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

作者:何方

现代国际关系 1995年12期

  关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拟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国际安全形势的时代背景

  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了。局部战争呈下降趋势。经济安全的地位空前突出。虽然世界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是矛盾丛生,冲突不断,但今后相当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仍将是和平与稳定、发展与合作。

  我们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基本特征已不再是战争与革命,而成了和平与发展。这里所说的和平,指不打世界大战,并不包括局部战争。这里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新的时代,虽然国际上的发展不平衡更为加剧,但却不会导致大国间的战争。由于经济成为各国发展平衡和国际关系的重点,军事手段的作用已相对下降。相互依存和国际化的空前发展,促使主要国家只能长期处于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既加大战争的破坏性,又成为制约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人民的觉醒已使和平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各国普遍希望保持国际形势的缓和与稳定,一般不再把扩军备战定为国策或置于国家战略的首位。这就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时代背景。这也反映在冷战后大国关系的变化上。

  对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打不打世界大战,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大国关系。当前的大国关系同时存在两大特点。一是相互不再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因此它们之间不致重新走向对抗和恢复冷战,不会出现对立的军事集团,也不存在几国实行军事联合对付一国的战略基础。二是相互关系尚未定位,变数较大,很不稳定,还在不断调整,所以显得时紧时松。他们间的激烈竞争和尖锐斗争还会长期持续下去。这种特点也正好同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两大趋势相吻合。即一方面总的趋势是缓和,另一方面又存在动荡和不稳。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固然仍难避免,但数量和规模已呈减少和缩小之势。例如80年代,较大的局部战争和热点还有40个,到1992年已剩下24个。实际上这种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一直存在。1970年前的25年,局部战争有126次,年均爆发5次;1990年前的20年共爆发49次,年均2.5次。就规模而言,40年代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投入的总兵力达1337万人,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为300万人,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为270万人,此后就不曾再有这样规模的战争了。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次例外。局部战争虽在减弱,但今后还会继续存在和不时爆发。局部战争中的大国作用仍然不小。前南地区的战争就与欧美几个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主导权有直接关系,它们还以维和为名,实现了军事上的卷入。不过由于时代不同,局部战争将不会导致大国之间的战争,更不会引起世界大战。这就是为什么号称火药桶的巴尔干,现在又为战乱所扰,但却无人认为它会又一次引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经济安全地位突出

  在新形势下,有关安全的概念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随着经济成为重点,经济安全被大加强调,地位日益突出。这就突破了传统的以军事内容为主的安全概念,意义将是深远的。所谓经济安全,其含义就是保障国家经济(包括科技)发展战略诸要素的安全,在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优势地位,特别是保护本国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两极格局解体后,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赛已被置于首位,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各国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国在决策时优先考虑的已是经济利益,政治安全以及外交、情报等,也都更多地在为经济服务。维护经济安全的斗争已成为国际间斗争的主要内容。

  正像对传统的安全概念一直存在完全不同的解释一样,在如何看待经济安全上也有极大分歧。例如有的国家在传统安全上就认为,世界上无论什么地方出事都和它的安全有关,它都可以在维护安全的名义下进行干预。而在经济安全上,它的利益也是遍布全世界,为了开拓市场可以四面出击,威胁和损害别国的经济安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把经济安全看做是维护本国合法权益,争取平等互利和公平合理的对外经济关系和国际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以消除贫困和加速发展。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仅存在于南北之间,也存在于南北各自内部。发达国家间除激烈的竞争外,还争夺地区以至全球的主导权。由于几个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还占居统治地位,所以它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安全的影响最大,它们间的矛盾也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只使用经济手段,已经很难同政治安全以至军事安全领域的斗争截然分开。一些发达国家还竭力使经济关系政治化。有时经济摩擦可以导致国家关系的全面紧张。少数西方大国的保护主义、歧视政策和霸道行径是当前国际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

