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预案设计目标意识的重要性

作者:汪辉谊

小学教学研究:教师版 2009年07期

  课改近6年,课堂教学也逐渐从追求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讲求教学实效上来,但是,仍然有一些现象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许多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重教学过程设计而轻教学目标制定,甚至出现完成教学过程设计后再摘抄几条教学目标以体现预案设计完整性的现象,这势必导致不少课堂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目标与教学过程相脱节,课时目标没有合理分解到各个环节,课堂教学偏离方向等弊端。

  最近我市举行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准确定位课时目标、怎样围绕目标选材、科学地分解目标并有序落实到各个环节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下面结合《负数》一课的教学预案设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深入钻研教本,确定整体教学目标

  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的前提是正确把握教材意图,确定整体教学方向。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教材意图?重点是深入研读教材,要整体把握教材在单元、整册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及作用,了解教材每道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目的。要多参阅各种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教材相同内容的比较,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取长补短,加深对教材意图的理解。

  课标对“负数”的总体教学要求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总体要求中我们看出,对负数的认识定位为“初步认识”。那么,初步认识是不是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上的肤浅认识?“负数”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教材的例题、习题及总复习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研读,同时又与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人教版对正负数概念的给出比北师大版、苏教版更为严密,人教版明确提示了正负数的概念,北师大版、苏教版出于同一内容分别编排在四、五年级而没有给出概念,而且举例的负数都是负整数,人教版则给出了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对负数的举例更加全面。雷同的是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在总复习中都把“负数”的复习放在整个数的体系中进行,北师大版更是对“数的认识”进行了框架式梳理。(见图)

  

  由此我们思考:让六年级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上的肤浅认识,这样就没有把知识纳入到整个体系中去思考,不利于后续学习。对负数的认识,应该是一种对新数的认识,是一种数概念的扩展,更是学生认数系统的重构。以前学生对数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数量的多少层面上,现在要从数量的多少扩展到不仅表示数量多少还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学生原有的认数系统来说是一个飞跃,我们要帮助学生完成数概念的扩展和认数系统的重构。这里把对“负数”的认识放在认数系统重构的高度来教学,是很多设计者所不曾考虑到的,这样就理清了负数知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整体教学的方向,为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处理素材,优化达成教学目标

  素材为教学目标服务,教材中的每道例题、每幅插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合理取舍、补充或调整素材,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负数》教材中例1和例2试图通过气温和存折两个例子让学生体悟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点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内涵。如果照本宣科,直接呈现,能使学生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但难以实现“让学生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目标,更无法达成目标中的“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

  因此,我们对教材的例题进行了调整,补充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场地面以上二楼和地面以下二楼的素材,让学生在区分两个二楼的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们对素材更是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首先预设情境:某地气温-5℃~5℃,组织学生讨论:-5℃和5℃一样吗?在学生思维触动之时补充素材——空白刻度图,让学生在上面表示出-5℃和5℃。空白刻度图的素材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思考,迫使学生创造出分界点——0,由此深刻体会“0”的新内涵,接着我们调整了做一做中的第二题,让学生先表示珠峰和吐鲁番的海拔,并设问:“海平面如果也用一个数表示,用什么数合适?”此时,引出0的含义已是水到渠成。

  选取的教学素材的质量是直接影响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素材应尽可能地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合理安排环节,科学分散教学目标

  当课时整体目标确定后,就应着手把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把课时目标“合理切割分配”到学习准备、新知探索、巩固内化、总结延伸等教学环节,细化为环节目标,形成环节链,为实现课时目标而服务。

  我们来剖析一下《负数》一课的环节目标:

  1.学习准备环节:安排了两块内容,一是师生课前做相反游戏,教学目标为:感知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相反意义的量,知道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二是通过回忆整理学过的几类数,达成“为丰富整数概念做好归类梳理的知识性准备”和“体会新数产生是人类需求所致,为负数引入必要性做好心理准备和思维趋势准备”的环节目标。

  2.新知探索环节:分为负数概念和0内涵的探索两个板块,负数概念板块,从情境引入——用“+”“-”表示相反意义量——写正负数——概念提示,对应的环节目标分别为:①制造冲突,尝试记录相反意义的量,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②经历数学化、符号化过程。③正确读写正负数。④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⑤初步理解正负数意义。0内涵探索板块,我们安排了在空白刻度图中尝试标气温、用数表示海拔中海平面的讨论,突出了0的分界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从中能“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巩固内化环节:除对前面内容有层次性的训练外,我们把练习一中的第7题进行改编,通过体重记录数完成正整数、负整数的介绍,实现“强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进一步加深正负数意义的理解,拓展负数概念外延”和“丰富整数概念”的两个环节目标。

