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和它的寄主的故事

关于文学和它的寄主的故事

朱大可

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这位88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代表了20世纪最后的文学精神。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她曾在20世纪中叶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激进代表,但其近15年来的作品,却遭到美国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完全不具备原创的能力。耐人寻味的是,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只有文学奖面临着二流化的指责,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文学自身的全球性衰退。这种现状,验证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批评家关于“文学衰竭”的预言。

返观中国文学的狼藉现场,我们发现,汉语文学的衰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80年代以来活跃的前线作家,大多进入了衰退周期,而新生代作家还没有成熟,断裂变得不可避免。第二,重商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市场占有率成为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种普遍的金钱焦虑,严重腐蚀了文学的灵魂和原创力,导致整个文坛垃圾丛生。第三,电影、电视、互联网、游戏等媒体的兴起,压缩了传统文学的生长空间,迫使它走向死亡。

这是我关于文学衰败的基本看法。但我最近才意识到,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文学的衰败只有一个主因,那就是文学自身的蜕变。建立在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上的传统文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兴盛期之后,注定要在21世纪走向衰败。它是新媒体时代所要摧毁的主要对象。新媒体首先摧毁了文学的阅读者,把他们从文学那里推开,进而摧毁了作家的信念,把文学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废物”。

然而,尽管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恰恰相反,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幽灵,飘荡于人类的精神空间,寻找着安身立命的躯壳(寄主和媒体)。在可以追溯的历史框架里,文学幽灵至少两度选择了人的身体作为自己的寄主。第一次,文学利用了人的舌头及其语音,由此诞生了所谓“口头文学”(听觉的文学);而在第二次,文学握住了人手,由此展开平面书写、印刷及其阅读,并催生了所谓“书面文学”(文字的文学)的问世。这两种文学都向我们提供了大量杰出的文本。在刻写术、纺织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支持下,经历两千年左右的打磨,书面文学早已光华四射,支撑着人类的题写梦想。

文学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寄主,那就是歌曲和戏剧,它们跟传统文学并存,俨然是它的兄弟,照亮了古代乡村社会的质朴生活。但就叙事和抒情的线性本质而言,它们都是口头和书面文学的变种而已。文学的寄生形态,从来就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制造了艺术多样性的幻觉。

然而,基于个人作坊式的书面文学,正在迅速老去。越过古典乡村时代的繁华,它的容颜和生命都面临凋谢的结局。千禧年就是一座巨大的界碑,向我们描述了临界点的存在。我们置身于第二代文学的最后时刻。文学已经动身离开这种二维书写的寄主,进入全新的多媒体空间。这是文学幽灵的第三次迁居,它要从新寄主那里重获年轻的生命。但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完全沉浸在对书本、文字和个人书写的习惯性迷恋之中。我们对文学的剧烈变革置若罔闻。

这场寄主的变迁,无非就是文学对媒体的重新选择。它起源于电影,也就是起源于视觉和图像的叙事。爱森斯坦从一开始就向我们指出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关联,他的杂耍蒙太奇语法,企图重现自然语法的叙事功能。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实验及其信念。但经过一百多年的

修炼,在那些包括影视在内的新媒体的躯壳中,新媒体文学已经卓成大树。

《魔戒》无疑是新媒体文学的杰作,它超越文学原著的水准,成为惊心动魄的影像史诗,它不仅再现了荷马史诗和圣经时代的集体创作特征,而且在宏大叙事时空里,构筑了复杂的精神符号体系,追问人类的核心价值,不仅如此,它比荷马史诗具有更强烈的体验性力量。越过超宽银幕和多声道音响系统,我们惊讶地看到,濒临死亡的传统文学幽灵,在这种多维媒体的躯壳里获得了重生。

进入新媒体寄主的文学,维系着旧文学的灵巧的叙事特征,却拥有更优良的视听品质。它直接触摸身体,以构筑精细的感官王国。还有一个例子,是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小说在那里演进成一种可以密切互动的数码艺术,结果它成了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符号活动。新媒体文学还化身为手机短信,以简洁幽默的字词,抨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显示了话语反讽的意识形态力量。新媒体文学甚至借用商业资源,把那个最强大的敌人,转变成养育自身的摇篮。文学正在像蝴蝶一样蜕变,它丢弃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和短信的方式重返文化现场。

