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花,泥巴巴说课稿

《水花花,泥巴巴》说课稿

娄山关镇灯塔小学 李长庆

2008-8-9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标本教材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二单元《雨中曲》中的第一课时——《水花花,泥巴巴》,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让学生学习正确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欣赏歌曲《落水天》和音乐拓展训练:感受“踢踏舞”三个部分。

第二单元《雨中曲》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结束了充满情趣,具有统领意义的第一单元后,教材从大自然各个不同的侧面入手,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世界里的大自然。本单元以“雨”为主题,选材兼顾中西,不同情绪、不同主题互相补充,编织出一个多彩的“雨”的世界。绵绵的雨丝中蕴涵着的既有孩子纯真的友谊,天真的童心,也有对黑暗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本单元欣赏的作品有的着重于对表达情绪的感受,如《落水天》、《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有的着重于对作品题材、风格上的广泛了解,如带有爵士风味的电影插曲《雨中曲》;有的着重于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把握,如《雷鸣电闪波尔卡》。两首让学生学唱的歌曲则是用生动活泼的音乐语言,展现了雨中的“情”与“趣”。音乐活动《我的创造》是一个给条件的音乐创作活动,内含三个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难度开展活动。《采集与分享》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作品搜集与交流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重大的音乐活动,拓展音乐文化的视野。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可以用4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听:《落水天》、唱:《水花花,泥巴巴》、拓展:了解“踢踏舞”; 第二课时 听:《雨中曲》、唱:复习《水花花,泥巴巴》 我的创造:创编旋律短句;

第三课时 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唱:《雨中》、奏:军港之夜;

第四课时 听:《雷鸣电闪波尔卡》、唱:复习《雨中》、动:采集与分享: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 拓展: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今天我要向大家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课时,根据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学习《水花花,泥巴巴》这首歌,学生对山区儿童的生活有所体验,从歌曲中受到乐观情绪的感染。

2、能用稍快的速度、欢快跳跃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

3、欣赏我国民歌《落水天》,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分析音乐形象和情绪等。

4、初步了解踢踏舞的知识,并能尝试模仿几个踢踏舞动作。

根据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学习,理解音乐的风格情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为了顺利完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听唱,自主学习和跟琴视唱为主,视听结合和教师点拨为辅进行歌曲演唱的教学;背景介绍、反复聆听和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欣赏音乐的教学;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体验和感受踢踏舞的音乐拓展教学。

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具有:1、儿童舞蹈《雨中花》的视频片段;2、爱尔兰踢踏舞《王者之舞》中《大河之舞》的视频;3、歌曲《水花花,泥巴巴》的教学CD和伴奏CD;4、歌曲《落水天》教学CD碟片;5、教学用电子琴一架;6、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根据我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构思的:

首先师生问好,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播放儿童舞蹈《雨中花》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在雨中踩雨的感觉,并通过学生的视听感受将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歌曲《水花花,泥巴巴》的教学氛围中。

接下来就是歌曲的教学,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借助学生刚才观看舞蹈视频后的氛围,让学生听歌曲的示范演唱,并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很自然地将刚才视频中看到的情景转移到这首歌曲的内容中来,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出一幅小孩子在雨中踩雨的画面,融情景教学于歌曲教学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琴指导和听歌曲示范演唱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歌词部分的教学,电子琴的引导和学生对歌曲示范演唱的聆听反复交替进行,最终使学生达到熟练演唱歌曲的歌词部分的程度。接下来在学生能熟练演唱歌词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琴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乐谱部分,并力争使所有同学都能正确地演唱这首歌曲的乐谱。

在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的歌词和乐谱后,再对歌曲教学进行拓展升华,让学生联系刚开始观看的舞蹈视频,并试着模仿其中的动作,分小组进行歌曲的歌表演活动,将歌曲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

在歌曲教学过程结束后,接下来进行的就是音乐的拓展训练——让学生观看踢踏舞表演并模仿学习踢踏舞。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的构思是先让学生观看爱尔兰踢踏舞视频《大河之舞》,其间教师适时对踢踏舞进行必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踢踏舞,然后让学生跟着视频进行踢踏舞舞步的模仿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学生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主进行踢踏舞步的模仿学习,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在小组互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踢踏舞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舞步运用于歌曲《水花花,泥巴巴》的歌表演当中,将踢踏舞的学习与歌曲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使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一个高潮。

最后要进行的就是歌曲《落水天》的欣赏教学,在这一环节中,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然后通过播放音乐教学CD,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感情,并轻声哼唱,指导学生认真体会歌曲的特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伤色彩。

