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不是目的,工作才是目的。
一、工作=?
我曾经在我们的培训班上问过学员们这个问题,多数的回答是这样的:
工作=赚钱;工作=不为父母要钱;工作=养家糊口;工作=孝敬父母;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回答都没有错,但是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回答问题,没有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试想一下工作=?。
答案会截然不同。
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工作=完成某项任务;工作=完成某项工程。
问题出来了,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呢?
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了。
这时找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用人单位要什么?
你上网查一下,任何一家建筑企业招聘信息都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条件: 1、3~5年工作经验;
2、建筑相关专业;
3、本科学历;
4、造价员证;
我们来看以下事实是什么。事实是:
(1)很多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找到了工作;
(2)很多没有学过建筑专业的学生都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3)很多学历的高中生去了咨询公司、施工单位工作;
(4)很多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我们被假象所迷惑。哈哈!
我们来想想一个场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会招人,在我们造价行业,着急招人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突然来了工程,人手不够,急需一个能抽钢筋或者能算量的人。
第二种是老员工辞职,需要另一个员工接替这个岗位,这个老员工之前的工作也就是抽钢筋和算量而已,需要接替他工作的人具备这个能力就可以了。 但是,单位最后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变成了必须具备以上4个条件的全才。
三、单位用人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那我们怎样破解单位的用人假象呢,我们找到这4个条件本后的本质是什么。 单位为什么会要3~5年工作经验的人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建筑相关专业的背景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专业背景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至少比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强。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要用本科学历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本科学历的人一般会比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强点,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造价员证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比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事实不全是这样。
这4个条件的本后都指向一个条件,就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4个条件是表象,能独立完成工作才是本质。
四、怎样破解“独立完成工作”?
既然我们分析到单位用人的本质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我们现在就来破解这个“独立完成工作”。
“你能独立完成工作吗?”我一般这样问学生,学生都战战兢兢地回答:“我不能!”没有一个学生敢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可以。”
我给大家说,我也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客户独立完成工作,任何人完成工作都是在别人帮忙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即使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预算员,遇到新的工程,看不清的地方都需要寻求别人帮忙,才能完成。
所以我们要重新定义“独立完成工作”。
我们再来想想一个场景。
假设老板给你一份工程,要求你一周以后完成,但是老板交代完工作后不会马上离开,会在你身边看你做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你干点什么事,你如果在慢慢腾腾地看图纸说明,你给老板形成很忙感觉,他会在心里想:“这家伙会不会做啊?”!
但是你如果换一种方式,就会给老板形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1、你马上找到一张剖面图,开始用软件建立楼层;
2、找到首层平面图,开始建立轴线;
3、找到主要构件,柱子、墙、梁、门窗开始建属性并画图;
4、是不是看看三维。
半个小时差不多了,老板该走了,你会给老板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利索!能用!”
等老板走了以后,你发现有很多地方你都不会,但是工作是要完成的,这时候你可以问身边的同事,问快算的老师,问快算学习的同班同学,总之有的是办法。 一周以后,你交个老板一个非常漂亮的完整工程。
老板会对你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额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所以,独立完成工作不是你真的可以独立完成工作,是让用人单位感觉你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五、人都活在感觉中
我说,人都活在感觉中,而非现实中,你相信吗?
我举个例子你就相信了。
我往你面前放三盆水,中间是常温水,左边是热水,右边是冰水,这时候你的左
手放到热水里,右手放到冰水里,两分钟后,同时把两只手放到常温水里,你的左手什么感觉,有点凉是不是?你的右手什么感觉?有点热是不是? 这是为什么?水还是常温水啊,你怎么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呢?
所以人都活在感觉中,你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的那个世界,是你自己感觉到的那个世界。
而感觉是对比出来的,刚才水的案例,就是用对比形成感觉。
我们只要制造不同的对比环境,就可以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六、什么样的单位才是你该去的单位
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适合你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选择你应该去的单位的判断标准。
其实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用你的优势去对接单位的岗位任务。
我们前面说过,工作=完成单位岗位任务,对于预算工作来说,具体的岗位任务可能是算量、抽钢筋、工程计价、招投标标书制作、合同细则、谈判条款、施工结算、变更签证审核等等,那个是你的强项呢?
这里注意,这些工作在单位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谁在那一方面强就干那个工作。但是,单位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往往要求到一个全才,要求招聘到的人什么都会,你如果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你的应聘也不会成功。
首先,你自己清楚你的强项是什么,假如你抽钢筋很厉害,你要通过问话探索出这个单位是否适合你去。
下面是我们在课堂上训练学员的一段模拟对话。
学生:你好,是某某某经理吗?
答:是的。
问:我从网上看到你们公司正在招聘预算员,现在还在招聘吗?
答:是的。
问: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答:要求算量、抽钢筋、计价、合同谈判、变更审核„„
问:现在最急的是什么?
答:我们最近来个工程,比较着急要抽出钢筋,对方一周后要量。
问:我抽钢筋没问题,算量也可以,我可以去试试吗?
答:可以的。
如果对方回答最急迫的工作是要制作一份标书,这并不是你的强项,你就应该放弃这个单位,懂得什么不是你要的才是最重要
的。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习并不是目的,工作才是目的。
一、工作=?