诗歌的命运也是如此。书面诗歌也许会消亡,但歌曲却正在各种时尚风格的名义下大肆流行,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它们是诗歌的古老变种。更重要的是,即便各种诗歌形态都已消亡,但支撑诗歌的灵魂——诗意,却是长存不朽的。宫崎骏的卡通片系列,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有力证据。在那些梦幻图像里,诗意在蓬勃生长,完全超越了传统诗歌的狭隘框架。 让我们回过来谈论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景。这类奖项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20世纪文学老人正在相继谢世,新一代作家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因应新媒体的挑战。文学授奖对象变得日益稀少。这是书面文学的原创性危机,也是各种文学奖的权力危机。在我看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重新评估文学的自我转型,并把那些生气勃勃的新媒体文学,纳入文学奖项的搜索范围,并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前提下,加入文学的新媒体类型,如“影像文学”、“游戏文学”和“手机文学”等等。文学,应当是上述各种样式的总和。

文学已经“蝶化”,进化为更加瑰丽的“物种”,而我们却在继续悲悼它的“旧茧”,为它的“死亡”而感伤地哭泣。文学理论家应当修正所有的美学偏见,为进入新媒体的文学做出全新的定义。否则,我们就只能跟旧文学一起死掉。

关于文学和它的寄主的故事

朱大可

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这位88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代表了20世纪最后的文学精神。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她曾在20世纪中叶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激进代表,但其近15年来的作品,却遭到美国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完全不具备原创的能力。耐人寻味的是,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只有文学奖面临着二流化的指责,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文学自身的全球性衰退。这种现状,验证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批评家关于“文学衰竭”的预言。

返观中国文学的狼藉现场,我们发现,汉语文学的衰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80年代以来活跃的前线作家,大多进入了衰退周期,而新生代作家还没有成熟,断裂变得不可避免。第二,重商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市场占有率成为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种普遍的金钱焦虑,严重腐蚀了文学的灵魂和原创力,导致整个文坛垃圾丛生。第三,电影、电视、互联网、游戏等媒体的兴起,压缩了传统文学的生长空间,迫使它走向死亡。

这是我关于文学衰败的基本看法。但我最近才意识到,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文学的衰败只有一个主因,那就是文学自身的蜕变。建立在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上的传统文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兴盛期之后,注定要在21世纪走向衰败。它是新媒体时代所要摧毁的主要对象。新媒体首先摧毁了文学的阅读者,把他们从文学那里推开,进而摧毁了作家的信念,把文学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废物”。

然而,尽管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恰恰相反,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幽灵,飘荡于人类的精神空间,寻找着安身立命的躯壳(寄主和媒体)。在可以追溯的历史框架里,文学幽灵至少两度选择了人的身体作为自己的寄主。第一次,文学利用了人的舌头及其语音,由此诞生了所谓“口头文学”(听觉的文学);而在第二次,文学握住了人手,由此展开平面书写、印刷及其阅读,并催生了所谓“书面文学”(文字的文学)的问世。这两种文学都向我们提供了大量杰出的文本。在刻写术、纺织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支持下,经历两千年左右的打磨,书面文学早已光华四射,支撑着人类的题写梦想。

文学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寄主,那就是歌曲和戏剧,它们跟传统文学并存,俨然是它的兄弟,照亮了古代乡村社会的质朴生活。但就叙事和抒情的线性本质而言,它们都是口头和书面文学的变种而已。文学的寄生形态,从来就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制造了艺术多样性的幻觉。

然而,基于个人作坊式的书面文学,正在迅速老去。越过古典乡村时代的繁华,它的容颜和生命都面临凋谢的结局。千禧年就是一座巨大的界碑,向我们描述了临界点的存在。我们置身于第二代文学的最后时刻。文学已经动身离开这种二维书写的寄主,进入全新的多媒体空间。这是文学幽灵的第三次迁居,它要从新寄主那里重获年轻的生命。但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完全沉浸在对书本、文字和个人书写的习惯性迷恋之中。我们对文学的剧烈变革置若罔闻。

