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蹄 莲 综 合 技 术 资 料
(仅供参考)
马蹄莲[学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K.Spreng]为天南星科(Araceae)马蹄莲属
(Zantedesch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球根花卉。Zantedeschia 是意大利著名的医学家和植物学家Giovanni Zantedeschi(1771--1846)。种名aethiopica 意为“已知世界的南方”,如埃及和利比亚南部地区,多个非洲南部原产的植物都被冠以此名。马蹄莲是国际花卉市场上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又称慈姑花、海芋、海芋百合、百合花、喇叭花、番海芋(日本)、水芋、野芋、观音莲、佛焰苞芋等。英文名为Calla Lilyhuo 或Calla 、Calla Lily 、Common Call 、Lily-of-the-Nile 。拼音:ma ti lian。原产埃及和南非的开普敦(从西开普敦到东开普敦、夸祖鲁—纳塔尔、普马兰加,到北方省的广大地区)沼泽地或河流旁等地。若温度适宜,可以周年开花。其地下具肥大褐色的肉质根茎,块茎为纺锤形(彩马块茎为不规则扁圆形),株高60—120厘米,茎叶基生、叶片绿色、全缘、呈大椭圆形、箭形或戟形,先端锐尖,基部截形,叶长15--45厘米,叶柄长50—70厘米;花茎基生,高与叶相近,佛焰苞以纯白色为主,形大、短漏斗状、喉部开张、先端尖、反卷,似马蹄状,故名。佛焰苞长10--25厘米(贵阳市生产上实际测量为9.5—14.5),花蕊为肉穗花序,呈鲜黄色,直立、在佛焰苞中央,上部生雄花,有离生雄蕊2—3枚,雄花部分比雌花部分约长4倍,具2—3雄蕊,下部生雌花,具雌蕊3枚,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浆果,子房1—3室,每室具种子4粒。花叶同赏,是花束、捧花、艺术插花、喜庆花篮和墓地花卉等的极好切叶切花材料,且花期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栽培管理又比较省工,我国南北方广为种植,目前在切花生产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鲜花销售上,其花语是:希望、清秀、挺拔、雄壮之美、气质高雅、真诚爱心、白马王子、永结同心、共结同心、吉祥如意、圣洁虔诚、心意相连、白头偕老、纯洁幸福等。国际鲜切花市场以新西兰为主产国,国内以昆明地区为主产区,另有上海、广州、广西、浙江、江苏等地做鲜切花栽培。长江流域一带设施栽培主要花期在10月到翌年5月。3--4月为盛花期。贵阳地区以清明前后做墓地花卉用为主,其余时间以家庭瓶插和花店做花篮为主。
一、 主要园艺栽培类型:
目前主要园艺栽培种为白花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佛焰苞高度55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13℃,栽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70—95天。主要园艺变型为小马蹄莲(var.minor
Engler forma childsiana Hort),比原种低矮,多花性,四季开花,耐寒性较强,温暖地区冬天可以在户外生长开花[另介绍:小马蹄莲(Z 。aethiopica var。minor f 。childstana ),比原种低矮,四季开花,较耐寒,在温暖地区可以在户外开花]。国内马蹄莲有3个栽培类型,即青梗种(绿柄品种,我市主要是此类型)、白梗种(白柄品种)、红梗种(红柄品种)。依照环境和降水量的不同,有的是常绿植物,有的是休眠植物。在西开普敦,夏季休眠,而夏季多雨地区冬季休眠,但是沼泽地上的马蹄莲则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东森公司在烂田中种植,土壤含水量高,比青山村的长势好)。另外马蹄莲属同属植物约有8种,常见栽培种通常称为彩色马蹄莲,主要有黄花马蹄莲{Z.elliotiana Engler、Zantedeschia elliottiana(W 。Wats 。)Engl 、英文名:golden calla、yellow call。又称黄花海芋}、红花马蹄莲(Z.rehmannii Engler、Zantedeschia rehmannii Engl。英文名:Pink calla、red calla、rose lalla lily。又称红花海芋。) 、银星马蹄莲(Z. albo-maculata Baill)、黑心黄马蹄莲(Z. tropicalis Hort. )和彩色杂交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 主要园艺栽培品种有:开白花的白柄品种、开黄白色花的绿柄品种、开白色花的红柄品种及彩色杂交种)等彩色种,其佛焰苞分别呈深黄色、粉色至红色或白色、黄色或乳白色、深黄色,喉部有黑色斑点,亦有淡黄色、杏黄色和粉色者,叶箭形,有白色斑点。主要花期分别在5—6月、4—5月、7—8月。均原产于南非。另有四季马蹄莲(Z.aethiopica Var.minor) ,多花性,四季开花,佛焰苞白色。
马蹄莲主要品种:切花类的阳光(Sun light) ,黄色、查尔德希安娜(childsiana),纯白色、绿女神(Green Goddess),白花绿镶边。另有:Pink 、opal 、Domingue 、小妮子、红贝、银河。
彩色马蹄莲品种(商业品种) 介绍
北京市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田村路 电话:010-88701087 传真:010-88701494 邮编:100039 E-mail: postmaster@gldadi.com 二、生物学特性
马蹄莲性质强健、性喜温暖、喜好潮湿土壤,稍微荫蔽的环境,对水分要求有两种类型,湿生型:常在水中栽培,如四季马蹄莲;旱生型:如黄花、红花马蹄莲,但是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喜肥,好强光照,但也能耐阴,忌干旱与夏季暴晒,但是花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否则佛焰苞常带绿色,冬季阳光不足会影响开花(花少),冬季低温而光照强,有利于开花和提高花的品质。不耐寒,越冬应在4—5℃以上,0℃以下块茎、茎杆、叶片就会受冻。生育适温为白天15--25℃,冬季生长适温10℃,白花夜间不低于13--16℃时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红花种和黄花种夜温应不低于16℃。夏季遇25℃以上的高温会出现盲花(有花苞但不开花)或花出现枯萎现象,或中途停止发育。生长期间需水量大,空气湿度宜大。要求栽培土壤富含腐殖质、土壤疏松、PH 值为5.5—7.0的沙质壤土。自然花期从10月至翌年5月,在冬暖夏凉地区能全年开花,露地4—5月为盛花期。通常在主茎上,每展开4片叶就各分化2个花
芽,夏季遇25℃以上高温,会出现盲花或花枯萎现象,或中途停止发育。因此,从理论上讲,具有一个主茎的球根可在一年内分化6—8个花芽,然而在实际栽培中,每株只能采切3--4.枝切花(一说商品生产可以采6—8枝)。
