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1-5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P1)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P3-4)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P5):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P9)

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

3、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P10-13)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

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

直至壮烈牺牲) 称号:最可爱的人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15)(参阅P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图)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倡导:1954年6月,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书P20)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参阅书P21“第一个五年成就示意图”)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第5课 学习探究(一)

1、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P26)

2、5个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参阅书P28“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P31)

1、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规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2、地位: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P32)

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的表现

(1)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工业上大炼钢铁运动,农业方面“虚报浮夸”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3、失误的结果:是党在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4、失误的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经验教训: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的经验。

三、国民经济复苏: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39)

一、发动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2、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3、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4、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形成林彪(1971年坠机死亡)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3、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1964年10月:原子弹 (参阅P42“原子弹爆炸成功”图)

(2)1966年10月:导弹,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氢弹(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4)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参阅P43“东方红1号”图)

(5)1949年:海军和空军

(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通常被成为“二炮”的部队是导弹部队)

(7)“两弹一星”精神(P45每课一得):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参阅P47“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图):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现在,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法俄)

二、中美建交:1971年,中美双方开展“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改变世界的一周);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参见P49“历史性的握手”图)

三、中日建交:1972年9月

第10课 学习探究(二)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好战士雷锋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P59)(1978年12月,北京)—— 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联系歌〈春天的故事〉)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外开放(参见P62“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5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经济开放区(4个地区)—内地(上海浦东)2、1979年,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3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4

5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P65)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参见P65“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图)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参阅P66“邓小平题词”)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乒乓球男子单打),新中国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陈镜开,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许海峰。(射击)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邓小平)(P70)

1、提出: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主要内容: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实践: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香港于1841~1898年逐步被英国侵占,澳门于1553~1887年被葡萄牙侵占)

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P76)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后又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进典型:邯郸钢铁总厂)。

2、就业制度: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中国1991年加入。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书P79)

1、提出: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

2、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的故事);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厄瑞斯忒的故事)

母系氏族的特点: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

父系氏族的特点: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亲戚关系以父系计算。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古埃及--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二、古代西亚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三、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拥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在伯里克利时期达到极盛。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前509年—前27年)

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 建立(奥古斯都) 地跨欧亚非三洲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让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

时间:7世纪初;地点: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经典《古兰经》,圣地:麦加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地跨欧亚非三洲)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圣地:耶路撒冷 经典《圣经》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

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1112年琅城起义(争取自治权)

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也

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和平交往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因为暴力冲突虽然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但是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破坏,而和平交流却不会。)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古巴比伦),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基督教教堂);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1-5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P1)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P3-4)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P5):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P9)

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

3、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P10-13)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

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

直至壮烈牺牲) 称号:最可爱的人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15)(参阅P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图)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倡导:1954年6月,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书P20)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参阅书P21“第一个五年成就示意图”)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第5课 学习探究(一)

1、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P26)

2、5个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参阅书P28“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P31)

1、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规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2、地位: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P32)

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的表现

(1)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工业上大炼钢铁运动,农业方面“虚报浮夸”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3、失误的结果:是党在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4、失误的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经验教训: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的经验。

三、国民经济复苏: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39)

一、发动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2、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3、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4、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形成林彪(1971年坠机死亡)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3、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1964年10月:原子弹 (参阅P42“原子弹爆炸成功”图)

(2)1966年10月:导弹,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氢弹(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4)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参阅P43“东方红1号”图)

(5)1949年:海军和空军

(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通常被成为“二炮”的部队是导弹部队)

(7)“两弹一星”精神(P45每课一得):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参阅P47“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图):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现在,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法俄)

二、中美建交:1971年,中美双方开展“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改变世界的一周);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参见P49“历史性的握手”图)

三、中日建交:1972年9月

第10课 学习探究(二)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好战士雷锋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P59)(1978年12月,北京)—— 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联系歌〈春天的故事〉)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外开放(参见P62“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5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经济开放区(4个地区)—内地(上海浦东)2、1979年,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3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4

5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P65)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参见P65“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图)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参阅P66“邓小平题词”)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乒乓球男子单打),新中国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陈镜开,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许海峰。(射击)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邓小平)(P70)

1、提出: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主要内容: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实践: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香港于1841~1898年逐步被英国侵占,澳门于1553~1887年被葡萄牙侵占)

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P76)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后又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进典型:邯郸钢铁总厂)。

2、就业制度: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中国1991年加入。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书P79)

1、提出: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

2、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的故事);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厄瑞斯忒的故事)

母系氏族的特点: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

父系氏族的特点: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亲戚关系以父系计算。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古埃及--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二、古代西亚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三、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拥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在伯里克利时期达到极盛。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前509年—前27年)

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 建立(奥古斯都) 地跨欧亚非三洲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让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

时间:7世纪初;地点: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经典《古兰经》,圣地:麦加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地跨欧亚非三洲)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圣地:耶路撒冷 经典《圣经》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

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1112年琅城起义(争取自治权)

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也

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和平交往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因为暴力冲突虽然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但是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破坏,而和平交流却不会。)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古巴比伦),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基督教教堂);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


相关内容

  •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 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建立政权:建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迁都:1918年从彼得格勒 ...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第1单元 乐趣
  • 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题:养花 第 1 课时: 主备人:吴有 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 ...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英国走私鸦片:清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 1.林则徐禁烟 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 ...

  • 尺规作图的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尺规作图的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程飞华 学 校: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兴田学校 学 科: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2012年05月12日 尺规作图的教学设计 兴田学校 程飞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的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 ...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 234 6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89.我国东西部差异 12345.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开发历史悠 ...

  • 最新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电子课本汇编
  • 昨天唤不回,明天不确实,你把握的就是今天. (请按各专辑上的停止键`口'关停不听专辑)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 ...

  • 小学各版本数学电子课本
  • 一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 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后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我们的校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末页 人教版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