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自然科学观

浅谈西方自然科学观

摘要:自然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的性质、理论结构、方法、基本概念、成长条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作用以及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而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方自然科学观构成了当代的科学哲学,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逻辑实用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等,更多地关注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自然科学问题,但只局限于知识的范围内。中西方在自然科学观上有着渊源的历史差异。不同于东方的“天人合一”观点的自然科学观,西方主要是主客二分学说,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让人们从屈服于神转而面向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获得巨大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取得双方的互赢。

关键词:自然科学观,西方,利用自然,和谐发展。

Abstract:Natural science is the nature of natural sci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ory, methods, basic concepts, growth conditions, the law of developm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ro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other form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issues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s the only correct guid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Natural science constitute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mainly including logical positivism, logic operation, pragmatism and critical rationalism, pay more attention to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issues of natural science, but only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knowledge. China and the west has a history of origin differences in natural science. Different east of "nature and humanity" view of natural science, mainly western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theory, think humans rely 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in conquering nature, has unlimited ability to transform nature. Let people from yield to god turned to nature, the nature and use of natural, free from ignorance and superstition, a huge power, so as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human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only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can obtain win-win on both sides.

Key words: natural science, the west, the use of nat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自然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的性质、理论结构、方法、基本概念、成长条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作用以及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哲学)的关系等问题所进行的哲学思考。不同的哲学派别对这些

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而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以及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等应用技术科学。主要研究运动着的物质、物体,认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预见新现象,指出利用自然规律的可能性等。自然科学观与自然观无论在历史的发展上或在理论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认为,自然科学源于社会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的概念、定律、原理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制度、阶级及其思想体系的影响,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然科学可以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西方自然科学观在现代西方的各种哲学流派中,属于实证主义这一思潮的各个哲学流派,其中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逻辑实用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等,更多地关注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自然科学问题,但只局限于知识的范围内。它们构成了当代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它集中讨论的是有关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对自然科学的本体论问题或者是持否定态度,或者是避而不谈。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对自然科学观的探讨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其中一个方向以汉森、图尔明、夏皮尔等人为代表,他们通过考察科学历史案例,进而表述科学是什么;另一方向则以亨佩尔、卡尔纳普和奎因等人为代表,在他们的著作中

找不到一个历史案例的研究,只有“理性重组”、“精细分析”。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是,科学应说的是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史主义学派开始兴起,主要标志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80年代以来,出现了对自然科学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动向。总的说来,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只着重探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全面地研究自然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自然科学观,而把自然科学的社会学问题留给了科学社会学,在对待自然科学的社会历史作用问题上,西方科学哲学家们往往企图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去寻求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目前困境的出路,表现为科学技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两种观点。 下面主要从中西方自然科学观历史渊源差异,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对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反思两个方面来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观的有关内容:

1、中西方自然科学观历史渊源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在自然科学观上有着渊源的历史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天”是指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世界, 即大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所谓“天人之际”则以此为本意。[2] 对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中西方有不同的取向。如果说, 西方强调对立的一面, 强调人对自然的

改造和征服, 那么, 中国哲学则强调天与人统一的一面, 强调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协调。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 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主体的探索上。通过弘扬主体内心的一种至刚至上的阳刚之气, 圣人便认为可以实现与天地合而为一。这里具有典型意义的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从道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地、天都统一于“道”,而“道”又是自然的, 人应当顺应自然, 不可有意作为。主张崇尚自然,反对对自然的干预,追求对自然本性的顺从。到儒家的“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来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 以求天人之间的协调、和谐与一致。主张积极有为的天人合一思想。[3]不同于东方的“天人合一”观点的自然科学观,西方主要是主客二分学说。即指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的二分对立的学说,在西方思想界,主客二分学说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希腊哲学中,主体与客体、心灵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笛卡尔开创了“主客二分”式的哲学主导原则,缔造了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古希腊的哲学体系。[4]在笛卡尔看来, 有两种实体: 一种是灵魂或心灵、精神、自我(这些概念在他那里是同义词) , 其本质是能思维而无广延;另一种是物质实体,包括人的躯体,其本质是有广延而不能思维。这两种实体不仅本质不同,而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这样,笛卡尔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西方哲学的二元论思想从此发端。 当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被一分为二时,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 即主体如何走进客体、认识客体,精神如何把握或认识那本质上是非