  在经济安全领域,除了矛盾与斗争的一面外,也有协调与合作的一面,而且往往还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经济国际化日益加深,各国在经济安全上有更多共同点。在两个理论问题上,全世界达成了共识。一是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许多国家在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执行共同的规范。二是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任何国家要求得到发展都必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闭关自守只能落后。现在,国际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就为经济安全领域的协调和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全球化和区域化、集团化同时发展,所以经济合作既有世界范围的,也有地区性的,各种经济集团也就形成了区域合作的一种安全构架。

  虽然经济安全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晰,其内涵还没有公认的界定,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地位越来越突出,却是肯定无疑的。

  三、威胁国际安全的各种因素

  虽然如前所述,国际安全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稳定,是缓和的总趋势,但是世界并不安宁,仍然不时出现紧张和动荡,爆发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这是因为还存在许多威胁安全的因素。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结束后,也使一些原来被掩盖的矛盾突现出来并迅速激化。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成为当前国际上的最大热点和最不确定因素。一些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边界纠纷,遇到适当气候就会造成此伏彼起的动乱。还有些问题冷战后变得更尖锐了,如经济摩擦和资源争夺,大量的国际犯罪和各种恐怖主义。最后应特别指出的是,对国际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还是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是在冷战后它的影响和表现有点变化,比以前稍有不同罢了。这是由于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的可以提到以下几点。

  一是上面谈过的经济安全地位突出。但这并不是说政治和军事安全就不重要了。实际上,传统安全概念中的核心──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仍然是第一位的,只是主要的不靠军备竞赛,而靠综合国力的竞争了。

  二是局部战争成为安全的首要问题。世界大战现在打不起来了,但局部战争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各主要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战略已从准备应付世界大战变为主要针对局部战争。

  三是安全问题带有明显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国家性,局部战争大多属于内战,较少具有国际性,像秘鲁和厄瓜多尔的武装冲突,就很快走向停火,而许多内战却久拖不决。

  四是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欧洲成了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导致动乱和战争的原因已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形成对照的是,亚太地区的稳定有所增强。

  五是国际安全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例如除国际犯罪和各种极端主义外,还有环保安全和防止核走私等。

  六是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再具有美苏对抗背景,不再有代理人的战争,但西方大国的插手和干预仍是重要因素,有些还直接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争夺。

  这里我们没有列举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为这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看轻它的重要性。

  其实,如果说某些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领土争端还只威胁着有关地区的安全,那么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却在威胁着许多地区以至全世界的安全。有的大国总要以世界领导自居,全世界的事情它都要管,要按它的模式和价值观改造多样化的世界,因此就要到处干涉别国内政,国际安全也只能由它主导,而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它可以为所欲为,别国却只能受其控制,谁不听话就要施加压力,进行制裁,甚至威胁和使用武力。很明显,这是导致世界不安宁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安全中就出现很多矛盾现象。例如,在军售问题上,世界出口军火最多的国家硬要给别国制定行为守则,以便于它垄断和控制国际军品贸易。在禁核问题上,拥有最多最先进核武器的国家,拒绝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不愿就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达成协议。在军控问题上,最大军事国家不但滞缓裁减军备进程,还大搞武装质量升级,积极研制、生产、装备高技术武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人们也对之寄予很大期望,但实施中也常有被利用的危险。不久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组织,利用联合国的名义,在前南地区进行狂轰滥炸,恐怕不能认为是符合维和的本义,更谈不上保持中立的原则了。

  为了维护国际安全,就必须削弱和消除威胁安全的因素,特别是要抵制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四、国际安全合作的发展前景

