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美国海外学者和她女儿眼中的美国教育

美国海外学者和她女儿眼中的美国教育

作者简介自由撰稿人,博士,现任职美国大学 搜狐博客

最近,一篇大约2年前的文章《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再次引起网友的讨论。作为一名美国小学生家长和在美国大学浸染执教多年的老师,当时读过之后觉得其中的观点很偏激,头脑中也闪过这可能是一篇代笔之作的念头。

近日,我留心收集了美国和加拿大各大中文网站的网友对这篇文章的评论,集中归纳了以下的质疑。

搜狐教育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美国小孩都喜欢耍“酷”吗?

美国小孩更容易被毒品和性侵染?

美国文化中男女非常不平等?

美国教育不讲公平吗?

父母有一个是外籍或持绿卡,孩子能回国接受纯中国教育?

一个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美国网友质疑《美国名校毕业夫妇让女儿到中国上学》

质疑一:美国小孩都喜欢耍“酷”吗?

在这篇文章中,Kay父母的顾虑一:“最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的顾虑不是学校,而是美国文化,其中第一个原因是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酷小孩,而酷小孩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质疑:对于这个说法美国很多公立高中的家长给出了反驳,认为这种说法很极端,学生也没有排斥读书好的人。美国学生不接受的是,除了死读书之外没什么其他爱好的书呆子。另外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压力也不小,尤其是高中阶段。

多数华人家长认为虽然美国孩子之间的peerpressure(同辈压力)不小,但在中国也一样,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而不是美国学校的特点,况且早日学会处理这种压力对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有益无害,这种同辈竞争比起随老师喜好来决定在学校是否受欢迎的境遇要健康很多了。

美国的中小学学习比你想象的要难http://heller10.i.sohu.com/blog/view/229081360.htm

质疑二:美国小孩更容易被毒品和性侵染?

Kay爸爸的第二个观点是:“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人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这里面虽有某些道理,但很多美国华人家长不能同意的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哪里又是真空?美国高中前的孩子主要活动空间就是学校、家庭和课后各种活动中心,只要父母足够注意孩子结交朋友的状况,很多苗头都可以避免,而美国的电脑都有网络的过滤功能,公共场所的电脑都是有限制的。我认为,小学阶段主要教育的责任应该在家长,那从小就“被色情教育”一说只能说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毒品、酒精、性等-那些中介不会告诉你的美国中学的陷阱http://heller10.i.sohu.com/blog/view/237097619.htm

质疑三:美国文化中男女非常不平等?

Kay父亲说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文化中男女的非常不平等。

对于文中提到的这一点我特别问了几个美国教授,大家都众口反驳说:美国虽然在男女平等上也有不完美之处,但至少招生、招工等都在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性别歧视。为了保护女生权益,大学老师都严禁和学生谈恋爱,而中小学老师和女学生若发生关系就算做是性侵,要入监狱的。

美国大学为什么禁止师生恋http://heller10.i.sohu.com/blog/view/235214533.htm

质疑四:美国教育不讲公平、只讲金钱吗?

有个出国刚一年的网友现身说法:“现在国内从幼儿园起的教育哪一样不与钱钱钱连上?我家孩子小学时就要经常打点老师了,而在北京好中学入学起价10万,而且要有认识人,收了钱连收据都不给你,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很难找到好学校。”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认美国教育也有不平等性,但至少在大学录取上有倾向弱势群体的考虑因素,很多网友觉得Kay妈妈“美国教育是彻底是向钱看”的说法实在过于偏激,因为她自己很可能就是拿着美国给的奖学金来美国读书的,美国的大学发的奖助学金数量恐怕是没有其它任何国家能比的了。

海外中文网络的留言很多,不少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观点颇为偏激,上面只是我归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质疑。同时,很多网友认为Kay妈妈的一些言论和行动自相矛盾。

和孩子Kay的妈妈同校同专业的在读硕士生现身说法表示:觉得在美国读这个专业真是太苦了,每周都有大量的阅读要做,熬夜是常事,语言、文化、知识面等要补充学习的太多了,美国教授不会逼你,但你不出成绩就会淘汰。

质疑五:父母有一个是外籍或持绿卡,孩子能回国接受纯中国教育?