精神的自然问题上,弗兰西斯·培根极力鼓吹发展自然科学。他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 而且几乎是一样的”,鼓动人们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建立人对自然的统治。在康德的哲学中, 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被视为一种立法关系:“人为自然立法”,“自然的最高立法必须存在于我们心中, 即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中, 我们不必借助经验从自然中去寻找自然的普遍规律, 而是相反, 我们必须根据自然的普遍规律从存在于我们感性和理智中的经验可能条件里去寻找自然”。他认为人对外部自然界的关系是自主的、能动的,尽管唯物主义论者认为意识是无法决定物质的。黑格尔则以无比乐观的笔调写道:“自然对人无论施展和动用怎样的力量—— 寒冷、凶猛的野兽、火、水,人总会找到对付这些力量的手段,并且是从自然界本身获得这些手段, 利用自然界来对付自然界本身。”。费尔巴哈将神学溶化在人学之中,在他看来,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东西,能够得到人所需要的任何财富。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所向往的,现在可以得到;现在得不到的,将来总可以得到。

综上所述,近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客体二分。认为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领域, 由此引发出主体如何认识客体, 人类如何征服异在于自己的自然的问题。第二, 宣扬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万能论。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 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 虽然具体的个人力量是

有限的,但人类的力量却是无限的, 人在改变自然的进程中, 今天克服不了的困难将来必能克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对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反思

(1) 产生的标志:

16~18世纪,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引起了知识、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常把这一时期一系列的科学发明和科技进步称作“科学革命”。这场革命极大地展现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标志着科学对神学的战胜,近代科学的诞生。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因为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里首先向教会权威和神学世界观挑战。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地球中心说”,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这也是自然科学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因此,发表《天体运行论》的1543年被当作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2)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中世纪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近代科学提供了物质条件;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气悄然萌芽;一大批科学家在极端专制黑暗的历史条件下大无畏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突出成就:

哥白尼(波兰):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5] 开普勒(德意志):继承和发展了哥白

尼的思想,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伽利略(意大利):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许多以前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星体,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布鲁诺(意大利):捍卫和发展哥白尼学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主张。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还包括数学、物理等方面的成就。

(4)中西科技发展的反思: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我国的科技不断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在这一时期中西科技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如果从实用的观点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说”不能显出明显的优越性,但就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而言,哥白尼学说更能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伽利略更是一位对理论充满情趣的人,他对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对事物和规律的追寻。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中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

书过程,充分体现着这一传统研究方法的使用过程。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

当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它采用的新方法、新概念必然能够渗透到哲学领域中,形成一种框架、一种范式,影响到哲学思维。对启蒙运动来说,近代自然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近代自然科学观洋溢着崇尚理性、确信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精神,让人们从屈服于神转而面向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获得巨大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取得双方的互赢,所以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倡导的是和谐,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陆庆祥,《“天人合一”思想之我观》。

[3]严春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读老子《道德经》》。

[4]赵敦华, 《西方哲学简史》。

[5]夏时,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1984。

浅谈西方自然科学观

摘要:自然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的性质、理论结构、方法、基本概念、成长条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作用以及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而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方自然科学观构成了当代的科学哲学,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逻辑实用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等,更多地关注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自然科学问题,但只局限于知识的范围内。中西方在自然科学观上有着渊源的历史差异。不同于东方的“天人合一”观点的自然科学观,西方主要是主客二分学说,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让人们从屈服于神转而面向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获得巨大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取得双方的互赢。

关键词:自然科学观,西方,利用自然,和谐发展。

Abstract:Natural science is the nature of natural sci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ory, methods, basic concepts, growth conditions, the law of developm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ro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other form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issues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s the only correct guid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Natural science constitute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mainly including logical positivism, logic operation, pragmatism and critical rationalism, pay more attention to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issues of natural science, but only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knowledge. China and the west has a history of origin differences in natural science. Different east of "nature and humanity" view of natural science, mainly western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theory, think humans rely 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in conquering nature, has unlimited ability to transform nature. Let people from yield to god turned to nature, the nature and use of natural, free from ignorance and superstition, a huge power, so as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human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only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can obtain win-win on both sides.

