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年论文
2013 年 6 月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08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现状描述,进一步进行产生这一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近期国际货币汇率现状下的中国采取的汇率政策。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过去几年来,中国在通过增加市场因素来确定人民币汇率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美元汇率热钱 国际货币体系
2007年开始美元的轻微贬值,滋生全球商品市场的泡沫,造成大面积的通货膨胀。美元的
轻微贬值加上低利率将引起抛售美元资产的热潮,使美元贬值加剧,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影响,潜在的风险增加。对于国家来说,美元外汇储备将缩水,一些新兴市场的出口拉动型经济面临挑战,对美贸易顺差减少。全球政治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世界主要货币获利走势波折,部分货币汇率短期波动幅度加大。而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各国汇率变动就异常频繁,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博弈的结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就业、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参与博弈
过程的结果。出现这些波动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例如:理论变动,政府政策等等。
一 2008年至201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现状
(一)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美元是08年金融危机的关键词,正是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日益积累的矛
盾最终引爆了这场危机。美元跌跌不休的走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美元目前仍
是世界货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往往更关注世界货币的贬值而非升值,3月份成为美
元由强转弱的分水岭,金融危机肆虐之时,美元受益于避险需求,持续上扬;当危机最坏的
时期过去后,美元汇率转而掉头向下。自3月份起,市场对于经济转好的信心开始增强,避
险需求下降,风险偏好上升,美元汇率开启跌势,由强转弱,美元指数自年初至10月中旬下跌8.3%,较3月高点更是大幅回落15.6%。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压低真实利率,向银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金融体系,鼓励银行放贷,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并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复苏,08年美元前两个季度大幅贬值但第四季度却又小幅回升。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二)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历次的经济危机发生之时美国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都有所提高,主要是美国的经济刺
激计划涵盖的方面较为广泛,注重从基础抓起,并针对重点行业各个击破,在今年经济复苏领
先的优势较大。 即使新兴市场的高利差以及GDP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吸引利差交易和热钱流入,
大部分资本仍会出于安全性考虑而流入美国,主要是因为美元独特的国际支付和结算货币的地位。其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比重长期保持在60%以上,在09年第三季度美元比重探底至61.5%后重新小幅增长,可见美元的主导地位依然不变。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三) 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人民币升值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我国宏观经济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升值要兼顾国内的经济与社会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升值是一个较长的趋势,业界多位经济学家预计2010年全年升值4%-6%左右,双向波动趋势不变,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高。2010年中国GDP增幅10.3%,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复苏缓慢,弱美元的格局不会大改变,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四) 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2011年一季度达到 9.8%,二季度达到9.6%,实体经济增长态势良好. 6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显示,估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
4.3%,对中国2011年GDP预期依然维持4月预测的9.6%。2011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0亿美元,创纪录高位,这距离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不到一年时间。2011年8月4日,彭博社收集28家机构的预测结果,预计人民币在三季度6.39% ,四季度6.3%。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五) 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热钱是一种投机性的短期资金,如果大量涌入的话,会影响到金融秩序带来通胀风险。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走高,报6.2992,是今年5月11日以来的新高,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上周五盘中突破6.24关口后,5月29日早盘再度创出6.2371的历史新高。根据央行有关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扩大到中间价上下1%的规定,26日人民币的涨停价位为6.2380,然而一开盘就出现了涨停的局面。美联储认为,最近美国经济可能还是有进一步放缓的趋势,因此它有可能对量化宽松的具体政策出现一个微调,可能会增大量化宽松的规模和时间。这对市场来讲是就是一个催化剂,也会进一步影响人民币市场的预期。到2012年一季度6.24,二季度
6.18,2012年内将达到6.04。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六) 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根据中国银行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趋势越来越缓慢,
对于2013年美元汇率的走势,以目前的形势来看, 2013年美元汇率上涨的机会比较大。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渐复苏,而就业率虽然整体保持在历史上的较低水平,但整体却是稳中有升的,美国的经济处于一个缓慢复苏的过程当中。而根据美银美林的专家预测,在2013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可以达到1.5%,而与美国一样在全球占有重要经济地位的欧盟,欧元区整体的经济预计在2013年要下滑0.4%,这一涨一跌就直接导致了在2013年美元应该没有发生太大降幅的可能。而相反,欧元则将承受较大的下行压力。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二 近期国际货币汇率走势的原因分析
(一)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分析