马蹄莲叶片枯萎休眠后,再次栽种前块茎约有3个月的休眠期。白花马蹄莲夏季休眠,杂交彩马冬季休眠。
黄花马蹄莲{Z.elliotiana }:叶片广卵状心脏形,鲜绿色,有白色半透明斑点,佛焰苞深黄色,高度45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度16℃,栽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55—80天。
红花马蹄莲(Z.rehmannii ) :叶片披针形,佛焰苞狭、小,粉红色,高度40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度16℃,栽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55—85天。
银星马蹄莲(Z. albo-maculata ):叶面上有白色斑点,佛焰苞黄色或乳白色,高度45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度16℃,栽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60—85天。
彩色马蹄莲杂交品种性状表
种苗选购与保鲜、定植比较表
三、繁殖与栽培管理方法
1. 种子繁殖方法 主要用于杂交育种工作,收获种子后清除果肉杂质即播或春、秋播种。播前用70℃热水浸种,取出后盖上湿沙保湿。每天用水喷淋一次,15天左右可以出芽,然后播种,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控温18--24℃并加大湿度,一周(一说:3—4周)后可以出苗,生长期适温15--25℃,夜间温度不低于10℃即可。管理得当,实生苗第二年即可成为开花球。
2.繁殖方法 生产上常用自然分球(小块茎)繁殖。在春秋两季,或在花期以后、夏季休眠期进行,取多年生块茎进行剥离分栽即可,注意每丛须带有芽。多数在八月下旬---九月初种植,一般种植2年后的马蹄莲可按1:2甚至1:3分栽。6年生的马蹄莲一丛10株的可以分栽3—5个单株。分栽的大块茎经1年培育即可成为开花球,较小的块茎须经2—3年才能成为开花植株。
小球栽种时注意用土疏松、肥沃,最适宜的土壤为腐殖质土加粗沙加泥炭藓(或珍珠岩或壤土),比例为1:1:1;上述混合基质每立方米加过磷酸钙1.5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亚铁0.5公斤。小球栽植深2—2.5厘米,株行距10×20厘米。出芽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芽后及生长旺盛期给予充足的水、肥供应,即生长旺盛时期可每7--10天左右施1次稀薄、腐熟的肥水,浓度0.2%;生长期间若有花茎出现,应及时拔除之,以保证养分供应给块茎的膨大发育;马蹄莲喜高温高湿,气温较高时,多施肥水;而当气温低时,应减少肥水供应。
3.定植前准备 马蹄莲切花大田栽培要求耕作层的厚度有30—40厘米即可(因为马蹄莲是浅根水平分布根系)。充分供水是高产优质的关键之一。持水力强的粘重土壤比保水能力
差的沙质土壤更有利于马蹄莲的生长。定植前施足基肥,每公顷可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堆肥30000千克(折合2000千克/亩),过磷酸钙1050千克(折合70千克/亩)、菜饼及骨粉各450千克(折合30千克/亩),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整平。然后用55%的敌克松稀释500—800倍即兑水200—300公斤进行消毒,白色马蹄莲在大棚内一般做畦宽120厘米、操作行宽30—40厘米,走道高于畦面20~25厘米;露地栽培时畦宽90—120厘米,4月中旬栽植时按30厘米的行距,18—25厘米的株距植于畦中,种植后立即用硫酸链霉素喷洒,以防软腐病。切花栽培时土质可用1份有机质、1份泥炭土、1份沙混合。盆栽宜选腐植质丰富的粘质土,配方:园土4份、泥炭土3份、堆肥土2份、河沙1份或园土5份、堆肥3份和适量的草木灰配合或园土2份、砻糠灰1份、骨粉或厩肥适量,或细碎塘泥2份、腐叶土(或厩肥)1份,加入适量过磷酸钙和腐熟的牛粪。9月上旬盆栽时,盆口径12厘米,每盆栽1—2个块茎;作盆栽切花栽培时,盆口径18厘米以上,每盆3—5个块茎。
4.定植期与越夏方法 以终花期后的5—6月份定植为主,边培育植株边采花,夏季遮荫,隔一年从植株基部短截,作多年生宿根栽培。栽培设施以不加温的塑料大棚居多,产花期可从12月至翌年6月上旬。
马蹄莲的自然花期在3—5月,6—7月是夏季休眠期,可停止浇水施肥,直接留土越夏要加盖60%的遮阳网,迫使它提早打破休眠,但是要求土壤用敌克松浇灌消毒,防止烂球。夏季如何处理,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3种,各有利弊:
(1) 5—6月终花后,于7月收球,在通风处晾干,或入冷库贮藏,到秋季定植。此法较费工,花期迟,球损耗多,但土地可进一步淋洗消毒,种球可进一步筛选,重新按大小排球。 (2) 5—6月终花后,直接留在土中越夏,迫使它提早打破休眠。此法花期早,较省工,但土壤要求病害少,并在夏季用敌克松浇灌土壤,防止烂球。但第二年会因密度过大而增加剥芽工作量,或影响出花率。
(3) 5—6月终花后,7月收球,连泥团挖起,立即再植于事先准备好的土壤中假植,不浇水,不施肥。立秋后再浇1次水,新芽即发出。此法的种球损失少,密度可保持不变,又能进行换茬,淋洗土壤操作比第一种方法省工,花期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因此生产上应用较多。
5.定植
取无病块茎,在地下部15—20厘米左右处切断,每株应具有3-4个主球并带子球的根丛,然后定植于经过仔细整过地,且浅淹水的圃地(白色马蹄莲),注意勿深植,一般以原土印稍高为宜(一说:覆土约5厘米。另一说:视种球大小及土温状况约6—14厘米,原则上土温低则浅植,土温高则深植)。标准棚定植株丛数为400—500(株行距50×70厘米),不能少于400株丛和超过500株丛,否则效益不好和密度过大,一个标准棚内开四厢,一厢两行,一行50—65株丛,栽培时视待分的株丛大小,按照大株每穴一株,中等植株每穴2株丛,小型植株每穴3株丛。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注意:定植时大棚两边的植株不要靠近薄膜,以防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日灼)对植株的影响,大棚边缘定植的植株应远离20—25厘米。黄花马蹄莲在种球收获后,放入冷藏库贮藏,1月中旬定植于温室,3月下旬开花;2月中旬定植于温室,4月下旬开花;2月下旬定植于温室,6月上旬开花。
马蹄莲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
说明:霍格兰(HoagLand )和阿农(Amon )配方为1938年产生,现在是世界著名配方。常用计量的一半,稀释2—5倍,每7天浇1—2次,花期暂时停止,干旱时补给水分。
专用配方在使用时,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上,室温5℃(最低)----15℃(适中)----25℃(上限)。夏季高温时应遮阳50%以上。
6.定植后管理.
