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txt 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第三节 古代画家留传的研漂方法

古代画家研漂颜色的方法,各自不同。依法参酌试制,可以明了各种颜色的特性。大致谈起来,不外“淘、澄、飞、跌”四步手续。“淘”是说把可以洗涤的原料,先像淘米那样的淘洗一下,然后再研。“澄”是淘洗研细之后,兑人胶水,经过相当时间的澄清,清轻的部分上浮,重浊的部分下沉,然后“飞”出--就是把上浮的部分撇到另一碗碟中。留下来下沉的部分,再研,再“跌”汤,使清轻上浮的颜色,不致被压沉在底下。经过这四步手续,朱砂可以漂出朱际(三朱) 、正朱(二朱) 、粗砂(头朱) 。石绿可以漂出绿花、枝条绿、三绿(浅绿) 、二绿(工绿) 、头绿(坦绿) 。这样处理需要相当时间。至于研漂所用的工具为:罗、担笔、乳钵、大碗、大小碟子、风炉、沙锅、磁缸、水桶、生姜、炭、酱和广胶(碗和碟是须用火烤的,先抹上姜汁黄酱烤过,瓷釉就不至于在烤时崩裂) 。能再预备一双三百CC 的量杯,那就更可以看出研细兑胶后的上下浮沉情况了。

一、朱砂研漂方法

甲、芥舟学画编:“向有说‘朱砂四两,须人工一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不过研愈多则黄瞟亦多耳。研时须用重胶水。工足后.用滚汤人大盏搅均.安半日许,倾出黄膘水,炭火上烘干。„„出黄膘后,再入清胶水.细细搅匀,安一顿饭许,倾出,复候出黄膘水。”

乙、绘事琐言:“择其鲜红而有光彩者.洗过晒干,碾人擂钵,干乳至细,却栩栩然飞出。则用胶水少许,兼以温河水飞之,飞下者粗也。再乳再飞.至紫色者.脚也。脚去之。先飞下者为际。浮于际上者,置也,霉.弃之。先后飞下者作三层,大率与青绿同。多者用碗。少者用碟。”

“三朱”:研细时,入胶水研匀,温水搅开,将上黄水撇于碗中,皆飞下之朱也。此碗尚有粗脚,以指搅匀,另用一碗撇人黄水为第一碗。所遗沉脚,仍归乳钵,以俟再研。随将第一碗内黄水撇出为第二碗,所留第一碗内之红底,谓之三朱。

“二朱”:第二碗内黄水,少停一划撇出为第三碗。所留第二碗内之红底,谓之二朱。 “头朱”:第三碗内黄水,停半日撤出为第四碗。所留第三碗内之红底.谓之头朱。 “黄膘”:第四碗内黄水,上有浮露.以净纸盖水面拖去浮震后,以碟盛黄水.置手炉上烘干。

朱分三层.每飞下时,须用滚水出胶。

以上二家.一家主张用重胶水研,一家主张洗过干研。朱砂少,可用前法,朱砂多.后法较便。但须滚水洗过再研。又迮朗的漂洼,他把朱标分成四等,这是比较细效的方法。不过,按一般的习惯名件.他所说的“头朱”,正是三朱,他所说的“三朱”.一般的

叫作头朱,他对石青石绿的头、二、三的名称也同佯倒置。又“水飞”“指搅”是漂颜色的方法,这即是《红楼梦)) 四十二回上宝钗所说的“飞”和“跌”。这方法是兑人胶水后,由于颜色颗粒的大小,浮沉的难易,以及胶水遇热上浮的特性,应用比重的原理,增减胶水来分析颜色,使它很明显的成为深浅各部分。

二、石青研漂方法

甲、芥子园画传:“石青„„取置乳钵中,轻轻着水细乳,不可太用力,太用力则顿成青粉矣。然即不用力,亦有此粉,但少耳。乳就时,倾入磁盏,略加清水搅匀,置少顷,将上面粉者撇起,谓之油子。油子只可作青粉用„„中间一层是好青„„蓍底颜色太深„„是之谓头青、

二青,三青。”

乙、芥舟学画编“„„但研至将细时,必以滚汤泡过搅匀,候一盏顷.去面上浮出者,然看再研。”