1 国际收支的变化
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如果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外币供给将增加,外币将贬值,人民币将升值;如果国际收支恶化外汇供给将下降,人民币会面临贬值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的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人民币也保持升值的趋势。若我国国际收支盈余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变缓,汇率双向变动可能性会增加。
2 央行的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除了买卖双方,还有央行的干预,它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能够影响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为了控制人民币快速升值、稳定汇率,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投入本币。买入的外汇越多干预的力量就越大,这也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增量上,若外汇储备增加得越多,央行干预的力度可能就越大。1-5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都较多,6月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为118.67亿美元,这反映了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央行干预的压力在下降。
3 公众的预期
4 通货膨胀的变化
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虽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将得到一定缓解。
5 热钱的流动
6 美元币值的变化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币值对美元币值之比,它反映了当期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之比。在一定的名义汇率水平下,若美元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就相对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大;若美元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就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下降。如最近在美元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持续贬值的现象。
7 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
人民币除了对美元汇率以外,还有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汇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升值,如以前随着美元走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等货币贬值,而最近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却快速升值。这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和非美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汇率及美元和这些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套算而来的,目前美元走强,若人民币继续对美元升值,则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升值幅度就会更大,也就是说人民币对篮子货币的升值幅度将更大,这样对贸易部门的冲击会增加。目前人民币对美元货币贬值,有利于缩小对篮子货币的升值幅度。
(二) 当前影响美元汇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1 风险偏好或避险需求
我们以标普500指数作为一个简易的风险偏好指标,美元指数(DXY)代表美元有效汇率,从2005年以来二者之间的周变动相关系数(调整后)走势分析,美股和美元的相关性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 在危机前的半年中,美元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一直为正相关,表明风险偏好上升时美元也上升;很明显,在危机爆发之后,从2008年9月末开始,这一相关性迅速逆转为负数,反映了风险偏好下降、避险需求上升、推升美元的一种走势特征,因为投资人将美元视为全球经济萎缩和动荡之际最安全的资产。
2 利差交易(Carry Trade)
利差交易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风险偏好的变化。风险偏好的上升会使投资者开启利差交易,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趋之若鹜,抛美元、日元,追澳元、新元;风险偏好的下降会使投资者平仓利差交易,对低收益货币的需求上升,从而推升这些货币的汇率。 随着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改善,美元Libor在10月跌至0.3%下方。
3 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和时机
4 资金流动趋向
近期外汇汇率变化与资金流动具有直接而且密切的联系。由于设备利用率已经开始回升,意味着美国的产出缺口在逐步缩小,未来通胀压力不容小视,因此美联储已开始与初级交易商就其退出策略工具进行协商,包括大规模逆回购协议在内;同时,也已开始削减部分刺激措施的规模。这是为了避免市场在经济复苏根基牢固之前产生升息预期。
5 利率收益差异
资金本能的获利需求,使其对利率变化更加“敏感”,尤其是在经济同时弱化,金融不景气加剧,股票、黄金或石油等金融商品价格都处于下行时,投资难有明朗投向,只能依赖利率获取收益,进而出现美欧资产利差效应。
6 货币政策需求
汇率波动幅度日渐加大,各国政府却对此表示“漠视”:美国继续强调强势美元货币政策不变,无视美元持续贬值;欧洲央行官员则表示接受欧元升值的表现,采取放任态度,以扩大欧元的影响。
7 经济前景忧虑
三 近期国际货币汇率现状下的中国采取的汇率政策
(一)进一步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进一步放开企业持有外汇比例的限制,推行企业意愿结汇制,逐步放宽银行结售汇头寸
的限制,提高金融机构在外汇市场上资金运用的自主性,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主动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公开市场操作既可采取现货交易,也可采取远期、掉期等方式。
(二)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
无论是从金融危机教训看,还是从保证当前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成功的角度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国仍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要进一步改善外汇统计、监测工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可采取跨境资本交易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同时,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既稳定增长又不至于产生资产泡沫,必须尽快出台有关加强海外房地产资金流入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对于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管理