到这里,整堂的教学就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课堂小结的时间,在这个环节里,我采用的是让学生来对这堂课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来谈自己在这堂课里的所学,所获和所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达到本堂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最后,在全体学生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谢谢。

《水花花,泥巴巴》说课稿

娄山关镇灯塔小学 李长庆

2008-8-9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标本教材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二单元《雨中曲》中的第一课时——《水花花,泥巴巴》,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让学生学习正确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欣赏歌曲《落水天》和音乐拓展训练:感受“踢踏舞”三个部分。

第二单元《雨中曲》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结束了充满情趣,具有统领意义的第一单元后,教材从大自然各个不同的侧面入手,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世界里的大自然。本单元以“雨”为主题,选材兼顾中西,不同情绪、不同主题互相补充,编织出一个多彩的“雨”的世界。绵绵的雨丝中蕴涵着的既有孩子纯真的友谊,天真的童心,也有对黑暗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本单元欣赏的作品有的着重于对表达情绪的感受,如《落水天》、《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有的着重于对作品题材、风格上的广泛了解,如带有爵士风味的电影插曲《雨中曲》;有的着重于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把握,如《雷鸣电闪波尔卡》。两首让学生学唱的歌曲则是用生动活泼的音乐语言,展现了雨中的“情”与“趣”。音乐活动《我的创造》是一个给条件的音乐创作活动,内含三个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难度开展活动。《采集与分享》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作品搜集与交流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重大的音乐活动,拓展音乐文化的视野。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可以用4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听:《落水天》、唱:《水花花,泥巴巴》、拓展:了解“踢踏舞”; 第二课时 听:《雨中曲》、唱:复习《水花花,泥巴巴》 我的创造:创编旋律短句;

第三课时 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唱:《雨中》、奏:军港之夜;

第四课时 听:《雷鸣电闪波尔卡》、唱:复习《雨中》、动:采集与分享: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 拓展: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今天我要向大家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课时,根据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学习《水花花,泥巴巴》这首歌,学生对山区儿童的生活有所体验,从歌曲中受到乐观情绪的感染。

2、能用稍快的速度、欢快跳跃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

3、欣赏我国民歌《落水天》,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分析音乐形象和情绪等。

4、初步了解踢踏舞的知识,并能尝试模仿几个踢踏舞动作。

根据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学习,理解音乐的风格情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为了顺利完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听唱,自主学习和跟琴视唱为主,视听结合和教师点拨为辅进行歌曲演唱的教学;背景介绍、反复聆听和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欣赏音乐的教学;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体验和感受踢踏舞的音乐拓展教学。

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具有:1、儿童舞蹈《雨中花》的视频片段;2、爱尔兰踢踏舞《王者之舞》中《大河之舞》的视频;3、歌曲《水花花,泥巴巴》的教学CD和伴奏CD;4、歌曲《落水天》教学CD碟片;5、教学用电子琴一架;6、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根据我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构思的:

首先师生问好,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播放儿童舞蹈《雨中花》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在雨中踩雨的感觉,并通过学生的视听感受将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歌曲《水花花,泥巴巴》的教学氛围中。

接下来就是歌曲的教学,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借助学生刚才观看舞蹈视频后的氛围,让学生听歌曲的示范演唱,并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很自然地将刚才视频中看到的情景转移到这首歌曲的内容中来,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出一幅小孩子在雨中踩雨的画面,融情景教学于歌曲教学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琴指导和听歌曲示范演唱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歌词部分的教学,电子琴的引导和学生对歌曲示范演唱的聆听反复交替进行,最终使学生达到熟练演唱歌曲的歌词部分的程度。接下来在学生能熟练演唱歌词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琴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乐谱部分,并力争使所有同学都能正确地演唱这首歌曲的乐谱。

在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的歌词和乐谱后,再对歌曲教学进行拓展升华,让学生联系刚开始观看的舞蹈视频,并试着模仿其中的动作,分小组进行歌曲的歌表演活动,将歌曲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

在歌曲教学过程结束后,接下来进行的就是音乐的拓展训练——让学生观看踢踏舞表演并模仿学习踢踏舞。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的构思是先让学生观看爱尔兰踢踏舞视频《大河之舞》,其间教师适时对踢踏舞进行必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踢踏舞,然后让学生跟着视频进行踢踏舞舞步的模仿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学生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主进行踢踏舞步的模仿学习,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在小组互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踢踏舞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舞步运用于歌曲《水花花,泥巴巴》的歌表演当中,将踢踏舞的学习与歌曲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使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一个高潮。

