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一、城市形象的文化意义

几年前,许多城市先后展出了一种名为《大地走红》的环境艺术,就是用几万把红伞把公园装饰起来,形成一种供人欣赏的景观。但很快这一艺术就产生了一种事先谁也没有料到的效应:它在每个城市的展出几乎都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公共话题。话题就集中在市民们观赏这些露天展放的红伞时的行为方面。在许多城市里,这种展出的后果可以说成是“惨不忍睹”:几万把红伞被前来参观的市民们偷的偷、抢的抢、糟蹋的糟蹋,最后一片狼藉。而在有的城市里展出的情况却出奇地好,参观的市民秩序井然,红伞无一丢失,也几乎无人为的损坏。这种反差的出现可能有几分偶然,但对于传媒来说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这件事被与此事有关的城市当地传媒视为一件表现本地市民素质的大事尽力渲染,在一些城市的市民当中的确引起了一些震动。这件事因此而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声誉的事件,有的城市为本市市民的良好表现而自豪,有的城市则感到有几分尴尬,似乎自己出了丑。总而言之,这个事件使许多城市注意到了一个东西,就是城市的形象问题。

现代文化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讲就是都市化,人们的生存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都市为中心辐凑、汇聚了起来。在这个辐凑、汇聚的过程中,都市不仅在物质上、空间上发展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市文化对居住在都市中的市民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当一个城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把居民凝聚成一个文化上的统一体时,便构成了一个城市本身的形象。

城市形象不是当代文化特有的现象,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城市可以说都有自己鲜明的形象:伯里克利的雅典[1]以辉煌的卫城建筑、民主的公众生活、完美的悲剧艺术以及伟大的苏格拉底构筑起了这个城市彪炳千古的形象;奥古斯都的罗马则是以宏大的竞技场和水道、高贵而又残忍的罗马公民、所向无敌的帝国军人构成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形象;维多利亚的伦敦形象是雾气沉沉的天空、泥泞的街道、一本正经的商人和衣冠楚楚的绅士;“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是盛唐时代的长安形象;“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盛期的杭州;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则是曾为十朝故都的南京„„城市形象显示着城市的个性,也成为凝聚市民精神的力量。古雅典黄金时代的执政伯里克利在追悼阵亡将士时所作的一篇演讲就是一个鼓吹城市精神的例子: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我们的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整个一年之中,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有华丽而风雅的设备,每天怡娱心目,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忧虑。我们的城邦这样伟大,它使全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

„„这就是这些人为它慷慨而战、慷慨而死的一个城邦,因为他们只要想到丧失了这个城邦,就不寒而栗。很自然地,我们生于他们之后的人,每个人都应当忍受一切痛苦,为它服务。

[2]

这篇演讲是用城市形象来激发公民的自豪感,团结、凝聚公民精神的典范。伯里克利的雅典并不是唯一能够使公民感到自豪的城市,事实上,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具有这种形象的凝聚力。正是靠着这种凝聚力,一个都市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城市,才有可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发展起来。只是在当代这样一个比过去更加关注形象、更加依赖着形象而生存的文化环境中,城市形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重要、也更加实际的意义。

1955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市通过一次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选中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建筑设计方案,而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和几乎相当于预算二十倍的费用才建成了这座建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悉尼歌剧院。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和具体使用的效果来看,这座建筑的效果决不是无可挑剔的。然而这座建筑自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几十年来,悉尼的地位越来越高,使得堪培拉、墨尔本等城市都感到嫉妒。而悉尼地位的上升与这座歌剧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人说,悉尼歌剧院每年在无形中为悉尼作了上百亿美元的广告。无法断定这种说法是否有点夸大其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悉尼歌剧院大大提升了悉尼的城市形象,而这种提升了的城市形象的确为悉尼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

时至今日,人们要提到悉尼,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那座歌剧院。悉尼的城市形象就是以这座歌剧院为标志。诸如此类的城市形象标志可以找到很多──巴黎的凯旋门和埃斐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塑像和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双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北京的天安门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使得一个城市的形象变得鲜明具体,可以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这只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即静态的、物质的或者说是“硬件”的部分,还远远不是城市形象的全部,甚至往往还不能算是城市形象的主要部分。