Key words: natural science, the west, the use of nat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自然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的性质、理论结构、方法、基本概念、成长条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作用以及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哲学)的关系等问题所进行的哲学思考。不同的哲学派别对这些

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而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以及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等应用技术科学。主要研究运动着的物质、物体,认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预见新现象,指出利用自然规律的可能性等。自然科学观与自然观无论在历史的发展上或在理论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认为,自然科学源于社会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的概念、定律、原理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制度、阶级及其思想体系的影响,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然科学可以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西方自然科学观在现代西方的各种哲学流派中,属于实证主义这一思潮的各个哲学流派,其中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逻辑实用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等,更多地关注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自然科学问题,但只局限于知识的范围内。它们构成了当代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它集中讨论的是有关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对自然科学的本体论问题或者是持否定态度,或者是避而不谈。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对自然科学观的探讨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其中一个方向以汉森、图尔明、夏皮尔等人为代表,他们通过考察科学历史案例,进而表述科学是什么;另一方向则以亨佩尔、卡尔纳普和奎因等人为代表,在他们的著作中

找不到一个历史案例的研究,只有“理性重组”、“精细分析”。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是,科学应说的是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史主义学派开始兴起,主要标志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80年代以来,出现了对自然科学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动向。总的说来,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只着重探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全面地研究自然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自然科学观,而把自然科学的社会学问题留给了科学社会学,在对待自然科学的社会历史作用问题上,西方科学哲学家们往往企图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去寻求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目前困境的出路,表现为科学技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两种观点。 下面主要从中西方自然科学观历史渊源差异,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对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反思两个方面来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观的有关内容:

1、中西方自然科学观历史渊源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在自然科学观上有着渊源的历史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天”是指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世界, 即大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所谓“天人之际”则以此为本意。[2] 对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中西方有不同的取向。如果说, 西方强调对立的一面, 强调人对自然的

改造和征服, 那么, 中国哲学则强调天与人统一的一面, 强调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协调。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 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主体的探索上。通过弘扬主体内心的一种至刚至上的阳刚之气, 圣人便认为可以实现与天地合而为一。这里具有典型意义的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从道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地、天都统一于“道”,而“道”又是自然的, 人应当顺应自然, 不可有意作为。主张崇尚自然,反对对自然的干预,追求对自然本性的顺从。到儒家的“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来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 以求天人之间的协调、和谐与一致。主张积极有为的天人合一思想。[3]不同于东方的“天人合一”观点的自然科学观,西方主要是主客二分学说。即指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的二分对立的学说,在西方思想界,主客二分学说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希腊哲学中,主体与客体、心灵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笛卡尔开创了“主客二分”式的哲学主导原则,缔造了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古希腊的哲学体系。[4]在笛卡尔看来, 有两种实体: 一种是灵魂或心灵、精神、自我(这些概念在他那里是同义词) , 其本质是能思维而无广延;另一种是物质实体,包括人的躯体,其本质是有广延而不能思维。这两种实体不仅本质不同,而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这样,笛卡尔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西方哲学的二元论思想从此发端。 当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被一分为二时,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 即主体如何走进客体、认识客体,精神如何把握或认识那本质上是非

精神的自然问题上,弗兰西斯·培根极力鼓吹发展自然科学。他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 而且几乎是一样的”,鼓动人们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建立人对自然的统治。在康德的哲学中, 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被视为一种立法关系:“人为自然立法”,“自然的最高立法必须存在于我们心中, 即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中, 我们不必借助经验从自然中去寻找自然的普遍规律, 而是相反, 我们必须根据自然的普遍规律从存在于我们感性和理智中的经验可能条件里去寻找自然”。他认为人对外部自然界的关系是自主的、能动的,尽管唯物主义论者认为意识是无法决定物质的。黑格尔则以无比乐观的笔调写道:“自然对人无论施展和动用怎样的力量—— 寒冷、凶猛的野兽、火、水,人总会找到对付这些力量的手段,并且是从自然界本身获得这些手段, 利用自然界来对付自然界本身。”。费尔巴哈将神学溶化在人学之中,在他看来,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东西,能够得到人所需要的任何财富。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所向往的,现在可以得到;现在得不到的,将来总可以得到。