(1) 温度管理 保护地内的温度以15—25℃最为适宜。到气温开始下降的10月下旬,要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温,冬季应采用双层或三层薄膜保温,若保持10℃以上温度,可连续开花。5月份加盖50%--60%的遮阳网,以降低温度,促使其正常开花。
(2) 水分管理 马蹄莲喜湿,初定植时保持植株和土壤湿度即可,在尚未恢复生长前,水分不宜太多,生长期内应充分浇水(白色马蹄莲有“浇不死的马蹄莲之说”,可以浅水栽培),水分不足常造成叶柄折断的现象。通常水温约15℃左右,浇灌用水的pH 以6.5—7.0为宜。花后进入休眠期时,应逐渐减少浇水。生育过程中,常在叶面、地面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地面铺稻草以保持土壤湿度。待5月以后植株开始枯黄,应少浇水,保持干燥,促使其休眠。全部黄枯后,可取出块茎,通风贮藏。秋冬季覆盖塑料薄膜期间,因夜间要保温,常洒水,成高温多湿状态。晴天时,应注意棚内的换气通风,防止植株徒长软弱。
(3) 肥料管理 马蹄莲为喜肥植物,在生长期间,每10—15天追施肥料1次,到了花期,每4—5天施用一次,特别要增施磷钾肥,主要使用磷酸二氢钾、“爱施牌”高钾型叶面肥,要注意喷洒到叶背和不能长期使用,要以根际施肥为主,少用或不用氮肥(叶片会徒长,花变少),以抗植株倒伏。但切忌肥水浇入叶柄(鞘),否则易造成块茎腐烂。中耕时不能伤球,一旦马蹄莲的块茎受伤,很易感染软腐病,值得注意。
(4) 光照管理 定植后,为促使其提早成活,从温度上升的6月下旬到8月下旬之前,用遮荫网覆盖,遮光30%—60%。但马蹄莲在秋、冬、春三季需充足的阳光。越夏若要保持不枯叶,至少遮光在60%以上。
遮阳网的幅度规格有90、150、160、200、220、250、320厘米等,遮光率的规格有25%、30%、35%、40%、45%、50%、65%、85%等,一般使用寿命3—5年。
(5) 营养体管理 定植后的第一年,为使植株生育充实,可不摘芽。但自定植后的第二年开始应摘芽,保证每平方米3-4株,每株带10个球左右,其余全部摘除。否则由子球或小球发生的大量芽体,会造成株间的通风不良,而且营养体的生长旺盛,易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不平衡,使切花产量减少。此外,当植株生长过于繁茂时,可除去老叶、大叶,或切除叶片的1/3左右,以抑制其营养生长,促使花梗不断抽生。一般在花期每株保持4枚叶片(注意:不是每丛),花茎抽起时多施钾、钙肥。
(6)切花采摘 以花开八成为标准。贵阳市实际状况为:以小卷筒状占70%、中大卷筒
状占20%、半开或全开占10%的比例上市为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花商需要,而且可以延长货架寿命。白色马蹄莲以卷曲的佛焰苞开展时,就地就近上市;彩色马蹄莲以佛焰苞展开3/4至完全展开之间,穗状花序的花粉尚未脱落前为采收适期。当佛焰苞初展,其尖端向下倾,色泽由绿转白时为远距离运输的采收时间,近距离销售时,可以待佛焰苞展开时采收。因为佛焰苞在采收后一般很难再开大,因此不宜过早采收。采摘时必须用双手紧握花茎底部用力从叶丛中拔除,如果用剪刀剪切会延长第2枝花的采收时间。发根好的马蹄莲,一叶之间可以分化两个花芽,抽生2支花。采下的马蹄莲每10枝一捆,立即插入清水或保鲜液,再次切茎时切去长度1.5-2.0厘米,并在水中切茎,保存于保鲜液中3—4小时后冷藏,可以保持良好的吸水性,以防失水使花茎弯曲。切花后湿藏在4℃的条件下,可以保存7天,若超过1天时,应将花束移到清水或只含杀菌剂的水中再冷藏。长途运输可在保湿包装箱内4℃条件下干运,但需将切花固定,以防伤及佛焰苞。(现)显色切花在6--8℃条件下室内贮藏,在水合液中处理8—12小时后再使用,瓶插寿命约7—20天(插花时要去除梗上基部白色部分,以防烂梗,因其茎内富含海绵状物质,比较松软,不易插入花泥,应在花茎内插入木质状辅助茎,插花时常与松、竹、梅等搭配)。把花茎置于0.1毫摩/升的蔗糖中处理12小时,可以防止花茎在水中裂开。花茎基部用湿棉花和塑料纸包裹,然后装箱上市出售。在温度为5—25℃条件下进行常温贮藏,结合保鲜液的使用,马蹄莲可以在短期内不影响品质。
四、切花术语与切花标准
鲜切花:自活体植株上剪切下来专供插花及花艺设计用的枝、叶、花、果的统称,包括切花、切枝、切叶和切果等;
切花:各种剪切下来以观花为主的花朵、花序或花枝,如月季、非洲菊、唐菖蒲等; 佛焰苞:着生在肉穗花序外的一个大形苞叶,多具各种美丽的色彩,成为主要观赏对象,天南星科植物多有之,如马蹄莲、火鹤等;
切花整体感:花朵、花序、花茎(花葶)、叶片的整体观感,包括是否完整、新鲜、匀称等;
成熟度:花朵、叶片或果实等发育成熟度,作为鲜切花采收的重要指标,常因种和品种而异。成熟度高,表示鲜切花处于最佳采收期;成熟度一般,表示采收期稍早或稍晚。
马蹄莲标准的不同划分
1、公共标准:鲜切花质量等级划分公共标准
2、国内马蹄莲切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3、马蹄莲分级标准《鲜切花生产、分级、包装技术手册》(白色、彩色马蹄莲通用)
马蹄莲枝长分类《鲜切花生产、分级、包装技术手册》(白色、彩色马蹄莲通用)
4、新西兰标准:
5、包装与标识:
包装:各层切花反向叠放箱中,花朵朝外,离箱边5厘米;小箱为10扎或20扎,
大箱为40扎;运输时放在60×45×30厘米的衬膜瓦楞纸箱内,且保持衬膜湿润,衬膜和纸箱要设置透气孔,运输温度为4℃。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一枝都用塑料袋或塑料网包装,然
后捆扎,整束花用白色吸水纸包裹后放在盛水或保鲜液的容器中湿藏。包装方式上,为防止花苞因挤压而褐化,采后依品种、品质等级、长度分级别类,花茎基部以胶带粘捆成把,每把以P.P 套袋或以纸张包扎保护。入箱方法上,各层花反向堆放,花朵朝外,离箱缘8厘米。装箱时,中间需以皮筋固定;封箱需用胶带;纸箱两侧需打孔,孔口距箱口8厘米;纸箱宽度为30厘米或40厘米。另一说:白色马蹄莲每10枝一把,小包装中5—10把一件、中包装15—20把、大包装30把;彩色马蹄莲每5枝一把,小包装中5—10把一件、中包装15—20把、大包装30把。
标识:必须注明切花种类、品种名、花色、级别、装箱容量、生产单位、产地、采
切时间。
五、 促成栽培管理 马蹄莲的促成栽培主要就是温度管理,若将块茎提前冷藏,并在立秋后下种,则可提早到10月份开花;一般在9月中旬下种的植株,可于12月开花;冬季促成则需严格保温或加温,马蹄莲对光照不敏感,只要保持温度在20℃左右,即可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开花;3月份开花的植株,更应持续保温或加温。
六、彩色马蹄莲的管理要点 与水生的白花种不同,彩色马蹄莲多为陆生种,因此
仅在旱田能够栽培。栽培管理的要点主要有: ①以稍深植为佳,并以球根高度的2倍左右覆土;
