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商榷(quâ ) 桂棹(zhào) 优劣(liâ) 瞠目结舌( táng) ....
B. 氛围 (fēn) 瞥见(piě) 敛裾 (jū ) 蓊蓊郁郁(wěng) ....
C.长篙(gāo) 猗郁 (yī) 落蕊(ruǐ) 浪遏飞舟(â) ....
D.溯源(suò) 肋骨 (lâi ) 肄(yì)业 冠冕堂皇(guà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缭铐 良辰美景 作揖 精悍
B. 气概 没精打采 袅娜 斑驳
C.怯懦 欢渡春节 惦记 淅沥
D. 嘻笑 曲水流觞 隐密 沧桑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
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
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夏天的夜晚,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
思,好不惬意。
B.此时正是暮春时节,春芳歇尽,柳絮飘飞,春意阑珊。 ....
C.就在这时,他觉得天在转,地在旋,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
D.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
害的情况。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
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
发现其意味深长。
C.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
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
好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
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
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
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
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
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
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
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
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
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
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
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
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
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
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
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
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
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
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
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
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
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
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
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
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
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
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
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
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
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
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 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
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 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
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塑造的这个人物,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
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
推崇与造神。
B. 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
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 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
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数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
国的普遍程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
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
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
‚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
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
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
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
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
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
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
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
‘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③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慊:不满,不高兴。③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竟然 .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虚心研察,情伪乃明/良乃入,具告沛公 ..
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C.则甲曲而乙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水有利则遏以自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11.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
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
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
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并派衙门里的
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共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3分)
答: ②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4分)
答:
③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3分)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作答)(6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 ,齐彭殇为妄作。
(4) ,渺沧海之一粟。
高余冠之岌岌兮,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
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
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
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
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
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
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
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
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
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造势有家归来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
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蹄声,
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变过时,杨梅花开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
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杨梅开花
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
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
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
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是啼
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
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
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
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
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
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
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
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
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
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
富,可读性强。
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答:
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6~19题。(18分)
“力学之父”钱伟长
邓艳玲
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
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钱穆,著名学者)的接济才得以继续上学,因
此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除了白天抓紧时间学习之外,每天晚上学校熄
灯以后,他还总要再自学两三个小时。钱伟长此后伴随一生的“开夜车”的习惯,就是在那
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原本是要学习历史或者文学,因为这两科他的考分都
是满分。钱伟长入学清华大学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
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
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
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也在其中。晚年他回忆,当自己从广播中听蒋介石奉行不抵抗
政策是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打也是失败的论调时,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
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物理系,要造飞机大炮。
已经到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穆并不赞同他的选择,建议他还是继续家学渊源的历史学。钱
伟长去找史学大家顾颉刚。顾颉刚满口赞成:“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
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钱穆便不再反对。
为了说服吴有训,他那段时间每天都去吴的办公室软磨硬泡。吴早上八点到办公室,他
六点半就等在门口。最后,吴有训被他的热情感动,决定让钱伟长先到物理系学一年,期末
考试物理和高等数学成绩达到70分才可以继续学下去。
这个没有难倒钱伟长。刻苦学习本来就是他的习惯,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钱伟长已经成
为物理系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吴有训也非常器重他,还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参与了这个规划
制定。钱伟长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秉着在当时“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的原则,提出五项
科学计划:原子能、航天导弹,还有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这个计划遭到了数学、物
理等多个基础学科约400来名知名学者的反对。但钱伟长坚持己见,并最终得到了周总理的
支持,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国家的需要是钱伟长弃文从理的原因,也是他留洋求学的初衷。1940年1月,他
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出发前,四叔钱穆特地从苏州
赶到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钱穆,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
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后来回忆说,当时大家在
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着钱伟长,入校第一天他就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因为他和导
师辛吉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论
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被收录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六十岁祝寿文
集里。那部文集里,也收录了爱因斯坦的论文,钱伟长一举成名。
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的钱伟长受冯·卡门邀请,到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之后,他又进入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研究室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试验。工作和生活条件都
十分优越。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不过,当钱伟长听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决定回国。1946年,钱伟长回
到清华大学,担任机械系的教授。同时他还在其他三所大学里兼职任教,几乎包下了这些学
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础课程。
那个时候,教师的日子非常清苦,生下两个孩子之后,钱伟长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钱度日。
1948年,他一度在当时尚未回国的钱学森的建议下萌生了举家移居美国的念头,他工作过
的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一直期望他回去。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
之后一直到1949年的岁月里,钱伟长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
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
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日后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科学的领军人物。钱伟长被称为中
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便发端于此。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钱伟长还在读中学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叔父钱穆接济钱伟长继续上学,主要是因为血
缘关系。如果不接济,伦理上说不过去。
B.钱伟长被清华大学录取后弃文从理,是因为他认为国家科学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学理更能
直接为国效力。
C.本文主要介绍钱伟长,可是在第10段中介绍其科研成果时,提到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这
属于作者选材不当,应予删除。
D.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祝寿文集里收录钱伟长的论文,使钱伟长一举成名。钱伟长能在
短期内取得这样的成就,“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是关键因素。
E.“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中的“最终”表现了钱伟长面对国外优越条件曾经犹豫不决,
这不符合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17.为什么当时与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会立下“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
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的誓言?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8.钱伟长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原因是什么?请概述。(4分)
答:
19.有人说钱伟长的“五项科学计划”既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试结合
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仿写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蕴含“学会放弃”意思的句子,要求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4分)
【例】悬崖上的青松懂得,只有放弃大地的平坦,才更能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答:
21.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
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答:
22. 下面是刘小明发给他老师的一则手机短信,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四处来并加以修改。
卢老师:
您好!
