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

在发展心理学中按年龄特征将60岁及之后的时间划分为成年晚期,即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再往后,就算生命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但依旧无法安慰自己,抹不去心底那些许怅然。忽然发现,不觉中“豆蔻年华”“花季”“雨季”什么的已经离我远去,似乎就那么模模糊糊的度过,了无痕迹。如今,我已二十,人在远方。

父母两人年纪相加已逾百岁,本该安享天伦的时候,却一个守在空空的家,一个身在工地忙碌。大一寒假回家,第一次离开那么久,忽然不习惯突然见面父母巨大的变化,又苍老了、消瘦了、憔悴了……母亲的白发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刺眼,父亲试图掩饰自己的疲倦,反而令我发现他力不从心的无奈。我多想守在他们身边,让他们需要我时,带来触手可及的陪伴与快乐。其实,我最重视,最在乎的,是相伴的日子中点滴平淡的温情——他们的相濡以沫,我们的温馨和睦,漫漫人生路,彼此相随的幸福。父母前半生的精彩,作为儿女我不能参与;幼年的我又顽皮淘气,着实让父母费神;待到青春萌动,一心向往远方,不懂得珍惜,误将亲情无微不至的关心视为累赘,叛逆的一次次将他们伤害;现在成了游子,不经意发现失去的、错过的已太多太多。未来的日子,能守在父母身边的时光屈指可数。当有一天,我要建立自己的家庭,那是,无论父亲是否愿意、是否舍得,他都必须后退,让开曾经紧贴女儿身边守护的位置。从此,将宝贝的手放到另一个男人手里;从此,将宝贝托付给那个有能力照顾她后半生的人;从此,将宝贝放在心底静静温暖着,人在远远的地方观望;从此,永远告别曾经单纯打闹的肆无忌惮。看到她过得好,就会挂上镶嵌着淡淡失落

的微笑……作为母亲,她的怀抱也许无法再拥住孩子成熟的身躯,她的女儿终于成了另一个幼小生命的母亲,那爱不再全部给她。当身份转换,她会把对宝贝的爱加倍付诸于宝贝的孩子,就像珍视幼时的宝贝,她会以祖母的身份倾尽所有来疼爱这个小宝贝吧……当那么一天来临,无法再霸占父母的生命,会不会对之前拥有时不懂其价值的一切心怀遗憾?岁月年轮,碾碎了多少逝去的梦,镂刻父母的生命。不敢去想某天失去他们陪伴会有怎样的恐惧,也许会害怕、会茫然、会绝望,没有力气再自己走下去。能包容自己的一切,不需要理由的信任,奉若生命至宝的,除了父母还有何人?“父母在,不远游”,怕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当那一方天地塌陷,远方的孩子只能锥心哭泣……

“父母在,不远游”,所以我不愿离家,但这却并不能成为我因恋家而留下的理由。“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的“方”就是为了让父母晚年生活的更好,尽己所能完成他们想要提高物质条件的心愿。我希望的就是能以今日思归的心痛与背井的寂寞换的他日父母舒心展颜,还有我们能分享的别无他求、充实宽裕的天伦之乐。算不得报答,毕竟明白这养育之恩究己一生也无法报答,只是想认真对待,好好呵护这人间最美的情谊与欢乐,分清孰轻孰重,因为我们一生有其他很多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精彩,去体会灯红酒绿的奢靡,而父母为子女筑起的旧巢到底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拥有时未必珍惜,失去时后悔莫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明白。当春节来临,涉及亿计国人的迁徙,不仅仅说明中华民族浓重的乡土意

识。那对团圆的期盼,踏遍万水千山……什么也阻挡不了归家的脚步,再苦再累,哪怕层层阻碍,所有难题都融化在游子期盼的眼眸中,融化在家人喜悦的泪光里。这一次,我也懂了,吗浩浩荡荡返乡的人群,那无论贫富贵贱都闪烁着骄傲与幸福的眼神,那不顾一切前进的步伐,触动了我灵魂深处的柔软,带着些许悲壮的元素催人落泪……

在远方,我祈祷父母过得一切安好,像父母希望我的那样。 我阻挡不了父母日渐衰老,我只盼望下一次回家时,你们的笑容里不再有那么多憔悴。

在发展心理学中按年龄特征将60岁及之后的时间划分为成年晚期,即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再往后,就算生命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但依旧无法安慰自己,抹不去心底那些许怅然。忽然发现,不觉中“豆蔻年华”“花季”“雨季”什么的已经离我远去,似乎就那么模模糊糊的度过,了无痕迹。如今,我已二十,人在远方。