最后要进行的就是歌曲《落水天》的欣赏教学,在这一环节中,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然后通过播放音乐教学CD,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感情,并轻声哼唱,指导学生认真体会歌曲的特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伤色彩。

到这里,整堂的教学就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课堂小结的时间,在这个环节里,我采用的是让学生来对这堂课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来谈自己在这堂课里的所学,所获和所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达到本堂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最后,在全体学生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谢谢。


相关内容

  • 水花花泥巴巴
  • 水花花,泥巴巴 教学内容: 唱:<水花花,泥巴巴> 看:<雨中曲>片段 动: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 用活泼.跳跃地情绪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勇敢的小娃娃,从歌曲中受到乐观情绪的感染. 2. 通过创设雨景和欣赏<雨中曲>歌舞片段, ...

  • 山花永远在山林
  • 一 我叫山花,他叫山林,我们都是爹捡来的孩子.不,准确地说,我是山林捡来的孩子,但我叫他哥. 我来的时候,爹还在世,爹是在我5岁的时候走的,那一年山林17岁. 我对爹的记忆,几乎都是山林给的.山林说我小的时候很怕爹,在爹面前我很少哭闹,很乖:山林说爹其实很疼我,为了我,爹不停地写文章,然后全部换成营 ...

  • 字宝宝乐园2
  • 字宝宝乐园2(3-6岁)幼儿听读游戏识字 1.<打电话> 你做妈妈, 我做娃娃. 妈妈娃娃, 打打电话. 喂喂,妈妈, 你早呀! 哎哎,娃娃, 你好呀! 2.<小司机> 嘀嘀嘀!嘀嘀嘀! 我是一个小司机. 爸爸妈妈上车吧, 我送你们上班去. 3.<荡秋千> 小朋友 ...

  • 吾独爱天竺葵
  • 瞎溜达,两年前无意中喜欢上种花,天竺葵以它艳丽的花朵,四季常青的叶片,还有能驱虫的淡淡清香味深深吸引着我,执着地迷恋着它,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就如天竺葵的花语:偶然相遇,幸福就在你身边--如果有人问我最爱什么花?我会很坚定的回之:吾独爱天竺葵-- 还记得两年前,在群里看到别人在说小天小天啥的, ...

  • 糖果屋_1200字
  •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永远是孩子,如果现实世界里有一个真正的永无岛和彼得,我能不能不再长大? 当我还是一个小小孩的时候,脑袋里装满希奇古怪的想法,如同一切的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幻想, 一朵花,一片叶,一颗果子就是一个世界.看到飞机就想做驾驶飞机的人,看到车子就想做开车的人,看到美味的蛋糕就想做妈妈口中 ...

  • 仙女湖的传说
  • 创意可以剽窃,名牌可以仿造,动物可以克隆,但有一样东西,你永远无法"山寨"-- 1."烧包鱼"遇上"山寨王" 鄂西有个仙女湖,是旅游度假胜地.仙女湖以美味湖鲜闻名,镇上以鱼为主业的餐馆,少说也有十多家,其中最出名的,是烤鱼.而做烤鱼最出色的 ...

  • 蓝天与白云
  • 蓝天与白云 这个故事很俗套,一个11岁男孩和一个0岁女孩的青涩岁月 ,而又悠长20多年,绵绵彼此心里最脆弱的一角,时不时地在盘 结的生活中温柔地轻响一下,缓慢流畅的旋律在实况直播的画面里 飞扬. 大自然包容的一切唯美场景对农村孩子来说唾手可得,尚不会 欣赏,也不会感受,但也成了他们童年幸福的乐园. ...

  • 读城南旧事
  • 读<城南旧事>有感 炎热的夏天又来到了,唯一可以真正解暑的还是可以让你拥有文化气息的.相伴你一辈子的朋友--书. 记得第一次看<城南旧事>这本书时,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我还在上二年级,这些大部头小说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可是那天我一进新华书店,就看见了<城南旧事 ...

  • 在行走中消逝
  • 中学时,我不懂那位同学为何绕路走小路回家. 如今我才渐渐明白,也发现它正渐渐消逝. 压力使我喘不过气,在放假的那天晚上,我一个人骑车来到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小路,小憩在那小路边上,回想受过的气,顿时泪流满面,突然在脚下的石缝间传来悦耳的蛙鸣,已是夏末,为何那支歌响起?难道它懂我得我内心的苦楚与悲伤:突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