同时,《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这篇文章中爸爸的国籍是美国,教育背景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本科;妈妈的国籍是中国,年龄26岁,教育背景是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本科和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在文章的中间还提到两人同岁,都是2003年入的大学。

一些美国华人网友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这是2011年的文章,那个妈妈是2003年入大学的,2007年本科毕业,丈夫是美国人说明至少是到美国之后才认识结婚的,姑且不说这位妈妈还有其他很多美国学位,就算一来美国就闪婚马上生孩子的话Kay最早也该生在2008年了,那么到了2011年Kay 可能的最大年龄只有3岁,这个年龄举家移民中国是为了送孩子回去读书?说是回中国工作还差不多可能,尤其这位妈妈的专业在美国就业是极其困难的,另外她还是中国国籍,也根本不存在移民中国一说。很多美国网友评论说,三岁(或更小)就举家移民为孩子读书?单纯从这一点推测这篇文章就已经开始不可思议了。

同时,这对美国名校毕业夫妇真能带孩子回中国并接受真正的中国教育吗?中国是非移民国家,虽然Kay的母亲是中国人,但Kay的父亲是美国人,到中国生活和工作有很多法律坎要过,姑且就算大人可以安顿下来吧,但孩子不行。按中国的法律,父母中有一个是外籍或持美国绿卡的话,出生在美国的孩子不再拥有中国公民的权利,也就是说法律上中国认为Kay只有美国国籍。

因此很多网友质疑,就算Kay真是够了上学的年龄了,到中国上的是公校还是送的国际学校?要是Kay这个美国公民上的中国公校,到底是怎么上的?要是上的国际学校的话比在美国上私校都贵,而且受的还是美国教育,这就和文章的内容自相矛盾了。

一个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的女儿丫丫在弗吉尼亚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里上四年级,她连续四年是全A学生,一直挂在学校荣誉榜上(honorroll),四年多来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反智"的遭遇,相反因为有机会接触非常贫困家庭的孩子而懂得了感恩和体恤父母。

我曾问过她是否下午放学早而且没有功课觉得很开心,她说不是的,到了下午三点放学人实际上已经很累了,我想这是因为美国中午没有午休的缘故,要是算上中午午休时间美国孩子上学时间也不短。丫丫还说放学早的好处是有课余时间去读喜欢的书籍,比如哈利波特等,还能有时间打篮球,参加地区合唱团,帮助我做各种专题的采访等。

我问起该文中父母关于"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一些说法,丫丫说在美国也有集体精神,她和自己的球队打了三年比赛,坚持下来的队友们都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好并不代表队伍会赢,团队精神更是孩子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情商和能力。

丫丫在学校、球队、合唱团有很多朋友,但并不属于文中所指的酷小孩,她是一个负责任、有幽默感、快乐健康的孩子,我认为这才是美国教育中受欢迎的孩子。而我在任教的大学里每天接触大量的美国学生,也留下了同样的印象,我每年要直接教授上百名学生,还有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助理直接为我工作,我不得不承认我鲜少遇到这位父母文中描述的情形。

到底是中国教育好还是美国好,如果只看过程和细节都是管中窥豹,钱学森之问已经道出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不是起点,而是不能输在终点。

有人说,从1989年到2013年国际奥数一共举办25次比赛,中国获得18次总分冠军,由此认为中国的教育系统更好,但美国的教育学家则反问:中国的数学不是很牛么?为什么到现在每天出版的国际数学领域的权威之作都是西方人?从1989到2013年期间,美国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国有吗?乔布斯得过奥数冠军吗?盖茨得过奥数冠军吗?教育的关键是要用最终产品来说话的,而不是半成品。

当然,没有一种教育体制是完美的,中美教育各有利弊,但相对来说美国教育利多于弊,美国小学最明显的是阅读、写作、和开放思维的深度培养,这在我以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有说到,如果说这时差别还不够显著的话,从高中开始越往上走二者的差别越明显,到了博士培养阶段就是世界顶尖和一般之间的差别了。