  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就是:第一,原有的地区组织和安全机制发生了变化。华约组织分崩离析,东欧国家寻求北约的安全保护。西方原有的军事集团以及双边和多边的安保体系全部保存了下来,在失去共同敌人的情况下,内涵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冷战的痕迹并未完全消失。例如北约力主向东扩大,但却坚决要把俄罗斯排除在外。第二,国际社会在积极探索新的安全合作机制和途径,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欧洲就出现了一些新的安全合作机构,亚太也有了东盟地区安全论坛。第三,各国在安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在一些非结盟国之间也加强了安全对话、军事磋商、联合演习、军方互访,以及建立各种信任措施等。第四,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的联系与结合日益紧密。原来的政治合作组织变为以经济合作为主,如东盟,原来的经济联盟增加了安全方面的职能,如前欧共体现欧盟。第五,联合国在推动国际安全合作和维护和平方面的工作大为增加,并已突破宪章的规定,使修改宪章和改革联合国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

  上述情况说明,大国军事对抗的减弱和消失已为开展国际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实际上的进展却并不顺利,原因就在于还存在许多障碍,也就是那些威胁安全的因素。国际安全合作本应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但是有的国家却总要把平等的国家关系变成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建立的安全组织和机制也必须由它控制,为它的利益服务。对国际安全与合作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国关系,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不能很快理顺,不同程度地和在不同领域缺乏相互信任以至产生相互猜疑,进行相互防范,还相互视为主要对手(在经济安全上美日就视对方为主要对手)或潜在对手,在内部稳定或政策走向上视对方为不确定因素,等等。此外,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也妨碍区域合作。由于各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会长期存在,因而在安全领域的竞争和斗争也会持续下去,使安全合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出现曲折和反复。

  但是各国之间除利害冲突外,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合作的一面。例如希望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即使互相视为主要潜在对手的国家也不愿看到对方发生大动乱,因为这也会危害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看,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威胁安全的因素终究不会占上风,增进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前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增进了各国的共同点,因此需要协调和合作以维护共同利益。而且世界的共同问题如环保等越来越多,也只能通过相互合作求得解决。

  二是多极化发展加速,大国实力趋于均衡化。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干预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日本和欧洲(特别是德国)地位的提高和它们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的自主性的加强,俄罗斯的恢复和重建,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以及其他几个发展中大国力量的上升和一些国家集团国际作用的增强,都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各极的力量不可能完全平衡,美国在各方面还会长期占居优势,但多极化的发展必然有利于建立和加强国际上特别是大国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合作关系,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是经济成为重点,使安全概念发生变化。冷战后军事对抗显著减弱,各国都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更多地注意国内问题,对外也要争取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四是发展中国家成为维护安全和促进合作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很快就会改变世界面貌。冷战后,它们的经济发展以高于发达国家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据有关各方统计,再过15年20年,南北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将发生逆转,发展中国家从现在的40%上升为60%,发达国家则从60%降到40%,从而结束二百年来少数发达国家统治世界经济的历史。随着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高,就可能逐步建立起比较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会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安全合作进一步扫清道路。

  现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很快,预计到下世纪的头十年内,世界将会出现两大事件,一是迎来一个持续约20年的经济发展高潮,二是代替两极格局的多极化格局将基本形成。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准备,力争抓住经济发展高潮的机遇和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世纪之交,国际安全和安全合作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介绍:何方 全国政协委员

作者:何方

现代国际关系 1995年12期

  关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拟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国际安全形势的时代背景

  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了。局部战争呈下降趋势。经济安全的地位空前突出。虽然世界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是矛盾丛生,冲突不断,但今后相当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仍将是和平与稳定、发展与合作。

  我们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基本特征已不再是战争与革命,而成了和平与发展。这里所说的和平,指不打世界大战,并不包括局部战争。这里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新的时代,虽然国际上的发展不平衡更为加剧,但却不会导致大国间的战争。由于经济成为各国发展平衡和国际关系的重点,军事手段的作用已相对下降。相互依存和国际化的空前发展,促使主要国家只能长期处于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既加大战争的破坏性,又成为制约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人民的觉醒已使和平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各国普遍希望保持国际形势的缓和与稳定,一般不再把扩军备战定为国策或置于国家战略的首位。这就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时代背景。这也反映在冷战后大国关系的变化上。

