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不是目的

学习并不是目的,工作才是目的。

一、工作=?

我曾经在我们的培训班上问过学员们这个问题,多数的回答是这样的:

工作=赚钱;工作=不为父母要钱;工作=养家糊口;工作=孝敬父母;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回答都没有错,但是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回答问题,没有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试想一下工作=?。

答案会截然不同。

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工作=完成某项任务;工作=完成某项工程。

问题出来了,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呢?

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了。

这时找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用人单位要什么?

你上网查一下,任何一家建筑企业招聘信息都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条件: 1、3~5年工作经验;

2、建筑相关专业;

3、本科学历;

4、造价员证;

我们来看以下事实是什么。事实是:

(1)很多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找到了工作;

(2)很多没有学过建筑专业的学生都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3)很多学历的高中生去了咨询公司、施工单位工作;

(4)很多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我们被假象所迷惑。哈哈!

我们来想想一个场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会招人,在我们造价行业,着急招人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突然来了工程,人手不够,急需一个能抽钢筋或者能算量的人。

第二种是老员工辞职,需要另一个员工接替这个岗位,这个老员工之前的工作也就是抽钢筋和算量而已,需要接替他工作的人具备这个能力就可以了。 但是,单位最后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变成了必须具备以上4个条件的全才。

三、单位用人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那我们怎样破解单位的用人假象呢,我们找到这4个条件本后的本质是什么。 单位为什么会要3~5年工作经验的人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建筑相关专业的背景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专业背景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至少比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强。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要用本科学历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本科学历的人一般会比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强点,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造价员证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比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事实不全是这样。

这4个条件的本后都指向一个条件,就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4个条件是表象,能独立完成工作才是本质。

四、怎样破解“独立完成工作”?

既然我们分析到单位用人的本质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我们现在就来破解这个“独立完成工作”。

“你能独立完成工作吗?”我一般这样问学生,学生都战战兢兢地回答:“我不能!”没有一个学生敢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可以。”

我给大家说,我也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客户独立完成工作,任何人完成工作都是在别人帮忙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即使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预算员,遇到新的工程,看不清的地方都需要寻求别人帮忙,才能完成。

所以我们要重新定义“独立完成工作”。

我们再来想想一个场景。

假设老板给你一份工程,要求你一周以后完成,但是老板交代完工作后不会马上离开,会在你身边看你做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你干点什么事,你如果在慢慢腾腾地看图纸说明,你给老板形成很忙感觉,他会在心里想:“这家伙会不会做啊?”!

但是你如果换一种方式,就会给老板形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1、你马上找到一张剖面图,开始用软件建立楼层;

2、找到首层平面图,开始建立轴线;

3、找到主要构件,柱子、墙、梁、门窗开始建属性并画图;

4、是不是看看三维。

半个小时差不多了,老板该走了,你会给老板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利索!能用!”

等老板走了以后,你发现有很多地方你都不会,但是工作是要完成的,这时候你可以问身边的同事,问快算的老师,问快算学习的同班同学,总之有的是办法。 一周以后,你交个老板一个非常漂亮的完整工程。

老板会对你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额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所以,独立完成工作不是你真的可以独立完成工作,是让用人单位感觉你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五、人都活在感觉中

我说,人都活在感觉中,而非现实中,你相信吗?

我举个例子你就相信了。

我往你面前放三盆水,中间是常温水,左边是热水,右边是冰水,这时候你的左

手放到热水里,右手放到冰水里,两分钟后,同时把两只手放到常温水里,你的左手什么感觉,有点凉是不是?你的右手什么感觉?有点热是不是? 这是为什么?水还是常温水啊,你怎么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呢?

所以人都活在感觉中,你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的那个世界,是你自己感觉到的那个世界。

而感觉是对比出来的,刚才水的案例,就是用对比形成感觉。

我们只要制造不同的对比环境,就可以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六、什么样的单位才是你该去的单位

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适合你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选择你应该去的单位的判断标准。

其实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用你的优势去对接单位的岗位任务。

我们前面说过,工作=完成单位岗位任务,对于预算工作来说,具体的岗位任务可能是算量、抽钢筋、工程计价、招投标标书制作、合同细则、谈判条款、施工结算、变更签证审核等等,那个是你的强项呢?