所以,不妄自菲薄,但也不夜郎自大,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借鉴别人的长处,这才是一个教育体制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任何“非黑即白”的说法都是不负责任的,文章如是,教育如是,社会如是,国家亦如是。

中国教育真的那么糟吗?http://heller10.blog.sohu.com/147735670.html

美国海外学者和她女儿眼中的美国教育

作者简介自由撰稿人,博士,现任职美国大学 搜狐博客

最近,一篇大约2年前的文章《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再次引起网友的讨论。作为一名美国小学生家长和在美国大学浸染执教多年的老师,当时读过之后觉得其中的观点很偏激,头脑中也闪过这可能是一篇代笔之作的念头。

近日,我留心收集了美国和加拿大各大中文网站的网友对这篇文章的评论,集中归纳了以下的质疑。

搜狐教育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美国小孩都喜欢耍“酷”吗?

美国小孩更容易被毒品和性侵染?

美国文化中男女非常不平等?

美国教育不讲公平吗?

父母有一个是外籍或持绿卡,孩子能回国接受纯中国教育?

一个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美国网友质疑《美国名校毕业夫妇让女儿到中国上学》

质疑一:美国小孩都喜欢耍“酷”吗?

在这篇文章中,Kay父母的顾虑一:“最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的顾虑不是学校,而是美国文化,其中第一个原因是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酷小孩,而酷小孩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质疑:对于这个说法美国很多公立高中的家长给出了反驳,认为这种说法很极端,学生也没有排斥读书好的人。美国学生不接受的是,除了死读书之外没什么其他爱好的书呆子。另外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压力也不小,尤其是高中阶段。

多数华人家长认为虽然美国孩子之间的peerpressure(同辈压力)不小,但在中国也一样,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而不是美国学校的特点,况且早日学会处理这种压力对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有益无害,这种同辈竞争比起随老师喜好来决定在学校是否受欢迎的境遇要健康很多了。

美国的中小学学习比你想象的要难http://heller10.i.sohu.com/blog/view/229081360.htm

质疑二:美国小孩更容易被毒品和性侵染?

Kay爸爸的第二个观点是:“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人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这里面虽有某些道理,但很多美国华人家长不能同意的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哪里又是真空?美国高中前的孩子主要活动空间就是学校、家庭和课后各种活动中心,只要父母足够注意孩子结交朋友的状况,很多苗头都可以避免,而美国的电脑都有网络的过滤功能,公共场所的电脑都是有限制的。我认为,小学阶段主要教育的责任应该在家长,那从小就“被色情教育”一说只能说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毒品、酒精、性等-那些中介不会告诉你的美国中学的陷阱http://heller10.i.sohu.com/blog/view/237097619.htm

质疑三:美国文化中男女非常不平等?

Kay父亲说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文化中男女的非常不平等。

对于文中提到的这一点我特别问了几个美国教授,大家都众口反驳说:美国虽然在男女平等上也有不完美之处,但至少招生、招工等都在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性别歧视。为了保护女生权益,大学老师都严禁和学生谈恋爱,而中小学老师和女学生若发生关系就算做是性侵,要入监狱的。

美国大学为什么禁止师生恋http://heller10.i.sohu.com/blog/view/235214533.htm

质疑四:美国教育不讲公平、只讲金钱吗?

