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如何理解“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如何理解“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晨雾 /

文/柯政

近些年,有关高考改革的讨论非常多,各种观点都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前期的这些讨论做了一个阶段性定论,明确了未来数年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那就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这句话,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这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中,招考分离、多次考试等都是具体策略或者实施路径,而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一考定终身这个弊端的。

这次考试制度改革可谓雄心勃勃,决心之大,规格之高,历年罕见。那么在这么一次“铆足了劲要干出点什么名堂”的考试改革中,为什么会把根本目标定位于破解一考定终身这个弊端上呢?或者说,决策者为什么会认为一考定终身是有如此大的弊端,非破解不可呢?毕竟,有关高考的各种弊端,学界和公众总结的也不少,为什么最终决策者会认为一考定终身才是最大的问题呢?作为一个博士毕业于教育政策专业的研究者来说,我很自然地就去追问这些问题。

在我看来,把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上升到如此高的层面,如果没有明确的解释,是会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风险的。而关键就是怎么来理解一考定终身,或者更简单的说就是怎么来理解“一考”。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在直观上把一考理解为一次考试,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理解为要解决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就决定学生命运的现状。而在我看来,如果是这样来理解一考定终身,那么这次考试改革把它看做是一个极致命的问题予以解决,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一考定终身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这么严重。

而且,即使我们承认,一次考试定胜负这不合理,有弊端,但也不至于上升到如此之高度。当前高考的其他很多弊端,如公平问题,都可以说是远在这问题之上。事实上,一次考试定胜负,其实是一个具体考试技术的问题,那就是信度可能有问题,即某些考生可能会因为受到一些偶发性事故的影响。这的确有其不足之处。那我们也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改为多次考试定胜负就合理。由于偶然事件一般是不可预测的,而且基本上是随机的,比如考试期间突然生病了,总的来说概率很低,大家也都很难预料,而且每个人都可能发生所以在每个考生身上发生的概率都是差不多,因此总的来说也是比较公平的。理论上,多次考试可以解决偶然事故对考试成绩的影响。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多次考试必须保证等值,分数可比较,否则很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公平。但要做到等值处理,我悲观估计,可能短期内都实现不了。

因此,我认为,如果把一考理解为一次考试,觉得一次考试定终身不合理,希望改为“两次考试或多次考试定终身”,并以此作为这一轮考试改革的根本目标,那么则有点匪夷所思。由于我没有机会参与这个决策过程,我也没有渠道去了解,当初是谁提出一考定终身是一个巨大的弊端,并把它作为这一轮考试改革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理据是什么,大家又是怎么论证这个观点的等等信息,所以,我也不知道决策者到底是不是这样来理解一考定终身的。 尽管我实际上并无多大把握,但我在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一股浓浓的期望,那就是决策者在提出要破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时,是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解读“一考定终身”的。那就是把这里的“一”看做统一的一,把“一考”看做是“一类考试”,也就是现在的统一高考。

也就是说,这次改革要解决的不是把一次考试变成两次或多次考试,而是要解决目前大家只根据高考这“一考”来衡量所有学生优劣,并把所有学生都捆绑在高考上的做法。在我看来,如果继续强化高考的独尊地位,只是在考试次数上做文章,中国教育改革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难。这一轮考试改革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应该是,逐步放松高考对学生、学校以及高校的绝对控制力,把高考只是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即把高考只看作是一项考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评价方式。

之所以如此认为,那是因为,在我看来,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来理解一考定终身,整个“故事”才是完整和通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大问题就是,学生从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应试教育”,对此各方都苦不堪言。虽然国家也一直在治理这个问题,但效果总是不如意。究其原因,根本还在于所有的人都清楚,最终在考大学的时候,大家都要在同一个平台上,受同一把“尺子”(高考成绩)的检验。所以,如果现行的只根据统一高考分数进行招生的大学招考制度不作出重大改革,其他方面的教育改革都会是举步维艰。即使在某方面,某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一些进展,最终也很可能无法持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关键不是把“一考”变成“两考”或“多考”,这解决不了问题。关键在于破解现实中只有一考,那就是高考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让所有的大学都统一地根据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其关键是要在现有统一高考之外建立另外一把衡量学生能力和学习结果的“尺子”,为学生提供另外一套发展通道。抓住这点,整个教育局面就会活起来。

