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提升工程"培训[天游峰的扫路人]评课稿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试以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一次借班上课苏教版五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孙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借用孙悟空这一学生喜爱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自然相关;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善问,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提问能力也不是很强,开始的时候,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老师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他的那番调动的语言实在精彩:同学们,如果你提的问题与你的同桌一样,你们都是英雄!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提的问题与同桌不同,有两种办法------你能回答他的问题,证明你比他强,你当当小老师,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请你向他请教,因为他提出了你没有发觉而且又不能解答的问题。一番话将所有的孩子调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老师一声“开始”,整个课堂已经沸腾起来。可想而知,后来学生的问题真是精彩纷呈,几乎个个出采,上台写上自己问题及大名的学生达十人之多。从学生问“扫天游峰的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头?”逐步引导到问“天游峰景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从问“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逐步打磨到

“扫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耐心,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最后,面对那满黑板的问题,孙老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让学生选一个最重要的金点子,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学会真正地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带动讨论其他问题,希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触发灵感,解决其他的问题。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经常呼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是学生真的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吗?真的会吗?我觉得孙双金老师就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研究与学习的关系,这节课也的确当之无愧是研究性学习的典范。

三、朗读体悟,显示教师指导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读起来了,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怪圈的倾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误导。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读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我们要把握朗读教学中读的度,要有辨证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朗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还是举孙老师这课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爬天游峰是很累的,而老人却不觉得累,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句。第二步,学生找到了“九百多级,飘飘悠悠”等词语后,体会天游峰的险峻,老人的轻松自在,并读出意思。第三步读中感悟,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赛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

从以上课例可以得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四、随机点评显示师生智慧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但是当前课堂教师点评语言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边际,有的照搬标准答案,有的是板着脸训人,有的是廉价的表扬,所有这些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

下面我先摘录一些本课例中的评价语言:

1、(学生问为什么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2、(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回到住地?)笑声不可能伴随着回到住地,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思想家。

3、(生读书声音太小)你们都是悄悄地赞美,(生笑)我们放声赞美一遍,好不好?

4、(学生问为什么作者与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为什么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何意?这个问题连我老师都没有想过。第一次写的是什么?第二次又写什么?请把问题写到黑板上。你虽然是男同学,但比女同学都要细心。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教师点评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要做到:

①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当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孙老师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②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当有学生在品评教师范读,讲得有理有据,不仅说出教师读得好,还说出教师读得好在哪里,教师动情地对他说:“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③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

④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记得斯霞老师上课时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党的十大在哪儿召开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机里召开的。”这显然是错误的答案,但斯老师没有否定,而是启发道:“你是从收音机听到的吧?”小朋友点点头,老师接着启发:“收音机里说十大是在哪里召开的呢?”学生回答:“在北京召开的。”看,让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靠的就是老师的循循善诱。 ⑤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⑥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试以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一次借班上课苏教版五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孙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借用孙悟空这一学生喜爱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自然相关;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善问,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提问能力也不是很强,开始的时候,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老师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他的那番调动的语言实在精彩:同学们,如果你提的问题与你的同桌一样,你们都是英雄!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提的问题与同桌不同,有两种办法------你能回答他的问题,证明你比他强,你当当小老师,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请你向他请教,因为他提出了你没有发觉而且又不能解答的问题。一番话将所有的孩子调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老师一声“开始”,整个课堂已经沸腾起来。可想而知,后来学生的问题真是精彩纷呈,几乎个个出采,上台写上自己问题及大名的学生达十人之多。从学生问“扫天游峰的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头?”逐步引导到问“天游峰景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从问“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逐步打磨到

“扫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耐心,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最后,面对那满黑板的问题,孙老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让学生选一个最重要的金点子,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学会真正地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带动讨论其他问题,希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触发灵感,解决其他的问题。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经常呼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是学生真的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吗?真的会吗?我觉得孙双金老师就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研究与学习的关系,这节课也的确当之无愧是研究性学习的典范。

三、朗读体悟,显示教师指导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读起来了,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怪圈的倾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误导。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读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我们要把握朗读教学中读的度,要有辨证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朗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还是举孙老师这课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爬天游峰是很累的,而老人却不觉得累,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句。第二步,学生找到了“九百多级,飘飘悠悠”等词语后,体会天游峰的险峻,老人的轻松自在,并读出意思。第三步读中感悟,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赛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

从以上课例可以得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四、随机点评显示师生智慧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但是当前课堂教师点评语言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边际,有的照搬标准答案,有的是板着脸训人,有的是廉价的表扬,所有这些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

下面我先摘录一些本课例中的评价语言:

1、(学生问为什么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2、(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回到住地?)笑声不可能伴随着回到住地,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思想家。

3、(生读书声音太小)你们都是悄悄地赞美,(生笑)我们放声赞美一遍,好不好?

4、(学生问为什么作者与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为什么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何意?这个问题连我老师都没有想过。第一次写的是什么?第二次又写什么?请把问题写到黑板上。你虽然是男同学,但比女同学都要细心。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教师点评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要做到:

①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当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孙老师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②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当有学生在品评教师范读,讲得有理有据,不仅说出教师读得好,还说出教师读得好在哪里,教师动情地对他说:“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③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

④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记得斯霞老师上课时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党的十大在哪儿召开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机里召开的。”这显然是错误的答案,但斯老师没有否定,而是启发道:“你是从收音机听到的吧?”小朋友点点头,老师接着启发:“收音机里说十大是在哪里召开的呢?”学生回答:“在北京召开的。”看,让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靠的就是老师的循循善诱。 ⑤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⑥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  本学期,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我们深知肩上的重担。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认真钻研业务,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以“先学后教 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个学期来,由于全组老师的精诚合作 ...

  •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说教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单元共三篇文章,另外两篇分别是<最大的麦穗>和<山谷中的谜底>,三篇文章的主题是向学生展示高尚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天 ...

  • 2011年新版小学语文课标102
  • 2011年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专题讲座 坚守课程标准理念,坚持课程标准方向 在课堂教学上实现美丽转身 晋中市教研室 高德喜 二0一二年七月 何为¡°转身¡±? 1.由"教课文"到"教语文"说:教课文错了吗,学语文就必须和 内容分析说再见了吗? 2.从在文本里& ...

  •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 15.天游峰上的扫路人 1.<天游峰的扫路人> 本文通过描写 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刻画了一位 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 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

  • 例谈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互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谈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互补 作者:李慧芬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02期 在各种研讨课.交流课中,我们常常观摩的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难觅踪影.偶尔听到,也是课时不分.在日常教学中,第一课时往往上得很单薄 ...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教学本篇课文,我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一开始 ...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 ...

  • 评课稿[天游峰的扫路人]
  • 情和智的和谐共生 --评<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上的智 ...

  • (2015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 (2015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1.长江之歌 一. 正确的字为: 涤.概.恋.采.灌.埃 二. (甘甜)的乳汁 (纯洁)的清流 (健美)的臂膀 (磅礴)的力量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三.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