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附件2

中国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技术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0年7月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西部地区是指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和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区),面积约为597.6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2%以上。西部地区地域广阔,经纬跨度大,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区内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西北干旱少雨、西南温湿多雨、青藏高原寒冷。自然条件的恶劣与多变,地形地貌的复杂与多样,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我国几大江河的发源地。因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新世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内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保护并逐步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西部和实现西部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全面地掌握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和规划,是十分必要和适时的。

9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3S技术),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奠定了基础。内蒙、甘肃等西部省、自治区在过去均开展过有关生态环境的调查工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环科所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展过类似工作,而且在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均有一定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 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1.2 项目目标

本项目以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宗旨,为国家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为西部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目标是:

(1) 以陆地资源卫星的早期和最新图像或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开展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2) 掌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动态变化;

3) 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基本数据库,初步形成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专题图的查询数据库,同时探索现代生态环境基本数据库和动态监测系统的建设模式。

4) 完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综合报告,为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5) 为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区划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调查指标

2.1调查指标

2.1.1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1) 总人口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3)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4) 人口结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5) 财政收入(万元)

6)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7) 国内生产总值、三产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8) 农民年均纯收入(元)

9) 贫困人口比例(%)

10) 单位GDP能耗(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能源)(吨标准煤)

11) 单位GDP耗水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耗水量)(m3)

2.1.2土地

2.1.2.1土地利用现状

1) 土地总面积(hm2)

2) 耕地面积(hm2)

3) 园地面积(hm2)

4) 林地面积(hm2)

5) 草地面积(hm2)

6)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hm2)

7) 交通用地面积(hm2)

8) 水域面积(hm2)

9) 未利用土地面积(hm2)

2.1.2.2水土流失(水力侵蚀)

1) 水土流失总面积(hm2)

2)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

3) 水土流失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4) 土壤水力侵蚀流失量(t/hm2/Y)

2.1.2.3沙漠化(石漠化)

1) 沙漠化(石漠化)土地总面积(hm2)

2) 沙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

3) 沙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4) 风蚀和沙化耕地面积(hm2)

5) 风蚀和沙化草地面积(hm2)

2.1.2.4 盐渍化

1)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hm2)

2)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比率(%)

3)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2.1.2.5 土壤酸化

1) 酸雨(pH≤5.6的降雨)影响面积(hm2)

2) 土壤酸化面积(hm2)

3) 土壤酸化面积比率(%)

4)土壤酸化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2.1.2.6 耕地

1)耕地总面积(hm2)

2)基本农田面积(hm2)

3)水浇地面积(hm2)

4)旱作农田面积(hm2)

5)≥250坡耕地面积(hm2)

6)污染和酸化耕地面积(hm2)

7)其它中低产田面积(hm2)

8) 节水灌溉面积(hm2)

9) 退耕还林面积(hm2)

10) 退耕还草面积(hm2)

11) 退耕还湖面积(hm2)

12) 坡改梯面积(hm2)

13) 非农业占用耕地面积比率(%)

2.1.3 植被

2.1.3.1森林及林产品加工

1) 林业用地面积(hm2)

2) 有林地面积(hm2)

其中1 天然林面积(hm2)

红树林面积(hm2)

其中2 用材林面积(hm2)

防护林面积(hm2)

经济林面积(hm2)

其中3 不同林龄面积

幼龄林面积(hm2)

中龄林面积(hm2)

近熟林面积(hm2)

成熟林面积(hm2)

过熟林面积(hm2)

3) 疏林地面积(hm2)

4) 灌木林地面积(hm2)

5) 未成林造林面积(hm2)

6) 苗圃地面积(hm2)

7) 森林覆盖率(%)

8) 平原绿化率(%)

9) 活立木总蓄积(m3)

10) 森林资源消耗量(m3)

其中:商品材消耗(m3)

11) 木材产量(m3)

12) 历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木材消耗总量及来源(个、m3)

13) 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火灾受害面积(hm2)

14) 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病虫害面积(hm2)

15) 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hm2)

16) 建国以来分年代红树林面积(hm2)

2.1.3.2草地及畜牧业

1) 草地总面积(hm2)

2) 可利用草场面积(hm2)

3) 可利用草场理论载畜量(羊单位)

4) 草地实际载畜量(羊单位)

