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No.1
WordsFromSlide
第八章 酒与名人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
WordsFromSlide
思考题
说出唐宋以来与酒有关的几个文人。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
WordsFromSlide
纵观古代文坛,酒与名人的忧乐相伴,名人的悲欢与酒相依。名人高兴时,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痛苦时,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酒醉诗情,文美酒醉;名人借酒而神采飞扬,酒借名人而更添神韵。名人与酒结下喜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名人酒文化”。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4
WordsFromSlide
一、魏晋风度与酒
1、曹植因酒失父宠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5
WordsFromSlide
2、酒与陶渊明
东晋的陶渊明,公元192--232年,字符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字号五柳先生,是我国古代诗词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第一个将酒与诗完美结合并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酒独特的象征意义。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6
WordsFromSlide
二、唐代诗人与酒
1、酒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曾被杜甫称为“酒中仙”。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之
一。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比较有名的酒诗有《将进酒》 《把酒问月》 《金陵凤凰台置酒》 《对酒》等等。
《月下独酌》,其“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实在是李白关于“酒的自白”。
李白有酒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与其说李白是诗仙,不如说酒仙更有人情味,醉酒下的诗文,气势强烈,意境奇特,想象大胆,语言夸张。
想长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入京时“应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忧愁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千里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思考人生“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知是酒成名了李白,还是李白成名了酒。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为一体,使中国酒文化得到最好的发扬。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7
WordsFromSlide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8
WordsFromSlide
2、酒与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诗圣”。唐代诗人多好酒,杜甫除将嗜酒继承之外,将“穷愁”引进高雅的酒文化,并赋予“酒” 全新的内涵,酒诗以俗化、穷愁为外在标志,精神内核却是阔达疏朗、坚韧深邃,打破传统酒文化疏狂外表下的个人得失的狭隘,体现自觉的殉道精神。诗词中呈现诗人一生穷困悲愁生活的剪影,展示唐代历史现实的画卷。酒中散发真挚友谊的醇香,闪耀着美好人生的光辉。酒中包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芬芳。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9
WordsFromSlide
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与饮酒有关的有300多首,占21%。诗人与酒关系密切。《曲江二首》之二是最真实的写照。七律,只切取前四句“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拼命喝酒。另有《曲江对酒》是同时之作,“纵饮久拼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为了纵饮,不惜抛开职务懒朝。杜甫,终身嗜酒,且卒于酒。说其死于酒肉加白酒的中毒。
杜甫饮酒诗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白居易受其影响,其《秦中吟·歌舞》无论是反映现实的思想内容,还是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都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影响。元好问《和白枢判》一诗中有“白日放歌须纵酒,清朝有味是无能”,第一句便是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原文搬来。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0
WordsFromSlide
3、酒与白居易
晚唐诗人,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十七八岁时白居易初到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忐忑不安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看署名借题发挥“居易,居易?如今长安柴昂米贵,想在长安居住可不大容易。”但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禁拍案叫绝,慌忙改口“如此奇才,能写出这等好诗,想来在长安留下来也就‘居易、居易’了。”于是,刮目相看,郑重设宴款待。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1
WordsFromSlide
白居易三十来岁并不嗜酒,他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表明自己对饮酒的态度“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公元815年,皇帝安排白居易陪太子读书,遭诬陷被贬为江州司马,打击很大。其后抱定“独善其身”, “面上消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与非”, 而将酒、诗、琴视为“北窗三友”,同时热衷于释迦牟尼。
在洛阳居住十年间,竟得诗千余首,是他一生创作总量的一半之多。大量涉酒的诗篇,差不多都出自这一时期。常常是“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饮相仍,若循环然····故自称吟先生。”
白居易一生以狂饮著称,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2
WordsFromSlide
三、宋代以来文人与酒
1、酒与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诗人。是妇孺皆知的醉翁。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自暴自弃记吾年”,至今这首诗的碑记仍然保留在醉翁亭里。
欧阳修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3
WordsFromSlide
2、酒与苏轼
苏轼,字东坡,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苏轼酒量不大,但常常饮酒,为解闷而饮,为创作而饮,为应酬而饮。自言“吾少时望见酒而醉,今已能饮三蕉叶矣”,相当于现在的白酒二两。不过他实事求是,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说明看得开,服气,不硬撑英雄好汉。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4
WordsFromSlide
苏东坡爱酒,但不沉溺于酒,一般是浅尝浅醉辄止。他在饮酒赋诗时写下的多是对生活的赞美或酒醉后对人生苦难反思后超然物外的解脱。《虞美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
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苏轼在《书临皋亭》中写道: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坋人。当是时,若有时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可见,苏轼喜酒,但不玩酒,更不被酒玩,醉后多是对人生的思考,只是喜欢酒所营造出的浓浓融洽氛围和酒后带给他的创作灵感。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5
WordsFromSlide
3. 酒与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6
WordsFromSlide
4. 酒与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7
WordsFromSlide
5. 酒与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