而且,在这方面,教育部也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制度,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教育部提出要把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其实采取的就是在现有统一学术性高考之外再开辟一条通道的思路。这与习近平在今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是一致的。

如果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那就不是在纠缠一次考试还是两次考试的问题,而是怎么想方设法在高考这“一考”之外,再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公信力的“二考”、“三考”。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在把现有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选择一两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市(如唯一列入“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上海市)作为试点,允许他们大胆探索。比如,可以在上海率先探索把学术型高考再分两类的的做法。一类仍按照现有招考模式,把高考作为高校招生的核心,另外一类则在现有自主招生考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基本上仍然是捆绑在高考上的),尝试采用欧美常见的申请制的方式,理论上允许学生不拿高考成绩进行申请。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编辑

李二民

马娟)

信息2014-08-29

《21世纪经济报道》

epaper.21cbh/html/2014-08/29/content_109831.htm?div-1

-------------------------------------

晨雾2015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场次1:

讲座时间:

2014年8月30日(周六)上午

如何理解“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如何理解“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晨雾 /

文/柯政

近些年,有关高考改革的讨论非常多,各种观点都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前期的这些讨论做了一个阶段性定论,明确了未来数年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那就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这句话,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这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中,招考分离、多次考试等都是具体策略或者实施路径,而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一考定终身这个弊端的。

这次考试制度改革可谓雄心勃勃,决心之大,规格之高,历年罕见。那么在这么一次“铆足了劲要干出点什么名堂”的考试改革中,为什么会把根本目标定位于破解一考定终身这个弊端上呢?或者说,决策者为什么会认为一考定终身是有如此大的弊端,非破解不可呢?毕竟,有关高考的各种弊端,学界和公众总结的也不少,为什么最终决策者会认为一考定终身才是最大的问题呢?作为一个博士毕业于教育政策专业的研究者来说,我很自然地就去追问这些问题。

在我看来,把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上升到如此高的层面,如果没有明确的解释,是会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风险的。而关键就是怎么来理解一考定终身,或者更简单的说就是怎么来理解“一考”。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在直观上把一考理解为一次考试,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理解为要解决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就决定学生命运的现状。而在我看来,如果是这样来理解一考定终身,那么这次考试改革把它看做是一个极致命的问题予以解决,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一考定终身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这么严重。

而且,即使我们承认,一次考试定胜负这不合理,有弊端,但也不至于上升到如此之高度。当前高考的其他很多弊端,如公平问题,都可以说是远在这问题之上。事实上,一次考试定胜负,其实是一个具体考试技术的问题,那就是信度可能有问题,即某些考生可能会因为受到一些偶发性事故的影响。这的确有其不足之处。那我们也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改为多次考试定胜负就合理。由于偶然事件一般是不可预测的,而且基本上是随机的,比如考试期间突然生病了,总的来说概率很低,大家也都很难预料,而且每个人都可能发生所以在每个考生身上发生的概率都是差不多,因此总的来说也是比较公平的。理论上,多次考试可以解决偶然事故对考试成绩的影响。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多次考试必须保证等值,分数可比较,否则很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公平。但要做到等值处理,我悲观估计,可能短期内都实现不了。

因此,我认为,如果把一考理解为一次考试,觉得一次考试定终身不合理,希望改为“两次考试或多次考试定终身”,并以此作为这一轮考试改革的根本目标,那么则有点匪夷所思。由于我没有机会参与这个决策过程,我也没有渠道去了解,当初是谁提出一考定终身是一个巨大的弊端,并把它作为这一轮考试改革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理据是什么,大家又是怎么论证这个观点的等等信息,所以,我也不知道决策者到底是不是这样来理解一考定终身的。 尽管我实际上并无多大把握,但我在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一股浓浓的期望,那就是决策者在提出要破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时,是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解读“一考定终身”的。那就是把这里的“一”看做统一的一,把“一考”看做是“一类考试”,也就是现在的统一高考。

