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峥做客姑苏讲堂解读《与苏州园林》
“曹君不到沧浪亭,写不出潇湘馆”
本报讯(记者 张丫摄影 何兵)经过一个暑假的停歇,由本报联合虎丘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合作共建的姑苏讲堂昨天又正式开讲。《苏州园林》主编周峥首次做客讲堂,给爱听文化故事的读者带来一堂精彩的《与苏州园林》。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曲《牡丹亭》唱的是爱情,却牢牢地将苏州园林的景色、意境、故事传播到千家万户。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也是如此。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大家族的兴衰起落,一曲曲一件件一个个都发生在园林里,或者是如江南园林一般的门第之中。红学家蓝翎曾游览沧浪亭后说,曹君不到沧浪亭,写不出潇湘馆。“为什么这么讲?这就要说说《红楼梦》与苏州园林关系的背景资料了。”周峥说,据称曹雪芹6岁前居住在拙政园内,因此拙政园的布景对他的影响很大。“曹公舅家李煦是苏州织造,自己家是江宁织造。应该说,江南的园居生活对他都是影响巨大的。”周峥认为,一座园林之中,景观题名是很重要的,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也非常之多。“园林是人类受自然的启发,根据自身的需求设计的一种文化景观。在《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即如此。因为贵妃省亲而产生的设计园林、建造园林、以及后来的园林居住者都是饱读诗书者,即'文化人’,所以大观园的景观题名就有了浓厚的'文化’意味。”读过《红楼梦》的人或许还记得,在书的第十七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上部分基本写的都是园林的景观题名,以贾政、宝玉为领的一众清客讨论匾额题款的故事颇有意味,从中也看出园林景观题名的几个要点,题写的人需是大家、名家,景观再美,也要匾对点题。这一点,在如今的苏州园林里依然是火热的亮点,甚至引起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学生的关注,在园林里寻找匾额背后的故事。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令人惊叹的“纸上园林集大成者”,潇湘馆、稻香村、蘅芜院、怡红院……不仅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景区,还暗合了贵妃省亲后住入景区的主人的性格和她(他)们的命运走向。同时,书中园林里的景观植物又与现实生活中的苏州园林有着诸多的联系与印证。最易联想的就是潇湘馆的“竹”与同样多竹的沧浪亭,才引发出蓝翎游后的感想。“还有蘅芜院里遍植香草,让很多人认为拙政园的'香洲’一带也有蘅芜院的况味;怡红院有'怡红快绿’(暗指海棠、芭蕉),拙政园有海棠春坞;稻香村遍植蔬菜稻谷,原苏州园林留园北部即栽种果蔬。这些都有现在的苏州园林研究提供了佐证。”
周峥说:“读一部好书,受益终生。”《红楼梦》是一部恢宏巨作,苏州园林也是人类了不起的智慧结晶,他们交相辉映。故事发生在园林里,赋予园林更多神秘色彩,耐人寻味;园林作为故事的承载者,成为流芳百世的“活化石”,仿佛在后人谈论那些故事的时候,园林里的一切都忧伤地“看着”,仿佛也在诉说。
园林系列讲座已开讲五期,之前有多名听众表示对园林的理解更深了。正如昨天一名听众所说,以前只知道曹雪芹与苏州很有渊源,听过讲座才知道原来他把苏州园林了解得如此细致,听到主讲人讲到园林里的某些地方,体会更加精妙,真想立刻去园林里实地看一看。
周峥《与苏州园林》精彩摘录详见本报今日B01、B02版。
花絮
园林文化的视角意味深长
记者大银
已经讲了四期的园林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许多已升级为姑苏讲堂的“忠粉”,不仅每次都来,而且笔记记得超认真。相比于之前的园林建筑、园林秘密、园林文化等,昨天的第五讲,周峥从《红楼梦》的视角出发,又引出许多新的内容,她生动有趣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解读,再加上人们对《红楼梦》的熟知,听众与主讲人产生极大的共鸣,每讲一处,都能引发大家的热烈回应。
《红楼梦》与苏州园林的结合很奇妙
苏州大学文学院大二学生徐珂从头到尾十分认真听完讲座。她说苏州园林给自己的感觉,“一直像一个温婉的江南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虽然对《红楼梦》并不陌生,却也从来没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观摩的尝试,仔细听了周峥老师的讲座之后,犹如一语点醒梦中人,“园林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吧,这个视角别出心裁又意味深长,以后有机会,会更深入了解一下。”她的同学小刘也出于同样的好奇赶来听这一次的讲座,他来苏州一年多,已经去过五六次苏州园林,体会多多,也很珍惜这样的讲解机会。
笔记厚厚一本,照片拍个不停
讲座精彩,听众凝神听课。一位来自苏州从事文化传媒行业的女士非常认真,周老师每讲一节,她都认真地记下来,时而频频点头,时而发出惊叹,与老师互动积极。很多来不及记笔记的听众,干脆将周峥老师认真准备的PPT一页页用手机或IPAD拍下来。周老师的总结言简意赅,同时图片精彩,一位中年女听众感慨这样的讲座“信息量超大”,如果只是现场听过一遍,能吸收的不过小一半,拍下PPT 内容与照片,还能日后重温,加深理解。
