)

政治上:

一:清政府极端腐败,实行媚外政策。(体现清政府腐败的例子: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颐和园,1888年慈禧移用海军经费3000余万两银子重加修建。)二:中国内部不和谐,守旧派与维新派相互对立。清政府守旧大臣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生死。有贤之士也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三:无力组织民众抵抗,。在义和团与清政府联合中,清政府让装备落后的义和团打头阵,自己却躲在后面想着如何求和。发展到最后,清政府为了表明自己的求和立场,竟然协助联军镇压义和团。国内如此的形势,怎么可能胜利?

经济上:国库空虚

经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付出巨大赔款,本就贫穷的中国人民更加不堪重负。清政府为自己享乐,又一再挪用军费。

军事上:装备落后,士气低落,指挥失误。

由于连年的闭关政策,安于现状的清政府根本没意识到外界的变化。清政府尽管有一支在洋务运动中建起来的庞大的装备新式武器的军队,却兵无士气将无斗志。清军内部山头林立派系丛生,军阀割据已初露端倪。更要命的则在于面对东西方列强的虎狼之师,整天浑噩度日的清军丝毫没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百万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后,慈禧就以为有了战争的胜券,居然同时向十一个国家发出战帖。在机上中国将士的缺乏,没有好的领导者,在大沽台的防守上就已完全失误。 而反观联军,八国联军齐头并进士气昂扬,经费充足,武器先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使得他们毫无后顾之忧。

封建主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幻灯片9)

内部原因

一、缺乏组织性,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性。

三、义和团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外部原因

清政府的叛变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具有盲目性,缺乏明确的目的。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

千人立聚”。④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⑤对清政府不警觉。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清末义和团运动有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农民运动斗争在中国历代中都发生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同时,在动荡的社会纷争中又扮演着宿命者的角色。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淞沪会战的失败原因(幻灯片10)

一、战略指导思想上

蒋介石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不能立足于独立自主,把战略战役的最大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干预上,企图借助别人的力量

二、战略战术方针上

除了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主动实行攻势作战外,从整个战争全盘来看,中国军队一直处于被动防守地位,在战役中的各主要作战阶段,亦多取守势。 而在整个会战中,蒋介石采取逐次添油的战术,只有战役战斗的反击而没有战略上的进攻,战斗多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进行,如此呆板的战略战术指导,中国军队怎么能不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呢?而失去了主动权的消极防御的军队,又怎么能不失败呢?中国军队在战役战斗中的某些主动终究弥补不了蒋介石在战略指导上的消极被动,因而必然导致失败。

三、武器装备上

武器装备落后是淞沪会战乃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其他战役中国军队战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缺乏重型火炮、炸弹等等是重要原因。反观日军,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飞机、重炮、军舰、坦克,从陆地到海上和天空,全方位立体作战,中国军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由于飞机很少中国丧失了制空权。由于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我们没有制海权,而敌人则来去自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在什么地方打就在什么地方打。中国军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睁睁挨打挨炸而无可奈何,这样的仗,焉有不败之理?

四、内部团结上

派系斗争、任人惟亲是国民党军队中一贯存在的痼疾,淞沪会战最后失败也不能说与此完全无关。冯玉祥、张治中空有抗战激情,任用而不被信用,中途换将。第18军罗卓英部由第9集团军转隶第15集团军陈诚手下,第9集团军司令官张治中竟然未接通知。顾(祝同)、陈、罗、胡(宗南),凡受信用之将,莫不蒋之心腹,张治中因非蒋嫡系,而对手下中央军调不动,也指挥不动,乃至含辱受屈,愤而辞职。蒋介石惯于越过前线指挥官指挥作战,乃至后来地方军发动反击,而中央军隔岸观火,坐等失败。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内妥协,对外软弱

由此三个阶级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幻灯片11)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统治阶级的无能,二是经济和科技的落后。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840年至1919年间的80年,是被定义为中国近代史的80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0年.80年间,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欺凌过中国. 尽管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间断的.英勇顽强的抗争,但是,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清 ...

  • 原创 近代史论文 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 ...

  • 上海第五分册历史
  •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 ...

  • 中国近代史纲
  • 中国近代史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 ...

  •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老师勾的那些题目)
  •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 ...

  • 中国近代史内容期末复习
  • 一.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12[可能论述]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

  • 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 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综述 .第一.二章) 上编综述部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 ...

  •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考题
  •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 帝国 ...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中国近代史各各重点归纳
  • 打星号的为重点题目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P8-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A.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 B.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1640年的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