这场寄主的变迁,无非就是文学对媒体的重新选择。它起源于电影,也就是起源于视觉和图像的叙事。爱森斯坦从一开始就向我们指出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关联,他的杂耍蒙太奇语法,企图重现自然语法的叙事功能。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实验及其信念。但经过一百多年的

修炼,在那些包括影视在内的新媒体的躯壳中,新媒体文学已经卓成大树。

《魔戒》无疑是新媒体文学的杰作,它超越文学原著的水准,成为惊心动魄的影像史诗,它不仅再现了荷马史诗和圣经时代的集体创作特征,而且在宏大叙事时空里,构筑了复杂的精神符号体系,追问人类的核心价值,不仅如此,它比荷马史诗具有更强烈的体验性力量。越过超宽银幕和多声道音响系统,我们惊讶地看到,濒临死亡的传统文学幽灵,在这种多维媒体的躯壳里获得了重生。

进入新媒体寄主的文学,维系着旧文学的灵巧的叙事特征,却拥有更优良的视听品质。它直接触摸身体,以构筑精细的感官王国。还有一个例子,是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小说在那里演进成一种可以密切互动的数码艺术,结果它成了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符号活动。新媒体文学还化身为手机短信,以简洁幽默的字词,抨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显示了话语反讽的意识形态力量。新媒体文学甚至借用商业资源,把那个最强大的敌人,转变成养育自身的摇篮。文学正在像蝴蝶一样蜕变,它丢弃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和短信的方式重返文化现场。

诗歌的命运也是如此。书面诗歌也许会消亡,但歌曲却正在各种时尚风格的名义下大肆流行,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它们是诗歌的古老变种。更重要的是,即便各种诗歌形态都已消亡,但支撑诗歌的灵魂——诗意,却是长存不朽的。宫崎骏的卡通片系列,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有力证据。在那些梦幻图像里,诗意在蓬勃生长,完全超越了传统诗歌的狭隘框架。 让我们回过来谈论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景。这类奖项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20世纪文学老人正在相继谢世,新一代作家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因应新媒体的挑战。文学授奖对象变得日益稀少。这是书面文学的原创性危机,也是各种文学奖的权力危机。在我看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重新评估文学的自我转型,并把那些生气勃勃的新媒体文学,纳入文学奖项的搜索范围,并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前提下,加入文学的新媒体类型,如“影像文学”、“游戏文学”和“手机文学”等等。文学,应当是上述各种样式的总和。

文学已经“蝶化”,进化为更加瑰丽的“物种”,而我们却在继续悲悼它的“旧茧”,为它的“死亡”而感伤地哭泣。文学理论家应当修正所有的美学偏见,为进入新媒体的文学做出全新的定义。否则,我们就只能跟旧文学一起死掉。


相关内容

  • 2017年5月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 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嶂,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 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 ...

  • 科普类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科普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疾病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从远处看去,脑膜炎双球菌好像是整个人类的残酷无情的危险敌人.时疫席卷过军营,校园,有时危及整个整个城市的居民.那种微生物侵入血流,然后侵入脑膜间隙,结果便是脑膜炎.在有效的化学疗法出现 ...

  •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一.扁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ª¡ª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能分化: 出 ...

  •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
  •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 XX 摘 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有赖于人类与自然界多种多样生物的相互协调.依存与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及农业 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归纳总结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 策措施.农田生物群落的 ...

  • 岩浆混合的证据-MME包体的特征及形成过
  • 岩浆混合的证据-MME包体的特征及形成过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岩浆混合的证据-MME包体的特征及形成过程. 关键词:岩浆:混合:过程 1 简介 我们在花岗岩中常可以见到暗色包体.关于这些暗色包体的成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残留体说,认为这些包体是地壳岩石发生深融作用产生花岗岩 ...

  • 昆虫群落中天敌间的致死干扰竞争作用
  • 54(3):361-367昆虫学报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March 2011, ISSN 0454-6296 昆虫群落中天敌间的致死干扰竞争作用 徐海云,杨念婉,万方浩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摘要:致死干 ...

  • 普通动物学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与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 ...

  • 植物病理学笔记
  • 1.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变,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Irish famine),1 ...

  • 大豆花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998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1998年 第3期 No.3 1998 科技期刊 大豆花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升吉1 吴元华2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济南 250100:2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沈阳 110161)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