5) 草地超载率(%)

6) 退化草地面积(hm2)

7) 可利用草场年减少速度(%)

8) 草地鼠害面积(hm2)

9) 草地开垦面积(hm2)

10) 工矿交通等占用草地面积(hm2)

11)人工草地面积(hm2)

12)改良草地面积(hm2)

13)围栏草地面积(hm2)

14)轮牧草地面积(hm2)

15)年末牲畜存栏总数(只)

16)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中山羊比重(%)

17)舍饲、半舍饲养殖比重(%)

2.1.4水生态环境

2.1.4.1 水资源现状

A〃水资源基本情况

1)地(州)水资源总量(m3)

2)各流域水库、堤坝设计总库容(m3)

3)各流域水库、堤坝实际蓄水量(m3)

4)各流域年输沙量(t/年)

B〃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多年平均资源量(m3)

2)农业灌溉用水比例(%)

3)工业用水比例(%)

4) 生活用水比例(%)

5) 水库富营养化个数(个)、比例(%)

6) 湖泊富营养化个数(个)、比例(%)

7) 水库富营养化面积(hm2)、比例(%)

8) 湖泊富营养化面积(hm2)、比例(%)

C〃地下水

1)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m3)

2)地下水矿化度(g/l)

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m3)

4)地下水实际开采量(m3)

5)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农业利用比率(%)

6)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工业利用比率(%)

7)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生活利用比率(%)

8)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深度(cm)

9)地面沉降面积(hm2)

10)地面沉降速度(cm/Y)

2.1.4.2湿地

1) 天然湿地面积(hm2)及占土地总面积(%)

其中 滩涂面积(hm2) 及占土地总面积(%)

2) 人工湿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

3) 天然湿地围垦面积(hm2)

4) 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率(%)

5) 湿地恢复面积(hm2)

2.1.4.3冰川

1) 冰川面积(hm2)

2) 冰川年积累量(m3)

3) 冰川年均消融量(m3)

4) 冰川年均后退速率(m/Y)

2.1.5生物多样性

2.1.5.1物种

1)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及名称

2)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及名称

3) 当地分布的中国特有动、植物种数及名称

4) 主要保护物种资源变化情况

5)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破坏和保护管理情况

2.1.5.2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1)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名称、位臵、面积、保护对象、类型、级别、机

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

2)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名称、位臵、面积、主要景观特征、类型、级别、

机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

3) 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名称、位臵、面积、主要景观特征、类型、级别、

机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

2.1.6农村生态环境

2.1.6.1农药使用及污染情况

1)主要农药品种及其施用量(kg/Y)

2)年均农药施用总量(kg/Y)

3)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kg/hm2)

4)施用农药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5) 重大污染事故的次数及其污染面积、经济损失

6) 重点县(区、市)

2.1.6.2化肥使用情况

1)主要化肥种类

2)年均化肥施用总量(kg/Y)

3)单位面积施用量(kg/hm2)

4) 施用化肥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5) 重点县(区、市)

2.1.6.3农膜污染情况

1)农膜使用面积(hm2)

2)平均使用量(kg/hm2)

3)使用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4) 平均残留率(%)

5) 重点县(区、市)

2.1.6.4秸杆利用及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情况

1)秸秆综合利用率(%)

2)主要利用方式

3)畜禽粪便年产生量(t)

4)畜禽粪便处理率(%)

5)畜禽粪便污染面积(hm2)

6)重点县(区、市)

2.1.6.5农村能源结构

1)生产用能与生活用能的比例(%)

2)生物质能与非生物质能源的比例(%)

3)生物质能源在生活用能中的比例(%)

4)生物质能源在商品能源中的比例(%)

2.1.6.6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1)基地名称

2)品种

3)面积(hm2)

4)年产量(t)

5)年销售额(万元)

其中年出口创汇额(万元)

2.1.7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恢复状况

2.1.7.1矿产开发

1) 矿产资源总数(种)

其中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总数(种)

2) 矿山企业类型及数量

3) 近年已建和在建矿区类型及数量

4) 矿产开发历年破坏土地面积(分林地、草地、耕地面积和其它用途的面积)(hm2)

5) 矿产开发造成土壤污染面积(hm2)

6) 矿产开发破坏土地恢复面积(分林地、草地、耕地和其它用途的面积)(hm2)

