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判断

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判断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

3.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及其他三个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

3.理解和掌握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及推理能力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2.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教学重点

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

3.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2.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在判断命题真假时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议、练结合教学法.

在上节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的讨论、归纳出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四种命题形式上的相对性,由学生讨论回答出:把其中任何一个命题看作原命题时,和它构成“互逆”“互否”“互为逆否”关系的另一个命题,使学生灵活掌握四种命题之间关系,以突破四种命题真假关系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3张

第一张:(记作§1.7.2 A)

第二张:(记作§1.7.2 B)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什么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生]若原命题是“若p则q”则它的逆命题是“若q则p”,否命题是“若┐p则 ┐q”,逆否命题是“若┐q则┐p.”

[师]回答正确,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真假判断.

Ⅱ.讲授新课

§1.7.2 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判断

1.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1.7.2 A投影出四个命题)

[师]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之间是互逆关系?

(2)哪些之间是互否关系?

(3)哪些之间是互为逆否关系?

[生]原命题和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之间是互逆关系.

原命题和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之间是互否关系.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之间是互为逆否关系.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同时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中投影出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我们已明确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下面继续研究讨论:(板书)

2.四种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

题:“若ab=0则a=0”为假命题.

[师]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关系如何?

生甲:由上例可知: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假.

生乙:上述结论不一定成立.真假关系应是: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师]第二位回答正确.那么它的否命题呢?

[生]它的否命题是“若a≠0,则ab≠0”为假命题.

[师]你认为原命题与它的否命题的真假关系如何?

[生]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师]正确.它的逆否命题呢?

[生]它的逆否命题是:“若ab≠0,则a≠0”,为真命题.

[师]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关系如何?

(由学生充分讨论,例证后回答)

[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师]请同学考虑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它的逆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

[生]因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它的逆命题之间是互为逆否关系,所以若原命

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原命题的逆命题也一定为真.

[师]由上述讨论情况,请一学生归纳:(生归纳时,师板书)

[生](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师]归纳正确.由上述归纳可知:两个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是相同的,即两个互为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请同学们理解并熟记之.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其逆

否命题的真假.下面看例题:

(师应强调分析:“c>0”是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应保留,原命题的条件是“a>b”,结论是“ac>bc”.)

[生]逆命题:“当c>0时,若ac>bc,则a>c.”逆命题为真.

否命题:“当c>0时,若a≤b,则ac≤bc”,否命题为真.

逆否命题:“当c>0时,若ac≤bc,则a≤b”,逆否命题为真.

[师]回答正确.请看练习题.

Ⅲ.课堂练习

课本P32 1、2(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评述).

Ⅳ.课时小结

[师]本节重点讨论研究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真假判断,即:

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投影片)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Ⅴ.课后作业

(一)书面作业:课本P33 3、4题.

(二)1.预习内容:课本P32~P33

2.预习提纲:

(1)

什么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板书设计

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判断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

3.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及其他三个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

3.理解和掌握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及推理能力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2.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教学重点

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

3.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2.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在判断命题真假时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议、练结合教学法.

在上节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的讨论、归纳出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四种命题形式上的相对性,由学生讨论回答出:把其中任何一个命题看作原命题时,和它构成“互逆”“互否”“互为逆否”关系的另一个命题,使学生灵活掌握四种命题之间关系,以突破四种命题真假关系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3张

第一张:(记作§1.7.2 A)

第二张:(记作§1.7.2 B)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什么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生]若原命题是“若p则q”则它的逆命题是“若q则p”,否命题是“若┐p则 ┐q”,逆否命题是“若┐q则┐p.”

[师]回答正确,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真假判断.

Ⅱ.讲授新课

§1.7.2 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判断

1.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1.7.2 A投影出四个命题)

[师]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之间是互逆关系?

(2)哪些之间是互否关系?

(3)哪些之间是互为逆否关系?

[生]原命题和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之间是互逆关系.

原命题和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之间是互否关系.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之间是互为逆否关系.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同时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中投影出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我们已明确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下面继续研究讨论:(板书)

2.四种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

题:“若ab=0则a=0”为假命题.

[师]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关系如何?

生甲:由上例可知: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假.

生乙:上述结论不一定成立.真假关系应是: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师]第二位回答正确.那么它的否命题呢?

[生]它的否命题是“若a≠0,则ab≠0”为假命题.

[师]你认为原命题与它的否命题的真假关系如何?

[生]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师]正确.它的逆否命题呢?

[生]它的逆否命题是:“若ab≠0,则a≠0”,为真命题.

[师]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关系如何?

(由学生充分讨论,例证后回答)

[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师]请同学考虑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它的逆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

[生]因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它的逆命题之间是互为逆否关系,所以若原命

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原命题的逆命题也一定为真.

[师]由上述讨论情况,请一学生归纳:(生归纳时,师板书)

[生](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师]归纳正确.由上述归纳可知:两个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是相同的,即两个互为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请同学们理解并熟记之.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其逆

否命题的真假.下面看例题:

(师应强调分析:“c>0”是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应保留,原命题的条件是“a>b”,结论是“ac>bc”.)

[生]逆命题:“当c>0时,若ac>bc,则a>c.”逆命题为真.

否命题:“当c>0时,若a≤b,则ac≤bc”,否命题为真.

逆否命题:“当c>0时,若ac≤bc,则a≤b”,逆否命题为真.

[师]回答正确.请看练习题.

Ⅲ.课堂练习

课本P32 1、2(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评述).

Ⅳ.课时小结

[师]本节重点讨论研究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真假判断,即:

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投影片)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Ⅴ.课后作业

(一)书面作业:课本P33 3、4题.

(二)1.预习内容:课本P32~P33

2.预习提纲:

(1)

什么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高二数学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
  • 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判断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命题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义.练结合教学. 教具准备 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 ...

  • 第二课时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教案
  • 第二课时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并写出四种命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

  • 普通逻辑学
  • 第一章 绪论 逻辑学 姜全吉 (黑色) 读史使人明鉴,读逻辑使人善变--培根 中国古代学者们将相同的科学称为"名辩之学". 古印度学者,特别是佛学将其称为"因明学"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 ...

  • 高中数学复习:简单的逻辑
  • 简单的逻辑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掌握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区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 ...

  • 镇中充要条件
  • 知识点一:命题 1.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1)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命题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p,q,r,m,n 等. (2)命题有真假之分,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 等都是真命题: ...

  •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 第2讲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复合命题是相对于直言命题而言的,较为复杂一些,它是直言命题通过逻辑联结词所构成的命题.在管理类硕士的逻辑考查中,经常会考查复合命题的矛盾.推理及其变形,其中假言命题在管理类逻辑考试中考查的最多. 本章主要介绍了以复合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即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和二难推理 ...

  • 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 1.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 [教学目标] 1.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结合具体命题,初步认识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构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数学意义: [教学难点]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必要 ...

  • 1.3.2命题的四种形式
  • 高二数学理学案 时间:2016.11 1.3.2命题的四种形式 教学班 行政班 姓名 学号 面批时间 课前自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能写出原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 2. 能利用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正确写 ...

  • 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 2013高考一轮复习理数(二) 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一个命题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应用. 掌握两个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充要性的判断方法(定义法.集合法.命题法). 2.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的对含有一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