(三)坚持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引入外资要有战略性安排,应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引进,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因此,首先要加快改善国内融资体系和放开境内各种市场化融资工具的限制,让企业的资金需求尽可能在境内得到满足。其次要宣传和方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减少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替换后的收益代价。重新审视中央与地方引进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平等“国民待遇”,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调整原先控制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制政策。最后是统筹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进行资源战略储备,并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
(四)要确立放慢海外上市节奏,积极发展本土资本市场的战略安排
中国优秀大型企业大量海外上市,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期战略。当前,我国要加快发展和健全我国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海外上市,对于国有大银行上市筹资中,面对是否“贱卖”的争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发展境内私人股权基金作为第三方,与境外投资者竞争入股,包括筹集外汇资金入股,在支持、调控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房地产信托基金,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要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实现“与其放任不管,不如发展中国的信托基金”。
(五)进一步运用好货币对冲操作手段
(六)增加双边贸易协定,提高亚洲区内货币的结算功能
(七)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落实并长期坚持内需主导战略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 保罗•克鲁格曼著.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C·弗雷德·伯格斯坦.美国与世界经济——未来十年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M].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6.
[4] 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 许少强.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若干分析.国际金融研究.1995(7):53-55
[6] 肖志兴.人民币汇率适度水平研究:[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6
[7] 邹伟伟.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 集团经济研究 2006(3):141
[8] 戴世宏.有效汇率指数理论与计算方法[J].中国货币市场.2003(12):34-36
[9] 吕风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测算和分析:[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10]中金公司.人民币汇改时机日趋成熟[R].中金宏观研究报告,2010.
[11]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J].上海金融,2009(10):9-15.
[12]张斌,何帆.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
2006(5):43-51
[13]巴曙松.中国将选择时机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D].工作论文,2010-04-06.
[14]马竣.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第41期:52 .
[15]汪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第41期:58.
[16]中国银行官网
国际金融学年论文
2013 年 6 月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08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现状描述,进一步进行产生这一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近期国际货币汇率现状下的中国采取的汇率政策。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过去几年来,中国在通过增加市场因素来确定人民币汇率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美元汇率热钱 国际货币体系
2007年开始美元的轻微贬值,滋生全球商品市场的泡沫,造成大面积的通货膨胀。美元的
轻微贬值加上低利率将引起抛售美元资产的热潮,使美元贬值加剧,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影响,潜在的风险增加。对于国家来说,美元外汇储备将缩水,一些新兴市场的出口拉动型经济面临挑战,对美贸易顺差减少。全球政治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世界主要货币获利走势波折,部分货币汇率短期波动幅度加大。而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各国汇率变动就异常频繁,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博弈的结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就业、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参与博弈
过程的结果。出现这些波动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例如:理论变动,政府政策等等。
一 2008年至201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现状
(一)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美元是08年金融危机的关键词,正是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日益积累的矛
盾最终引爆了这场危机。美元跌跌不休的走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美元目前仍
是世界货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往往更关注世界货币的贬值而非升值,3月份成为美
元由强转弱的分水岭,金融危机肆虐之时,美元受益于避险需求,持续上扬;当危机最坏的
时期过去后,美元汇率转而掉头向下。自3月份起,市场对于经济转好的信心开始增强,避
险需求下降,风险偏好上升,美元汇率开启跌势,由强转弱,美元指数自年初至10月中旬下跌8.3%,较3月高点更是大幅回落15.6%。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压低真实利率,向银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金融体系,鼓励银行放贷,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并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复苏,08年美元前两个季度大幅贬值但第四季度却又小幅回升。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二)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历次的经济危机发生之时美国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都有所提高,主要是美国的经济刺
激计划涵盖的方面较为广泛,注重从基础抓起,并针对重点行业各个击破,在今年经济复苏领
先的优势较大。 即使新兴市场的高利差以及GDP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吸引利差交易和热钱流入,