②彩色马蹄莲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应保持保护地内的温度相对均衡,即白天18—25℃,夜间不低于16℃,切忌昼夜温差变化过大,越冬最低温度不能低于6℃;
③防止土壤过于潮湿,多雨季节应培土以防植株基部渍水,冬季宜干,尤其在花期要适当控水;
④彩色马蹄莲喜半阴环境,夏季为休眠期,更要充分遮荫越夏,还应敷草以防地温上升; ⑤施肥量也要稍多,生长期每10天左右施1次以氮为主的液肥,每15天左右叶面喷施一次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特别在孕蕾期和开花前,增施磷钾肥有助于花大色艳,并促使地下块茎的膨大和分蘖数的增多;
⑥将黄花马蹄莲的种球在50PPm 的赤霉素(GA )中浸泡一下,阴干后种植,可以明显提高产花量。
七、白色马蹄莲效益分析
按照每标准棚450株,每丛年采花30枝(一丛10株),年每棚采收13500枝,以13000枝计算。以每枝批发价0.10元计,产值为1300元,扣除农药、肥料费用300元,净利润为1000元,折合每亩利润3000元。零售和批发价达到0.5—1.00元时,利润更高。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贵阳市马蹄莲主要病虫害为:蚜虫、“王婆婆”、蛞蝓(鼻涕虫)。。。。。。
马蹄莲栽培时忌连作。通常对块茎及土壤进行消毒,注意种球贮藏期间的通风换气并去除病球、定期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病、根腐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蓟马、粉蚧、红蜘蛛、卷叶虫和夜蛾等。
(一)细菌性软腐病:是马蹄莲生产发展最严重的病害,能危害所有品种的马蹄莲,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在9—40℃,最适温度为25--30℃时可以发生,在气温达到32℃时,开始发病。此病在PH5.3—9.0(最适为7.3)都能生长。全株均可受害。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展后组织软化、变色、凹陷或起皮,病班边缘初期界限明显,随病情扩展逐渐看不清界限,后软腐。叶片染病时出现不规则水浸状病班,向四周扩展,致叶片腐烂。扩展到茎部时茎也腐烂,使植株倒伏。地下块茎染病时,叶片出现系统性黄化,造成块茎内部腐烂或出现乳黄色混浊粘稠菌液,严重的整株死亡。(植株受其侵染后,先是近地表的茎基部软腐,后期地茎也受侵染发生腐烂,最后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的品种。如:Pink 、opal 、Domingue 等,开红花的品种发病较轻;
2、病株,病株周围用2000(一说200倍,请经过试验后慎重使用)倍福尔马林对土壤消毒,并喷洒波尔多液防止扩展;
3、受污染的土壤用40%的甲醛40倍处理; 4、用疏松、排水良好,PH5.6—6.6的土壤作苗床;
(二)根腐病:受侵染的植株在即将开花时,其下部叶片产生浅黄色条纹,变软、萎蔫,最后变褐死亡。开放的花朵畸形,顶部变褐,一直蔓延到花梗。地下大部分根腐烂,其余的呈水浸状软腐。块茎一般不受侵染。防治方法: 1、清除销毁病株;
2、块茎用50℃热水或40%的甲醛55倍液浸泡1小时,凉干后再贮藏。
(三)叶斑病:叶片主脉两侧产生褪绿色黄斑,逐渐扩大呈圆形至椭圆形,内灰白色,边缘
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微小的灰黑色粒状菌核。防治方法: 1、用60%福美双或30%菌核利或80%代森锌等进行土壤消毒;
2、发病初期喷洒50%福美砷1000倍液或2%硫酸亚铁或波尔多液(1:1:200)。 (四)粉虱:在高温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粉虱危害,刺吸叶片汁液,影响生长发育。防治方法:栽培不要过密,及时剪除带有粉虱的枝条,每隔一周喷施40%氧化乐果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防治。
九、元旦、春节开花方法
将块茎在7—8月栽植,加强管理,保持15℃以上的温度,给予充足阳光,以后逐步提高
温度20--25℃,可以在1—2月如期开花。 十、栽培技巧总结
1、切花马蹄莲:在萌芽后,用20—50mg/L的GA (赤霉素)药液喷生长点,可以使花梗显著伸长。
2、盆花马蹄莲:每个球茎用0.5克/千克浓度的PP 333(多效锉)与少量细土混合均匀后撒施在球茎周围,填土压实,可以明显降低株高、提前花期、花多粗壮、花期延长。
十一、花期调控技术(鲜切花):保证11月下旬---翌年6月均产花。
十二、盆花马蹄莲常年开花方法(上海经验):
1、翻盆换土:第一次在四月初,冬花开过后,第二次在立秋后进行。要分株栽培,每
株不要超过3个叶丛,土壤要疏松,底肥要充足,营养要保持;
2、疏阴养护:三伏天将马蹄莲放在疏阴下养护,不要直接日晒,不能完全遮阴,雨季
到来前要经常向地面喷水以保持湿度,盆土要保润,不得间干,每10—12天追一次稀薄肥。10月中旬移入室内,以后多见阳光,注意通风,防止病虫害发生;
3、及时修剪:马蹄莲叶片寿命短,外围老叶、黄叶要及时剪掉。花谢后要及时拔去残
花和花莛,保证养分充足,延续后来开花。浇水时不要向株丛上喷洒,以防修剪和拔
除处腐烂,感染全株;
4、保持温湿:盛夏和寒冬是马蹄莲能否常年开花的关键。盛夏的七月中旬,应将盆株
移到有穿堂风的地方,最好全部遮阴,中午和下午向地面喷水2—3次以防暑降温,白天最高气温如果不超过30℃,即可继续开花。冬季室温以16℃--18℃为宜,最低不能低于8℃。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应向四周喷水增湿,以防叶片黄边,同时应增加光照,使冬季连续开花。
5、盆栽用土:园土2份、砻糠灰1份加适量骨粉或厩肥;园土2份、泥炭土1份,加适量过磷酸钙和腐熟的蘑菇泥。
贵阳市农业局花卉产业处
开始时间: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结束时间:二○一三年元月三十一日
整 理 者:李 涛 参考著作:
1、《西南园艺》2003年第四期 龙雅宜著作《马蹄莲》---北京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 邮编100093
2、《花卉花期调控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黄定华 主编
马 蹄 莲 综 合 技 术 资 料
(仅供参考)
马蹄莲[学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K.Spreng]为天南星科(Araceae)马蹄莲属
