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测试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及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

2. 了解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及对历史发展影响。

4.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了识图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壮心”指( )

A.打败袁绍 B、消灭东汉 C、 南下统一全国 D、 赢赤壁之战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

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4.请你为历史剧《三国演义》的船(见下图)上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

A、 杜康酒 B、 玉米 西红柿 C、 葡萄 D、 萝卜

*5.上图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的主要原因是( )

A.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 B、 曹操南下不得人心

C、 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又造遇火攻 D.孙刘联军力量强大,有又诸葛亮借东风 *6 三国政权(①吴 ②蜀 ③魏)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7.下列历史人物中经历过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备 ④诸葛亮 ⑤华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曹操「外定武功,内定文学」,以下他的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龟虽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D.《蒿里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 )的评价。

A、 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诸葛亮

*10.下列哪个计谋不属于三国时期的( )

A.空城计 B、 连环计 C、 苦肉计 D、 走为上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题

曹操的功过评价:

《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奸诈有残忍,戏剧中的曹操也是典型的白脸奸臣。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三国志》陈寿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请你站在当时的角度评价曹操。

2. 问答题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课堂延伸

*1、历史谜语

(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

(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

(3)红墙(打古代地名一)

(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5)言必魏蜀吴(打七字俗语)

(6)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

*2、三国谚语知多少?

三国的故事深入民心,现时不会少常用的谚语,成语都与三国故事有关,你懂得这些用语的意思么?请你连连看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单刀赴会 善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

过五关斩六将 胆大勇敢

司马昭之心 一时疏忽造成重大损失

空城计 有借无还

七擒七纵 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大意失荆州 突破重重难关

刘备借荆州 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 B 5、 C 6、 D 7、 B 8、 A 9、 D 10、 D

二、课堂回顾

1、①曹操的功:曹操的功绩首先是统一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分裂状态,割据势力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普通百姓深受其苦。曹操东征西

讨,最终将北方大体统一,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在统一的过程中,曹操实行屯田制,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主张唯才是举;打击豪强势力,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曹操爱好诗歌,积极创作,在文学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②曹操的过:曹操的有些行为还是应当受到指责,如他曾两次征讨徐州牧陶谦,凡是经过的地方,无不肆意诛杀;在官渡打败袁绍后,将其数万士兵全部活埋;北伐乌桓时,又尽屠柳城。另外,曹操实行法治,有时也未免过于苛刻,有的只是政见不一,有的只是不合心意,有的只是小有过错,便随意处死,如孔融、崔琰、许攸、娄圭、华佗等都是此类。

综述:曹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各人所持的标准不一样。有的从道德的角度评价,认为曹操颠覆汉室,是大大的奸贼。有的则从成败的角度衡量,认为曹操功绩非凡,是少有的英雄。一般对他采取肯定的态度。

2、①东汉末年,政局混乱。曹操与袁绍是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曹军大败,暂时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四川汉中,三分天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儿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②历史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三国统治者注意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北方西南江南有一定发展。政治上。三国鼎立消灭东汉末年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三、 课堂延伸

1、诸葛亮(孔明)、关羽 、赤壁、 隔岸观火、 逢人只说三分话、 《父与子》

2、(略)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及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

2. 了解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及对历史发展影响。

4.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了识图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壮心”指( )

A.打败袁绍 B、消灭东汉 C、 南下统一全国 D、 赢赤壁之战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

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4.请你为历史剧《三国演义》的船(见下图)上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

A、 杜康酒 B、 玉米 西红柿 C、 葡萄 D、 萝卜

*5.上图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的主要原因是( )

A.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 B、 曹操南下不得人心

C、 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又造遇火攻 D.孙刘联军力量强大,有又诸葛亮借东风 *6 三国政权(①吴 ②蜀 ③魏)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7.下列历史人物中经历过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备 ④诸葛亮 ⑤华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曹操「外定武功,内定文学」,以下他的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龟虽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D.《蒿里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 )的评价。

A、 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诸葛亮

*10.下列哪个计谋不属于三国时期的( )

A.空城计 B、 连环计 C、 苦肉计 D、 走为上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题

曹操的功过评价:

《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奸诈有残忍,戏剧中的曹操也是典型的白脸奸臣。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三国志》陈寿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请你站在当时的角度评价曹操。

2. 问答题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课堂延伸

*1、历史谜语

(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

(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

(3)红墙(打古代地名一)

(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5)言必魏蜀吴(打七字俗语)

(6)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

*2、三国谚语知多少?

三国的故事深入民心,现时不会少常用的谚语,成语都与三国故事有关,你懂得这些用语的意思么?请你连连看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单刀赴会 善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

过五关斩六将 胆大勇敢

司马昭之心 一时疏忽造成重大损失

空城计 有借无还

七擒七纵 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大意失荆州 突破重重难关

刘备借荆州 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 B 5、 C 6、 D 7、 B 8、 A 9、 D 10、 D

二、课堂回顾

1、①曹操的功:曹操的功绩首先是统一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分裂状态,割据势力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普通百姓深受其苦。曹操东征西

讨,最终将北方大体统一,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在统一的过程中,曹操实行屯田制,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主张唯才是举;打击豪强势力,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曹操爱好诗歌,积极创作,在文学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②曹操的过:曹操的有些行为还是应当受到指责,如他曾两次征讨徐州牧陶谦,凡是经过的地方,无不肆意诛杀;在官渡打败袁绍后,将其数万士兵全部活埋;北伐乌桓时,又尽屠柳城。另外,曹操实行法治,有时也未免过于苛刻,有的只是政见不一,有的只是不合心意,有的只是小有过错,便随意处死,如孔融、崔琰、许攸、娄圭、华佗等都是此类。

综述:曹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各人所持的标准不一样。有的从道德的角度评价,认为曹操颠覆汉室,是大大的奸贼。有的则从成败的角度衡量,认为曹操功绩非凡,是少有的英雄。一般对他采取肯定的态度。

2、①东汉末年,政局混乱。曹操与袁绍是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曹军大败,暂时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四川汉中,三分天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儿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②历史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三国统治者注意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北方西南江南有一定发展。政治上。三国鼎立消灭东汉末年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三、 课堂延伸

1、诸葛亮(孔明)、关羽 、赤壁、 隔岸观火、 逢人只说三分话、 《父与子》

2、(略)


相关内容

  •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 2009-5-6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200年 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2.三国时,第一个 称皇帝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 备 D.孙权 3.下列各 ...

  •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第Ⅰ卷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 1.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的地方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所以北京人( ) A.必须凭借单个人的力量顽强地生存 B.必 ...

  • 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
  • 九年级历史下册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 2.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题 七 年 级 历 史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 1.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几乎贯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4单元
  • <七年级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 (第四单元) (一)表解知识点 1.三国鼎立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5.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二)剖析重难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 官渡之战是 ...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 一.导学目标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第一课,本课所讲述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最后实现了局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我们学习以后的历史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 ...

  • 七年级历史上册4.1三国鼎立教案中图版
  • 第1课 三国鼎立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事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经过和历史作用:通过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兵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和答案(A_B)[1]
  • 七年级历史(上)期末测试题(A)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丁村人 ⒉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A尧 B舜 C禹 D鲧 ⒊战国时期韩国的韩非属于 A儒家 B法家 C纵横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试卷(14--20课)
  • 2012----2013学年上期七年级教学目标阶段测试(三) 历史试卷(14--20课)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匈奴无力再于西汉对抗是在 ( ) A. 汉景帝时期 B. 汉文帝时期 C .公元前119年西汉击败匈奴之后 D. 匈奴分裂为几部之后 2.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