  对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打不打世界大战,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大国关系。当前的大国关系同时存在两大特点。一是相互不再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因此它们之间不致重新走向对抗和恢复冷战,不会出现对立的军事集团,也不存在几国实行军事联合对付一国的战略基础。二是相互关系尚未定位,变数较大,很不稳定,还在不断调整,所以显得时紧时松。他们间的激烈竞争和尖锐斗争还会长期持续下去。这种特点也正好同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两大趋势相吻合。即一方面总的趋势是缓和,另一方面又存在动荡和不稳。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固然仍难避免,但数量和规模已呈减少和缩小之势。例如80年代,较大的局部战争和热点还有40个,到1992年已剩下24个。实际上这种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一直存在。1970年前的25年,局部战争有126次,年均爆发5次;1990年前的20年共爆发49次,年均2.5次。就规模而言,40年代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投入的总兵力达1337万人,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为300万人,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为270万人,此后就不曾再有这样规模的战争了。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次例外。局部战争虽在减弱,但今后还会继续存在和不时爆发。局部战争中的大国作用仍然不小。前南地区的战争就与欧美几个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主导权有直接关系,它们还以维和为名,实现了军事上的卷入。不过由于时代不同,局部战争将不会导致大国之间的战争,更不会引起世界大战。这就是为什么号称火药桶的巴尔干,现在又为战乱所扰,但却无人认为它会又一次引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经济安全地位突出

  在新形势下,有关安全的概念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随着经济成为重点,经济安全被大加强调,地位日益突出。这就突破了传统的以军事内容为主的安全概念,意义将是深远的。所谓经济安全,其含义就是保障国家经济(包括科技)发展战略诸要素的安全,在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优势地位,特别是保护本国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两极格局解体后,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赛已被置于首位,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各国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国在决策时优先考虑的已是经济利益,政治安全以及外交、情报等,也都更多地在为经济服务。维护经济安全的斗争已成为国际间斗争的主要内容。

  正像对传统的安全概念一直存在完全不同的解释一样,在如何看待经济安全上也有极大分歧。例如有的国家在传统安全上就认为,世界上无论什么地方出事都和它的安全有关,它都可以在维护安全的名义下进行干预。而在经济安全上,它的利益也是遍布全世界,为了开拓市场可以四面出击,威胁和损害别国的经济安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把经济安全看做是维护本国合法权益,争取平等互利和公平合理的对外经济关系和国际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以消除贫困和加速发展。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仅存在于南北之间,也存在于南北各自内部。发达国家间除激烈的竞争外,还争夺地区以至全球的主导权。由于几个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还占居统治地位,所以它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安全的影响最大,它们间的矛盾也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只使用经济手段,已经很难同政治安全以至军事安全领域的斗争截然分开。一些发达国家还竭力使经济关系政治化。有时经济摩擦可以导致国家关系的全面紧张。少数西方大国的保护主义、歧视政策和霸道行径是当前国际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

  在经济安全领域,除了矛盾与斗争的一面外,也有协调与合作的一面,而且往往还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经济国际化日益加深,各国在经济安全上有更多共同点。在两个理论问题上,全世界达成了共识。一是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许多国家在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执行共同的规范。二是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任何国家要求得到发展都必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闭关自守只能落后。现在,国际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就为经济安全领域的协调和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全球化和区域化、集团化同时发展,所以经济合作既有世界范围的,也有地区性的,各种经济集团也就形成了区域合作的一种安全构架。

  虽然经济安全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晰,其内涵还没有公认的界定,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地位越来越突出,却是肯定无疑的。