(Zantedesch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球根花卉。Zantedeschia 是意大利著名的医学家和植物学家Giovanni Zantedeschi(1771--1846)。种名aethiopica 意为“已知世界的南方”,如埃及和利比亚南部地区,多个非洲南部原产的植物都被冠以此名。马蹄莲是国际花卉市场上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又称慈姑花、海芋、海芋百合、百合花、喇叭花、番海芋(日本)、水芋、野芋、观音莲、佛焰苞芋等。英文名为Calla Lilyhuo 或Calla 、Calla Lily 、Common Call 、Lily-of-the-Nile 。拼音:ma ti lian。原产埃及和南非的开普敦(从西开普敦到东开普敦、夸祖鲁—纳塔尔、普马兰加,到北方省的广大地区)沼泽地或河流旁等地。若温度适宜,可以周年开花。其地下具肥大褐色的肉质根茎,块茎为纺锤形(彩马块茎为不规则扁圆形),株高60—120厘米,茎叶基生、叶片绿色、全缘、呈大椭圆形、箭形或戟形,先端锐尖,基部截形,叶长15--45厘米,叶柄长50—70厘米;花茎基生,高与叶相近,佛焰苞以纯白色为主,形大、短漏斗状、喉部开张、先端尖、反卷,似马蹄状,故名。佛焰苞长10--25厘米(贵阳市生产上实际测量为9.5—14.5),花蕊为肉穗花序,呈鲜黄色,直立、在佛焰苞中央,上部生雄花,有离生雄蕊2—3枚,雄花部分比雌花部分约长4倍,具2—3雄蕊,下部生雌花,具雌蕊3枚,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浆果,子房1—3室,每室具种子4粒。花叶同赏,是花束、捧花、艺术插花、喜庆花篮和墓地花卉等的极好切叶切花材料,且花期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栽培管理又比较省工,我国南北方广为种植,目前在切花生产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鲜花销售上,其花语是:希望、清秀、挺拔、雄壮之美、气质高雅、真诚爱心、白马王子、永结同心、共结同心、吉祥如意、圣洁虔诚、心意相连、白头偕老、纯洁幸福等。国际鲜切花市场以新西兰为主产国,国内以昆明地区为主产区,另有上海、广州、广西、浙江、江苏等地做鲜切花栽培。长江流域一带设施栽培主要花期在10月到翌年5月。3--4月为盛花期。贵阳地区以清明前后做墓地花卉用为主,其余时间以家庭瓶插和花店做花篮为主。
一、 主要园艺栽培类型:
目前主要园艺栽培种为白花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佛焰苞高度55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13℃,栽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70—95天。主要园艺变型为小马蹄莲(var.minor
Engler forma childsiana Hort),比原种低矮,多花性,四季开花,耐寒性较强,温暖地区冬天可以在户外生长开花[另介绍:小马蹄莲(Z 。aethiopica var。minor f 。childstana ),比原种低矮,四季开花,较耐寒,在温暖地区可以在户外开花]。国内马蹄莲有3个栽培类型,即青梗种(绿柄品种,我市主要是此类型)、白梗种(白柄品种)、红梗种(红柄品种)。依照环境和降水量的不同,有的是常绿植物,有的是休眠植物。在西开普敦,夏季休眠,而夏季多雨地区冬季休眠,但是沼泽地上的马蹄莲则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东森公司在烂田中种植,土壤含水量高,比青山村的长势好)。另外马蹄莲属同属植物约有8种,常见栽培种通常称为彩色马蹄莲,主要有黄花马蹄莲{Z.elliotiana Engler、Zantedeschia elliottiana(W 。Wats 。)Engl 、英文名:golden calla、yellow call。又称黄花海芋}、红花马蹄莲(Z.rehmannii Engler、Zantedeschia rehmannii Engl。英文名:Pink calla、red calla、rose lalla lily。又称红花海芋。) 、银星马蹄莲(Z. albo-maculata Baill)、黑心黄马蹄莲(Z. tropicalis Hort. )和彩色杂交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 主要园艺栽培品种有:开白花的白柄品种、开黄白色花的绿柄品种、开白色花的红柄品种及彩色杂交种)等彩色种,其佛焰苞分别呈深黄色、粉色至红色或白色、黄色或乳白色、深黄色,喉部有黑色斑点,亦有淡黄色、杏黄色和粉色者,叶箭形,有白色斑点。主要花期分别在5—6月、4—5月、7—8月。均原产于南非。另有四季马蹄莲(Z.aethiopica Var.minor) ,多花性,四季开花,佛焰苞白色。
马蹄莲主要品种:切花类的阳光(Sun light) ,黄色、查尔德希安娜(childsiana),纯白色、绿女神(Green Goddess),白花绿镶边。另有:Pink 、opal 、Domingue 、小妮子、红贝、银河。
彩色马蹄莲品种(商业品种) 介绍
北京市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田村路 电话:010-88701087 传真:010-88701494 邮编:100039 E-mail: postmaster@gldadi.com 二、生物学特性
马蹄莲性质强健、性喜温暖、喜好潮湿土壤,稍微荫蔽的环境,对水分要求有两种类型,湿生型:常在水中栽培,如四季马蹄莲;旱生型:如黄花、红花马蹄莲,但是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喜肥,好强光照,但也能耐阴,忌干旱与夏季暴晒,但是花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否则佛焰苞常带绿色,冬季阳光不足会影响开花(花少),冬季低温而光照强,有利于开花和提高花的品质。不耐寒,越冬应在4—5℃以上,0℃以下块茎、茎杆、叶片就会受冻。生育适温为白天15--25℃,冬季生长适温10℃,白花夜间不低于13--16℃时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红花种和黄花种夜温应不低于16℃。夏季遇25℃以上的高温会出现盲花(有花苞但不开花)或花出现枯萎现象,或中途停止发育。生长期间需水量大,空气湿度宜大。要求栽培土壤富含腐殖质、土壤疏松、PH 值为5.5—7.0的沙质壤土。自然花期从10月至翌年5月,在冬暖夏凉地区能全年开花,露地4—5月为盛花期。通常在主茎上,每展开4片叶就各分化2个花
芽,夏季遇25℃以上高温,会出现盲花或花枯萎现象,或中途停止发育。因此,从理论上讲,具有一个主茎的球根可在一年内分化6—8个花芽,然而在实际栽培中,每株只能采切3--4.枝切花(一说商品生产可以采6—8枝)。
马蹄莲叶片枯萎休眠后,再次栽种前块茎约有3个月的休眠期。白花马蹄莲夏季休眠,杂交彩马冬季休眠。