城市形象的主要部分在于它的动态的、富于活力的“软件”部分。这就是一个城市中的人文氛围。有一位学者在讲到梅特涅时代的维也纳时这样写道:

在任何一个认真的旁观者看来,维也纳人似乎永远沉溺在狂欢闹饮之中。吃、喝和寻欢作乐是维也纳人的三种基本的德行和快乐。他们永远在过周末,永远在过狂欢节。到处是音乐。无数的酒馆里无论白天黑夜挤满了酩酊酒鬼。到处是成群的纨绔子弟和衣着入时的妙龄少女。无论何处,无论是日常生活、艺术还是文学中,流行的都是优雅机智的玩笑。对维也纳人来说,世界上一切事情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他们能够开个玩笑。[3]

这里所描述出来的维也纳,完全是一副颓废的形象,而这个形象的形成不是它的建筑或其他“硬件”条件的变化,而是人文氛围起了变化。维也纳城市建筑的风貌也许很多年都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而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却会随着人文氛围的变化而变化。

再比如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杭州,被当时人称为“销金锅儿”。这就是当时杭州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更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马可·波罗对杭州的描写是:“行在(按指杭州)之大,举世无匹。一个人可以在那里寻到这么多的乐子,简直恍若步入天堂。”[4]这个在中国与苏州并称为“天堂”的城市,它的魅力决不仅仅在于自然的湖光山色,更重要的是南宋以来商业的繁荣所带给这个城市的消费文化形象,即所谓“销金锅儿”。马可·波罗所说的“可以在那里寻到这么多的乐子”的真实含义也就在这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只是杭州形象的不变的底色,而真正的城市形象却是在人文氛围的变迁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有从人文环境的变化方面讲才能够显示出城市形象变化的意义。

维也纳也好,杭州也好,这些城市形象的人文氛围方面都明显地显示出娱乐文化的特点,这似乎应当算作那一类奢华、颓废的消费型城市的特点。确实,梅特涅时代的维也纳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朝廷统治下的杭州有几分相似,都带点颓废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娱乐文化对于形成城市形象的作用只是发生在这些颓废的城市上。一个城市形象的“软件”部分,即那些生气勃勃的、最能够感染人影响人的部分,主要就是表现在城市的

娱乐文化方面。从古雅典的半圆形剧场、古罗马的大竞技场直到现代城市争相攀比的标志性公共设施──大型体育馆、歌剧院、游乐场等等,都体现出娱乐活动在一个城市的形象中所具有的突出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活形象,就在于它的娱乐活动的方式。

二、市民与城市的关系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曾讲到南宋时期杭州人所享受的种种好处:

若住屋则动蠲公私房赁,或终岁不偿一环。诸务税息,亦多蠲收,有连年不收一孔者,皆朝廷自行抱认。诸项窠名,恩赏则有黄榜钱,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大家富室则又随时有所资给,大官拜命则有所谓抢节钱,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

这里讲到当时杭州官府给民众的种种好处,而后感慨生在杭州的居民何其幸运。或许一个城市的市民所享受到的好处并不一定与其他城市相当,然而只要是一个繁荣、成功的城市,总归会使市民产生一种作为这个城市一员的自豪与幸运之感。这就是古代雅典、罗马等伟大的城市所培养的“公民”意识和今天的许多大都市市民的“都市人”意识。这种作为一个城市市民的自豪与幸运感,就是依附、凝聚于城市形象上的城市精神。

