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_教案

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分别调查一个小组、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男女学生数。 教学器材:代表精子、卵细胞的卡片,信封,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出示两个聊天的老太太的图片)图片上显示,张奶奶对李奶奶说:听说你要抱孙子了?李奶奶说:是啊,可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张奶奶说:想要孙子吗?那还不容易,到泰山上的庙里烧一柱高香就能拴住一个孙子。李奶奶:是吗?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去!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张奶奶说的办法可行吗?

学生:讨论,作出推测和判断。

教师:同学们知道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其实性别就是一种性状,它也是可以遗传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别遗传。(板书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教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书上第37页的人的染色体排序图,仔细地找找男女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男性的第1号与女性的第1号差不多,其他的也是,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但没标号的那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很大。

教师:是的,人共有23对染色体,在这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你猜这对染色体跟什么有关? 介绍科学家对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研究。

学生:应该和性别有关吧?

教师:是的,科学家把这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的概念)

教师: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郎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其他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都差不多,而这一对染色体差别很大,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1905年,美国的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把这对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的两个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教师:你能写出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吗?性染色体之外的都叫常染色体。 学生:练习写染色体,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教师:(板书 2、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教师:那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的呢?(板书 3、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学生:练习写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教师:教师巡视检查,有错的进行纠正。

学生:讨论男性的精子有几种情况,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教师:研究性别时只考虑性染色体就行了,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构成可以简化为用X、Y来表示。男性可以产生哪几种精子?

学生:两种,含有X的和含有Y的。

教师:那卵细胞呢?

学生:只有含X的一种。

教师:那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呢?是由妈妈一个人决定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每两个同学一组,一组的同学有两个信封,其中一个里面装着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另一个信封中装着分别含有X 和Y的两种精子,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请同学们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细胞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卵细胞,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并依此判断出男女,同时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组合成的男女人数,再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计算出男女的比例。

学生:接近1:1。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画出遗传图解,说明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性别比例接近1:

1。(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师:人的性别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学生:决定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瞬间。

教师:说得很好,前面提到的那个烧香的老奶奶能改变胎儿的性别吗?

学生:肯定不能。

教师:生男生女是妈妈决定的吗?

学生:不是,它取决于父亲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教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和从理论上分析都得出男女的比例接近1:1了,那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课前的调查。

学生: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教师:大家会发现,一个小组里男女的比例可能不是1:1,但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同学中男生女生的比例就越来越接近1:1了,调查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就越接近1:1。

教师:历届人口普查数据证明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但我们国家现在男性略多于女性,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

教学点评: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活动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记:

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分别调查一个小组、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男女学生数。 教学器材:代表精子、卵细胞的卡片,信封,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出示两个聊天的老太太的图片)图片上显示,张奶奶对李奶奶说:听说你要抱孙子了?李奶奶说:是啊,可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张奶奶说:想要孙子吗?那还不容易,到泰山上的庙里烧一柱高香就能拴住一个孙子。李奶奶:是吗?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去!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张奶奶说的办法可行吗?

学生:讨论,作出推测和判断。

教师:同学们知道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其实性别就是一种性状,它也是可以遗传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别遗传。(板书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教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书上第37页的人的染色体排序图,仔细地找找男女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男性的第1号与女性的第1号差不多,其他的也是,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但没标号的那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很大。

教师:是的,人共有23对染色体,在这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你猜这对染色体跟什么有关? 介绍科学家对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研究。

学生:应该和性别有关吧?

教师:是的,科学家把这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的概念)

教师: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郎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其他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都差不多,而这一对染色体差别很大,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1905年,美国的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把这对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的两个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教师:你能写出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吗?性染色体之外的都叫常染色体。 学生:练习写染色体,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教师:(板书 2、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教师:那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的呢?(板书 3、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学生:练习写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教师:教师巡视检查,有错的进行纠正。

学生:讨论男性的精子有几种情况,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教师:研究性别时只考虑性染色体就行了,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构成可以简化为用X、Y来表示。男性可以产生哪几种精子?

学生:两种,含有X的和含有Y的。

教师:那卵细胞呢?

学生:只有含X的一种。

教师:那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呢?是由妈妈一个人决定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每两个同学一组,一组的同学有两个信封,其中一个里面装着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另一个信封中装着分别含有X 和Y的两种精子,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请同学们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细胞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卵细胞,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并依此判断出男女,同时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组合成的男女人数,再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计算出男女的比例。

学生:接近1:1。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画出遗传图解,说明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性别比例接近1:

1。(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师:人的性别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学生:决定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瞬间。

教师:说得很好,前面提到的那个烧香的老奶奶能改变胎儿的性别吗?

学生:肯定不能。

教师:生男生女是妈妈决定的吗?

学生:不是,它取决于父亲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教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和从理论上分析都得出男女的比例接近1:1了,那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课前的调查。

学生: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教师:大家会发现,一个小组里男女的比例可能不是1:1,但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同学中男生女生的比例就越来越接近1:1了,调查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就越接近1:1。

教师:历届人口普查数据证明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但我们国家现在男性略多于女性,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

教学点评: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活动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记:


相关内容

  •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1
  •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 ...

  • 初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 学生姓名 年级_初二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时 2h 教学内容: [考点归纳] 1.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传递特点.4.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传递特点.5.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性别 ...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 ...

  •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目标与方法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4.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 5.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 向日葵的种子.马铃薯块茎.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 ...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形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4.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所包含的生物学本质. 二.教材分析 1. ...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 明确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2. 知道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及性别决定方式. 3. 描述基因与性状遗传的关系,能正确书写遗传图解. 4. 说出变异的类型及意义,了解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5. 了解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及人类基因组 ...

  •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染色体变异(教案)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3.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以有关人类遗传病为例,引出染色体变异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以果蝇染色体组成为例,比较归纳出染色体组 ...

  • 第七章病因与因果推断教案
  • 第七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 Causes and causal Inference 流行病学的任务是控制和消灭疾病以保障人群健康,研究病因和消除病因则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根本措施.对于疾病,最有效的治疗.预防手段应是针对病因的治疗与预防.因此,研究病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病因的研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 ...

  • 发展心理学教案
  • 串讲的三个目标 1.系统化 2.重点化 3.临床化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6--12)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1.12---15.16)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