黄花马蹄莲{Z.elliotiana }:叶片广卵状心脏形,鲜绿色,有白色半透明斑点,佛焰苞深黄色,高度45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度16℃,栽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55—80天。
红花马蹄莲(Z.rehmannii ) :叶片披针形,佛焰苞狭、小,粉红色,高度40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度16℃,栽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55—85天。
银星马蹄莲(Z. albo-maculata ):叶面上有白色斑点,佛焰苞黄色或乳白色,高度45厘米以上,要求最低温度16℃,栽植后至第一朵花时间60—85天。
彩色马蹄莲杂交品种性状表
种苗选购与保鲜、定植比较表
三、繁殖与栽培管理方法
1. 种子繁殖方法 主要用于杂交育种工作,收获种子后清除果肉杂质即播或春、秋播种。播前用70℃热水浸种,取出后盖上湿沙保湿。每天用水喷淋一次,15天左右可以出芽,然后播种,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控温18--24℃并加大湿度,一周(一说:3—4周)后可以出苗,生长期适温15--25℃,夜间温度不低于10℃即可。管理得当,实生苗第二年即可成为开花球。
2.繁殖方法 生产上常用自然分球(小块茎)繁殖。在春秋两季,或在花期以后、夏季休眠期进行,取多年生块茎进行剥离分栽即可,注意每丛须带有芽。多数在八月下旬---九月初种植,一般种植2年后的马蹄莲可按1:2甚至1:3分栽。6年生的马蹄莲一丛10株的可以分栽3—5个单株。分栽的大块茎经1年培育即可成为开花球,较小的块茎须经2—3年才能成为开花植株。
小球栽种时注意用土疏松、肥沃,最适宜的土壤为腐殖质土加粗沙加泥炭藓(或珍珠岩或壤土),比例为1:1:1;上述混合基质每立方米加过磷酸钙1.5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亚铁0.5公斤。小球栽植深2—2.5厘米,株行距10×20厘米。出芽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芽后及生长旺盛期给予充足的水、肥供应,即生长旺盛时期可每7--10天左右施1次稀薄、腐熟的肥水,浓度0.2%;生长期间若有花茎出现,应及时拔除之,以保证养分供应给块茎的膨大发育;马蹄莲喜高温高湿,气温较高时,多施肥水;而当气温低时,应减少肥水供应。
3.定植前准备 马蹄莲切花大田栽培要求耕作层的厚度有30—40厘米即可(因为马蹄莲是浅根水平分布根系)。充分供水是高产优质的关键之一。持水力强的粘重土壤比保水能力
差的沙质土壤更有利于马蹄莲的生长。定植前施足基肥,每公顷可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堆肥30000千克(折合2000千克/亩),过磷酸钙1050千克(折合70千克/亩)、菜饼及骨粉各450千克(折合30千克/亩),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整平。然后用55%的敌克松稀释500—800倍即兑水200—300公斤进行消毒,白色马蹄莲在大棚内一般做畦宽120厘米、操作行宽30—40厘米,走道高于畦面20~25厘米;露地栽培时畦宽90—120厘米,4月中旬栽植时按30厘米的行距,18—25厘米的株距植于畦中,种植后立即用硫酸链霉素喷洒,以防软腐病。切花栽培时土质可用1份有机质、1份泥炭土、1份沙混合。盆栽宜选腐植质丰富的粘质土,配方:园土4份、泥炭土3份、堆肥土2份、河沙1份或园土5份、堆肥3份和适量的草木灰配合或园土2份、砻糠灰1份、骨粉或厩肥适量,或细碎塘泥2份、腐叶土(或厩肥)1份,加入适量过磷酸钙和腐熟的牛粪。9月上旬盆栽时,盆口径12厘米,每盆栽1—2个块茎;作盆栽切花栽培时,盆口径18厘米以上,每盆3—5个块茎。
4.定植期与越夏方法 以终花期后的5—6月份定植为主,边培育植株边采花,夏季遮荫,隔一年从植株基部短截,作多年生宿根栽培。栽培设施以不加温的塑料大棚居多,产花期可从12月至翌年6月上旬。
马蹄莲的自然花期在3—5月,6—7月是夏季休眠期,可停止浇水施肥,直接留土越夏要加盖60%的遮阳网,迫使它提早打破休眠,但是要求土壤用敌克松浇灌消毒,防止烂球。夏季如何处理,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3种,各有利弊:
(1) 5—6月终花后,于7月收球,在通风处晾干,或入冷库贮藏,到秋季定植。此法较费工,花期迟,球损耗多,但土地可进一步淋洗消毒,种球可进一步筛选,重新按大小排球。 (2) 5—6月终花后,直接留在土中越夏,迫使它提早打破休眠。此法花期早,较省工,但土壤要求病害少,并在夏季用敌克松浇灌土壤,防止烂球。但第二年会因密度过大而增加剥芽工作量,或影响出花率。
(3) 5—6月终花后,7月收球,连泥团挖起,立即再植于事先准备好的土壤中假植,不浇水,不施肥。立秋后再浇1次水,新芽即发出。此法的种球损失少,密度可保持不变,又能进行换茬,淋洗土壤操作比第一种方法省工,花期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因此生产上应用较多。
5.定植
取无病块茎,在地下部15—20厘米左右处切断,每株应具有3-4个主球并带子球的根丛,然后定植于经过仔细整过地,且浅淹水的圃地(白色马蹄莲),注意勿深植,一般以原土印稍高为宜(一说:覆土约5厘米。另一说:视种球大小及土温状况约6—14厘米,原则上土温低则浅植,土温高则深植)。标准棚定植株丛数为400—500(株行距50×70厘米),不能少于400株丛和超过500株丛,否则效益不好和密度过大,一个标准棚内开四厢,一厢两行,一行50—65株丛,栽培时视待分的株丛大小,按照大株每穴一株,中等植株每穴2株丛,小型植株每穴3株丛。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注意:定植时大棚两边的植株不要靠近薄膜,以防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日灼)对植株的影响,大棚边缘定植的植株应远离20—25厘米。黄花马蹄莲在种球收获后,放入冷藏库贮藏,1月中旬定植于温室,3月下旬开花;2月中旬定植于温室,4月下旬开花;2月下旬定植于温室,6月上旬开花。
马蹄莲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
说明:霍格兰(HoagLand )和阿农(Amon )配方为1938年产生,现在是世界著名配方。常用计量的一半,稀释2—5倍,每7天浇1—2次,花期暂时停止,干旱时补给水分。
专用配方在使用时,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上,室温5℃(最低)----15℃(适中)----25℃(上限)。夏季高温时应遮阳50%以上。
6.定植后管理.