WordsFromSlide
第八章 酒与名人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
WordsFromSlide
思考题
说出唐宋以来与酒有关的几个文人。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
WordsFromSlide
纵观古代文坛,酒与名人的忧乐相伴,名人的悲欢与酒相依。名人高兴时,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痛苦时,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酒醉诗情,文美酒醉;名人借酒而神采飞扬,酒借名人而更添神韵。名人与酒结下喜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名人酒文化”。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4
WordsFromSlide
一、魏晋风度与酒
1、曹植因酒失父宠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5
WordsFromSlide
2、酒与陶渊明
东晋的陶渊明,公元192--232年,字符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字号五柳先生,是我国古代诗词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第一个将酒与诗完美结合并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酒独特的象征意义。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6
WordsFromSlide
二、唐代诗人与酒
1、酒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曾被杜甫称为“酒中仙”。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之
一。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比较有名的酒诗有《将进酒》 《把酒问月》 《金陵凤凰台置酒》 《对酒》等等。
《月下独酌》,其“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实在是李白关于“酒的自白”。
李白有酒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与其说李白是诗仙,不如说酒仙更有人情味,醉酒下的诗文,气势强烈,意境奇特,想象大胆,语言夸张。
想长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入京时“应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忧愁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千里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思考人生“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知是酒成名了李白,还是李白成名了酒。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为一体,使中国酒文化得到最好的发扬。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7
WordsFromSlide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8
WordsFromSlide
2、酒与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诗圣”。唐代诗人多好酒,杜甫除将嗜酒继承之外,将“穷愁”引进高雅的酒文化,并赋予“酒” 全新的内涵,酒诗以俗化、穷愁为外在标志,精神内核却是阔达疏朗、坚韧深邃,打破传统酒文化疏狂外表下的个人得失的狭隘,体现自觉的殉道精神。诗词中呈现诗人一生穷困悲愁生活的剪影,展示唐代历史现实的画卷。酒中散发真挚友谊的醇香,闪耀着美好人生的光辉。酒中包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芬芳。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9
WordsFromSlide
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与饮酒有关的有300多首,占21%。诗人与酒关系密切。《曲江二首》之二是最真实的写照。七律,只切取前四句“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拼命喝酒。另有《曲江对酒》是同时之作,“纵饮久拼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为了纵饮,不惜抛开职务懒朝。杜甫,终身嗜酒,且卒于酒。说其死于酒肉加白酒的中毒。
杜甫饮酒诗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白居易受其影响,其《秦中吟·歌舞》无论是反映现实的思想内容,还是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都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影响。元好问《和白枢判》一诗中有“白日放歌须纵酒,清朝有味是无能”,第一句便是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原文搬来。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0
WordsFromSlide
3、酒与白居易
晚唐诗人,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十七八岁时白居易初到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忐忑不安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看署名借题发挥“居易,居易?如今长安柴昂米贵,想在长安居住可不大容易。”但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禁拍案叫绝,慌忙改口“如此奇才,能写出这等好诗,想来在长安留下来也就‘居易、居易’了。”于是,刮目相看,郑重设宴款待。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1
WordsFromSlide
白居易三十来岁并不嗜酒,他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表明自己对饮酒的态度“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公元815年,皇帝安排白居易陪太子读书,遭诬陷被贬为江州司马,打击很大。其后抱定“独善其身”, “面上消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与非”, 而将酒、诗、琴视为“北窗三友”,同时热衷于释迦牟尼。
在洛阳居住十年间,竟得诗千余首,是他一生创作总量的一半之多。大量涉酒的诗篇,差不多都出自这一时期。常常是“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饮相仍,若循环然····故自称吟先生。”
白居易一生以狂饮著称,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2
WordsFromSlide
三、宋代以来文人与酒
1、酒与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诗人。是妇孺皆知的醉翁。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自暴自弃记吾年”,至今这首诗的碑记仍然保留在醉翁亭里。
欧阳修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3
WordsFromSlide
2、酒与苏轼
苏轼,字东坡,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苏轼酒量不大,但常常饮酒,为解闷而饮,为创作而饮,为应酬而饮。自言“吾少时望见酒而醉,今已能饮三蕉叶矣”,相当于现在的白酒二两。不过他实事求是,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说明看得开,服气,不硬撑英雄好汉。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4
WordsFromSlide
苏东坡爱酒,但不沉溺于酒,一般是浅尝浅醉辄止。他在饮酒赋诗时写下的多是对生活的赞美或酒醉后对人生苦难反思后超然物外的解脱。《虞美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
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苏轼在《书临皋亭》中写道: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坋人。当是时,若有时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可见,苏轼喜酒,但不玩酒,更不被酒玩,醉后多是对人生的思考,只是喜欢酒所营造出的浓浓融洽氛围和酒后带给他的创作灵感。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5
WordsFromSlide
3. 酒与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6
WordsFromSlide
4. 酒与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7
WordsFromSlide
5. 酒与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
WordsFromNot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