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始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法治建始建设,根据宪法、法律和《法治湖北建设纲要》、《推进法治恩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法治建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构建和谐建始、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通过普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多种途径,全面推进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要求,推进法治建始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充分发挥其在法治建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法制统一。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推进法治建始建设,落实依
法治县的各项措施。
--坚持科学发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法治建始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为推进建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治建始建设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具体目标是: --党的各级领导班子逐步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和行为符合党章和宪法、法律的规定,党的领导方式得到有效改进,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行政决策、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健全规范,县乡两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效果得到社会公认。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司法机关坚持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公正司法
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公平正义的司法权威充分彰显,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基本形成。
--推进依法治理、创建法治社会形成共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广泛增强,信用体系比较健全。旅游、特色产业、工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体两翼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法治体系。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法确立,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社会法治建设大为改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住房、饮水、交通、通信、电力、生态环境等方面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为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法治建始建设的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在2010年前完成规划、动员、部署工作。将本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层层进行目标责任分解,提出并落实具体措施。
第二阶段,2011-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巩固全县法治建设成果,全面提高建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水平。适时举办法治建始建设成果展。
四、法治建始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经济建设法治化,营造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
1、依法监管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各类中介机构及其服务市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运作。加强对公营垄断性部门和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无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地区和放心消费的城市。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运用道德和法律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政府要率先加强诚信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信用道德水平,逐步形成诚实
守信的社会环境。
3、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依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加强对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稳步推进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按照法治国家对执政党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关系,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支持国家机关切实履行各项法定职权。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实现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行使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渠道。改进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优化代表构成,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依法保护政协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以开展创建基层“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活动为载体,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内容,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举权。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工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区依法行政的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非政府职能向社会和市场的转移。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为民、务实、廉洁”的要求,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形成法律授予行政权、人大和司
法机关依法监督行政权的权力运行体制,使政府权力的行使切实受到法律的制约,侵权行为及时受到法律的追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审批行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审查工作,发现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及时予以修改或撤销。强化政府法制工作,更好地为建设法治政府服务。
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责任配套制度建设,建立重大事项和问题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科学划分不同执法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行政执法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实行行政问责制,建立行政首长罢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的制度,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新构架。科学规范执法职能,合理设置执法机构,改变多头执法和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状况。优化执法人员结构,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降低行政执法成本,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化。
4、坚持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建设平安建始,保障社会稳定。强化政法机关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强化治安防范,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构建
“大调解”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罪犯教育和改造质量。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法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创造政治安定、社会安全、人民安宁的社会环境。
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大力支持和监督司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坚决排除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部门本位主义对执法活动的干扰。县乡党政机关要为公正司法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抵制行政干预司法活动的有效机制。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大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为改革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秩序和管理。坚持并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质量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
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依法完善政法干警考核录用、资格评定、选拔、任用和辞退制度。实行科学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政法职业特点的不同职务序列。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政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肃查处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和惩治司法腐败。
5、健全监督体制,强化监督实效。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创新形式、保障效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实效和合力,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强化人大、政府、司法的监督职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
会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计划财政审计报告和其他专项工作报告,加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
一。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各级行政部门依法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司法监督,着力健全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保障公民诉讼权利,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办案、裁判不公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规范程序、确保实效。加强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6、倡导文明执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明执法教育考
试,出台规范执法文书参考范例,为执法单位文明合理合规执法提供依据。
(三)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法治化,形成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
1、深化全民法制教育,增强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性。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加强对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人大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干部任命、使用和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落实课程内容,推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其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与能力。
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普法实效。文化、广电、新闻中心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 11
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法制节目、法制栏目的质量,增强可读性、可视性。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繁荣和发展法制文艺,丰富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把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法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研究制定科学的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体系,强化动态检查督促,确保《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贯彻实施。县乡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普法预算经费保障水平,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完善文化法治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法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我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依法管理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事业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依法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制定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互联网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引导和督促 12
各类网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依法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监管。坚决打击互联网不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传播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法治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1、依法促进科教事业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依法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法治的手段,依法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按照科学、民主、合法的要求,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提高依法管理学校的水平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加强科技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依法管理,加强防治科研领域不法行为,依法防治学术腐败,维护科研诚信。
2、依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营造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重大疾病患者、受灾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保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大社会保障方面执法力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依法 13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3、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法治化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依法推进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依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药品食品安全及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执法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进一步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使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加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高效快捷调处劳动争议。扎实推进工会维权及劳动仲裁机制建设,建立职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扩大保障范围,为维护职工的收入分配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5、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依法推进现代农业建 14
设,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法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五、法治建始建设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建设法治建始的目标要求,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共性目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法治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将法治建设工作考评情况与其他相关工作评先创优有机结合,加强责任奖惩措施,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胜单位和先进个人参照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规定和做法进行表彰奖励。
2、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县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工作职 15
责,加强协调、指导、管理、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依法治理办事机构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方案,提出区域性、阶段性及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强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分类指导。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调研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法治建设工作实践,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向前发展。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6