(1) 温度管理 保护地内的温度以15—25℃最为适宜。到气温开始下降的10月下旬,要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温,冬季应采用双层或三层薄膜保温,若保持10℃以上温度,可连续开花。5月份加盖50%--60%的遮阳网,以降低温度,促使其正常开花。
(2) 水分管理 马蹄莲喜湿,初定植时保持植株和土壤湿度即可,在尚未恢复生长前,水分不宜太多,生长期内应充分浇水(白色马蹄莲有“浇不死的马蹄莲之说”,可以浅水栽培),水分不足常造成叶柄折断的现象。通常水温约15℃左右,浇灌用水的pH 以6.5—7.0为宜。花后进入休眠期时,应逐渐减少浇水。生育过程中,常在叶面、地面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地面铺稻草以保持土壤湿度。待5月以后植株开始枯黄,应少浇水,保持干燥,促使其休眠。全部黄枯后,可取出块茎,通风贮藏。秋冬季覆盖塑料薄膜期间,因夜间要保温,常洒水,成高温多湿状态。晴天时,应注意棚内的换气通风,防止植株徒长软弱。
(3) 肥料管理 马蹄莲为喜肥植物,在生长期间,每10—15天追施肥料1次,到了花期,每4—5天施用一次,特别要增施磷钾肥,主要使用磷酸二氢钾、“爱施牌”高钾型叶面肥,要注意喷洒到叶背和不能长期使用,要以根际施肥为主,少用或不用氮肥(叶片会徒长,花变少),以抗植株倒伏。但切忌肥水浇入叶柄(鞘),否则易造成块茎腐烂。中耕时不能伤球,一旦马蹄莲的块茎受伤,很易感染软腐病,值得注意。
(4) 光照管理 定植后,为促使其提早成活,从温度上升的6月下旬到8月下旬之前,用遮荫网覆盖,遮光30%—60%。但马蹄莲在秋、冬、春三季需充足的阳光。越夏若要保持不枯叶,至少遮光在60%以上。
遮阳网的幅度规格有90、150、160、200、220、250、320厘米等,遮光率的规格有25%、30%、35%、40%、45%、50%、65%、85%等,一般使用寿命3—5年。
(5) 营养体管理 定植后的第一年,为使植株生育充实,可不摘芽。但自定植后的第二年开始应摘芽,保证每平方米3-4株,每株带10个球左右,其余全部摘除。否则由子球或小球发生的大量芽体,会造成株间的通风不良,而且营养体的生长旺盛,易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不平衡,使切花产量减少。此外,当植株生长过于繁茂时,可除去老叶、大叶,或切除叶片的1/3左右,以抑制其营养生长,促使花梗不断抽生。一般在花期每株保持4枚叶片(注意:不是每丛),花茎抽起时多施钾、钙肥。
(6)切花采摘 以花开八成为标准。贵阳市实际状况为:以小卷筒状占70%、中大卷筒
状占20%、半开或全开占10%的比例上市为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花商需要,而且可以延长货架寿命。白色马蹄莲以卷曲的佛焰苞开展时,就地就近上市;彩色马蹄莲以佛焰苞展开3/4至完全展开之间,穗状花序的花粉尚未脱落前为采收适期。当佛焰苞初展,其尖端向下倾,色泽由绿转白时为远距离运输的采收时间,近距离销售时,可以待佛焰苞展开时采收。因为佛焰苞在采收后一般很难再开大,因此不宜过早采收。采摘时必须用双手紧握花茎底部用力从叶丛中拔除,如果用剪刀剪切会延长第2枝花的采收时间。发根好的马蹄莲,一叶之间可以分化两个花芽,抽生2支花。采下的马蹄莲每10枝一捆,立即插入清水或保鲜液,再次切茎时切去长度1.5-2.0厘米,并在水中切茎,保存于保鲜液中3—4小时后冷藏,可以保持良好的吸水性,以防失水使花茎弯曲。切花后湿藏在4℃的条件下,可以保存7天,若超过1天时,应将花束移到清水或只含杀菌剂的水中再冷藏。长途运输可在保湿包装箱内4℃条件下干运,但需将切花固定,以防伤及佛焰苞。(现)显色切花在6--8℃条件下室内贮藏,在水合液中处理8—12小时后再使用,瓶插寿命约7—20天(插花时要去除梗上基部白色部分,以防烂梗,因其茎内富含海绵状物质,比较松软,不易插入花泥,应在花茎内插入木质状辅助茎,插花时常与松、竹、梅等搭配)。把花茎置于0.1毫摩/升的蔗糖中处理12小时,可以防止花茎在水中裂开。花茎基部用湿棉花和塑料纸包裹,然后装箱上市出售。在温度为5—25℃条件下进行常温贮藏,结合保鲜液的使用,马蹄莲可以在短期内不影响品质。
四、切花术语与切花标准
鲜切花:自活体植株上剪切下来专供插花及花艺设计用的枝、叶、花、果的统称,包括切花、切枝、切叶和切果等;
切花:各种剪切下来以观花为主的花朵、花序或花枝,如月季、非洲菊、唐菖蒲等; 佛焰苞:着生在肉穗花序外的一个大形苞叶,多具各种美丽的色彩,成为主要观赏对象,天南星科植物多有之,如马蹄莲、火鹤等;
切花整体感:花朵、花序、花茎(花葶)、叶片的整体观感,包括是否完整、新鲜、匀称等;
成熟度:花朵、叶片或果实等发育成熟度,作为鲜切花采收的重要指标,常因种和品种而异。成熟度高,表示鲜切花处于最佳采收期;成熟度一般,表示采收期稍早或稍晚。
马蹄莲标准的不同划分
1、公共标准:鲜切花质量等级划分公共标准
2、国内马蹄莲切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3、马蹄莲分级标准《鲜切花生产、分级、包装技术手册》(白色、彩色马蹄莲通用)
马蹄莲枝长分类《鲜切花生产、分级、包装技术手册》(白色、彩色马蹄莲通用)
4、新西兰标准:
5、包装与标识:
包装:各层切花反向叠放箱中,花朵朝外,离箱边5厘米;小箱为10扎或20扎,
大箱为40扎;运输时放在60×45×30厘米的衬膜瓦楞纸箱内,且保持衬膜湿润,衬膜和纸箱要设置透气孔,运输温度为4℃。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一枝都用塑料袋或塑料网包装,然
后捆扎,整束花用白色吸水纸包裹后放在盛水或保鲜液的容器中湿藏。包装方式上,为防止花苞因挤压而褐化,采后依品种、品质等级、长度分级别类,花茎基部以胶带粘捆成把,每把以P.P 套袋或以纸张包扎保护。入箱方法上,各层花反向堆放,花朵朝外,离箱缘8厘米。装箱时,中间需以皮筋固定;封箱需用胶带;纸箱两侧需打孔,孔口距箱口8厘米;纸箱宽度为30厘米或40厘米。另一说:白色马蹄莲每10枝一把,小包装中5—10把一件、中包装15—20把、大包装30把;彩色马蹄莲每5枝一把,小包装中5—10把一件、中包装15—20把、大包装30把。
标识:必须注明切花种类、品种名、花色、级别、装箱容量、生产单位、产地、采
切时间。
五、 促成栽培管理 马蹄莲的促成栽培主要就是温度管理,若将块茎提前冷藏,并在立秋后下种,则可提早到10月份开花;一般在9月中旬下种的植株,可于12月开花;冬季促成则需严格保温或加温,马蹄莲对光照不敏感,只要保持温度在20℃左右,即可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开花;3月份开花的植株,更应持续保温或加温。
六、彩色马蹄莲的管理要点 与水生的白花种不同,彩色马蹄莲多为陆生种,因此