您今天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陪
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陪您各处转转。
学生:刘小明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
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
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
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
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商榷(quâ ) 桂棹(zhào) 优劣(liâ) 瞠目结舌( táng) ....
B. 氛围 (fēn) 瞥见(piě) 敛裾 (jū ) 蓊蓊郁郁(wěng) ....
C.长篙(gāo) 猗郁 (yī) 落蕊(ruǐ) 浪遏飞舟(â) ....
D.溯源(suò) 肋骨 (lâi ) 肄(yì)业 冠冕堂皇(guà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缭铐 良辰美景 作揖 精悍
B. 气概 没精打采 袅娜 斑驳
C.怯懦 欢渡春节 惦记 淅沥
D. 嘻笑 曲水流觞 隐密 沧桑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
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
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夏天的夜晚,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
思,好不惬意。
B.此时正是暮春时节,春芳歇尽,柳絮飘飞,春意阑珊。 ....
C.就在这时,他觉得天在转,地在旋,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
D.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
害的情况。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
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
发现其意味深长。
C.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
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
好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
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
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
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
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
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
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
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
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
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
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
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
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
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
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
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
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
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
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
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
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
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
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
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
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
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
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
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
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
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
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 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
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 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
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塑造的这个人物,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
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
推崇与造神。
B. 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
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 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
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数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
国的普遍程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
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
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
‚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
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
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
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
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
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
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
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
‘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③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慊:不满,不高兴。③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竟然 .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虚心研察,情伪乃明/良乃入,具告沛公 ..
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C.则甲曲而乙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水有利则遏以自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11.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
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
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
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并派衙门里的
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共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3分)
答: ②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4分)
答:
③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3分)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作答)(6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 ,齐彭殇为妄作。
(4) ,渺沧海之一粟。
高余冠之岌岌兮,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
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
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
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
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
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
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
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
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
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造势有家归来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
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蹄声,
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变过时,杨梅花开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
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杨梅开花
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
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
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
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是啼
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
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
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
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
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
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
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
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
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
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
富,可读性强。
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答:
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6~19题。(18分)
“力学之父”钱伟长
邓艳玲
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
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钱穆,著名学者)的接济才得以继续上学,因
此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除了白天抓紧时间学习之外,每天晚上学校熄
灯以后,他还总要再自学两三个小时。钱伟长此后伴随一生的“开夜车”的习惯,就是在那
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原本是要学习历史或者文学,因为这两科他的考分都
是满分。钱伟长入学清华大学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
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
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
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也在其中。晚年他回忆,当自己从广播中听蒋介石奉行不抵抗
政策是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打也是失败的论调时,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
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物理系,要造飞机大炮。
已经到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穆并不赞同他的选择,建议他还是继续家学渊源的历史学。钱
伟长去找史学大家顾颉刚。顾颉刚满口赞成:“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
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钱穆便不再反对。
为了说服吴有训,他那段时间每天都去吴的办公室软磨硬泡。吴早上八点到办公室,他
六点半就等在门口。最后,吴有训被他的热情感动,决定让钱伟长先到物理系学一年,期末
考试物理和高等数学成绩达到70分才可以继续学下去。
这个没有难倒钱伟长。刻苦学习本来就是他的习惯,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钱伟长已经成
为物理系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吴有训也非常器重他,还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参与了这个规划
制定。钱伟长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秉着在当时“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的原则,提出五项
科学计划:原子能、航天导弹,还有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这个计划遭到了数学、物
理等多个基础学科约400来名知名学者的反对。但钱伟长坚持己见,并最终得到了周总理的
支持,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国家的需要是钱伟长弃文从理的原因,也是他留洋求学的初衷。1940年1月,他
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出发前,四叔钱穆特地从苏州
赶到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钱穆,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
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后来回忆说,当时大家在
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着钱伟长,入校第一天他就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因为他和导
师辛吉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论
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被收录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六十岁祝寿文
集里。那部文集里,也收录了爱因斯坦的论文,钱伟长一举成名。
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的钱伟长受冯·卡门邀请,到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之后,他又进入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研究室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试验。工作和生活条件都
十分优越。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不过,当钱伟长听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决定回国。1946年,钱伟长回
到清华大学,担任机械系的教授。同时他还在其他三所大学里兼职任教,几乎包下了这些学
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础课程。
那个时候,教师的日子非常清苦,生下两个孩子之后,钱伟长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钱度日。
1948年,他一度在当时尚未回国的钱学森的建议下萌生了举家移居美国的念头,他工作过
的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一直期望他回去。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
之后一直到1949年的岁月里,钱伟长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
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
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日后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科学的领军人物。钱伟长被称为中
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便发端于此。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钱伟长还在读中学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叔父钱穆接济钱伟长继续上学,主要是因为血
缘关系。如果不接济,伦理上说不过去。
B.钱伟长被清华大学录取后弃文从理,是因为他认为国家科学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学理更能
直接为国效力。
C.本文主要介绍钱伟长,可是在第10段中介绍其科研成果时,提到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这
属于作者选材不当,应予删除。
D.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祝寿文集里收录钱伟长的论文,使钱伟长一举成名。钱伟长能在
短期内取得这样的成就,“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是关键因素。
E.“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中的“最终”表现了钱伟长面对国外优越条件曾经犹豫不决,
这不符合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17.为什么当时与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会立下“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
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的誓言?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8.钱伟长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原因是什么?请概述。(4分)
答:
19.有人说钱伟长的“五项科学计划”既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试结合
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仿写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蕴含“学会放弃”意思的句子,要求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4分)
【例】悬崖上的青松懂得,只有放弃大地的平坦,才更能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答:
21.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
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答:
22. 下面是刘小明发给他老师的一则手机短信,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四处来并加以修改。
卢老师:
您好!
您今天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陪
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陪您各处转转。
学生:刘小明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
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
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
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
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