有个出国刚一年的网友现身说法:“现在国内从幼儿园起的教育哪一样不与钱钱钱连上?我家孩子小学时就要经常打点老师了,而在北京好中学入学起价10万,而且要有认识人,收了钱连收据都不给你,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很难找到好学校。”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认美国教育也有不平等性,但至少在大学录取上有倾向弱势群体的考虑因素,很多网友觉得Kay妈妈“美国教育是彻底是向钱看”的说法实在过于偏激,因为她自己很可能就是拿着美国给的奖学金来美国读书的,美国的大学发的奖助学金数量恐怕是没有其它任何国家能比的了。

海外中文网络的留言很多,不少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观点颇为偏激,上面只是我归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质疑。同时,很多网友认为Kay妈妈的一些言论和行动自相矛盾。

和孩子Kay的妈妈同校同专业的在读硕士生现身说法表示:觉得在美国读这个专业真是太苦了,每周都有大量的阅读要做,熬夜是常事,语言、文化、知识面等要补充学习的太多了,美国教授不会逼你,但你不出成绩就会淘汰。

质疑五:父母有一个是外籍或持绿卡,孩子能回国接受纯中国教育?

同时,《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这篇文章中爸爸的国籍是美国,教育背景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本科;妈妈的国籍是中国,年龄26岁,教育背景是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本科和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在文章的中间还提到两人同岁,都是2003年入的大学。

一些美国华人网友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这是2011年的文章,那个妈妈是2003年入大学的,2007年本科毕业,丈夫是美国人说明至少是到美国之后才认识结婚的,姑且不说这位妈妈还有其他很多美国学位,就算一来美国就闪婚马上生孩子的话Kay最早也该生在2008年了,那么到了2011年Kay 可能的最大年龄只有3岁,这个年龄举家移民中国是为了送孩子回去读书?说是回中国工作还差不多可能,尤其这位妈妈的专业在美国就业是极其困难的,另外她还是中国国籍,也根本不存在移民中国一说。很多美国网友评论说,三岁(或更小)就举家移民为孩子读书?单纯从这一点推测这篇文章就已经开始不可思议了。

同时,这对美国名校毕业夫妇真能带孩子回中国并接受真正的中国教育吗?中国是非移民国家,虽然Kay的母亲是中国人,但Kay的父亲是美国人,到中国生活和工作有很多法律坎要过,姑且就算大人可以安顿下来吧,但孩子不行。按中国的法律,父母中有一个是外籍或持美国绿卡的话,出生在美国的孩子不再拥有中国公民的权利,也就是说法律上中国认为Kay只有美国国籍。

因此很多网友质疑,就算Kay真是够了上学的年龄了,到中国上的是公校还是送的国际学校?要是Kay这个美国公民上的中国公校,到底是怎么上的?要是上的国际学校的话比在美国上私校都贵,而且受的还是美国教育,这就和文章的内容自相矛盾了。

一个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的女儿丫丫在弗吉尼亚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里上四年级,她连续四年是全A学生,一直挂在学校荣誉榜上(honorroll),四年多来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反智"的遭遇,相反因为有机会接触非常贫困家庭的孩子而懂得了感恩和体恤父母。

我曾问过她是否下午放学早而且没有功课觉得很开心,她说不是的,到了下午三点放学人实际上已经很累了,我想这是因为美国中午没有午休的缘故,要是算上中午午休时间美国孩子上学时间也不短。丫丫还说放学早的好处是有课余时间去读喜欢的书籍,比如哈利波特等,还能有时间打篮球,参加地区合唱团,帮助我做各种专题的采访等。

我问起该文中父母关于"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一些说法,丫丫说在美国也有集体精神,她和自己的球队打了三年比赛,坚持下来的队友们都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好并不代表队伍会赢,团队精神更是孩子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情商和能力。

丫丫在学校、球队、合唱团有很多朋友,但并不属于文中所指的酷小孩,她是一个负责任、有幽默感、快乐健康的孩子,我认为这才是美国教育中受欢迎的孩子。而我在任教的大学里每天接触大量的美国学生,也留下了同样的印象,我每年要直接教授上百名学生,还有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助理直接为我工作,我不得不承认我鲜少遇到这位父母文中描述的情形。

到底是中国教育好还是美国好,如果只看过程和细节都是管中窥豹,钱学森之问已经道出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不是起点,而是不能输在终点。