7) 矿产开发污染土地治理面积(hm2)

8)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重建率(%)

2.1.7.2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

1) 交通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

2) 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生态破坏面积(hm2)

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

4) 其它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

2.1.8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建设与管理

1)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数量、名称

2)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类型、级别

3)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面积

4)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

5)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建设前后GDP总量变化

2.1.9生态灾害

2.1.9.1地质灾害

1) 地质灾害类型、发生地点、影响范围

2) 泥石流发生频率(次/Y)

3) 灾害点密度(个/hm2)

2.1.9.2沙尘暴

1) 历年沙尘暴次数(次)

2) 历年沙尘暴发生地点、强度、影响范围、天数、水平能见度(m)

3) 历次沙尘暴天数(天)

4) 沙尘暴最大风速(m/s)

2.1.9.3江河断流

1) 断流河流名称

2) 历年断流时间(起止日)

3) 历年断流天数(天)

4) 历年断流区段长度(km)

5) 主要过境河流名称及流量变化(增加或减少比例)(%)

2.1.9.4 干旱、洪涝、赤潮灾害

1) 建国以来分年代干旱频率(次/年代)

2) 建国以来分年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次/年代)

3) 建国以来分年代赤潮发生频率(次/年代)

2.1.9.5生态灾害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

1) 建国以来历次水灾影响面积(hm2)

2) 建国以来历次旱灾影响面积(hm2)

3) 建国以来历次病虫害影响面积(hm2)

4) 生态破坏区域内的贫困人口数(人)

5) 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生态灾民数(人)

6) 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

7) 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作物产量下降比例(%)

3.数据的获取方法与数据库建设

3.1 技术路线

3.1.1 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拟采用现有资料收集汇总与专题遥感解译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所需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

3.1.2 生态调查基准年

现状遥感调查以1999年资源卫星有效时相作为基准数据源,必要时参用1998年、2000年数据。动态对比参照年选择1986年遥感影像。进行二个年份的对比分析。现有资料收集时段详见附件3要求。

3.1.3 比例尺选择

全省或自治区范围基本情况图采用1:100万,重点区采用1:25万,重点突出地区采用1:15万;精纠正影像参照地图采用1:10万地形图。

3.2 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技术要求

应用统一的“3S”技术进行调查和成果汇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技术单位将提供统一的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GIS系统用基础底图和GIS软件系统和平台要求。

3.2.1 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报表数据填报与数据入档

根据本次生态环境调查指标,分门别类地以县为单位填报生态环境统计数据,以省为单位进行汇总,再统一汇总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的中心数据库。

3.2.2遥感图像解译与管理

遥感图像解译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有关技术单位统一进行,并将解译结果分送各省。为保证判读数据的精度,拟按下列步骤展开工作:

1) 集中培训: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技术部门组织从事生态遥感技术与GIS工作的人员制订统一的遥感解析与数据汇总的技术流程(在培训过程中下发各省技术人员),对西部各省、区、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2)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从中科院移植的《全国资源与环境背景数据库》与最近时相的精纠正后的Landsat TM数据作为此次生态遥感调查GIS系统的基础数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部门进行最新时相影像的判读与解译。

3) 解译数据的地面验证,主要对地面特征不明显地区域进行实地验证工作,以保证此次工作的实效。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解译结果分送各省,有关技术单位组织技术人员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场负责数据分析技术指导与培训,及时解决问题。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负责数据分析与入库工作。

3.2.3 空间、属性数据分县汇总控制与管理

数据的汇总基本上按两级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县为单位组织本省进行生态环境数据库汇总,最终形成西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生态环境基础背景数据库系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技术单位汇总,形成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

3.2.4数据库建设

建设方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技术单位另行制定,培训时一并下发。

4.生态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4.1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成绩

4.1.1 机构建设、管理和法制

4.1.2 生态保护

● 自然保护区

● 重要生态功能区

● 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

● 农村生态保护

4.1.3 生态建设

● 水土保持

● 植树造林

● 草地建设与管理

● 沙化治理

● 其它

4.2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4.2.1 气候变化趋势

4.2.2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趋势

● 土地利用与变化

● 水土流失

● 土壤酸化和盐碱化

● 沙漠化

● 耕地质量变化

4.2.3 植被状况与发展趋势

● 森林

● 草地

4.2.4 生物多样性变化

● 生态系统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遗传多样性

4.2.5 水生态现状及变化

● 湿地

● 地表水(降水、江河、湖泊)