  4.总结延伸环节: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检测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再度体验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也就是说,在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各个知识点时,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既要考虑课时目标是通过哪几个板块来实现的,更要反复推敲每个环节安排的意图是什么,清楚每一个环节设计化解的是课时目标中的哪块目标。

  四、巧妙设计练习,分层凸显教学目标

  教育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练习的有效性上。我们选择每一道习题,都要考虑其目标性,都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巧妙设计、精心处理,分层展现,层层递进,层层体现教学目的。

  《负数》这节课练习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分为“正负数判断”和“正负数意义填空”两块内容。通过“正负数判断”,强化学生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认识。“正负数意义填空”安排了三道习题:1.亭下水库存水位记录,如果+0.08米表示水位上升了0.08米,那么,- 0.08米表示( )。2.某地今天气温是零下1℃,记做( )℃。3.与昨天相比,今天气温下降了1℃,记做( )。让学生在分析、说理以及对两个“-1℃”的比较中“进一步加深正负数意义的理解,拓展负数概念的外延”。第二层次是综合练习,我们对练习一的第7题进行了改编,通过六年级一班某个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与他们平均体重的比较,“进一步深化负数的意义”,同时,在对每个数所属的属性判断中,引出“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整数概念的认识”。

  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设计时只有紧紧关注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选择素材、安排环节、设计练习……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作者介绍:汪辉谊,浙江奉化市实验小学。

作者:汪辉谊

小学教学研究:教师版 2009年07期

  课改近6年,课堂教学也逐渐从追求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讲求教学实效上来,但是,仍然有一些现象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许多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重教学过程设计而轻教学目标制定,甚至出现完成教学过程设计后再摘抄几条教学目标以体现预案设计完整性的现象,这势必导致不少课堂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目标与教学过程相脱节,课时目标没有合理分解到各个环节,课堂教学偏离方向等弊端。

  最近我市举行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准确定位课时目标、怎样围绕目标选材、科学地分解目标并有序落实到各个环节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下面结合《负数》一课的教学预案设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深入钻研教本,确定整体教学目标

  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的前提是正确把握教材意图,确定整体教学方向。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教材意图?重点是深入研读教材,要整体把握教材在单元、整册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及作用,了解教材每道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目的。要多参阅各种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教材相同内容的比较,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取长补短,加深对教材意图的理解。

  课标对“负数”的总体教学要求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总体要求中我们看出,对负数的认识定位为“初步认识”。那么,初步认识是不是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上的肤浅认识?“负数”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教材的例题、习题及总复习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研读,同时又与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人教版对正负数概念的给出比北师大版、苏教版更为严密,人教版明确提示了正负数的概念,北师大版、苏教版出于同一内容分别编排在四、五年级而没有给出概念,而且举例的负数都是负整数,人教版则给出了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对负数的举例更加全面。雷同的是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在总复习中都把“负数”的复习放在整个数的体系中进行,北师大版更是对“数的认识”进行了框架式梳理。(见图)

  

  由此我们思考:让六年级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上的肤浅认识,这样就没有把知识纳入到整个体系中去思考,不利于后续学习。对负数的认识,应该是一种对新数的认识,是一种数概念的扩展,更是学生认数系统的重构。以前学生对数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数量的多少层面上,现在要从数量的多少扩展到不仅表示数量多少还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学生原有的认数系统来说是一个飞跃,我们要帮助学生完成数概念的扩展和认数系统的重构。这里把对“负数”的认识放在认数系统重构的高度来教学,是很多设计者所不曾考虑到的,这样就理清了负数知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整体教学的方向,为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处理素材,优化达成教学目标

  素材为教学目标服务,教材中的每道例题、每幅插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合理取舍、补充或调整素材,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负数》教材中例1和例2试图通过气温和存折两个例子让学生体悟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点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内涵。如果照本宣科,直接呈现,能使学生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但难以实现“让学生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目标,更无法达成目标中的“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

  因此,我们对教材的例题进行了调整,补充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场地面以上二楼和地面以下二楼的素材,让学生在区分两个二楼的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们对素材更是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首先预设情境:某地气温-5℃~5℃,组织学生讨论:-5℃和5℃一样吗?在学生思维触动之时补充素材——空白刻度图,让学生在上面表示出-5℃和5℃。空白刻度图的素材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思考,迫使学生创造出分界点——0,由此深刻体会“0”的新内涵,接着我们调整了做一做中的第二题,让学生先表示珠峰和吐鲁番的海拔,并设问:“海平面如果也用一个数表示,用什么数合适?”此时,引出0的含义已是水到渠成。