仅在旱田能够栽培。栽培管理的要点主要有: ①以稍深植为佳,并以球根高度的2倍左右覆土;
②彩色马蹄莲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应保持保护地内的温度相对均衡,即白天18—25℃,夜间不低于16℃,切忌昼夜温差变化过大,越冬最低温度不能低于6℃;
③防止土壤过于潮湿,多雨季节应培土以防植株基部渍水,冬季宜干,尤其在花期要适当控水;
④彩色马蹄莲喜半阴环境,夏季为休眠期,更要充分遮荫越夏,还应敷草以防地温上升; ⑤施肥量也要稍多,生长期每10天左右施1次以氮为主的液肥,每15天左右叶面喷施一次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特别在孕蕾期和开花前,增施磷钾肥有助于花大色艳,并促使地下块茎的膨大和分蘖数的增多;
⑥将黄花马蹄莲的种球在50PPm 的赤霉素(GA )中浸泡一下,阴干后种植,可以明显提高产花量。
七、白色马蹄莲效益分析
按照每标准棚450株,每丛年采花30枝(一丛10株),年每棚采收13500枝,以13000枝计算。以每枝批发价0.10元计,产值为1300元,扣除农药、肥料费用300元,净利润为1000元,折合每亩利润3000元。零售和批发价达到0.5—1.00元时,利润更高。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贵阳市马蹄莲主要病虫害为:蚜虫、“王婆婆”、蛞蝓(鼻涕虫)。。。。。。
马蹄莲栽培时忌连作。通常对块茎及土壤进行消毒,注意种球贮藏期间的通风换气并去除病球、定期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病、根腐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蓟马、粉蚧、红蜘蛛、卷叶虫和夜蛾等。
(一)细菌性软腐病:是马蹄莲生产发展最严重的病害,能危害所有品种的马蹄莲,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在9—40℃,最适温度为25--30℃时可以发生,在气温达到32℃时,开始发病。此病在PH5.3—9.0(最适为7.3)都能生长。全株均可受害。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展后组织软化、变色、凹陷或起皮,病班边缘初期界限明显,随病情扩展逐渐看不清界限,后软腐。叶片染病时出现不规则水浸状病班,向四周扩展,致叶片腐烂。扩展到茎部时茎也腐烂,使植株倒伏。地下块茎染病时,叶片出现系统性黄化,造成块茎内部腐烂或出现乳黄色混浊粘稠菌液,严重的整株死亡。(植株受其侵染后,先是近地表的茎基部软腐,后期地茎也受侵染发生腐烂,最后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的品种。如:Pink 、opal 、Domingue 等,开红花的品种发病较轻;
2、病株,病株周围用2000(一说200倍,请经过试验后慎重使用)倍福尔马林对土壤消毒,并喷洒波尔多液防止扩展;
3、受污染的土壤用40%的甲醛40倍处理; 4、用疏松、排水良好,PH5.6—6.6的土壤作苗床;
(二)根腐病:受侵染的植株在即将开花时,其下部叶片产生浅黄色条纹,变软、萎蔫,最后变褐死亡。开放的花朵畸形,顶部变褐,一直蔓延到花梗。地下大部分根腐烂,其余的呈水浸状软腐。块茎一般不受侵染。防治方法: 1、清除销毁病株;
2、块茎用50℃热水或40%的甲醛55倍液浸泡1小时,凉干后再贮藏。
(三)叶斑病:叶片主脉两侧产生褪绿色黄斑,逐渐扩大呈圆形至椭圆形,内灰白色,边缘
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微小的灰黑色粒状菌核。防治方法: 1、用60%福美双或30%菌核利或80%代森锌等进行土壤消毒;
2、发病初期喷洒50%福美砷1000倍液或2%硫酸亚铁或波尔多液(1:1:200)。 (四)粉虱:在高温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粉虱危害,刺吸叶片汁液,影响生长发育。防治方法:栽培不要过密,及时剪除带有粉虱的枝条,每隔一周喷施40%氧化乐果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防治。
九、元旦、春节开花方法
将块茎在7—8月栽植,加强管理,保持15℃以上的温度,给予充足阳光,以后逐步提高
温度20--25℃,可以在1—2月如期开花。 十、栽培技巧总结
1、切花马蹄莲:在萌芽后,用20—50mg/L的GA (赤霉素)药液喷生长点,可以使花梗显著伸长。
2、盆花马蹄莲:每个球茎用0.5克/千克浓度的PP 333(多效锉)与少量细土混合均匀后撒施在球茎周围,填土压实,可以明显降低株高、提前花期、花多粗壮、花期延长。
十一、花期调控技术(鲜切花):保证11月下旬---翌年6月均产花。
十二、盆花马蹄莲常年开花方法(上海经验):
1、翻盆换土:第一次在四月初,冬花开过后,第二次在立秋后进行。要分株栽培,每
株不要超过3个叶丛,土壤要疏松,底肥要充足,营养要保持;
2、疏阴养护:三伏天将马蹄莲放在疏阴下养护,不要直接日晒,不能完全遮阴,雨季
到来前要经常向地面喷水以保持湿度,盆土要保润,不得间干,每10—12天追一次稀薄肥。10月中旬移入室内,以后多见阳光,注意通风,防止病虫害发生;
3、及时修剪:马蹄莲叶片寿命短,外围老叶、黄叶要及时剪掉。花谢后要及时拔去残
花和花莛,保证养分充足,延续后来开花。浇水时不要向株丛上喷洒,以防修剪和拔
除处腐烂,感染全株;
4、保持温湿:盛夏和寒冬是马蹄莲能否常年开花的关键。盛夏的七月中旬,应将盆株
移到有穿堂风的地方,最好全部遮阴,中午和下午向地面喷水2—3次以防暑降温,白天最高气温如果不超过30℃,即可继续开花。冬季室温以16℃--18℃为宜,最低不能低于8℃。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应向四周喷水增湿,以防叶片黄边,同时应增加光照,使冬季连续开花。
5、盆栽用土:园土2份、砻糠灰1份加适量骨粉或厩肥;园土2份、泥炭土1份,加适量过磷酸钙和腐熟的蘑菇泥。
贵阳市农业局花卉产业处
开始时间: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结束时间:二○一三年元月三十一日
整 理 者:李 涛 参考著作:
1、《西南园艺》2003年第四期 龙雅宜著作《马蹄莲》---北京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 邮编100093
2、《花卉花期调控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黄定华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