这样一种城市形象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个体有什么意义呢?那种使市民足以引为骄傲的城市形象实际上是在为市民个体提供着一种共享性质的生存体验。伯里克利在谈到雅典公民的特点时说:“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5]这就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所提供给每一个城邦权利和义务,也是城市中“公民”意识的起源。这种“公民”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说叫做“政治动物”。不过伯里克利和亚里斯多德在这里所说的“政治”一词不能用后来的阶级统治观念来解释。这里的“政治”只能被理解为“城邦事务”。“政治动物”意味着公民在存在的本质上与城邦或城市的一体性。在血缘关系统治的社会中,个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是通过与血缘链的维系而实现的,祖宗和后代构成了他生存关怀的基本目的;在阶级关系统治的社会中,个人存在是服从于社会等级秩序的,因而不存在脱离阶级体系的个人化的意义关系。而在一个雅典式的城邦或城市社会中,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与整个城市的一体性存在实现的。按照伯里克利的说法,雅典城邦中个人的价值是被城邦充分承认的,这个价值就是自由:“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这就是说,雅典人的价值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他人给定的,而是通过“勇敢”──即个人作为城邦公民的行动──而获得的。反过来说,城邦的存在其实也是通过个人的“勇敢”而实现的。当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时候也是在实现城邦,当他为城邦效力的时候也就是在实现自己。这就是个人与城邦或城市的意义共享关系。

古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在政治制度史上只能算是一个个别的例子,但在这种城邦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公民意识却是后代城市意识的源泉。一个城市的市民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感到自豪和自信的时候,他正是在表达一种把他个人与城市在情感和价值上结问一体的需要。可以说,一个城市是否有内在的活力,就是看它的市民是不是为它感到自豪和自信,是不是真正与这个城市的传统、与它的精神一体化了。小说《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两名挑着粪桶卖粪的挑夫互相商量道,今天的货卖完了后就喝口水,上雨花台看落照去。文人闻之后不禁感

叹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这就是说,南京作为六朝故都的气象已渗透到包括菜佣酒保在内的普通市民精神深处,使市民从精神气质上与这座城市、与它的形象一体化了。

当代城市比起伯里克利时代的城邦当然远远不同了,即使与后来晚近得多的古典城市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差异。与过去相比一个重要的差别是城市居民的情况变得复杂多了。近年来在许多城市中发生过而且还在继续发生着马路上的窨井盖被盗的事情。偷盗窨井盖的行为除了作为一般盗窃犯罪的动机之外,还意味着偷盗者与城市关系的疏远。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偷盗窨井盖比起其他盗窃行为来,风险和犯罪感的心理阈限要低得多,利益的诱惑也同样低;与此同时,窨井盖被盗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却很明显。因此,一般说来偷盗窨井盖的诱惑力应该不是很大。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多的窨井盖被盗的事件呢?根据调查了解的结果得知,绝大多数偷盗窨井盖的事是城市里的流动人口所为。这部分人与城市的关系当然是比较疏远的。当“大地走红”展出在上海、天津之类的大都市遇到被哄抢、偷盗或故意损坏的尴尬局面时,人们也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流动人口的身上。显然,当代都市中的流动人口是一个挺麻烦的问题。这些人与城市很少能产生共享性,因而发生那些尴尬局面似乎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一、城市形象的文化意义

几年前,许多城市先后展出了一种名为《大地走红》的环境艺术,就是用几万把红伞把公园装饰起来,形成一种供人欣赏的景观。但很快这一艺术就产生了一种事先谁也没有料到的效应:它在每个城市的展出几乎都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公共话题。话题就集中在市民们观赏这些露天展放的红伞时的行为方面。在许多城市里,这种展出的后果可以说成是“惨不忍睹”:几万把红伞被前来参观的市民们偷的偷、抢的抢、糟蹋的糟蹋,最后一片狼藉。而在有的城市里展出的情况却出奇地好,参观的市民秩序井然,红伞无一丢失,也几乎无人为的损坏。这种反差的出现可能有几分偶然,但对于传媒来说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这件事被与此事有关的城市当地传媒视为一件表现本地市民素质的大事尽力渲染,在一些城市的市民当中的确引起了一些震动。这件事因此而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声誉的事件,有的城市为本市市民的良好表现而自豪,有的城市则感到有几分尴尬,似乎自己出了丑。总而言之,这个事件使许多城市注意到了一个东西,就是城市的形象问题。