父母两人年纪相加已逾百岁,本该安享天伦的时候,却一个守在空空的家,一个身在工地忙碌。大一寒假回家,第一次离开那么久,忽然不习惯突然见面父母巨大的变化,又苍老了、消瘦了、憔悴了……母亲的白发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刺眼,父亲试图掩饰自己的疲倦,反而令我发现他力不从心的无奈。我多想守在他们身边,让他们需要我时,带来触手可及的陪伴与快乐。其实,我最重视,最在乎的,是相伴的日子中点滴平淡的温情——他们的相濡以沫,我们的温馨和睦,漫漫人生路,彼此相随的幸福。父母前半生的精彩,作为儿女我不能参与;幼年的我又顽皮淘气,着实让父母费神;待到青春萌动,一心向往远方,不懂得珍惜,误将亲情无微不至的关心视为累赘,叛逆的一次次将他们伤害;现在成了游子,不经意发现失去的、错过的已太多太多。未来的日子,能守在父母身边的时光屈指可数。当有一天,我要建立自己的家庭,那是,无论父亲是否愿意、是否舍得,他都必须后退,让开曾经紧贴女儿身边守护的位置。从此,将宝贝的手放到另一个男人手里;从此,将宝贝托付给那个有能力照顾她后半生的人;从此,将宝贝放在心底静静温暖着,人在远远的地方观望;从此,永远告别曾经单纯打闹的肆无忌惮。看到她过得好,就会挂上镶嵌着淡淡失落

的微笑……作为母亲,她的怀抱也许无法再拥住孩子成熟的身躯,她的女儿终于成了另一个幼小生命的母亲,那爱不再全部给她。当身份转换,她会把对宝贝的爱加倍付诸于宝贝的孩子,就像珍视幼时的宝贝,她会以祖母的身份倾尽所有来疼爱这个小宝贝吧……当那么一天来临,无法再霸占父母的生命,会不会对之前拥有时不懂其价值的一切心怀遗憾?岁月年轮,碾碎了多少逝去的梦,镂刻父母的生命。不敢去想某天失去他们陪伴会有怎样的恐惧,也许会害怕、会茫然、会绝望,没有力气再自己走下去。能包容自己的一切,不需要理由的信任,奉若生命至宝的,除了父母还有何人?“父母在,不远游”,怕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当那一方天地塌陷,远方的孩子只能锥心哭泣……

“父母在,不远游”,所以我不愿离家,但这却并不能成为我因恋家而留下的理由。“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的“方”就是为了让父母晚年生活的更好,尽己所能完成他们想要提高物质条件的心愿。我希望的就是能以今日思归的心痛与背井的寂寞换的他日父母舒心展颜,还有我们能分享的别无他求、充实宽裕的天伦之乐。算不得报答,毕竟明白这养育之恩究己一生也无法报答,只是想认真对待,好好呵护这人间最美的情谊与欢乐,分清孰轻孰重,因为我们一生有其他很多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精彩,去体会灯红酒绿的奢靡,而父母为子女筑起的旧巢到底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拥有时未必珍惜,失去时后悔莫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明白。当春节来临,涉及亿计国人的迁徙,不仅仅说明中华民族浓重的乡土意

识。那对团圆的期盼,踏遍万水千山……什么也阻挡不了归家的脚步,再苦再累,哪怕层层阻碍,所有难题都融化在游子期盼的眼眸中,融化在家人喜悦的泪光里。这一次,我也懂了,吗浩浩荡荡返乡的人群,那无论贫富贵贱都闪烁着骄傲与幸福的眼神,那不顾一切前进的步伐,触动了我灵魂深处的柔软,带着些许悲壮的元素催人落泪……

在远方,我祈祷父母过得一切安好,像父母希望我的那样。 我阻挡不了父母日渐衰老,我只盼望下一次回家时,你们的笑容里不再有那么多憔悴。


相关内容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百善孝为先,这是儒家的思想观点,那么儒家为何要把"孝"字捧到这么高的位置,人又如何尽孝道呢?翻看儒家最经典的典籍<论语>,我们便能从中找到答案. 先看看<论语>里是怎样对孝定义的. 鲁国的孟武伯向孔子怎样尽孝道.孔子答了一句:"父母唯其疾之忧&q ...

  • 我们身后有父母的等待
  • 我们身后,除了爱人,还有父母的等待,不止是留学生誓愿"决然回家",每个远游的孩子,都想想家中的一双父母吧,不要让他们独自老去. 每天给父母各打一个电话,出国3年,从未间断. 今天父亲在外地宴请客人,略有不便,匆匆挂断了电话.按往日如此便罢,今天却莫名的想再打一个,聊聊天. 电话接 ...

  • 孝敬无远近 万里亦比邻
  •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面对生活在故乡的父母,儿女们总是担心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为了照顾孙辈而进城的"老漂"父母,总是顾虑没有尽到子女的孝道.如何孝敬身在远方的父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份沉重问卷. 借助网络让远方的父母享天伦之乐 再过几天,回 ...

  • 八年级语文[论语]九则1
  • <论语>九则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行孝与立德的相关问题,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 ...

  •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指导课教案
  •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 课前: 课本上,偏心的杨红樱阿姨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必读的书.男生觉得吗?女生同意吗?咱们先聊到者.上课! 一.复习导入. 1.课前的聊天,班里已经火药味十足,用课堂的表现,证明你想读,你能读,大家行不行?听你们的! 谁来说说出海前鲁滨逊 ...

  • 孝顺父母的格言警局
  •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

  • 关于孝心的名言
  • 关于孝心的名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

  • 浅谈[论语]中的"孝"
  • 浅谈<论语>中的"孝" 专 业: 学 号: 姓 名:索昂东周 指导老师:马海龙 级文秘 14 1405020030 浅谈<论语>中的"孝" 摘要:孝,在中国古代至今天都占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这部著作之中,也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

  • [鲁滨逊]课前阅读指导
  • 阅读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阅读目的: 1.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宾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顽强与乐观精神.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