这里注意,这些工作在单位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谁在那一方面强就干那个工作。但是,单位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往往要求到一个全才,要求招聘到的人什么都会,你如果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你的应聘也不会成功。

首先,你自己清楚你的强项是什么,假如你抽钢筋很厉害,你要通过问话探索出这个单位是否适合你去。

下面是我们在课堂上训练学员的一段模拟对话。

学生:你好,是某某某经理吗?

答:是的。

问:我从网上看到你们公司正在招聘预算员,现在还在招聘吗?

答:是的。

问: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答:要求算量、抽钢筋、计价、合同谈判、变更审核„„

问:现在最急的是什么?

答:我们最近来个工程,比较着急要抽出钢筋,对方一周后要量。

问:我抽钢筋没问题,算量也可以,我可以去试试吗?

答:可以的。

如果对方回答最急迫的工作是要制作一份标书,这并不是你的强项,你就应该放弃这个单位,懂得什么不是你要的才是最重要

的。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习并不是目的,工作才是目的。

一、工作=?

我曾经在我们的培训班上问过学员们这个问题,多数的回答是这样的:

工作=赚钱;工作=不为父母要钱;工作=养家糊口;工作=孝敬父母;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回答都没有错,但是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回答问题,没有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试想一下工作=?。

答案会截然不同。

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工作=完成某项任务;工作=完成某项工程。

问题出来了,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呢?

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了。

这时找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用人单位要什么?

你上网查一下,任何一家建筑企业招聘信息都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条件: 1、3~5年工作经验;

2、建筑相关专业;

3、本科学历;

4、造价员证;

我们来看以下事实是什么。事实是:

(1)很多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找到了工作;

(2)很多没有学过建筑专业的学生都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3)很多学历的高中生去了咨询公司、施工单位工作;

(4)很多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我们被假象所迷惑。哈哈!

我们来想想一个场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会招人,在我们造价行业,着急招人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突然来了工程,人手不够,急需一个能抽钢筋或者能算量的人。

第二种是老员工辞职,需要另一个员工接替这个岗位,这个老员工之前的工作也就是抽钢筋和算量而已,需要接替他工作的人具备这个能力就可以了。 但是,单位最后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变成了必须具备以上4个条件的全才。

三、单位用人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那我们怎样破解单位的用人假象呢,我们找到这4个条件本后的本质是什么。 单位为什么会要3~5年工作经验的人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建筑相关专业的背景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专业背景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至少比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强。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要用本科学历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本科学历的人一般会比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强点,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造价员证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比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事实不全是这样。

这4个条件的本后都指向一个条件,就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4个条件是表象,能独立完成工作才是本质。

四、怎样破解“独立完成工作”?

既然我们分析到单位用人的本质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我们现在就来破解这个“独立完成工作”。

“你能独立完成工作吗?”我一般这样问学生,学生都战战兢兢地回答:“我不能!”没有一个学生敢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可以。”

我给大家说,我也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客户独立完成工作,任何人完成工作都是在别人帮忙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即使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预算员,遇到新的工程,看不清的地方都需要寻求别人帮忙,才能完成。

所以我们要重新定义“独立完成工作”。

我们再来想想一个场景。

假设老板给你一份工程,要求你一周以后完成,但是老板交代完工作后不会马上离开,会在你身边看你做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你干点什么事,你如果在慢慢腾腾地看图纸说明,你给老板形成很忙感觉,他会在心里想:“这家伙会不会做啊?”!

但是你如果换一种方式,就会给老板形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1、你马上找到一张剖面图,开始用软件建立楼层;

2、找到首层平面图,开始建立轴线;

3、找到主要构件,柱子、墙、梁、门窗开始建属性并画图;

4、是不是看看三维。

半个小时差不多了,老板该走了,你会给老板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利索!能用!”

等老板走了以后,你发现有很多地方你都不会,但是工作是要完成的,这时候你可以问身边的同事,问快算的老师,问快算学习的同班同学,总之有的是办法。 一周以后,你交个老板一个非常漂亮的完整工程。

老板会对你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额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所以,独立完成工作不是你真的可以独立完成工作,是让用人单位感觉你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五、人都活在感觉中

我说,人都活在感觉中,而非现实中,你相信吗?

我举个例子你就相信了。

我往你面前放三盆水,中间是常温水,左边是热水,右边是冰水,这时候你的左

手放到热水里,右手放到冰水里,两分钟后,同时把两只手放到常温水里,你的左手什么感觉,有点凉是不是?你的右手什么感觉?有点热是不是? 这是为什么?水还是常温水啊,你怎么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呢?