  选取的教学素材的质量是直接影响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素材应尽可能地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合理安排环节,科学分散教学目标

  当课时整体目标确定后,就应着手把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把课时目标“合理切割分配”到学习准备、新知探索、巩固内化、总结延伸等教学环节,细化为环节目标,形成环节链,为实现课时目标而服务。

  我们来剖析一下《负数》一课的环节目标:

  1.学习准备环节:安排了两块内容,一是师生课前做相反游戏,教学目标为:感知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相反意义的量,知道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二是通过回忆整理学过的几类数,达成“为丰富整数概念做好归类梳理的知识性准备”和“体会新数产生是人类需求所致,为负数引入必要性做好心理准备和思维趋势准备”的环节目标。

  2.新知探索环节:分为负数概念和0内涵的探索两个板块,负数概念板块,从情境引入——用“+”“-”表示相反意义量——写正负数——概念提示,对应的环节目标分别为:①制造冲突,尝试记录相反意义的量,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②经历数学化、符号化过程。③正确读写正负数。④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⑤初步理解正负数意义。0内涵探索板块,我们安排了在空白刻度图中尝试标气温、用数表示海拔中海平面的讨论,突出了0的分界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从中能“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巩固内化环节:除对前面内容有层次性的训练外,我们把练习一中的第7题进行改编,通过体重记录数完成正整数、负整数的介绍,实现“强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进一步加深正负数意义的理解,拓展负数概念外延”和“丰富整数概念”的两个环节目标。

  4.总结延伸环节: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检测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再度体验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也就是说,在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各个知识点时,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既要考虑课时目标是通过哪几个板块来实现的,更要反复推敲每个环节安排的意图是什么,清楚每一个环节设计化解的是课时目标中的哪块目标。

  四、巧妙设计练习,分层凸显教学目标

  教育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练习的有效性上。我们选择每一道习题,都要考虑其目标性,都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巧妙设计、精心处理,分层展现,层层递进,层层体现教学目的。

  《负数》这节课练习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分为“正负数判断”和“正负数意义填空”两块内容。通过“正负数判断”,强化学生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认识。“正负数意义填空”安排了三道习题:1.亭下水库存水位记录,如果+0.08米表示水位上升了0.08米,那么,- 0.08米表示( )。2.某地今天气温是零下1℃,记做( )℃。3.与昨天相比,今天气温下降了1℃,记做( )。让学生在分析、说理以及对两个“-1℃”的比较中“进一步加深正负数意义的理解,拓展负数概念的外延”。第二层次是综合练习,我们对练习一的第7题进行了改编,通过六年级一班某个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与他们平均体重的比较,“进一步深化负数的意义”,同时,在对每个数所属的属性判断中,引出“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整数概念的认识”。

  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设计时只有紧紧关注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选择素材、安排环节、设计练习……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作者介绍:汪辉谊,浙江奉化市实验小学。


相关内容

  •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解读
  •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解读 精细科学设计 有序有效实施 李雯 应急疏散演练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应急疏散演练,中小学幼儿园急需科学.明确的规范来指导实践演练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 ...

  • 小学教师招聘(说课注意事项)
  • 小学教师招聘之说课注意事项 一."说课"说什么? 刚涉及说课的老师可能对说课的几个基本要素不是很清楚,这里作一个简短的介绍. 从现有的说课基本模式而言,说课大体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1.教材分析 (1)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属于何种课型,包含了哪些知识点,教材在编写上有什么 ...

  •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
  •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 ...

  • 教师该如何备课
  • 教师该如何备课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教学亦然.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备课已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 校园安全文化实施建设的活动策划
  •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 ...

  • 幼儿园防煤气中毒教案
  • 篇一:<防煤气中毒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防煤气中毒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对煤气中毒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因,使学生懂得面临煤气中毒事件时如何自救: 3.初步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煤气中毒的情况及处 ...

  • 2012目标总结
  • 从细微处着手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2012年目标验收汇报材料 2012年我校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精神,根据三校一园办公的特点,坚持"依法办校.管理治校"的办学宗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一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

  •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 ...

  • 暑期备课计划
  • 岳楼小学2014年暑期备课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深度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进一步提高课程执行力, 根据张店乡中心校工作安排,2014年暑假我校开展全校教师备课活动. 一.时间安排: 全乡暑期备课时间统一安排在8月22日-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