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教育特质的有关思考

浅析初中教育特质的有关思考

一、“学生成长规律”的普遍有效性

什么是教育规律? 传统而简明地说,就是导致某种教育现象经常出现、反复出现、普遍出现的原因和依据,是经过人们概括和提炼后所形成的支撑教育实践建构的原理性观念和认识。教育规律,在没有被证伪之前,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普遍认可、普遍运作、普遍有效的特点,与本质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在教育规律的运行过程中,教育的本质或本义就会显现出来。规律常常隐藏在众多个性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之中,如学制的设计。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学制设计普遍采用两种模式:“6、3、3”或“5、4、3”模式。无论采用何种义务教育的年限,也无论这两种模式具有什么样的细微差异,小学、初中、高中为独立的三个阶段并且具有连续的递进关系,十分清晰地在学制设计中得到了表达。结合初中教育的特质问题来思考,这样的学制设计就是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初中教育是不同于小学、不同于高中,也是联接小学和高中的一个特殊学段。学制设计的“普遍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初中教育在现代学校制度中建立以来,已经被确认为是有必要独立存在的一个学段,是一种通过学制所反映出来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在全世界学校教育中普遍认可、普遍运用、普遍有效的规律。需要追问的是,这一学制设计的依据和原理何在? 显然,这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与民族种族无关,与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因素无关。回到原点,其直接依据就是学生的成长规律。这里使用“成长”一词而避免使用“发展”一词,是强调成长过程的自然性、固有性和客观性,并不否认外在的影响和塑形。可以说,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直接决定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这样的学制和模式,并将初中教育放置于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水平和不同阶段的地位。说得更简单、更直接、更彻底一些,

就是因为达到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与小学生和高中生都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设置初中阶段的教育。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把年龄放宽到12-16 周岁这个年龄段) 具有什么样的共性成长特点? 综合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各类研究,可确认的基本观点可概述如下:

一是生理发育加速,出现人生的又一个高值点。数据表明,美国儿童在小学阶段出现第一波生长高峰,平均身高从6-12 岁的110 厘米左右上升为150厘米左右,平均体重从15 公斤左右上升至35 公斤左右。而在初中阶段的12-16 岁,平均身高从150厘米上升为170 厘米以上,平均体重从35 公斤左右上升为65 公斤以上。进入高中阶段,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增值明显地放缓,甚至有人称之为“零增长”。与小学明显不同的是,男孩与女孩的体征更为明显:男孩因为脱脂肪体的增长速度超过脂肪体,脂肪体在体内的比重明显低于女孩,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明显加大。同时,性快速成熟,北美有生育能力的女孩平均为12.8 岁,男孩平均为14 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有一定的差异,但平均成熟年龄为12-14 岁。综上所述,这一期间,由于身高和体重的突然增加,因而初中生从生理上非常接近成人,而在心理上却仍然处于儿童中期的阶段,生理、心理出现了比较普遍而明显的不协调现象。因此,相当一部分男孩子会显得动作十分笨拙,相当一部分女孩子会显得十分“成熟”。

二是思维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信息加工能力明显增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从11、12 岁开始到14、15 岁左右,儿童的思维水平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小学生完全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小学生以处理真实性问题为主,初中生已能够处理可能性问题; 小学生更多的面对的是具体问题,