也就是说,这次改革要解决的不是把一次考试变成两次或多次考试,而是要解决目前大家只根据高考这“一考”来衡量所有学生优劣,并把所有学生都捆绑在高考上的做法。在我看来,如果继续强化高考的独尊地位,只是在考试次数上做文章,中国教育改革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难。这一轮考试改革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应该是,逐步放松高考对学生、学校以及高校的绝对控制力,把高考只是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即把高考只看作是一项考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评价方式。

之所以如此认为,那是因为,在我看来,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来理解一考定终身,整个“故事”才是完整和通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大问题就是,学生从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应试教育”,对此各方都苦不堪言。虽然国家也一直在治理这个问题,但效果总是不如意。究其原因,根本还在于所有的人都清楚,最终在考大学的时候,大家都要在同一个平台上,受同一把“尺子”(高考成绩)的检验。所以,如果现行的只根据统一高考分数进行招生的大学招考制度不作出重大改革,其他方面的教育改革都会是举步维艰。即使在某方面,某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一些进展,最终也很可能无法持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关键不是把“一考”变成“两考”或“多考”,这解决不了问题。关键在于破解现实中只有一考,那就是高考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让所有的大学都统一地根据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其关键是要在现有统一高考之外建立另外一把衡量学生能力和学习结果的“尺子”,为学生提供另外一套发展通道。抓住这点,整个教育局面就会活起来。

而且,在这方面,教育部也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制度,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教育部提出要把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其实采取的就是在现有统一学术性高考之外再开辟一条通道的思路。这与习近平在今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是一致的。

如果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那就不是在纠缠一次考试还是两次考试的问题,而是怎么想方设法在高考这“一考”之外,再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公信力的“二考”、“三考”。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在把现有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选择一两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市(如唯一列入“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上海市)作为试点,允许他们大胆探索。比如,可以在上海率先探索把学术型高考再分两类的的做法。一类仍按照现有招考模式,把高考作为高校招生的核心,另外一类则在现有自主招生考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基本上仍然是捆绑在高考上的),尝试采用欧美常见的申请制的方式,理论上允许学生不拿高考成绩进行申请。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编辑

李二民

马娟)

信息2014-08-29

《21世纪经济报道》

epaper.21cbh/html/2014-08/29/content_109831.htm?div-1

-------------------------------------

晨雾2015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场次1:

讲座时间:

2014年8月30日(周六)上午


相关内容

  • [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成教)参考答案
  • <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成教)参考答案+ 作业1 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本课程所讲述的科教兴国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等,都是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 ...

  •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大全
  • 2012至2013学年度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产生.表现.来源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 ...

  • 如何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 如何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是整个提高国民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 ...

  • 2016年电大现代教育思想期末复习资料
  • 12.实践教育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育思的崛起,正在发生以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一.填空 想是指导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素质教育: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 1.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 功能.导向功能. 功重要思想) 型.信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4)从经济增能. 13 ...

  • 现代教育思想
  • <现代教育思想>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 .A. 教育认识 2.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极 ...

  •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修订稿) 为加强对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进一步 明确规范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和考试.考查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昭 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 ...

  • 拥抱美好的未来教案
  •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新时代 新要求 教学目标 学习作为广大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学习压力的存在不可避免,其中考试压力尤为突出,也最为常见.所以教材将克服考试焦虑作为本框的最终落脚点.该框既细化了上一框中的毕业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又为以后求学和就业出现的压力问题,提供了减压的办法,并为其做好了心理准备. ...

  •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2
  • 一.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1.教学的设计者 2.指导者和信息源 3.学习的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伙伴 6.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7.反思者和研究者 8.学生成长的发现者 二.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教育培养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决策分享"的 ...

  •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四个课程理念是什么
  •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四个课程理念是什么?就其中一个理念简述你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落实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