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乡镇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了当前乡镇水利规划的作用及规划原则、规划的内容与要求、规划方法和资料以及规划成果的编制等内容,以期指导乡镇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乡镇水利规划;编制方法;农村综合改革;规划原则;规划资料

  

  前言

  

  随着当前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乡镇水利规划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此,笔者根据现阶段的情况谈谈当前乡镇水利规划编制工作。

  

  1 规划的作用及规划原则

  

  乡镇水利规划是乡镇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域规划和县水利规划的基础,也是乡镇水利建设的前期工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有科学根据的规划,既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又可更好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同时,制定规划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乡镇水利规划除涉及防洪、除涝、供水、灌溉、排水、航运、小水电、水土保持、水产和水源保护,还涉及改良土壤、平田整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修建道路、新农村建设等。因此。乡镇水利规划应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对水、田、林、路、居民点和供水等具体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布置。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做好乡镇水利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坚持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②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讲求实效。

  

  2 规划内容与要求

  

  一个完整的乡镇水利规划,应包括基本情况和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和治理标准,总体规划及布置方案,分项规划,工程量、资金、材料用量、设备、效益、分期实施意见,规划图等内容。乡镇水利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种植农田林网,筑堤坝、修渠道、开沟河、兴建排灌站、打井、发展喷滴灌、深耕整地、硬化农田道路等措施。进行水利综合治理。规划中要明确规定防洪、除涝、除渍、灌溉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标准,以其作为安排各类措施及确定各种设计规模的依据。由于各地条件不同,用水要求不一致,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标准不能强求一致。一般说来,水源条件好的比条件差的标准高,大型工程比小型工程标准高,自流排灌比机电排灌标准高,长远规划比近期规划标准高。

  

  3 规划方法与资料

  

  3.1 规划班子的搭建

  要有一个专门的规划班子,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及科研有关单位参加,共同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大纲;然后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制定规划方案,提请当地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重要规划可提请人代会审议批准。

  

  3.2 规划需要的主要资料

  3.2.1 地形资料。为了便于使用并具有一定精度,进行乡镇水利规划,应采取1/10 000―1/25 000的地形图;进行村规划和工程布置,须采用1/2000~1/5000的标出村组界线的地形图或航测图片。

  3.2.2 水文气象资料。应搜集和分析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水体及土壤冻融等资料。一般乡镇因没有水文站和蒸发站不能直接取得水文资料,规划时可用下列方法推求计划数据:①利用降雨径流关系和附近区域数字推求年径流量、洪峰、洪量等;②根据附近区域数字用《水文手册》、《水文图集》的公式估算。

  3.2.3 土壤资料。主要包括:①土壤类型及分布;⑦土壤质地和层次;③障碍层次的部位分布;④土壤容重、孔隙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透水性、酸碱度等土壤理化性状;⑤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含量等土壤养分状况及耕作层厚度;⑥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渍害低产等土壤的形式原因、机理和治理措施、经验等。

  3.2.4 地下水资料。主要搜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埋藏深度;地下水位及其变幅;地下水流向、流速及补给条件;地下水的水质(矿化度及类型);设计计算参数(给水系统、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资料。

  3.2.5 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和荒地面积等。

  3.2.6 工程现状资料。主要应包括:现有排灌站等工程规模、机电设备情况;现有灌溉水源保证情况,灌溉渠系、建筑物的数量和布置;现有水井数量、质量及配套情况;现有排退水渠系建筑物数量和布置、排水出路和排水效果;土地平整状况,各种作物的田间耗水量,灌溉试验资料以及现有水浇地的灌溉保证程度;排涝、降渍、改碱等试验研究成果以及田间排水改良情况;水土保持面积及措施;历年受灾情况及现有工程设施的抗灾标准。

  3.2.7 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劳力、年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每个劳力平均负担面积;历年粮、棉等主要作物总产和单产,每人平均占有数量,主要历史阶段增(减)产原因;历年农、林、牧、副、渔以及地域内企业的总收入和各项收入所占比例;历年分配和积累;历年农田基本建设和投工、集资和国家投资数量,每个劳力平均投工数,平均每人负担资金数,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发展情况;历年林、牧、副、渔业发展情况;农、林、牧以及地域内企业、厂矿等发展规划和相应的用水要求;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产量、价格、运输情况等资料。

  3.2.8 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要求。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和作物面积;产量增长;林、牧、副、渔业发展;城镇经济和空间布置发展情况;地域内企业发展等。

  

  4 规划成果的编制

  

  4.1 规划报告

  4.1.1 提要。扼要说明规划地区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的主要内容、措施、投资、效益及结论。

  4.1.2 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土资源、土壤、地质等概况和自然特点;②土地利用、人口、劳力、城镇建设、农业机械、牲畜、农业区划、作物组成、耕作技术、作物产量、工副业状况、多种经营情况、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等;③洪、涝、旱、碱、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分析;④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治渍、改良盐碱地、水土保持、航运、小水电、水产等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⑤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4.1.3 规划原则和治理标准。论述规划所依据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提出防洪、除涝、抗旱、水土保持等各项措施的治理标准。