● 地下水

● 冰川、雪山

4.2.6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 矿产开采面积

● 废渣堆放面积

● 治理面积

4.2.7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 能源结构

● 农药、化肥污染

● 秸杆综合利用

● 畜禽有机废弃物资源化

● 农膜使用

4.2.8 生态灾害

● 洪涝灾害

● 河流断流情况

● 旱灾

● 沙尘暴

● 地质灾害

● 其它

4.3 生态环境变化后果及社会经济损失

4.3.1 降低生态承载力,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4.3.2 加剧自然灾害,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3.3 造成经济损失

4.3.4 影响社会稳定

4.4生态环境退化成因分析

4.4.1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

4.4.2 人为因素(人口、社会与经济发展模式等)

4.4.3 历史遗留问题

4.4.4 机制与体制

4.4.5 法制问题

4.5 防治对策

4.5.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

4.5.2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管理措施

4.5.3 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

4.5.4 加强生态建设

4.5.5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4.5.6 开展国际合作

4.5.7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附件2

中国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技术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0年7月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西部地区是指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和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区),面积约为597.6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2%以上。西部地区地域广阔,经纬跨度大,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区内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西北干旱少雨、西南温湿多雨、青藏高原寒冷。自然条件的恶劣与多变,地形地貌的复杂与多样,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我国几大江河的发源地。因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新世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内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保护并逐步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西部和实现西部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全面地掌握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和规划,是十分必要和适时的。

9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3S技术),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奠定了基础。内蒙、甘肃等西部省、自治区在过去均开展过有关生态环境的调查工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环科所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展过类似工作,而且在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均有一定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 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1.2 项目目标

本项目以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宗旨,为国家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为西部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目标是:

(1) 以陆地资源卫星的早期和最新图像或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开展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2) 掌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动态变化;

3) 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基本数据库,初步形成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专题图的查询数据库,同时探索现代生态环境基本数据库和动态监测系统的建设模式。

4) 完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综合报告,为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5) 为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区划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调查指标

2.1调查指标

2.1.1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1) 总人口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3)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4) 人口结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5) 财政收入(万元)

6)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7) 国内生产总值、三产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8) 农民年均纯收入(元)

9) 贫困人口比例(%)

10) 单位GDP能耗(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能源)(吨标准煤)

11) 单位GDP耗水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耗水量)(m3)

2.1.2土地

2.1.2.1土地利用现状

1) 土地总面积(hm2)

2) 耕地面积(hm2)

3) 园地面积(hm2)

4) 林地面积(hm2)

5) 草地面积(hm2)

6)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hm2)

7) 交通用地面积(hm2)

8) 水域面积(hm2)

9) 未利用土地面积(hm2)

2.1.2.2水土流失(水力侵蚀)

1) 水土流失总面积(hm2)

2)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

3) 水土流失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4) 土壤水力侵蚀流失量(t/hm2/Y)

2.1.2.3沙漠化(石漠化)

1) 沙漠化(石漠化)土地总面积(hm2)

2) 沙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

3) 沙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4) 风蚀和沙化耕地面积(hm2)

5) 风蚀和沙化草地面积(hm2)

2.1.2.4 盐渍化

1)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hm2)

2)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比率(%)

3)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2.1.2.5 土壤酸化

1) 酸雨(pH≤5.6的降雨)影响面积(hm2)

2) 土壤酸化面积(hm2)

3) 土壤酸化面积比率(%)

4)土壤酸化面积年扩展速率(hm2/Y)

2.1.2.6 耕地

1)耕地总面积(hm2)

2)基本农田面积(hm2)

3)水浇地面积(hm2)

4)旱作农田面积(hm2)

5)≥250坡耕地面积(hm2)

6)污染和酸化耕地面积(hm2)

7)其它中低产田面积(hm2)

8) 节水灌溉面积(hm2)

9) 退耕还林面积(hm2)

10) 退耕还草面积(hm2)

11) 退耕还湖面积(hm2)

12) 坡改梯面积(hm2)

13) 非农业占用耕地面积比率(%)