大部分资本仍会出于安全性考虑而流入美国,主要是因为美元独特的国际支付和结算货币的地位。其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比重长期保持在60%以上,在09年第三季度美元比重探底至61.5%后重新小幅增长,可见美元的主导地位依然不变。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三) 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人民币升值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我国宏观经济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升值要兼顾国内的经济与社会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升值是一个较长的趋势,业界多位经济学家预计2010年全年升值4%-6%左右,双向波动趋势不变,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高。2010年中国GDP增幅10.3%,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复苏缓慢,弱美元的格局不会大改变,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四) 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2011年一季度达到 9.8%,二季度达到9.6%,实体经济增长态势良好. 6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显示,估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
4.3%,对中国2011年GDP预期依然维持4月预测的9.6%。2011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0亿美元,创纪录高位,这距离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不到一年时间。2011年8月4日,彭博社收集28家机构的预测结果,预计人民币在三季度6.39% ,四季度6.3%。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五) 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热钱是一种投机性的短期资金,如果大量涌入的话,会影响到金融秩序带来通胀风险。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走高,报6.2992,是今年5月11日以来的新高,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上周五盘中突破6.24关口后,5月29日早盘再度创出6.2371的历史新高。根据央行有关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扩大到中间价上下1%的规定,26日人民币的涨停价位为6.2380,然而一开盘就出现了涨停的局面。美联储认为,最近美国经济可能还是有进一步放缓的趋势,因此它有可能对量化宽松的具体政策出现一个微调,可能会增大量化宽松的规模和时间。这对市场来讲是就是一个催化剂,也会进一步影响人民币市场的预期。到2012年一季度6.24,二季度
6.18,2012年内将达到6.04。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六) 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根据中国银行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趋势越来越缓慢,
对于2013年美元汇率的走势,以目前的形势来看, 2013年美元汇率上涨的机会比较大。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渐复苏,而就业率虽然整体保持在历史上的较低水平,但整体却是稳中有升的,美国的经济处于一个缓慢复苏的过程当中。而根据美银美林的专家预测,在2013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可以达到1.5%,而与美国一样在全球占有重要经济地位的欧盟,欧元区整体的经济预计在2013年要下滑0.4%,这一涨一跌就直接导致了在2013年美元应该没有发生太大降幅的可能。而相反,欧元则将承受较大的下行压力。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二 近期国际货币汇率走势的原因分析
(一)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分析
1 国际收支的变化
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如果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外币供给将增加,外币将贬值,人民币将升值;如果国际收支恶化外汇供给将下降,人民币会面临贬值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的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人民币也保持升值的趋势。若我国国际收支盈余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变缓,汇率双向变动可能性会增加。
2 央行的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除了买卖双方,还有央行的干预,它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能够影响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为了控制人民币快速升值、稳定汇率,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投入本币。买入的外汇越多干预的力量就越大,这也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增量上,若外汇储备增加得越多,央行干预的力度可能就越大。1-5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都较多,6月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为118.67亿美元,这反映了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央行干预的压力在下降。
3 公众的预期
4 通货膨胀的变化
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虽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将得到一定缓解。
5 热钱的流动
6 美元币值的变化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币值对美元币值之比,它反映了当期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之比。在一定的名义汇率水平下,若美元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就相对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大;若美元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就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下降。如最近在美元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持续贬值的现象。
7 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
人民币除了对美元汇率以外,还有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汇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升值,如以前随着美元走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等货币贬值,而最近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却快速升值。这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和非美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汇率及美元和这些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套算而来的,目前美元走强,若人民币继续对美元升值,则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升值幅度就会更大,也就是说人民币对篮子货币的升值幅度将更大,这样对贸易部门的冲击会增加。目前人民币对美元货币贬值,有利于缩小对篮子货币的升值幅度。
(二) 当前影响美元汇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1 风险偏好或避险需求
