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良好师生人际关系.doc1111

浅谈如何培养良好师生人际关系

涟水县向阳小学 薛加楼

师生人际关系是指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交往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它具有直接性、强烈的交往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求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下面结合本人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师生间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师生关系不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关系,因此在与学生交往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主动创造机会,多与学生交往。

教师要积极创造并善于把握机会,主动多与学生接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与老师交往,师生间加大交往的频率,扩大交往的空间。

2.课外与课内并重。

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内与学生的交往,而且要十分重视课外与学生的

交往。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敬畏心理较强,他们往往对教师敬而远之,在课内师生交往过程中这种心理往往又会得到强化。课外,教师一声亲切主动的问候、一句诚挚的祝福、一把温柔的搀扶往往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帮助教师树立更具亲和力的形象。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与学生课外交往具有与课内交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把握好与学生课内交往的同时更要善于在课外与学生交往。

3.要有充分的感情投入。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情感,绝不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之举,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的真情,使学生受到教师真情的感染,从而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

二、尊重学生人格与权利,坚持师生间的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只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因此也应该遵循一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既把握法律赋予青少年的权利,又明确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在与学生交往中做到既充分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又不侵犯学生权益,保证师生交往符合法律规范。

其次,教师要将学生看作社会人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专制作风,在交往中发扬民主、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

总之,师生交往中教师要牢固树立法规意识和道德意识,同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权利得到了维护、人格得到了尊重,相互间的交往在民主的氛

围中进行。

三、对学生做到关心爱护、热心帮助

关心他人、热心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关爱他人的典范。从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贯穿于师生交往的全过程。教师对后进生的悉心指导、对特困生的热心帮助、对“三残”儿童的真情关心,更容易引发全体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细心观察、留意后进生、特困生、“三残”儿以及“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伸出友谊之手。

四、公正无私,不偏爱、不歧视,对每个学生寄予好的期望和信赖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并正视这一现实,与学生交往中自觉做到面向全体;对待全体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要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作到不偏爱、不歧视。

其次,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

再次,教师要充分信赖每个学生,对学生寄予好的期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赖和友爱,了解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从而获得积极进取的动力,树立进步的信心。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与学生交往

过程中,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做到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能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找到行为的准则,将教师作为学习的楷模;做到听其言、观其行然后仿效之。

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当今时代用“知识爆炸”来形容几乎已经过时,知识的更新速度令人目不暇接。为完成社会赋予我们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知识的源泉和化身。每个教师要切实加强学习,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渊博的学术,更要培养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自己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符合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才能在学生心中不断提高威信,从而有利于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形成。

总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只有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交往,才能实现相互信任,形成思维共振,引发情感共鸣;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努力吧!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浅谈如何培养良好师生人际关系

涟水县向阳小学 薛加楼

师生人际关系是指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交往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它具有直接性、强烈的交往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求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下面结合本人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师生间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师生关系不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关系,因此在与学生交往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主动创造机会,多与学生交往。

教师要积极创造并善于把握机会,主动多与学生接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与老师交往,师生间加大交往的频率,扩大交往的空间。

2.课外与课内并重。

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内与学生的交往,而且要十分重视课外与学生的

交往。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敬畏心理较强,他们往往对教师敬而远之,在课内师生交往过程中这种心理往往又会得到强化。课外,教师一声亲切主动的问候、一句诚挚的祝福、一把温柔的搀扶往往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帮助教师树立更具亲和力的形象。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与学生课外交往具有与课内交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把握好与学生课内交往的同时更要善于在课外与学生交往。

3.要有充分的感情投入。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情感,绝不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之举,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的真情,使学生受到教师真情的感染,从而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

二、尊重学生人格与权利,坚持师生间的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只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因此也应该遵循一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既把握法律赋予青少年的权利,又明确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在与学生交往中做到既充分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又不侵犯学生权益,保证师生交往符合法律规范。

其次,教师要将学生看作社会人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专制作风,在交往中发扬民主、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

总之,师生交往中教师要牢固树立法规意识和道德意识,同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权利得到了维护、人格得到了尊重,相互间的交往在民主的氛

围中进行。

三、对学生做到关心爱护、热心帮助

关心他人、热心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关爱他人的典范。从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贯穿于师生交往的全过程。教师对后进生的悉心指导、对特困生的热心帮助、对“三残”儿童的真情关心,更容易引发全体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细心观察、留意后进生、特困生、“三残”儿以及“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伸出友谊之手。

四、公正无私,不偏爱、不歧视,对每个学生寄予好的期望和信赖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并正视这一现实,与学生交往中自觉做到面向全体;对待全体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要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作到不偏爱、不歧视。

其次,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

再次,教师要充分信赖每个学生,对学生寄予好的期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赖和友爱,了解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从而获得积极进取的动力,树立进步的信心。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与学生交往

过程中,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做到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能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找到行为的准则,将教师作为学习的楷模;做到听其言、观其行然后仿效之。

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当今时代用“知识爆炸”来形容几乎已经过时,知识的更新速度令人目不暇接。为完成社会赋予我们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知识的源泉和化身。每个教师要切实加强学习,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渊博的学术,更要培养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自己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符合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才能在学生心中不断提高威信,从而有利于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形成。

总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只有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交往,才能实现相互信任,形成思维共振,引发情感共鸣;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努力吧!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相关内容

  • 论文格式及标准字体格式.doc1
  • 长春市第164中学校长论文研究组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申请人: 范微微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2013年9月1日 论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 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摘 要 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 ...

  • 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一)doc
  • 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一) 淮阳县回民中学 苏志勇 一.班主任的集体意识 班主任的集体意识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因为班级本身是一个集体,班集体又是学校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所以,班主任的集体意识即要有本班的班集体意识,又要有学校这个校集体意识. 1.班主任的班集体意识.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平台,良好的班集 ...

  •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重要性.doc好了
  •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武安市淑村镇中学 胡台风 摘要:历史探究性学习,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既掌握系统知识,实行"知识储备",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开发智力,培养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探究学习 研讨方法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担负 ...

  • 体育教学随笔.doc
  • 体育教学随笔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转移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精神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 ...

  • 如何提高学生科学成绩发言稿.2doc
  • 关于"提高小学毕业班的科学学习成绩"的计划 -乔虹菁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成为科学课的一个基本学科特点. 因此,科学课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随着小学毕业考试的来临,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全力以赴,准备最后的冲刺.那么,如 ...

  • 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doc
  • 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作者:陈爱娟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3期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从各种层面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从高校德育的角度来看,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有导向.教育.同化.规范约束和激励五种功能. [关键词]大学 大学校园文化 德育功能 [作者简介]陈爱娟(196 ...

  • 霞流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2012-2015)doc
  • 霞流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2012.9---2015.7) 一.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日趋加速,教师队伍建设也日渐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一支素质高.有科学管理方法的班主任队伍,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从宏观来讲,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班主任队伍 ...

  • 校长工作总结.2011doc
  • 工 作 总 结 恩 城 镇 大 洞 小 学 王 志路 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根据上级的指示,结合我校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德艺双馨 ,为人师表 自主持大洞学校工作以来一年来,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德艺双馨"是我 ...

  • 英语教学设计doc
  • 英语教学设计:我的情感态度 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中学:申元 这次培训的课程中,我学习到所谓的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地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同时,通过这几个专题的学习,我还知道了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