  三、威胁国际安全的各种因素

  虽然如前所述,国际安全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稳定,是缓和的总趋势,但是世界并不安宁,仍然不时出现紧张和动荡,爆发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这是因为还存在许多威胁安全的因素。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结束后,也使一些原来被掩盖的矛盾突现出来并迅速激化。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成为当前国际上的最大热点和最不确定因素。一些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边界纠纷,遇到适当气候就会造成此伏彼起的动乱。还有些问题冷战后变得更尖锐了,如经济摩擦和资源争夺,大量的国际犯罪和各种恐怖主义。最后应特别指出的是,对国际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还是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是在冷战后它的影响和表现有点变化,比以前稍有不同罢了。这是由于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的可以提到以下几点。

  一是上面谈过的经济安全地位突出。但这并不是说政治和军事安全就不重要了。实际上,传统安全概念中的核心──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仍然是第一位的,只是主要的不靠军备竞赛,而靠综合国力的竞争了。

  二是局部战争成为安全的首要问题。世界大战现在打不起来了,但局部战争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各主要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战略已从准备应付世界大战变为主要针对局部战争。

  三是安全问题带有明显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国家性,局部战争大多属于内战,较少具有国际性,像秘鲁和厄瓜多尔的武装冲突,就很快走向停火,而许多内战却久拖不决。

  四是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欧洲成了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导致动乱和战争的原因已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形成对照的是,亚太地区的稳定有所增强。

  五是国际安全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例如除国际犯罪和各种极端主义外,还有环保安全和防止核走私等。

  六是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再具有美苏对抗背景,不再有代理人的战争,但西方大国的插手和干预仍是重要因素,有些还直接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争夺。

  这里我们没有列举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为这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看轻它的重要性。

  其实,如果说某些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领土争端还只威胁着有关地区的安全,那么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却在威胁着许多地区以至全世界的安全。有的大国总要以世界领导自居,全世界的事情它都要管,要按它的模式和价值观改造多样化的世界,因此就要到处干涉别国内政,国际安全也只能由它主导,而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它可以为所欲为,别国却只能受其控制,谁不听话就要施加压力,进行制裁,甚至威胁和使用武力。很明显,这是导致世界不安宁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安全中就出现很多矛盾现象。例如,在军售问题上,世界出口军火最多的国家硬要给别国制定行为守则,以便于它垄断和控制国际军品贸易。在禁核问题上,拥有最多最先进核武器的国家,拒绝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不愿就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达成协议。在军控问题上,最大军事国家不但滞缓裁减军备进程,还大搞武装质量升级,积极研制、生产、装备高技术武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人们也对之寄予很大期望,但实施中也常有被利用的危险。不久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组织,利用联合国的名义,在前南地区进行狂轰滥炸,恐怕不能认为是符合维和的本义,更谈不上保持中立的原则了。

  为了维护国际安全,就必须削弱和消除威胁安全的因素,特别是要抵制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四、国际安全合作的发展前景

  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就是:第一,原有的地区组织和安全机制发生了变化。华约组织分崩离析,东欧国家寻求北约的安全保护。西方原有的军事集团以及双边和多边的安保体系全部保存了下来,在失去共同敌人的情况下,内涵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冷战的痕迹并未完全消失。例如北约力主向东扩大,但却坚决要把俄罗斯排除在外。第二,国际社会在积极探索新的安全合作机制和途径,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欧洲就出现了一些新的安全合作机构,亚太也有了东盟地区安全论坛。第三,各国在安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在一些非结盟国之间也加强了安全对话、军事磋商、联合演习、军方互访,以及建立各种信任措施等。第四,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的联系与结合日益紧密。原来的政治合作组织变为以经济合作为主,如东盟,原来的经济联盟增加了安全方面的职能,如前欧共体现欧盟。第五,联合国在推动国际安全合作和维护和平方面的工作大为增加,并已突破宪章的规定,使修改宪章和改革联合国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