现代文化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讲就是都市化,人们的生存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都市为中心辐凑、汇聚了起来。在这个辐凑、汇聚的过程中,都市不仅在物质上、空间上发展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市文化对居住在都市中的市民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当一个城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把居民凝聚成一个文化上的统一体时,便构成了一个城市本身的形象。

城市形象不是当代文化特有的现象,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城市可以说都有自己鲜明的形象:伯里克利的雅典[1]以辉煌的卫城建筑、民主的公众生活、完美的悲剧艺术以及伟大的苏格拉底构筑起了这个城市彪炳千古的形象;奥古斯都的罗马则是以宏大的竞技场和水道、高贵而又残忍的罗马公民、所向无敌的帝国军人构成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形象;维多利亚的伦敦形象是雾气沉沉的天空、泥泞的街道、一本正经的商人和衣冠楚楚的绅士;“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是盛唐时代的长安形象;“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盛期的杭州;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则是曾为十朝故都的南京„„城市形象显示着城市的个性,也成为凝聚市民精神的力量。古雅典黄金时代的执政伯里克利在追悼阵亡将士时所作的一篇演讲就是一个鼓吹城市精神的例子: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我们的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整个一年之中,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有华丽而风雅的设备,每天怡娱心目,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忧虑。我们的城邦这样伟大,它使全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

„„这就是这些人为它慷慨而战、慷慨而死的一个城邦,因为他们只要想到丧失了这个城邦,就不寒而栗。很自然地,我们生于他们之后的人,每个人都应当忍受一切痛苦,为它服务。

[2]

这篇演讲是用城市形象来激发公民的自豪感,团结、凝聚公民精神的典范。伯里克利的雅典并不是唯一能够使公民感到自豪的城市,事实上,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具有这种形象的凝聚力。正是靠着这种凝聚力,一个都市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城市,才有可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发展起来。只是在当代这样一个比过去更加关注形象、更加依赖着形象而生存的文化环境中,城市形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重要、也更加实际的意义。

1955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市通过一次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选中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建筑设计方案,而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和几乎相当于预算二十倍的费用才建成了这座建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悉尼歌剧院。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和具体使用的效果来看,这座建筑的效果决不是无可挑剔的。然而这座建筑自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几十年来,悉尼的地位越来越高,使得堪培拉、墨尔本等城市都感到嫉妒。而悉尼地位的上升与这座歌剧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人说,悉尼歌剧院每年在无形中为悉尼作了上百亿美元的广告。无法断定这种说法是否有点夸大其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悉尼歌剧院大大提升了悉尼的城市形象,而这种提升了的城市形象的确为悉尼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

时至今日,人们要提到悉尼,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那座歌剧院。悉尼的城市形象就是以这座歌剧院为标志。诸如此类的城市形象标志可以找到很多──巴黎的凯旋门和埃斐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塑像和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双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北京的天安门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使得一个城市的形象变得鲜明具体,可以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这只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即静态的、物质的或者说是“硬件”的部分,还远远不是城市形象的全部,甚至往往还不能算是城市形象的主要部分。

城市形象的主要部分在于它的动态的、富于活力的“软件”部分。这就是一个城市中的人文氛围。有一位学者在讲到梅特涅时代的维也纳时这样写道:

在任何一个认真的旁观者看来,维也纳人似乎永远沉溺在狂欢闹饮之中。吃、喝和寻欢作乐是维也纳人的三种基本的德行和快乐。他们永远在过周末,永远在过狂欢节。到处是音乐。无数的酒馆里无论白天黑夜挤满了酩酊酒鬼。到处是成群的纨绔子弟和衣着入时的妙龄少女。无论何处,无论是日常生活、艺术还是文学中,流行的都是优雅机智的玩笑。对维也纳人来说,世界上一切事情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他们能够开个玩笑。[3]

这里所描述出来的维也纳,完全是一副颓废的形象,而这个形象的形成不是它的建筑或其他“硬件”条件的变化,而是人文氛围起了变化。维也纳城市建筑的风貌也许很多年都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而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却会随着人文氛围的变化而变化。