  4.1.4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全部规划的主体,主要包括:①规划布局和工程规格标准,综述山、水、田、林路等的总体布置,说明沟渠系统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分析计算各种规划设计参数,提出各类工程的规格标准和配套建筑物的形式、数量等;②分析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说明完成规划所需的工程量、劳力、材料、设备,计算其经济效益,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合理性;③分年实施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综合平衡投工和筹资能力,提出分年实施计划,以及完成规划所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4.1.5 分项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分项制定更详细、具体的规划。各项规划中,应有劳力、物料、设备、器材和经费概算等,特别是对骨干工程要经过论证和方案比较确定。各分项措施规划,应作出效益和经济分析。

  

  4.2 规划表

  包括:①基本情况表。应列人人口、劳力、土地、作物、产量、投入、分配等项;②农业和有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表。分别列出近期与远景规划指标;③工程项目及数量表;④分项工程规划标准表;⑤规划工程概算表。包括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定额、投工数、工程单价、资金等;⑥规划物料预算表。包括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砖、石、砂子、石灰、铅丝、炸药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数量;⑦主要设备表。包括施工和管理运行需要的各种主要设备;⑧分期实施进度表。按当地实际条件,量力而行,分年度列出计划完成的工程项目、工程量以及所需材料、设备、投工、资金等。

  

  4.3 规划图

  包括:①原状图。主要反映规划治理前的状况;②现状图。主要反映现有工程设施状况,并标出土壤分布、土地利用、作物种植区划等;③规划图。主要反映规划治理分区及改造山、水、田、林、路等具体工程设施的布置。根据实际需要,分别绘制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土地利用、多种经营等专项规划图。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了当前乡镇水利规划的作用及规划原则、规划的内容与要求、规划方法和资料以及规划成果的编制等内容,以期指导乡镇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乡镇水利规划;编制方法;农村综合改革;规划原则;规划资料

  

  前言

  

  随着当前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乡镇水利规划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此,笔者根据现阶段的情况谈谈当前乡镇水利规划编制工作。

  

  1 规划的作用及规划原则

  

  乡镇水利规划是乡镇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域规划和县水利规划的基础,也是乡镇水利建设的前期工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有科学根据的规划,既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又可更好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同时,制定规划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乡镇水利规划除涉及防洪、除涝、供水、灌溉、排水、航运、小水电、水土保持、水产和水源保护,还涉及改良土壤、平田整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修建道路、新农村建设等。因此。乡镇水利规划应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对水、田、林、路、居民点和供水等具体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布置。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做好乡镇水利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坚持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②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讲求实效。

  

  2 规划内容与要求

  

  一个完整的乡镇水利规划,应包括基本情况和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和治理标准,总体规划及布置方案,分项规划,工程量、资金、材料用量、设备、效益、分期实施意见,规划图等内容。乡镇水利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种植农田林网,筑堤坝、修渠道、开沟河、兴建排灌站、打井、发展喷滴灌、深耕整地、硬化农田道路等措施。进行水利综合治理。规划中要明确规定防洪、除涝、除渍、灌溉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标准,以其作为安排各类措施及确定各种设计规模的依据。由于各地条件不同,用水要求不一致,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标准不能强求一致。一般说来,水源条件好的比条件差的标准高,大型工程比小型工程标准高,自流排灌比机电排灌标准高,长远规划比近期规划标准高。

  

  3 规划方法与资料

  

  3.1 规划班子的搭建

  要有一个专门的规划班子,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及科研有关单位参加,共同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大纲;然后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制定规划方案,提请当地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重要规划可提请人代会审议批准。

  

  3.2 规划需要的主要资料

  3.2.1 地形资料。为了便于使用并具有一定精度,进行乡镇水利规划,应采取1/10 000―1/25 000的地形图;进行村规划和工程布置,须采用1/2000~1/5000的标出村组界线的地形图或航测图片。

  3.2.2 水文气象资料。应搜集和分析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水体及土壤冻融等资料。一般乡镇因没有水文站和蒸发站不能直接取得水文资料,规划时可用下列方法推求计划数据:①利用降雨径流关系和附近区域数字推求年径流量、洪峰、洪量等;②根据附近区域数字用《水文手册》、《水文图集》的公式估算。

  3.2.3 土壤资料。主要包括:①土壤类型及分布;⑦土壤质地和层次;③障碍层次的部位分布;④土壤容重、孔隙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透水性、酸碱度等土壤理化性状;⑤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含量等土壤养分状况及耕作层厚度;⑥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渍害低产等土壤的形式原因、机理和治理措施、经验等。

  3.2.4 地下水资料。主要搜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埋藏深度;地下水位及其变幅;地下水流向、流速及补给条件;地下水的水质(矿化度及类型);设计计算参数(给水系统、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资料。

