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眼中的陶渊明

唐朝大解密(50)

唐朝诗人眼中的陶渊明

文/梁迎春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令世人向往,道出了每个文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可在当时的东晋,他的诗文并不被认可。南朝时,他的作品才得以流传。一直到唐朝,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陶渊明的文学地位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由此我想到,唐朝诗人是如何来评价陶渊明的?他们眼中的陶渊明又是什么样子呢?

李白的《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从这首诗来看,李白是极度崇拜陶渊明的,尤其是喝酒的嗜好,与陶渊明的影响有关。陶渊明醉心于吟酒,咏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怎么可能会不知道五柳春呢。李白如此评价陶渊明,其实也在跟陶渊明比试酒量!“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如此豪饮,此等酒量与陶渊明渊源颇深!但话又说回来,李白赋诗谏诤陶渊明日日酒醉,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已迷醉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那种物我两忘的《饮酒》诗境中,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杜甫的诗社会内容很丰富,他的“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也欲效仿陶渊明,追求恬淡自由的生活。但“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却给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杜甫的这种落寂伤悲,不知道陶渊明有何感想?但我相信陶渊明的“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那自得其乐,率真自然的诗怀正是造就杜甫平易通俗的诗风所在,显然杜甫是受了陶渊明的极大影响。不然《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何以相比,不觉中陶渊明似乎在引导着杜甫,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孟浩然也是田园派诗人,可以说对陶渊明是极度崇拜,淡淡的诗风也是受陶渊明的影响。孟浩然的,“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比,描述的虽是不同场景,但却带给人同样的意境。那就是“陶孟”描绘出了,中国每个文人心中那魂牵梦绕的“梦”!因此有人说,作为田园诗人,“陶孟”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巅峰!

白居易的《效陶潜体十六首》,“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白居易也是隐士,他非常敬仰陶渊明,只是他们的“隐”不同,陶渊明隐于野,而白居易却是隐于朝了。不同的心境,注定了白居易极度羡慕陶渊明。也因此有了《中隐》的感慨,“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很直率地去做隐士,来自于心中的一份坦然,还有陶渊明自然的熏陶。

唐朝有很多诗人崇拜陶渊明,都在效仿陶渊明。如初唐的王绩,他以琴酒自娱,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晚唐的李商隐,效仿陶渊明竟然如痴如醉,他在从事农耕时,常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引领和濡染着唐宋一代诗人的诗才和诗怀,也在影响和潜移默化着历代的文人墨客。《桃花源记》的影响,有作桃源诗的、画桃源图的,亦有作文考证桃源之所在地的、探究渊明文中之寓意的,罄竹难书。足以看出陶渊明的田园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甚广,但他们的作品始终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却很难超越他的田园风格和诗境。

陶渊明的品质被唐朝诗人所敬仰,但也有人反对他的田园诗风,并对他的人生价值观质疑。提出批评的最有力者当属王维了,虽然王维也写田园诗,但据《与魏居士书》载:“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安食公田数倾,忘大守小。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王维笔锋之尖锐,深刻地道出了陶渊明的内心复杂性,对他的生存方式予以了否定。在当时的唐朝,像王维这样反对陶渊明的也有一部分人,核心无非是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冲突。其实,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像王维所说的那样身心相离,能够像陶渊明那样做到无我,已经是超越了。这也是很多唐朝诗人赞赏陶渊明的原因,如同追星族般的痴狂,这种很自觉的风气,体现的则是一种人文精神。田园诗如同一股静谧奔跑的风,热情洋溢地刮过了大唐文坛的心扉。

在如今崇尚物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有很多人羡慕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生活,但也有反对陶渊明的深居简出,离群寡居,归隐乡野。说他消极避世,与现实积极开放的意境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也有说他的隐居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等等不一而论。但在我看来,不应该用不同时代的视觉去审视和批驳一种境界的存在。处在陶渊明那个时代,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不正是知识文人力求达到的傲骨和斗志吗?他历经仕隐反复的时期,最终看淡了一切名利的纷扰才桂冠归隐,过起了种豆南山下与世无争的生活。能够做到抛却尘世的得失,忘情于山水明月,舍得之间还需要坦然面对。李白常说的一句话“卷舒固我在”,或许就是对陶渊明的人生最好的诠释!

历史沧桑,岁月留韵!陶渊明平淡醇美的风格,也是现代人的追求!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唐朝大解密(50)

唐朝诗人眼中的陶渊明

文/梁迎春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令世人向往,道出了每个文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可在当时的东晋,他的诗文并不被认可。南朝时,他的作品才得以流传。一直到唐朝,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陶渊明的文学地位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由此我想到,唐朝诗人是如何来评价陶渊明的?他们眼中的陶渊明又是什么样子呢?

李白的《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从这首诗来看,李白是极度崇拜陶渊明的,尤其是喝酒的嗜好,与陶渊明的影响有关。陶渊明醉心于吟酒,咏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怎么可能会不知道五柳春呢。李白如此评价陶渊明,其实也在跟陶渊明比试酒量!“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如此豪饮,此等酒量与陶渊明渊源颇深!但话又说回来,李白赋诗谏诤陶渊明日日酒醉,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已迷醉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那种物我两忘的《饮酒》诗境中,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杜甫的诗社会内容很丰富,他的“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也欲效仿陶渊明,追求恬淡自由的生活。但“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却给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杜甫的这种落寂伤悲,不知道陶渊明有何感想?但我相信陶渊明的“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那自得其乐,率真自然的诗怀正是造就杜甫平易通俗的诗风所在,显然杜甫是受了陶渊明的极大影响。不然《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何以相比,不觉中陶渊明似乎在引导着杜甫,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孟浩然也是田园派诗人,可以说对陶渊明是极度崇拜,淡淡的诗风也是受陶渊明的影响。孟浩然的,“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比,描述的虽是不同场景,但却带给人同样的意境。那就是“陶孟”描绘出了,中国每个文人心中那魂牵梦绕的“梦”!因此有人说,作为田园诗人,“陶孟”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巅峰!