2.1.3 植被

2.1.3.1森林及林产品加工

1) 林业用地面积(hm2)

2) 有林地面积(hm2)

其中1 天然林面积(hm2)

红树林面积(hm2)

其中2 用材林面积(hm2)

防护林面积(hm2)

经济林面积(hm2)

其中3 不同林龄面积

幼龄林面积(hm2)

中龄林面积(hm2)

近熟林面积(hm2)

成熟林面积(hm2)

过熟林面积(hm2)

3) 疏林地面积(hm2)

4) 灌木林地面积(hm2)

5) 未成林造林面积(hm2)

6) 苗圃地面积(hm2)

7) 森林覆盖率(%)

8) 平原绿化率(%)

9) 活立木总蓄积(m3)

10) 森林资源消耗量(m3)

其中:商品材消耗(m3)

11) 木材产量(m3)

12) 历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木材消耗总量及来源(个、m3)

13) 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火灾受害面积(hm2)

14) 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病虫害面积(hm2)

15) 建国以来分年代平均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hm2)

16) 建国以来分年代红树林面积(hm2)

2.1.3.2草地及畜牧业

1) 草地总面积(hm2)

2) 可利用草场面积(hm2)

3) 可利用草场理论载畜量(羊单位)

4) 草地实际载畜量(羊单位)

5) 草地超载率(%)

6) 退化草地面积(hm2)

7) 可利用草场年减少速度(%)

8) 草地鼠害面积(hm2)

9) 草地开垦面积(hm2)

10) 工矿交通等占用草地面积(hm2)

11)人工草地面积(hm2)

12)改良草地面积(hm2)

13)围栏草地面积(hm2)

14)轮牧草地面积(hm2)

15)年末牲畜存栏总数(只)

16)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中山羊比重(%)

17)舍饲、半舍饲养殖比重(%)

2.1.4水生态环境

2.1.4.1 水资源现状

A〃水资源基本情况

1)地(州)水资源总量(m3)

2)各流域水库、堤坝设计总库容(m3)

3)各流域水库、堤坝实际蓄水量(m3)

4)各流域年输沙量(t/年)

B〃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多年平均资源量(m3)

2)农业灌溉用水比例(%)

3)工业用水比例(%)

4) 生活用水比例(%)

5) 水库富营养化个数(个)、比例(%)

6) 湖泊富营养化个数(个)、比例(%)

7) 水库富营养化面积(hm2)、比例(%)

8) 湖泊富营养化面积(hm2)、比例(%)

C〃地下水

1)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m3)

2)地下水矿化度(g/l)

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m3)

4)地下水实际开采量(m3)

5)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农业利用比率(%)

6)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工业利用比率(%)

7)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生活利用比率(%)

8)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深度(cm)

9)地面沉降面积(hm2)

10)地面沉降速度(cm/Y)

2.1.4.2湿地

1) 天然湿地面积(hm2)及占土地总面积(%)

其中 滩涂面积(hm2) 及占土地总面积(%)

2) 人工湿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

3) 天然湿地围垦面积(hm2)

4) 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率(%)

5) 湿地恢复面积(hm2)

2.1.4.3冰川

1) 冰川面积(hm2)

2) 冰川年积累量(m3)

3) 冰川年均消融量(m3)

4) 冰川年均后退速率(m/Y)

2.1.5生物多样性

2.1.5.1物种

1)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及名称

2)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及名称

3) 当地分布的中国特有动、植物种数及名称

4) 主要保护物种资源变化情况

5)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破坏和保护管理情况

2.1.5.2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1)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名称、位臵、面积、保护对象、类型、级别、机

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

2)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名称、位臵、面积、主要景观特征、类型、级别、

机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

3) 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名称、位臵、面积、主要景观特征、类型、级别、

机构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等)

2.1.6农村生态环境

2.1.6.1农药使用及污染情况

1)主要农药品种及其施用量(kg/Y)

2)年均农药施用总量(kg/Y)

3)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kg/hm2)

4)施用农药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5) 重大污染事故的次数及其污染面积、经济损失

6) 重点县(区、市)

2.1.6.2化肥使用情况

1)主要化肥种类

2)年均化肥施用总量(kg/Y)

3)单位面积施用量(kg/hm2)

4) 施用化肥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5) 重点县(区、市)

2.1.6.3农膜污染情况

1)农膜使用面积(hm2)