  3.2.5 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和荒地面积等。

  3.2.6 工程现状资料。主要应包括:现有排灌站等工程规模、机电设备情况;现有灌溉水源保证情况,灌溉渠系、建筑物的数量和布置;现有水井数量、质量及配套情况;现有排退水渠系建筑物数量和布置、排水出路和排水效果;土地平整状况,各种作物的田间耗水量,灌溉试验资料以及现有水浇地的灌溉保证程度;排涝、降渍、改碱等试验研究成果以及田间排水改良情况;水土保持面积及措施;历年受灾情况及现有工程设施的抗灾标准。

  3.2.7 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劳力、年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每个劳力平均负担面积;历年粮、棉等主要作物总产和单产,每人平均占有数量,主要历史阶段增(减)产原因;历年农、林、牧、副、渔以及地域内企业的总收入和各项收入所占比例;历年分配和积累;历年农田基本建设和投工、集资和国家投资数量,每个劳力平均投工数,平均每人负担资金数,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发展情况;历年林、牧、副、渔业发展情况;农、林、牧以及地域内企业、厂矿等发展规划和相应的用水要求;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产量、价格、运输情况等资料。

  3.2.8 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要求。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和作物面积;产量增长;林、牧、副、渔业发展;城镇经济和空间布置发展情况;地域内企业发展等。

  

  4 规划成果的编制

  

  4.1 规划报告

  4.1.1 提要。扼要说明规划地区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的主要内容、措施、投资、效益及结论。

  4.1.2 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土资源、土壤、地质等概况和自然特点;②土地利用、人口、劳力、城镇建设、农业机械、牲畜、农业区划、作物组成、耕作技术、作物产量、工副业状况、多种经营情况、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等;③洪、涝、旱、碱、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分析;④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治渍、改良盐碱地、水土保持、航运、小水电、水产等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⑤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4.1.3 规划原则和治理标准。论述规划所依据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提出防洪、除涝、抗旱、水土保持等各项措施的治理标准。

  4.1.4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全部规划的主体,主要包括:①规划布局和工程规格标准,综述山、水、田、林路等的总体布置,说明沟渠系统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分析计算各种规划设计参数,提出各类工程的规格标准和配套建筑物的形式、数量等;②分析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说明完成规划所需的工程量、劳力、材料、设备,计算其经济效益,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合理性;③分年实施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综合平衡投工和筹资能力,提出分年实施计划,以及完成规划所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4.1.5 分项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分项制定更详细、具体的规划。各项规划中,应有劳力、物料、设备、器材和经费概算等,特别是对骨干工程要经过论证和方案比较确定。各分项措施规划,应作出效益和经济分析。

  

  4.2 规划表

  包括:①基本情况表。应列人人口、劳力、土地、作物、产量、投入、分配等项;②农业和有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表。分别列出近期与远景规划指标;③工程项目及数量表;④分项工程规划标准表;⑤规划工程概算表。包括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定额、投工数、工程单价、资金等;⑥规划物料预算表。包括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砖、石、砂子、石灰、铅丝、炸药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数量;⑦主要设备表。包括施工和管理运行需要的各种主要设备;⑧分期实施进度表。按当地实际条件,量力而行,分年度列出计划完成的工程项目、工程量以及所需材料、设备、投工、资金等。

  

  4.3 规划图

  包括:①原状图。主要反映规划治理前的状况;②现状图。主要反映现有工程设施状况,并标出土壤分布、土地利用、作物种植区划等;③规划图。主要反映规划治理分区及改造山、水、田、林、路等具体工程设施的布置。根据实际需要,分别绘制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土地利用、多种经营等专项规划图。


相关内容

  •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 ...

  • 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
  •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技 术 方 案 武汉愿景土地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

  • 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环保管理的调研报告
  • 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环保管理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试点办<关于开展清新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本专题组着手制订了开展调研活动的工作方案.本月17-18日专门组织了由全县九镇一场分管领导和村建办主任.环保员以及县环保和建设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股(室)负责人参加的专 ...

  • [精品]幼儿园新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幼儿园新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工咨XXXXXX 幼儿园新建项目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三章 建设条件与建设地点„„„„„„„„„„„„9 第四章 建设方案及建设 ...

  • 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06) 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克海 (明光市张八岭镇集镇建设和镇容管理站,安徽明光239400)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乡镇规划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在 实际的工作 ...

  •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 2012年度峡江县决战城区实施意见(送审稿)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深入完成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决战城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生态优美.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思想,坚持主攻 ...

  •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 大力促进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中共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武 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文化队伍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这支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全国乡镇街道文化站约3.8万 ...

  • 关于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 关于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郭定邦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统筹城乡"战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作为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统筹城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 ...

  • _乡规划_体系建构及运作的若干探_省略_落实_城乡规划法_中的_乡规划_雷诚
  • "乡规划"体系建构及运作的若干探讨 --如何落实<城乡规划法>中的"乡规划" 雷 诚 赵 民 [摘要]<城乡规划法>将"乡规划"纳入了城乡规划体系,对这一重要立法的实施尚需加强研究.本文通过对法规中有关"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