再比如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杭州,被当时人称为“销金锅儿”。这就是当时杭州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更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马可·波罗对杭州的描写是:“行在(按指杭州)之大,举世无匹。一个人可以在那里寻到这么多的乐子,简直恍若步入天堂。”[4]这个在中国与苏州并称为“天堂”的城市,它的魅力决不仅仅在于自然的湖光山色,更重要的是南宋以来商业的繁荣所带给这个城市的消费文化形象,即所谓“销金锅儿”。马可·波罗所说的“可以在那里寻到这么多的乐子”的真实含义也就在这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只是杭州形象的不变的底色,而真正的城市形象却是在人文氛围的变迁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有从人文环境的变化方面讲才能够显示出城市形象变化的意义。

维也纳也好,杭州也好,这些城市形象的人文氛围方面都明显地显示出娱乐文化的特点,这似乎应当算作那一类奢华、颓废的消费型城市的特点。确实,梅特涅时代的维也纳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朝廷统治下的杭州有几分相似,都带点颓废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娱乐文化对于形成城市形象的作用只是发生在这些颓废的城市上。一个城市形象的“软件”部分,即那些生气勃勃的、最能够感染人影响人的部分,主要就是表现在城市的

娱乐文化方面。从古雅典的半圆形剧场、古罗马的大竞技场直到现代城市争相攀比的标志性公共设施──大型体育馆、歌剧院、游乐场等等,都体现出娱乐活动在一个城市的形象中所具有的突出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活形象,就在于它的娱乐活动的方式。

二、市民与城市的关系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曾讲到南宋时期杭州人所享受的种种好处:

若住屋则动蠲公私房赁,或终岁不偿一环。诸务税息,亦多蠲收,有连年不收一孔者,皆朝廷自行抱认。诸项窠名,恩赏则有黄榜钱,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大家富室则又随时有所资给,大官拜命则有所谓抢节钱,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

这里讲到当时杭州官府给民众的种种好处,而后感慨生在杭州的居民何其幸运。或许一个城市的市民所享受到的好处并不一定与其他城市相当,然而只要是一个繁荣、成功的城市,总归会使市民产生一种作为这个城市一员的自豪与幸运之感。这就是古代雅典、罗马等伟大的城市所培养的“公民”意识和今天的许多大都市市民的“都市人”意识。这种作为一个城市市民的自豪与幸运感,就是依附、凝聚于城市形象上的城市精神。

这样一种城市形象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个体有什么意义呢?那种使市民足以引为骄傲的城市形象实际上是在为市民个体提供着一种共享性质的生存体验。伯里克利在谈到雅典公民的特点时说:“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5]这就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所提供给每一个城邦权利和义务,也是城市中“公民”意识的起源。这种“公民”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说叫做“政治动物”。不过伯里克利和亚里斯多德在这里所说的“政治”一词不能用后来的阶级统治观念来解释。这里的“政治”只能被理解为“城邦事务”。“政治动物”意味着公民在存在的本质上与城邦或城市的一体性。在血缘关系统治的社会中,个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是通过与血缘链的维系而实现的,祖宗和后代构成了他生存关怀的基本目的;在阶级关系统治的社会中,个人存在是服从于社会等级秩序的,因而不存在脱离阶级体系的个人化的意义关系。而在一个雅典式的城邦或城市社会中,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与整个城市的一体性存在实现的。按照伯里克利的说法,雅典城邦中个人的价值是被城邦充分承认的,这个价值就是自由:“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这就是说,雅典人的价值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他人给定的,而是通过“勇敢”──即个人作为城邦公民的行动──而获得的。反过来说,城邦的存在其实也是通过个人的“勇敢”而实现的。当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时候也是在实现城邦,当他为城邦效力的时候也就是在实现自己。这就是个人与城邦或城市的意义共享关系。

古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在政治制度史上只能算是一个个别的例子,但在这种城邦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公民意识却是后代城市意识的源泉。一个城市的市民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感到自豪和自信的时候,他正是在表达一种把他个人与城市在情感和价值上结问一体的需要。可以说,一个城市是否有内在的活力,就是看它的市民是不是为它感到自豪和自信,是不是真正与这个城市的传统、与它的精神一体化了。小说《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两名挑着粪桶卖粪的挑夫互相商量道,今天的货卖完了后就喝口水,上雨花台看落照去。文人闻之后不禁感