2)平均使用量(kg/hm2)

3)使用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

4) 平均残留率(%)

5) 重点县(区、市)

2.1.6.4秸杆利用及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情况

1)秸秆综合利用率(%)

2)主要利用方式

3)畜禽粪便年产生量(t)

4)畜禽粪便处理率(%)

5)畜禽粪便污染面积(hm2)

6)重点县(区、市)

2.1.6.5农村能源结构

1)生产用能与生活用能的比例(%)

2)生物质能与非生物质能源的比例(%)

3)生物质能源在生活用能中的比例(%)

4)生物质能源在商品能源中的比例(%)

2.1.6.6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1)基地名称

2)品种

3)面积(hm2)

4)年产量(t)

5)年销售额(万元)

其中年出口创汇额(万元)

2.1.7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恢复状况

2.1.7.1矿产开发

1) 矿产资源总数(种)

其中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总数(种)

2) 矿山企业类型及数量

3) 近年已建和在建矿区类型及数量

4) 矿产开发历年破坏土地面积(分林地、草地、耕地面积和其它用途的面积)(hm2)

5) 矿产开发造成土壤污染面积(hm2)

6) 矿产开发破坏土地恢复面积(分林地、草地、耕地和其它用途的面积)(hm2)

7) 矿产开发污染土地治理面积(hm2)

8)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重建率(%)

2.1.7.2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

1) 交通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

2) 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生态破坏面积(hm2)

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

4) 其它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hm2)

2.1.8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建设与管理

1)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数量、名称

2)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类型、级别

3)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面积

4)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

5) 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县建设前后GDP总量变化

2.1.9生态灾害

2.1.9.1地质灾害

1) 地质灾害类型、发生地点、影响范围

2) 泥石流发生频率(次/Y)

3) 灾害点密度(个/hm2)

2.1.9.2沙尘暴

1) 历年沙尘暴次数(次)

2) 历年沙尘暴发生地点、强度、影响范围、天数、水平能见度(m)

3) 历次沙尘暴天数(天)

4) 沙尘暴最大风速(m/s)

2.1.9.3江河断流

1) 断流河流名称

2) 历年断流时间(起止日)

3) 历年断流天数(天)

4) 历年断流区段长度(km)

5) 主要过境河流名称及流量变化(增加或减少比例)(%)

2.1.9.4 干旱、洪涝、赤潮灾害

1) 建国以来分年代干旱频率(次/年代)

2) 建国以来分年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次/年代)

3) 建国以来分年代赤潮发生频率(次/年代)

2.1.9.5生态灾害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

1) 建国以来历次水灾影响面积(hm2)

2) 建国以来历次旱灾影响面积(hm2)

3) 建国以来历次病虫害影响面积(hm2)

4) 生态破坏区域内的贫困人口数(人)

5) 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生态灾民数(人)

6) 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

7) 主要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作物产量下降比例(%)

3.数据的获取方法与数据库建设

3.1 技术路线

3.1.1 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拟采用现有资料收集汇总与专题遥感解译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所需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

3.1.2 生态调查基准年

现状遥感调查以1999年资源卫星有效时相作为基准数据源,必要时参用1998年、2000年数据。动态对比参照年选择1986年遥感影像。进行二个年份的对比分析。现有资料收集时段详见附件3要求。

3.1.3 比例尺选择

全省或自治区范围基本情况图采用1:100万,重点区采用1:25万,重点突出地区采用1:15万;精纠正影像参照地图采用1:10万地形图。

3.2 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技术要求

应用统一的“3S”技术进行调查和成果汇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技术单位将提供统一的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GIS系统用基础底图和GIS软件系统和平台要求。

3.2.1 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报表数据填报与数据入档

根据本次生态环境调查指标,分门别类地以县为单位填报生态环境统计数据,以省为单位进行汇总,再统一汇总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的中心数据库。

3.2.2遥感图像解译与管理

遥感图像解译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有关技术单位统一进行,并将解译结果分送各省。为保证判读数据的精度,拟按下列步骤展开工作:

1) 集中培训: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技术部门组织从事生态遥感技术与GIS工作的人员制订统一的遥感解析与数据汇总的技术流程(在培训过程中下发各省技术人员),对西部各省、区、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2)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从中科院移植的《全国资源与环境背景数据库》与最近时相的精纠正后的Landsat TM数据作为此次生态遥感调查GIS系统的基础数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部门进行最新时相影像的判读与解译。