我们以标普500指数作为一个简易的风险偏好指标,美元指数(DXY)代表美元有效汇率,从2005年以来二者之间的周变动相关系数(调整后)走势分析,美股和美元的相关性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 在危机前的半年中,美元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一直为正相关,表明风险偏好上升时美元也上升;很明显,在危机爆发之后,从2008年9月末开始,这一相关性迅速逆转为负数,反映了风险偏好下降、避险需求上升、推升美元的一种走势特征,因为投资人将美元视为全球经济萎缩和动荡之际最安全的资产。
2 利差交易(Carry Trade)
利差交易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风险偏好的变化。风险偏好的上升会使投资者开启利差交易,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趋之若鹜,抛美元、日元,追澳元、新元;风险偏好的下降会使投资者平仓利差交易,对低收益货币的需求上升,从而推升这些货币的汇率。 随着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改善,美元Libor在10月跌至0.3%下方。
3 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和时机
4 资金流动趋向
近期外汇汇率变化与资金流动具有直接而且密切的联系。由于设备利用率已经开始回升,意味着美国的产出缺口在逐步缩小,未来通胀压力不容小视,因此美联储已开始与初级交易商就其退出策略工具进行协商,包括大规模逆回购协议在内;同时,也已开始削减部分刺激措施的规模。这是为了避免市场在经济复苏根基牢固之前产生升息预期。
5 利率收益差异
资金本能的获利需求,使其对利率变化更加“敏感”,尤其是在经济同时弱化,金融不景气加剧,股票、黄金或石油等金融商品价格都处于下行时,投资难有明朗投向,只能依赖利率获取收益,进而出现美欧资产利差效应。
6 货币政策需求
汇率波动幅度日渐加大,各国政府却对此表示“漠视”:美国继续强调强势美元货币政策不变,无视美元持续贬值;欧洲央行官员则表示接受欧元升值的表现,采取放任态度,以扩大欧元的影响。
7 经济前景忧虑
三 近期国际货币汇率现状下的中国采取的汇率政策
(一)进一步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进一步放开企业持有外汇比例的限制,推行企业意愿结汇制,逐步放宽银行结售汇头寸
的限制,提高金融机构在外汇市场上资金运用的自主性,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主动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公开市场操作既可采取现货交易,也可采取远期、掉期等方式。
(二)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
无论是从金融危机教训看,还是从保证当前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成功的角度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国仍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要进一步改善外汇统计、监测工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可采取跨境资本交易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同时,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既稳定增长又不至于产生资产泡沫,必须尽快出台有关加强海外房地产资金流入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对于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管理
(三)坚持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引入外资要有战略性安排,应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引进,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因此,首先要加快改善国内融资体系和放开境内各种市场化融资工具的限制,让企业的资金需求尽可能在境内得到满足。其次要宣传和方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减少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替换后的收益代价。重新审视中央与地方引进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平等“国民待遇”,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调整原先控制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制政策。最后是统筹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进行资源战略储备,并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
(四)要确立放慢海外上市节奏,积极发展本土资本市场的战略安排
中国优秀大型企业大量海外上市,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期战略。当前,我国要加快发展和健全我国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海外上市,对于国有大银行上市筹资中,面对是否“贱卖”的争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发展境内私人股权基金作为第三方,与境外投资者竞争入股,包括筹集外汇资金入股,在支持、调控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房地产信托基金,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要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实现“与其放任不管,不如发展中国的信托基金”。
(五)进一步运用好货币对冲操作手段
(六)增加双边贸易协定,提高亚洲区内货币的结算功能
(七)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落实并长期坚持内需主导战略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 保罗•克鲁格曼著.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C·弗雷德·伯格斯坦.美国与世界经济——未来十年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M].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6.
[4] 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 许少强.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若干分析.国际金融研究.1995(7):53-55
[6] 肖志兴.人民币汇率适度水平研究:[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6
[7] 邹伟伟.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 集团经济研究 2006(3):141
[8] 戴世宏.有效汇率指数理论与计算方法[J].中国货币市场.2003(12):34-36
[9] 吕风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测算和分析:[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10]中金公司.人民币汇改时机日趋成熟[R].中金宏观研究报告,2010.
[11]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J].上海金融,2009(10):9-15.
[12]张斌,何帆.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
2006(5):43-51
[13]巴曙松.中国将选择时机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D].工作论文,2010-04-06.
[14]马竣.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第41期:52 .
[15]汪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第41期:58.
[16]中国银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