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队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摘 要: 各高校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建设的内容,而忽视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信息技术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文章指出了发展信息技术队伍的必要性,分析了信息技术队伍组成应包含的要素,以及在现有状态下如何扩充信息技术队伍。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队伍 重要性   一、引言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和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国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做出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决策。但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并非易事,国内大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远落后于信息化技术的飞速成长。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师难以接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坚持固有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其次由于生活中用到的信息技术产品都很成熟和稳定,即使接受模式的改变,往往也会因信息技术产品的缺陷和不稳定而放弃使用。再次高校推进的教育信息化还停留在物理网络和管理系统的建设面层,缺乏更高层次的利用。问题的产生需要人解决,如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好的信息技术队伍作为支撑,仅仅认为网络覆盖或使用软件管理就是教育信息化,那么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就本末倒置了。但是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引入信息化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队伍作为支撑,从高校信息化发展方向、整体建设规划、具体实施阶段等方面进行宏观的把控、过程的监督及结果的维护。信息技术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然而信息化部门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存在建设方向模糊、组织机构不明晰、职能定位不明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信息维护人员较少等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要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配置完善、分工明确、技术过硬的队伍。   二、信息技术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信息化着重物理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这只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信息化部门应该加快转变,从物理网络维护中脱身出来,促进和加紧资源建设、开放教学讨论平台,让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和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释放学生的求知能力,信息技术才实现与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1]。   在各个高校扩招扩建的过程中,而信息技术队伍仍在原地踏步,少量的信息技术人员需要承担起全校的信息化管理维护工作,每增加一项建设内容,工作量随之增长,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师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何来人手开展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在美国高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人数从100到500不等,人均服务师生数在100人左右,占学校全部管理人员的10%,国内高校仅清华大学拥有超过百人的信息化专业人员队伍,人均服务师生数在300人左右[2]。而大部分国内高校,信息化技术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主要精力都分散在物理网络的维护上,很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有所改变,要在高校信息化工作中有所突破,必须壮大信息化技术队伍,没有人员做支撑强行前进,信息化成果很难巩固和延伸,导致资源难以整合,信息孤岛遍地。体制性障碍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前进的步伐[3]。高校信息化工作应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提升,高校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懂得教学与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信息化建设队伍组成分析   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参考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至少应该包含以下组成要素:   1.发展决策人   即信息化建设决策人,可以借鉴美国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CIO(首席信息官)体制,在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方式的大前提下,由CIO领导和统一管理高校的信息资源,参与高校的高层决策,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方针,全程监控信息化项目进程,适时调整教育信息化前行轨迹,有效调配信息化建设资金,管理高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CIO的使命是避免学校盲目引入信息化技术,从全局和整体的需要出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2.规划设计人   即信息化建设管理者,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负责人,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下,详细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与使用信息化资金,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参与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主持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规划设计人需要具有丰富的信息化知识与建设经验,负责安排学校内的各项信息化工作具体的走向,定期组织开展工作汇报、项目督办监察,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朝着既定方向有序开展。   3.建设实施人   即负责项目的信息技术人员,参与到各个建设项目具体工作当中,一方面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参与建设。作为参与建设的实施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安全管理、硬件维护等方面;此外他们要善于交流,可以很好地协调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建设实施人是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人数最多、实战技术最强的技术力量。他们的能力,均会在各个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逐一体现。   4.管理维护人   即负责平台或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熟悉平台或者系统的具体设置、操作,熟悉平台或系统所对应的用户的使用模式或业务流程,具备简单的软硬件维护知识与技能。管理维护人一般需要直接面对用户,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是用户与建设者之间的桥梁,他们是信息化建设的一线工作者,组成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联络网,及时有效地反馈用户的建议与体验,有效帮助平台或系统的升级与改进。   四、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   根据上述分析的情况,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时,更要重视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教育信息化才有可能发展得更长远,现就目前国内高校形式,提出以下信息技术队伍发展措施。   1.改变信息化管理体制   引入CIO体制,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参与学校学术、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转变信息化建设工作辅助性、从属性的地位,以CIO为核心,形成以集中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的模式[4],在CIO的带领下,制定和实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建设规划、各项标准、管理规范及资金配置预算,从而改变现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固有模式,教育信息化工作才能得以推进。   2.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扩充信息化技术队伍   (1)从现有各个部门征集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1名,负责所在部门信息化管理、联络、服务工作,对该类人员进行基础信息技能的培训,不定期的组织汇报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2)引入信息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以挂职或培训的形式参与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该类技术人员的项目经验,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   (3)引入教师团队,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建项目开发团队,参与到校内项目的研发与测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队伍建设保障   信息化技术人员不同于专职教师与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具有多元负责的特点,在高校的职称体系下,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发展难以保障,导致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失,学校需建设相关的保障体制,切身考虑他们的发展需要,为学校的发展留住信息化人才。   五、结语   建设信息技术队伍的过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部分,队伍中包含高校所有类型的人员,从校领导到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潜移默化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俊良.高校信息化“云中求变”[J].计算机世界,2013(18):1-2.   [2]王磊.浅谈高校信息化联络员队伍的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40.   [3]李雅琴.CIO: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管理机制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28.   [4]吴斌,张聪闪.美国高校信息技术(IT)部门人员队伍建设探析[A].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3.