法治建始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法治建始建设,根据宪法、法律和《法治湖北建设纲要》、《推进法治恩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法治建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构建和谐建始、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通过普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多种途径,全面推进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要求,推进法治建始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充分发挥其在法治建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法制统一。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推进法治建始建设,落实依
法治县的各项措施。
--坚持科学发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法治建始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为推进建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治建始建设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具体目标是: --党的各级领导班子逐步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和行为符合党章和宪法、法律的规定,党的领导方式得到有效改进,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行政决策、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健全规范,县乡两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效果得到社会公认。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司法机关坚持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公正司法
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公平正义的司法权威充分彰显,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基本形成。
--推进依法治理、创建法治社会形成共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广泛增强,信用体系比较健全。旅游、特色产业、工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体两翼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法治体系。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法确立,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社会法治建设大为改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住房、饮水、交通、通信、电力、生态环境等方面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为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法治建始建设的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在2010年前完成规划、动员、部署工作。将本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层层进行目标责任分解,提出并落实具体措施。
第二阶段,2011-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巩固全县法治建设成果,全面提高建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水平。适时举办法治建始建设成果展。
四、法治建始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经济建设法治化,营造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
1、依法监管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各类中介机构及其服务市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运作。加强对公营垄断性部门和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无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地区和放心消费的城市。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运用道德和法律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政府要率先加强诚信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信用道德水平,逐步形成诚实
守信的社会环境。
3、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依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加强对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稳步推进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按照法治国家对执政党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关系,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支持国家机关切实履行各项法定职权。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实现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行使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渠道。改进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优化代表构成,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依法保护政协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以开展创建基层“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活动为载体,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内容,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举权。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工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区依法行政的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非政府职能向社会和市场的转移。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为民、务实、廉洁”的要求,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形成法律授予行政权、人大和司
法机关依法监督行政权的权力运行体制,使政府权力的行使切实受到法律的制约,侵权行为及时受到法律的追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审批行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审查工作,发现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及时予以修改或撤销。强化政府法制工作,更好地为建设法治政府服务。
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责任配套制度建设,建立重大事项和问题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科学划分不同执法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行政执法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实行行政问责制,建立行政首长罢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的制度,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新构架。科学规范执法职能,合理设置执法机构,改变多头执法和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状况。优化执法人员结构,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降低行政执法成本,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化。
4、坚持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建设平安建始,保障社会稳定。强化政法机关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强化治安防范,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构建
“大调解”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罪犯教育和改造质量。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法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创造政治安定、社会安全、人民安宁的社会环境。
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大力支持和监督司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坚决排除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部门本位主义对执法活动的干扰。县乡党政机关要为公正司法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抵制行政干预司法活动的有效机制。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大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为改革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秩序和管理。坚持并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质量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
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依法完善政法干警考核录用、资格评定、选拔、任用和辞退制度。实行科学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政法职业特点的不同职务序列。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政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肃查处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和惩治司法腐败。
5、健全监督体制,强化监督实效。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创新形式、保障效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实效和合力,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强化人大、政府、司法的监督职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
会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计划财政审计报告和其他专项工作报告,加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
一。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各级行政部门依法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司法监督,着力健全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保障公民诉讼权利,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办案、裁判不公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规范程序、确保实效。加强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6、倡导文明执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明执法教育考
试,出台规范执法文书参考范例,为执法单位文明合理合规执法提供依据。
(三)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法治化,形成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
1、深化全民法制教育,增强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性。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加强对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人大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干部任命、使用和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落实课程内容,推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其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与能力。
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普法实效。文化、广电、新闻中心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 11
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法制节目、法制栏目的质量,增强可读性、可视性。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繁荣和发展法制文艺,丰富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把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法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研究制定科学的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体系,强化动态检查督促,确保《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贯彻实施。县乡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普法预算经费保障水平,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完善文化法治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法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我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依法管理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事业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依法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制定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互联网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引导和督促 12
各类网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依法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监管。坚决打击互联网不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传播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法治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1、依法促进科教事业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依法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法治的手段,依法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按照科学、民主、合法的要求,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提高依法管理学校的水平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加强科技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依法管理,加强防治科研领域不法行为,依法防治学术腐败,维护科研诚信。
2、依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营造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重大疾病患者、受灾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保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大社会保障方面执法力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依法 13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3、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法治化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依法推进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依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药品食品安全及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执法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进一步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使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加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高效快捷调处劳动争议。扎实推进工会维权及劳动仲裁机制建设,建立职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扩大保障范围,为维护职工的收入分配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5、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依法推进现代农业建 14
设,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法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五、法治建始建设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建设法治建始的目标要求,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共性目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法治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将法治建设工作考评情况与其他相关工作评先创优有机结合,加强责任奖惩措施,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胜单位和先进个人参照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规定和做法进行表彰奖励。
2、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县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工作职 15
责,加强协调、指导、管理、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依法治理办事机构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方案,提出区域性、阶段性及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强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分类指导。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调研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法治建设工作实践,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向前发展。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