叹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这就是说,南京作为六朝故都的气象已渗透到包括菜佣酒保在内的普通市民精神深处,使市民从精神气质上与这座城市、与它的形象一体化了。

当代城市比起伯里克利时代的城邦当然远远不同了,即使与后来晚近得多的古典城市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差异。与过去相比一个重要的差别是城市居民的情况变得复杂多了。近年来在许多城市中发生过而且还在继续发生着马路上的窨井盖被盗的事情。偷盗窨井盖的行为除了作为一般盗窃犯罪的动机之外,还意味着偷盗者与城市关系的疏远。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偷盗窨井盖比起其他盗窃行为来,风险和犯罪感的心理阈限要低得多,利益的诱惑也同样低;与此同时,窨井盖被盗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却很明显。因此,一般说来偷盗窨井盖的诱惑力应该不是很大。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多的窨井盖被盗的事件呢?根据调查了解的结果得知,绝大多数偷盗窨井盖的事是城市里的流动人口所为。这部分人与城市的关系当然是比较疏远的。当“大地走红”展出在上海、天津之类的大都市遇到被哄抢、偷盗或故意损坏的尴尬局面时,人们也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流动人口的身上。显然,当代都市中的流动人口是一个挺麻烦的问题。这些人与城市很少能产生共享性,因而发生那些尴尬局面似乎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相关内容

  • 从文化角度看曲靖的宜居性
  •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曲靖的宜居性 摘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宜居城市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文化也就无所谓宜居性,城市文化凸显城市的宜居性.以2005年.2006年.20 ...

  • 秩序与活力-城市文化空间的意义构建
  • 秩序与活力:城市文化空问的意义构建 董慧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74) 摘要:秩序与活力既是城市文化空间的本质内蕴,也是建构城市文化空间的两个重要途径.秩序代表城市文化空间的稳定.有序.饱满的动态平衡状态,它展现了基于科学性.有机性层面的价值追求和理想表达:而活力则蕴 ...

  • 构建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
  • 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哈尔滨地域文化及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本文系2009年度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项目,09B008. 构建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 车宇宁 摘要:本文针对哈尔滨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上日益缺失的现状,诠释了城市景观设计中尚 需解决的问题,并围绕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见解. ...

  •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多,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三方面深入探析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建设 ...

  • 传播学视野下城市与文化的关系
  • [摘要]城市就像一个"文化储存器",更是文化传播中的媒介.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依托人类文明的发展,剖析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当今城市快速建设中存在的文化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传播:城市:文化 引 言 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 ...

  • 湘潭城市特色塑造
  • 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湘潭形象 2011年参赛论文 [摘要]: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存在的在文化.历史.自然.人文方面所独具的优势.湘潭依山傍水, 山水洲城格局独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湘潭在城市特色塑造上应如何与现代城市发展相衔接? 就此问题, 我们对湘潭城市建设中如何塑造特色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特 ...

  •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
  • [摘要]文章解读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现状城市文化发展的现象,通过案例的方式,从建筑风格.文化项目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现代城市空间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样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建筑:空间. 从我国的发展阶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坚持 ...

  • 城市文化生态与现代城市文化建设
  • 回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历30载.审视30年的历程,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快速城市化的推动下,正朝着城市社会迈进.据预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到2020年将超过60%,中国的城市正在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中心.然而当我们审视迅速壮大的城市的时候,我们发现,城市在建设了许 ...

  •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 1
  • 第一篇 城市与城镇化 1.城市与城镇化 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3.城乡规划体制 4.城市规划价值观 1.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城市三要素,包括了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土地地域等要素. 1.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基本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的城市,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城市化水 ...

  • 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 与推广研究 学 系: 行政管理学系 专 业: 行政管理专业 学生姓名: 黎尚圆 学 号: 06091042 指导教师: 谭 昆 智 (职 称) 副教授 二〇〇九 年 十二 月 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研究 --"首善之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