  上述情况说明,大国军事对抗的减弱和消失已为开展国际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实际上的进展却并不顺利,原因就在于还存在许多障碍,也就是那些威胁安全的因素。国际安全合作本应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但是有的国家却总要把平等的国家关系变成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建立的安全组织和机制也必须由它控制,为它的利益服务。对国际安全与合作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国关系,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不能很快理顺,不同程度地和在不同领域缺乏相互信任以至产生相互猜疑,进行相互防范,还相互视为主要对手(在经济安全上美日就视对方为主要对手)或潜在对手,在内部稳定或政策走向上视对方为不确定因素,等等。此外,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也妨碍区域合作。由于各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会长期存在,因而在安全领域的竞争和斗争也会持续下去,使安全合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出现曲折和反复。

  但是各国之间除利害冲突外,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合作的一面。例如希望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即使互相视为主要潜在对手的国家也不愿看到对方发生大动乱,因为这也会危害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看,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威胁安全的因素终究不会占上风,增进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前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增进了各国的共同点,因此需要协调和合作以维护共同利益。而且世界的共同问题如环保等越来越多,也只能通过相互合作求得解决。

  二是多极化发展加速,大国实力趋于均衡化。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干预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日本和欧洲(特别是德国)地位的提高和它们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的自主性的加强,俄罗斯的恢复和重建,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以及其他几个发展中大国力量的上升和一些国家集团国际作用的增强,都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各极的力量不可能完全平衡,美国在各方面还会长期占居优势,但多极化的发展必然有利于建立和加强国际上特别是大国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合作关系,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是经济成为重点,使安全概念发生变化。冷战后军事对抗显著减弱,各国都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更多地注意国内问题,对外也要争取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四是发展中国家成为维护安全和促进合作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很快就会改变世界面貌。冷战后,它们的经济发展以高于发达国家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据有关各方统计,再过15年20年,南北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将发生逆转,发展中国家从现在的40%上升为60%,发达国家则从60%降到40%,从而结束二百年来少数发达国家统治世界经济的历史。随着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高,就可能逐步建立起比较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会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安全合作进一步扫清道路。

  现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很快,预计到下世纪的头十年内,世界将会出现两大事件,一是迎来一个持续约20年的经济发展高潮,二是代替两极格局的多极化格局将基本形成。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准备,力争抓住经济发展高潮的机遇和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世纪之交,国际安全和安全合作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介绍:何方 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内容

  •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及中国应对策略分析
  •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及中国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当前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威胁各国安全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国际形势的特点.主要国家的安全政策以及我国的应对政策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安全形势.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 东欧剧变特别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 ...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 软件1012 江超伟 2010813084 摘要: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呈现出"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 ...

  •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摘要]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更加深入,国际力量之间的势力对比必然会出现诸多新的变化.面对风云变化和矛盾交错发展的国际形势,中国不只是仅仅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同时也面临众多严峻的挑战.所以中国必须要科学把握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 ...

  • [公务员培训]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100分
  •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 1.我国与周边( )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单选题 1 分) A.1 个 B.2 个 C.4 个 D.6 个 2.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单选题 1 分) A.欠发达国家 B.落后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 3.我国总体仍处于可 ...

  • 当前我国的周边分析形势与思考
  • 当前我国的周边分析形势 与思考 学院:网络工程 专业:信息安全 目录 当前我国的周边分析形势与思考 ................................................................................................... ...

  •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
  • 当前中国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 ...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计算1013班 2010810077 陈瑞发 摘要:当前的国际形势仍然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美国已经无法再独霸世界,各国综合实力正在逐步增强,世界多极化成为趋势: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推进,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据 ...

  • 形势与政策论文说中国当前的国际形势
  • 2012中国当前的国际形势 2012年以及过去的2011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 ...

  • 论当前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形势
  • 论当前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形势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国际军备控制机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参与和普遍遵守,但由于种种原因,军控机制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和执行的复杂性.当前在军备控制领域,一方面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无核武器"的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另一方面是朝核.伊核问题前景扑朔迷离,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