3) 解译数据的地面验证,主要对地面特征不明显地区域进行实地验证工作,以保证此次工作的实效。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解译结果分送各省,有关技术单位组织技术人员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场负责数据分析技术指导与培训,及时解决问题。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负责数据分析与入库工作。

3.2.3 空间、属性数据分县汇总控制与管理

数据的汇总基本上按两级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县为单位组织本省进行生态环境数据库汇总,最终形成西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生态环境基础背景数据库系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技术单位汇总,形成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

3.2.4数据库建设

建设方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技术单位另行制定,培训时一并下发。

4.生态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4.1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成绩

4.1.1 机构建设、管理和法制

4.1.2 生态保护

● 自然保护区

● 重要生态功能区

● 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

● 农村生态保护

4.1.3 生态建设

● 水土保持

● 植树造林

● 草地建设与管理

● 沙化治理

● 其它

4.2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4.2.1 气候变化趋势

4.2.2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趋势

● 土地利用与变化

● 水土流失

● 土壤酸化和盐碱化

● 沙漠化

● 耕地质量变化

4.2.3 植被状况与发展趋势

● 森林

● 草地

4.2.4 生物多样性变化

● 生态系统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遗传多样性

4.2.5 水生态现状及变化

● 湿地

● 地表水(降水、江河、湖泊)

● 地下水

● 冰川、雪山

4.2.6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 矿产开采面积

● 废渣堆放面积

● 治理面积

4.2.7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 能源结构

● 农药、化肥污染

● 秸杆综合利用

● 畜禽有机废弃物资源化

● 农膜使用

4.2.8 生态灾害

● 洪涝灾害

● 河流断流情况

● 旱灾

● 沙尘暴

● 地质灾害

● 其它

4.3 生态环境变化后果及社会经济损失

4.3.1 降低生态承载力,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4.3.2 加剧自然灾害,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3.3 造成经济损失

4.3.4 影响社会稳定

4.4生态环境退化成因分析

4.4.1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

4.4.2 人为因素(人口、社会与经济发展模式等)

4.4.3 历史遗留问题

4.4.4 机制与体制

4.4.5 法制问题

4.5 防治对策

4.5.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

4.5.2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管理措施

4.5.3 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

4.5.4 加强生态建设

4.5.5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4.5.6 开展国际合作

4.5.7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相关内容

  •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中国
  • 中国测绘报/2008年/7月/4日/第002版 ISPRS 大会专刊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中国 摄影测量与遥感开辟了人类认知地球的崭新视角,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角度和宏观尺度认识宇宙与世界的新方法.新手段.随着摄影测量步入全数字时代和遥感进入高分辨率.立体观测时代,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 ...

  •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
  • 第8卷第6 期2011年12月 JournalofSchoolingStudies Vol.8,No.6Dec.2011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 ---基于甘肃.宁夏.贵州3省17所中学的调查 苗承燕,王嘉毅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要:文章选取甘肃.宁夏.贵州三省 ...

  •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从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三方面描述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最后还分别记录下了笔者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本次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互联网 调查报告 心得体会 目 录 前言................................... ...

  • 东北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调查_高强
  •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29-231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东北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调查 高强,冯国忠,王志刚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为了了解东北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发现不合理施肥问题,指导农户科 ...

  • 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 [提要] 就农副产品网络营销而言,西部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推动西部地区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取得了两项创新,对推动西部地区农副产品大规模进行网络销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市场调查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 ...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府依据本国国情适时适度调节本国经济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令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

  • 中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研究
  • 中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研究 [摘要]:数据表明,在我国农民工人数继续增加的同时,农民工总量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峰值的到来,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也即将面临拐点:现在的局面是"民工荒"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并存.在这种形势下政府 ...

  • 常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 目录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2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状况„„„„„„„„„„„„„„„„„„„„2 1.是进口支持力度加大,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 2.是一般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加工贸易比重下降明显„„„„„„„„„ 2 3.是 ...

  • 社区居民休闲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 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 系 部: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自动化B084班 指导教师: 张 宇 负 责 人: 周 华 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了大的变化,各种文化形式如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