白居易的《效陶潜体十六首》,“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白居易也是隐士,他非常敬仰陶渊明,只是他们的“隐”不同,陶渊明隐于野,而白居易却是隐于朝了。不同的心境,注定了白居易极度羡慕陶渊明。也因此有了《中隐》的感慨,“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很直率地去做隐士,来自于心中的一份坦然,还有陶渊明自然的熏陶。

唐朝有很多诗人崇拜陶渊明,都在效仿陶渊明。如初唐的王绩,他以琴酒自娱,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晚唐的李商隐,效仿陶渊明竟然如痴如醉,他在从事农耕时,常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引领和濡染着唐宋一代诗人的诗才和诗怀,也在影响和潜移默化着历代的文人墨客。《桃花源记》的影响,有作桃源诗的、画桃源图的,亦有作文考证桃源之所在地的、探究渊明文中之寓意的,罄竹难书。足以看出陶渊明的田园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甚广,但他们的作品始终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却很难超越他的田园风格和诗境。

陶渊明的品质被唐朝诗人所敬仰,但也有人反对他的田园诗风,并对他的人生价值观质疑。提出批评的最有力者当属王维了,虽然王维也写田园诗,但据《与魏居士书》载:“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安食公田数倾,忘大守小。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王维笔锋之尖锐,深刻地道出了陶渊明的内心复杂性,对他的生存方式予以了否定。在当时的唐朝,像王维这样反对陶渊明的也有一部分人,核心无非是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冲突。其实,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像王维所说的那样身心相离,能够像陶渊明那样做到无我,已经是超越了。这也是很多唐朝诗人赞赏陶渊明的原因,如同追星族般的痴狂,这种很自觉的风气,体现的则是一种人文精神。田园诗如同一股静谧奔跑的风,热情洋溢地刮过了大唐文坛的心扉。

在如今崇尚物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有很多人羡慕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生活,但也有反对陶渊明的深居简出,离群寡居,归隐乡野。说他消极避世,与现实积极开放的意境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也有说他的隐居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等等不一而论。但在我看来,不应该用不同时代的视觉去审视和批驳一种境界的存在。处在陶渊明那个时代,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不正是知识文人力求达到的傲骨和斗志吗?他历经仕隐反复的时期,最终看淡了一切名利的纷扰才桂冠归隐,过起了种豆南山下与世无争的生活。能够做到抛却尘世的得失,忘情于山水明月,舍得之间还需要坦然面对。李白常说的一句话“卷舒固我在”,或许就是对陶渊明的人生最好的诠释!

历史沧桑,岁月留韵!陶渊明平淡醇美的风格,也是现代人的追求!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 高考经典满分作文梦回唐朝登山人的心灵选择选择永恒
  • 如果给我个机会,我想生活在唐朝,而且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如果我能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那就更加完美了,不为能够顿顿山珍海味.天天绫罗绸缎,只为能够享受诗书礼法.音律丝竹.针指女红等全面的素质教育,不象现在的人,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把个人的兴趣爱好统统舍弃,等到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了,才发现 ...

  • 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 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 ...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学习技巧 上传: 商荣建 更新时间:2013-11-28 14:37:37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学习技巧 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

  • 诗人.词人.文人的雅号
  • 诗人.词人的雅号 1.诗仙--李白 :其诗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词彩绚丽,语言清新,被誉为"诗仙": 2.诗圣--杜甫 :其诗思想深厚,境界广阔,称为"诗圣". 3.诗魔--白居易 :自己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所以人称"诗 魔&qu ...

  • 初三下册语文复习资料(5)
  • 初三下册语文资料 课文 <范进中举> 出 处 <儒林外史>第三回 作者及相关知识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清代文学家.代表作:长 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章批判了古代科举考试对人心灵的毒害.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

  • 以"标准"为话题的三篇作文
  • 以"标准"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说,判定瓷器的优劣可以用两个瓷器轻轻相撞,发出清脆声音的就是好瓷.有这样一个人,就用了这种方法.但他总也不满意,甚至对价格昂贵的工艺碗.原来,他用一只质地很差的碗作检验的标准,结果所有的碗都 发出浑浊的声音.轻轻相撞的 ...

  • 经典诗词饱览 ,背后故事飘香!(下)
  • 风流才子杜牧的诗与故事 帝王的诗词,当然不简单 唐朝女性爱低胸装,有诗文作证! 宋朝十一位女词人 趣谈苏东坡的哲理诗 柳宗元:大起大落的"名门之后"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 孟浩然:白驴王子风流记 唐伯虎在孤独和忧郁中死去 诗者:文学桂冠之明珠 鹧鸪是只伤情鸟 ...

  •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
  •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 一.古代部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

  • 古诗文常识
  • 古诗文常识·文学常识 二.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前言: 复习方法:方法:按朝代.体裁.作者整理,结合课文复习: 分类:诗经:诗歌:先秦楚辞:散文 <诗经>:⑴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⑵篇目: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 ⑶内容:风.雅.颂三个部分: ⑷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