  摘 要: 各高校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建设的内容,而忽视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信息技术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文章指出了发展信息技术队伍的必要性,分析了信息技术队伍组成应包含的要素,以及在现有状态下如何扩充信息技术队伍。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队伍 重要性   一、引言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和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国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做出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决策。但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并非易事,国内大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远落后于信息化技术的飞速成长。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师难以接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坚持固有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其次由于生活中用到的信息技术产品都很成熟和稳定,即使接受模式的改变,往往也会因信息技术产品的缺陷和不稳定而放弃使用。再次高校推进的教育信息化还停留在物理网络和管理系统的建设面层,缺乏更高层次的利用。问题的产生需要人解决,如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好的信息技术队伍作为支撑,仅仅认为网络覆盖或使用软件管理就是教育信息化,那么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就本末倒置了。但是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引入信息化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队伍作为支撑,从高校信息化发展方向、整体建设规划、具体实施阶段等方面进行宏观的把控、过程的监督及结果的维护。信息技术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然而信息化部门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存在建设方向模糊、组织机构不明晰、职能定位不明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信息维护人员较少等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要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配置完善、分工明确、技术过硬的队伍。   二、信息技术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信息化着重物理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这只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信息化部门应该加快转变,从物理网络维护中脱身出来,促进和加紧资源建设、开放教学讨论平台,让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和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释放学生的求知能力,信息技术才实现与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1]。   在各个高校扩招扩建的过程中,而信息技术队伍仍在原地踏步,少量的信息技术人员需要承担起全校的信息化管理维护工作,每增加一项建设内容,工作量随之增长,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师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何来人手开展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在美国高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人数从100到500不等,人均服务师生数在100人左右,占学校全部管理人员的10%,国内高校仅清华大学拥有超过百人的信息化专业人员队伍,人均服务师生数在300人左右[2]。而大部分国内高校,信息化技术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主要精力都分散在物理网络的维护上,很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有所改变,要在高校信息化工作中有所突破,必须壮大信息化技术队伍,没有人员做支撑强行前进,信息化成果很难巩固和延伸,导致资源难以整合,信息孤岛遍地。体制性障碍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前进的步伐[3]。高校信息化工作应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提升,高校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懂得教学与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信息化建设队伍组成分析   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参考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至少应该包含以下组成要素:   1.发展决策人   即信息化建设决策人,可以借鉴美国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CIO(首席信息官)体制,在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方式的大前提下,由CIO领导和统一管理高校的信息资源,参与高校的高层决策,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方针,全程监控信息化项目进程,适时调整教育信息化前行轨迹,有效调配信息化建设资金,管理高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CIO的使命是避免学校盲目引入信息化技术,从全局和整体的需要出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2.规划设计人   即信息化建设管理者,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负责人,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下,详细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与使用信息化资金,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参与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主持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规划设计人需要具有丰富的信息化知识与建设经验,负责安排学校内的各项信息化工作具体的走向,定期组织开展工作汇报、项目督办监察,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朝着既定方向有序开展。   3.建设实施人   即负责项目的信息技术人员,参与到各个建设项目具体工作当中,一方面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参与建设。作为参与建设的实施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安全管理、硬件维护等方面;此外他们要善于交流,可以很好地协调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建设实施人是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人数最多、实战技术最强的技术力量。他们的能力,均会在各个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逐一体现。   4.管理维护人   即负责平台或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熟悉平台或者系统的具体设置、操作,熟悉平台或系统所对应的用户的使用模式或业务流程,具备简单的软硬件维护知识与技能。管理维护人一般需要直接面对用户,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是用户与建设者之间的桥梁,他们是信息化建设的一线工作者,组成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联络网,及时有效地反馈用户的建议与体验,有效帮助平台或系统的升级与改进。   