综上所述,近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客体二分。认为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领域, 由此引发出主体如何认识客体, 人类如何征服异在于自己的自然的问题。第二, 宣扬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万能论。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 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 虽然具体的个人力量是

有限的,但人类的力量却是无限的, 人在改变自然的进程中, 今天克服不了的困难将来必能克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对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反思

(1) 产生的标志:

16~18世纪,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引起了知识、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常把这一时期一系列的科学发明和科技进步称作“科学革命”。这场革命极大地展现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标志着科学对神学的战胜,近代科学的诞生。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因为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里首先向教会权威和神学世界观挑战。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地球中心说”,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这也是自然科学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因此,发表《天体运行论》的1543年被当作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2)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中世纪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近代科学提供了物质条件;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气悄然萌芽;一大批科学家在极端专制黑暗的历史条件下大无畏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突出成就:

哥白尼(波兰):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5] 开普勒(德意志):继承和发展了哥白

尼的思想,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伽利略(意大利):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许多以前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星体,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布鲁诺(意大利):捍卫和发展哥白尼学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主张。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还包括数学、物理等方面的成就。

(4)中西科技发展的反思: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我国的科技不断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在这一时期中西科技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如果从实用的观点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说”不能显出明显的优越性,但就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而言,哥白尼学说更能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伽利略更是一位对理论充满情趣的人,他对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对事物和规律的追寻。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中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

书过程,充分体现着这一传统研究方法的使用过程。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

当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它采用的新方法、新概念必然能够渗透到哲学领域中,形成一种框架、一种范式,影响到哲学思维。对启蒙运动来说,近代自然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近代自然科学观洋溢着崇尚理性、确信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精神,让人们从屈服于神转而面向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获得巨大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取得双方的互赢,所以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倡导的是和谐,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陆庆祥,《“天人合一”思想之我观》。

[3]严春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读老子《道德经》》。

[4]赵敦华, 《西方哲学简史》。

[5]夏时,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1984。


相关内容

  •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
  • 摘要: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和园林艺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之间各方面的差异,更好地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从中找寻中西方古典园林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环境的某些不足,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 中图分类号: ...

  •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比较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文化影响
  •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比较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的特点及 其文化影响 首先跟大家说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话题,几分钟的课堂演讲难以面面俱到.我主要从认知论和天文学发展为主线,说说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别. 说到东西方古代科学的发展,大家首先想到的,莫过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当然了,要说到具体的 ...

  •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瞿少杰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 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 ...

  •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演变的比较与影响
  •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演变的比较与影响 [摘 要] 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自然观与中国古代自然观,曾经有过相似,但也隐藏着分歧.由于古希腊完成了向形而上学的转变,中国则没有形成希腊式形而上学,使中西方自然观分道扬镳了.分道扬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科学文化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关键词] 自然观 形而上学 努 ...

  • 中西文化差异
  • 中国文化是传神的,重写意:西方文化是科学的,重写实 曾经留学海外,在跨国公司任职近二十年,爱普生中国总裁高建华先生在一次高级经理培训班上讲课时谈到:"中国文化80%是艺术,20%是科学:西方则反之:一个很显而易见的差别就是中国文化是传神的模糊的,难以COPY!" 每个国家在语言上 ...

  •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
  •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2008年05月11日 星期日 下午 02:15 [摘 要]中国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礼仪制度正式为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从人类把对神.对自然力的恐惧和敬畏转向人类自身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 ...

  • #中西方写实绘画差异
  • 中西方绘画中的美学差异 要谈中西方绘画中美学的差异,必须要从它们的根源说起.中国绘画脱胎于工艺装饰艺术, 古代中国绘画三大体系中的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装饰艺术的典型特质,即平面性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画者将表现对象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加工,而非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西方绘画则溯源于 ...

  •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
  •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传统绘画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于哲学与基于科学 ...

  • 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 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摘要]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古今中外, 园林都是因地制宜, 巧妙借景, 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 它们是自然的艺再现.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相比, 由于各自所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