有人说,从1989年到2013年国际奥数一共举办25次比赛,中国获得18次总分冠军,由此认为中国的教育系统更好,但美国的教育学家则反问:中国的数学不是很牛么?为什么到现在每天出版的国际数学领域的权威之作都是西方人?从1989到2013年期间,美国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国有吗?乔布斯得过奥数冠军吗?盖茨得过奥数冠军吗?教育的关键是要用最终产品来说话的,而不是半成品。

当然,没有一种教育体制是完美的,中美教育各有利弊,但相对来说美国教育利多于弊,美国小学最明显的是阅读、写作、和开放思维的深度培养,这在我以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有说到,如果说这时差别还不够显著的话,从高中开始越往上走二者的差别越明显,到了博士培养阶段就是世界顶尖和一般之间的差别了。

所以,不妄自菲薄,但也不夜郎自大,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借鉴别人的长处,这才是一个教育体制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任何“非黑即白”的说法都是不负责任的,文章如是,教育如是,社会如是,国家亦如是。

中国教育真的那么糟吗?http://heller10.blog.sohu.com/147735670.html


相关内容

  •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大学课文解析
  • <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教学目标:通过本文,涵泳一种人生景况及其引发的情感心理波动:了解台湾作家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成绩:把握学者智性散文的特质. 教学重点:本文对人生境况的精妙剖析:本文"学者散文"的典范风格. 教学难点:学者散文的特质.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步骤: ...

  • 钱颖一 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学发展以及对经济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 钱颖一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学发展以及对经济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2016年10月06日 10:31 来源:微信feekr_trip 68人参与 5评论 钱颖一: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学发展以及对经济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三十年来经济研究和教育做了什么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思想.学术.教育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 ...

  • 张学良眼中的周恩来:同他会谈后甚感得意
  •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9年第7期 作者:窦应泰 1991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先后对旅美学者唐德刚.日本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作过多次历史口述,同时也对媒体发表过有关西安事变历史真相的谈话.在这些公开或不公开的历史回顾中,张学良多次谈到了周 ...

  • 人性的幽微之光
  • "笔触深邃.情节巧妙.人物刻画幽微,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特有的压抑情绪和蠢蠢欲动的禁忌氛围."这是媒体对萨拉・沃特斯(Salah Waters)作品的普遍评价.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是英国现代备受瞩目的作家,被评为"20位当代最好的英语作家"之 ...

  • 王立新:史学界的仁者和智者――悼念恩师杨生茂先生
  • 先生走了,静静地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痛与思念. 4月24日在厦门开会,得知先生患病于4月22日住院,先生的女儿.令侠师姐在电话中说先生的病并不严重,只是有点肺部感染.我忙于开会,没有当回事.26日下午回到北京,第二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突然接到剑鸣的电话,告知先生突发心急梗塞,已经送进重症监护室, ...

  • 恋爱心理学:男人眼中的完美女友(图)
  • 2011年10月27日10:21腾讯读书[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当恋爱遇上心理学> 作者:Angelababy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版次:2011年10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懂得心理学,强力提升恋爱运! 这是一本给想谈恋爱.正在谈恋爱.甚至失恋的人看的恋爱心理 ...

  • 德国对中国负面看法超日 全国都视华为威胁
  • 资料图:李克强总理在中德工商界午宴上演讲. 中国青年报7月2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公布的2014年全球民意调查结果,传递出了一个让人感到惊讶的数据:德国是对中国看法最负面的国家.该国高达7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中国的&q ...

  • 莫言作品英译海外的阶段
  • 莫言作品英译海外的阶段 摘 要:1988年莫言作品首次被译成英文,到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总共跨时25年,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分析这个时期莫言作品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特点,可以细分出起始.初兴与成熟三个不同阶段.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341246. ...

  • 中国大学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抗西方思想渗透
  • 北京--他们到处都是,在图书馆的书库里躲藏着.在报告厅里窃窃私语,危险的教科书和颠覆性的小测验就是他们的武器:外国敌对势力正阴谋策划对中国的大学发动秘密的学术进攻. 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一直严肃地警告,外国思想正在对中国大学校园造成威胁,他呼吁禁止使用宣扬西方价值观的教科书,而且不允许课堂上出现批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