我曾经在我们的培训班上问过学员们这个问题,多数的回答是这样的:
工作=赚钱;工作=不为父母要钱;工作=养家糊口;工作=孝敬父母;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回答都没有错,但是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回答问题,没有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试想一下工作=?。
答案会截然不同。
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工作=完成某项任务;工作=完成某项工程。
问题出来了,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呢?
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了。
这时找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用人单位要什么?
你上网查一下,任何一家建筑企业招聘信息都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条件: 1、3~5年工作经验;
2、建筑相关专业;
3、本科学历;
4、造价员证;
我们来看以下事实是什么。事实是:
(1)很多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找到了工作;
(2)很多没有学过建筑专业的学生都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3)很多学历的高中生去了咨询公司、施工单位工作;
(4)很多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找到了造价方面的工作。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我们被假象所迷惑。哈哈!
我们来想想一个场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会招人,在我们造价行业,着急招人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突然来了工程,人手不够,急需一个能抽钢筋或者能算量的人。
第二种是老员工辞职,需要另一个员工接替这个岗位,这个老员工之前的工作也就是抽钢筋和算量而已,需要接替他工作的人具备这个能力就可以了。 但是,单位最后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变成了必须具备以上4个条件的全才。
三、单位用人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那我们怎样破解单位的用人假象呢,我们找到这4个条件本后的本质是什么。 单位为什么会要3~5年工作经验的人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建筑相关专业的背景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专业背景的人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至少比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强。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要用本科学历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本科学历的人一般会比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强点,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单位为什么会要有造价员证的学生呢?是因为他们认为,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比没有造价员证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事实不全是这样。
这4个条件的本后都指向一个条件,就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4个条件是表象,能独立完成工作才是本质。
四、怎样破解“独立完成工作”?
既然我们分析到单位用人的本质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我们现在就来破解这个“独立完成工作”。
“你能独立完成工作吗?”我一般这样问学生,学生都战战兢兢地回答:“我不能!”没有一个学生敢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可以。”
我给大家说,我也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客户独立完成工作,任何人完成工作都是在别人帮忙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即使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预算员,遇到新的工程,看不清的地方都需要寻求别人帮忙,才能完成。
所以我们要重新定义“独立完成工作”。
我们再来想想一个场景。
假设老板给你一份工程,要求你一周以后完成,但是老板交代完工作后不会马上离开,会在你身边看你做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你干点什么事,你如果在慢慢腾腾地看图纸说明,你给老板形成很忙感觉,他会在心里想:“这家伙会不会做啊?”!
但是你如果换一种方式,就会给老板形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1、你马上找到一张剖面图,开始用软件建立楼层;
2、找到首层平面图,开始建立轴线;
3、找到主要构件,柱子、墙、梁、门窗开始建属性并画图;
4、是不是看看三维。
半个小时差不多了,老板该走了,你会给老板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利索!能用!”
等老板走了以后,你发现有很多地方你都不会,但是工作是要完成的,这时候你可以问身边的同事,问快算的老师,问快算学习的同班同学,总之有的是办法。 一周以后,你交个老板一个非常漂亮的完整工程。
老板会对你形成什么感觉:“这家伙额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所以,独立完成工作不是你真的可以独立完成工作,是让用人单位感觉你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五、人都活在感觉中
我说,人都活在感觉中,而非现实中,你相信吗?
我举个例子你就相信了。
我往你面前放三盆水,中间是常温水,左边是热水,右边是冰水,这时候你的左
手放到热水里,右手放到冰水里,两分钟后,同时把两只手放到常温水里,你的左手什么感觉,有点凉是不是?你的右手什么感觉?有点热是不是? 这是为什么?水还是常温水啊,你怎么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呢?
所以人都活在感觉中,你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的那个世界,是你自己感觉到的那个世界。
而感觉是对比出来的,刚才水的案例,就是用对比形成感觉。
我们只要制造不同的对比环境,就可以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六、什么样的单位才是你该去的单位
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适合你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选择你应该去的单位的判断标准。
其实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用你的优势去对接单位的岗位任务。
我们前面说过,工作=完成单位岗位任务,对于预算工作来说,具体的岗位任务可能是算量、抽钢筋、工程计价、招投标标书制作、合同细则、谈判条款、施工结算、变更签证审核等等,那个是你的强项呢?
这里注意,这些工作在单位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谁在那一方面强就干那个工作。但是,单位写出来的招聘广告却往往要求到一个全才,要求招聘到的人什么都会,你如果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你的应聘也不会成功。
首先,你自己清楚你的强项是什么,假如你抽钢筋很厉害,你要通过问话探索出这个单位是否适合你去。
下面是我们在课堂上训练学员的一段模拟对话。
学生:你好,是某某某经理吗?
答:是的。
问:我从网上看到你们公司正在招聘预算员,现在还在招聘吗?
答:是的。
问: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答:要求算量、抽钢筋、计价、合同谈判、变更审核„„
问:现在最急的是什么?
答:我们最近来个工程,比较着急要抽出钢筋,对方一周后要量。
问:我抽钢筋没问题,算量也可以,我可以去试试吗?
答:可以的。
如果对方回答最急迫的工作是要制作一份标书,这并不是你的强项,你就应该放弃这个单位,懂得什么不是你要的才是最重要
的。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