所以人都活在感觉中,你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的那个世界,是你自己感觉到的那个世界。

而感觉是对比出来的,刚才水的案例,就是用对比形成感觉。

我们只要制造不同的对比环境,就可以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六、什么样的单位才是你该去的单位

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适合你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选择你应该去的单位的判断标准。

其实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用你的优势去对接单位的岗位任务。

我们前面说过,工作=完成单位岗位任务,对于预算工作来说,具体的岗位任务可能是算量、抽钢筋、工程计价、招投标标书制作、合同细则、谈判条款、施工结算、变更签证审核等等,那个是你的强项呢?

这里注意,这些工作在单位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谁在那一方面强就干那个工作。但是,单位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往往要求到一个全才,要求招聘到的人什么都会,你如果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你的应聘也不会成功。

首先,你自己清楚你的强项是什么,假如你抽钢筋很厉害,你要通过问话探索出这个单位是否适合你去。

下面是我们在课堂上训练学员的一段模拟对话。

学生:你好,是某某某经理吗?

答:是的。

问:我从网上看到你们公司正在招聘预算员,现在还在招聘吗?

答:是的。

问: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答:要求算量、抽钢筋、计价、合同谈判、变更审核„„

问:现在最急的是什么?

答:我们最近来个工程,比较着急要抽出钢筋,对方一周后要量。

问:我抽钢筋没问题,算量也可以,我可以去试试吗?

答:可以的。

如果对方回答最急迫的工作是要制作一份标书,这并不是你的强项,你就应该放弃这个单位,懂得什么不是你要的才是最重要

的。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

  • 辩论材料-知识是学习的工具,还是目的(观点整理)
  • -----辩论材料:知识是学习的工具,还是目的-------- 正方:工具 1.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掌握学习的能力,比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活动,我们借助知识这个工具获得能力,充实自己,受益终生. --比如说,我们学习语文,是为了获得识字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记初高中课本 ...

  • 大学教育的目的
  • 大学教育的目的:第一 目的之一:对自我的认识.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专业知识,掌握了多少技术,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 (2)目的之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思想的社会一分子,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业,更应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国家和社 ...

  • 质疑王荣生教授的阅读学习任务
  • 2013-11-17 10:09:39 张悦群 王荣生教授在给语文阅读学习任务定位时说:"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

  • 怎样学习法律(修改稿)1
  • me怎样学习法律? ――从法律的性质谈起 梁慧星 引言 本文是针对法学院学生的讲演稿.谈学习法律的方法,须从法律本身的性质谈起.是学习的对象决定学习方法,而不是相反.法律究竟有哪些性质,当然是法理学的研究课题.本文未涉及法律的阶级性,并不是认为法律没有阶级性.只是认为法律的阶级性与怎样学习法律的关系 ...

  • 怎样学习法律
  • 怎样学习法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梁慧星 一.学习目标:成为优秀的法律人 现代社会有一个法律职业群体,称为"法律共同体"或者"法律人共同体",包括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律师.法学教授.企业法律顾问,等等.属于法律人共同体的这些职业,差异很大,律师是自由职 ...

  • 教育知识价值选择中的目的/手段取向及其批判
  • 作者:陈建华 南京社会科学 2015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5)01-0134-07 教育知识价值选择是教育哲学的经典问题,很多学者在讨论这一问题时,经常会把它概括为彼此密切相关且又具有对立性的两点:目的取向和手段取向.其中目的取向指向教育知识的内 ...

  • 教育箴言(很好)
  • 教育箴言100条(上) 1.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2.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 ...

  • 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 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丁学良 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驱使而去读书:第五种,为了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而去读书:第六种,是关于人该怎么样奋斗,该怎么样向上而读书. 某某编辑好几 ...

  • 绩效考核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 绩效考核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反而增加成本,怎么办? 主题描述 我们是一家做设备的生产企业,生产部有员工21人.该部门的氛围一向比较懒散,定好了设备交付时间却经常延期,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开始在生产部门实行绩效考核.我们和生产部主管设计了一系列的扣分指标,让员工们只有按时保质完成 ...

  • 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
  • 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企业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根据旅游管理的行业特点及学科特点,<旅游企业会计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奠定会计基础,而对会计具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