四、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   根据上述分析的情况,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时,更要重视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教育信息化才有可能发展得更长远,现就目前国内高校形式,提出以下信息技术队伍发展措施。   1.改变信息化管理体制   引入CIO体制,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参与学校学术、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转变信息化建设工作辅助性、从属性的地位,以CIO为核心,形成以集中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的模式[4],在CIO的带领下,制定和实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建设规划、各项标准、管理规范及资金配置预算,从而改变现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固有模式,教育信息化工作才能得以推进。   2.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扩充信息化技术队伍   (1)从现有各个部门征集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1名,负责所在部门信息化管理、联络、服务工作,对该类人员进行基础信息技能的培训,不定期的组织汇报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2)引入信息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以挂职或培训的形式参与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该类技术人员的项目经验,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   (3)引入教师团队,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建项目开发团队,参与到校内项目的研发与测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队伍建设保障   信息化技术人员不同于专职教师与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具有多元负责的特点,在高校的职称体系下,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发展难以保障,导致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失,学校需建设相关的保障体制,切身考虑他们的发展需要,为学校的发展留住信息化人才。   五、结语   建设信息技术队伍的过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部分,队伍中包含高校所有类型的人员,从校领导到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潜移默化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俊良.高校信息化“云中求变”[J].计算机世界,2013(18):1-2.   [2]王磊.浅谈高校信息化联络员队伍的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40.   [3]李雅琴.CIO: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管理机制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28.   [4]吴斌,张聪闪.美国高校信息技术(IT)部门人员队伍建设探析[A].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3.


相关内容

  • 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现状分析
  • 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是提高教育装备管理水平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各类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中人员分布.学历构成.专业结构.职称分布.年龄构成.在岗年限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强人员配备.业务培训和激励引导,促进教育装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为了解中小学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的现实状 ...

  •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

  •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人事处2009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2009年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计划为抓手,以"提高师资队伍质 ...

  •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新课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为促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构建一支适合和平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

  • 学校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
  • 西秀区鸡场民族小学学校教育 均衡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抓住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广阔发展天地,为让学校稳步踏实的向治理薄弱→规范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目标迈进,特制定鸡场民族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 ...

  • 对信息化条件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点认识
  • 对信息化条件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点认识 陈中林 张华(老河口电大 湖北)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促使基层电大教学能较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 ...

  • 浅析信息化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
  • 浅析信息化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 [摘 要]现代教育应用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才帮助很大,特别是发展农村教育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更能直观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利于师生.家校互相交流沟通.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设施滞后 ...

  •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华学校:元爱玲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程度的步伐,信息化教育建设正在全国积极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

  •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 **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216个自然屯.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xx年底,全县各类人才1.7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0.83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7.8%.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是当前我县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