周峥做客姑苏讲堂解读《与苏州园林》
“曹君不到沧浪亭,写不出潇湘馆”
本报讯(记者 张丫摄影 何兵)经过一个暑假的停歇,由本报联合虎丘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合作共建的姑苏讲堂昨天又正式开讲。《苏州园林》主编周峥首次做客讲堂,给爱听文化故事的读者带来一堂精彩的《与苏州园林》。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曲《牡丹亭》唱的是爱情,却牢牢地将苏州园林的景色、意境、故事传播到千家万户。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也是如此。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大家族的兴衰起落,一曲曲一件件一个个都发生在园林里,或者是如江南园林一般的门第之中。红学家蓝翎曾游览沧浪亭后说,曹君不到沧浪亭,写不出潇湘馆。“为什么这么讲?这就要说说《红楼梦》与苏州园林关系的背景资料了。”周峥说,据称曹雪芹6岁前居住在拙政园内,因此拙政园的布景对他的影响很大。“曹公舅家李煦是苏州织造,自己家是江宁织造。应该说,江南的园居生活对他都是影响巨大的。”周峥认为,一座园林之中,景观题名是很重要的,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也非常之多。“园林是人类受自然的启发,根据自身的需求设计的一种文化景观。在《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即如此。因为贵妃省亲而产生的设计园林、建造园林、以及后来的园林居住者都是饱读诗书者,即'文化人’,所以大观园的景观题名就有了浓厚的'文化’意味。”读过《红楼梦》的人或许还记得,在书的第十七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上部分基本写的都是园林的景观题名,以贾政、宝玉为领的一众清客讨论匾额题款的故事颇有意味,从中也看出园林景观题名的几个要点,题写的人需是大家、名家,景观再美,也要匾对点题。这一点,在如今的苏州园林里依然是火热的亮点,甚至引起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学生的关注,在园林里寻找匾额背后的故事。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令人惊叹的“纸上园林集大成者”,潇湘馆、稻香村、蘅芜院、怡红院……不仅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景区,还暗合了贵妃省亲后住入景区的主人的性格和她(他)们的命运走向。同时,书中园林里的景观植物又与现实生活中的苏州园林有着诸多的联系与印证。最易联想的就是潇湘馆的“竹”与同样多竹的沧浪亭,才引发出蓝翎游后的感想。“还有蘅芜院里遍植香草,让很多人认为拙政园的'香洲’一带也有蘅芜院的况味;怡红院有'怡红快绿’(暗指海棠、芭蕉),拙政园有海棠春坞;稻香村遍植蔬菜稻谷,原苏州园林留园北部即栽种果蔬。这些都有现在的苏州园林研究提供了佐证。”
周峥说:“读一部好书,受益终生。”《红楼梦》是一部恢宏巨作,苏州园林也是人类了不起的智慧结晶,他们交相辉映。故事发生在园林里,赋予园林更多神秘色彩,耐人寻味;园林作为故事的承载者,成为流芳百世的“活化石”,仿佛在后人谈论那些故事的时候,园林里的一切都忧伤地“看着”,仿佛也在诉说。
园林系列讲座已开讲五期,之前有多名听众表示对园林的理解更深了。正如昨天一名听众所说,以前只知道曹雪芹与苏州很有渊源,听过讲座才知道原来他把苏州园林了解得如此细致,听到主讲人讲到园林里的某些地方,体会更加精妙,真想立刻去园林里实地看一看。
周峥《与苏州园林》精彩摘录详见本报今日B01、B02版。
花絮
园林文化的视角意味深长
记者大银
已经讲了四期的园林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许多已升级为姑苏讲堂的“忠粉”,不仅每次都来,而且笔记记得超认真。相比于之前的园林建筑、园林秘密、园林文化等,昨天的第五讲,周峥从《红楼梦》的视角出发,又引出许多新的内容,她生动有趣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解读,再加上人们对《红楼梦》的熟知,听众与主讲人产生极大的共鸣,每讲一处,都能引发大家的热烈回应。
《红楼梦》与苏州园林的结合很奇妙
苏州大学文学院大二学生徐珂从头到尾十分认真听完讲座。她说苏州园林给自己的感觉,“一直像一个温婉的江南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虽然对《红楼梦》并不陌生,却也从来没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观摩的尝试,仔细听了周峥老师的讲座之后,犹如一语点醒梦中人,“园林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吧,这个视角别出心裁又意味深长,以后有机会,会更深入了解一下。”她的同学小刘也出于同样的好奇赶来听这一次的讲座,他来苏州一年多,已经去过五六次苏州园林,体会多多,也很珍惜这样的讲解机会。
笔记厚厚一本,照片拍个不停
讲座精彩,听众凝神听课。一位来自苏州从事文化传媒行业的女士非常认真,周老师每讲一节,她都认真地记下来,时而频频点头,时而发出惊叹,与老师互动积极。很多来不及记笔记的听众,干脆将周峥老师认真准备的PPT一页页用手机或IPAD拍下来。周老师的总结言简意赅,同时图片精彩,一位中年女听众感慨这样的讲座“信息量超大”,如果只是现场听过一遍,能吸收的不过小一半,拍下PPT 内容与照片,还能日后重温,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