浅析初中教育特质的有关思考

一、“学生成长规律”的普遍有效性

什么是教育规律? 传统而简明地说,就是导致某种教育现象经常出现、反复出现、普遍出现的原因和依据,是经过人们概括和提炼后所形成的支撑教育实践建构的原理性观念和认识。教育规律,在没有被证伪之前,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普遍认可、普遍运作、普遍有效的特点,与本质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在教育规律的运行过程中,教育的本质或本义就会显现出来。规律常常隐藏在众多个性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之中,如学制的设计。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学制设计普遍采用两种模式:“6、3、3”或“5、4、3”模式。无论采用何种义务教育的年限,也无论这两种模式具有什么样的细微差异,小学、初中、高中为独立的三个阶段并且具有连续的递进关系,十分清晰地在学制设计中得到了表达。结合初中教育的特质问题来思考,这样的学制设计就是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初中教育是不同于小学、不同于高中,也是联接小学和高中的一个特殊学段。学制设计的“普遍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初中教育在现代学校制度中建立以来,已经被确认为是有必要独立存在的一个学段,是一种通过学制所反映出来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在全世界学校教育中普遍认可、普遍运用、普遍有效的规律。需要追问的是,这一学制设计的依据和原理何在? 显然,这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与民族种族无关,与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因素无关。回到原点,其直接依据就是学生的成长规律。这里使用“成长”一词而避免使用“发展”一词,是强调成长过程的自然性、固有性和客观性,并不否认外在的影响和塑形。可以说,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直接决定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这样的学制和模式,并将初中教育放置于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水平和不同阶段的地位。说得更简单、更直接、更彻底一些,

就是因为达到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与小学生和高中生都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设置初中阶段的教育。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把年龄放宽到12-16 周岁这个年龄段) 具有什么样的共性成长特点? 综合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各类研究,可确认的基本观点可概述如下:

一是生理发育加速,出现人生的又一个高值点。数据表明,美国儿童在小学阶段出现第一波生长高峰,平均身高从6-12 岁的110 厘米左右上升为150厘米左右,平均体重从15 公斤左右上升至35 公斤左右。而在初中阶段的12-16 岁,平均身高从150厘米上升为170 厘米以上,平均体重从35 公斤左右上升为65 公斤以上。进入高中阶段,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增值明显地放缓,甚至有人称之为“零增长”。与小学明显不同的是,男孩与女孩的体征更为明显:男孩因为脱脂肪体的增长速度超过脂肪体,脂肪体在体内的比重明显低于女孩,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明显加大。同时,性快速成熟,北美有生育能力的女孩平均为12.8 岁,男孩平均为14 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有一定的差异,但平均成熟年龄为12-14 岁。综上所述,这一期间,由于身高和体重的突然增加,因而初中生从生理上非常接近成人,而在心理上却仍然处于儿童中期的阶段,生理、心理出现了比较普遍而明显的不协调现象。因此,相当一部分男孩子会显得动作十分笨拙,相当一部分女孩子会显得十分“成熟”。

二是思维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信息加工能力明显增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从11、12 岁开始到14、15 岁左右,儿童的思维水平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小学生完全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小学生以处理真实性问题为主,初中生已能够处理可能性问题; 小学生更多的面对的是具体问题,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 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 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 ...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论文中凡引用他人著述或学术成 ...

  • 浅析民法与刑法之间的交错_左乾顺
  • ·248· 法制博览 2015·01(中) LEGALITY VISION 法律杂谈 浅析民法与刑法之间的交错 左乾顺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 贵阳550000 行为界定.调整对象以及法律责任多个方面之上.在摘要:民法与刑法是交互存在的,二者之间是存在联系的,相似之处体现在法律规范. 处理法律方面的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例
  • 语言类(语言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一.古代汉语 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5.假借字与通假字 6.古今字 ...

  • 女性主义艺术的社会学浅析
  • 文史哲 大 众 文 艺 女性主义艺术的社会学浅析 耿文萃 (山东艺术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14) 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社会的理解.所谓的社会学标榜自己提供了社会控制与改造的基础,而女性主义认为男流的研究者忽略.扭曲.边缘化了女人,因此需要重建知识的生产途径.女性主义是一场 ...

  • 高一化学学法指导浅析
  • 高一化学学法指导浅析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中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同学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上一蹶不振 ...

  • 体育论文题目
  • 体育论文题目 ·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 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与体育教学 ·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改革体育教学 提高育人质量 ·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 ...

  •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浅析及沟通技巧
  • 任教十余载,经历过传统教材与过渡教材的洗涤,在素质教育中摸索前进.无数次课堂教学经历及各个阶段的学生,带来无数次的思索,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正体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 殊性.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