丙、绘事琐言:“漂青之法,略与漂朱同。乳钵内沉脚再研,加胶再撇如前,仍分三层,与前同用。越研越青,不可轻弃。凡乳青须细细轻研„„其撇水时,须随搅随撇,不可久待。待之久,则青沉不去。„„ 惟第三碟内撇去浮标,不必指搅。至亍用石青时,忮水须稠,火上熔用。用后加清水,火上烘之,胶浮于上,撇去净尽,是谓出胶。出胶不净,下次再用,便毫无光彩.故必胶出净尽。俟再用,则临时再加新胶水可也。”

研漂石青的方法,三家所说,都不够详细。石青的原料,种类较多,在淘澄它时,也就比较费手。不过,迮朗主张出胶.是非常必要的。

三、石绿研漂方法

甲、元代李珩竹谱:“设色须用上好石绿。如法.入清胶水研淘,作分五等。除头绿粗恶不堪用外,二绿、三绿染叶面。色淡名‘枝条绿’„„更下一等极淡者名‘绿花’。„„若过夜,则将绿盏以净水出胶。”

乙、大明会典:“青绿石矿.每斤淘净绿一十一两四钱。暗色绿每矿一斤,淘净绿二十两八钱。醯砂一斤,烧造确砂绿每千十一五两五钱。”

丙、绘事琐言“漂绿之法与漂青同。用耐点胶.用后出胶,亦与石青无异。谚云:“绿不绿,皎不宿;碧不碧,胶不出。”似石青以出胶净尽为妙,石绿即不出尽.亦无妨也。” 李珩把石绿合成绿花、枝条绿、三绿、二绿、头绿五等.最精致.上好的石绿是作得到的。“大明会典”只是说明“彩画作”研漂石绿每斤的出头,迮朗所引谚语.经实验.石绿不出胶,用时再兑清清水研用,是完全可以的。并不妨碍色彩.越发的细腻好用。

四、花青的制法

甲、芥子园画传:“看靛花法,须拣其质极轻,而青翠中有红头泛出者。将细绢筛,摅出草屑。茶匙少少滴水,入乳钵中用椎细乳,干则加水,润则细擂。凡靛花四两,乳之必须人力一日,始浮出光彩。再加清胶水.洗净乳钵,尽倾人巨盏内澄之。将上面细者撇起.盏底色粗而黑者.当尽弃去。将撇起者置烈日中,一日晒干乃妙。若次日则皎宿矣。凡制他色,四时皆可。独靛花必俟三伏.而画中亦惟此色用处最多,颜色最妙也。众色俱可一日合成,惟靛青必须数日;众色四季俱宜,惟靛青八胶、研漂、去滓,宜于夏日,以便烈日晒成,不假火力。若急用,则以火熬,但勿致枯焦为妙。”

乙、小山画谱:“花青,用广青略带葡萄色者为佳。(这正与王概i 兑‘有红头泛出者’相反。可是‘靛花一广青’不是一种。‘广青’不泛红头,即是‘青黛’,价钱贵。) 罗筛去滓,用胶研细,淘取其标,顺碟内,文火哄干。夏日分碟速干,恐皎臭也。”

丙、芥舟学画编:。花青即靛青„„其色青翠灵活,画家之要色也。先捣碎如泥(这是指与石灰混合成块的) 。用滚汤泡过。先泡出黄水,后泡出青水,所出者即其翳,虽泡数次,而其本色仍牢附于灰。人乳钵细研后,倾胶水搅匀于大盏,候一时许,倾其浮出之色于别盏,以其底之所玎者。将磁盘安于炉灰炭火上.顿将干,以物细细搅匀。若听其自干而不细搅,则上半多胶.下半多灰。必搅于将干之时,则不尽之灰与胶之黏性相和矣。”

丁、费汉源“山水画式”(公元1792年刊行) :“擂花青法,先将靛花筛过,取去石灰及草.待净,人胶水少许,用朽木槌擂细,如干擂不转。再人胶水少许,再擂。如此数遍,看无渣滓,再倾清水,不可多,又不宜少。再擂。候水澄清,去水,以花倾人净器内,晒干。如无日色.将微火哄干听用。”

戊、绘事琐言:“漂花青之法,近日画谱多略言之。„„靛则草质,至轻至柔。以乳钵研之,刚不克柔;以手泥之.柔以克柔,渣滓尽融为汁浆,故制淀者利用泥。始用绢筛.筛去草屑。化胶水极浓,约花青四两胶二两,研敛成丸.如小弹子,粘于大磁底,不可日晒.不可火炙.俟其自干:然后澄清河水浸一日夜,黄水自出。每朝撇去黄水,换人清水,十八日黄未尽而忮已尽。烘干,复用胶敛。水浸如初。又十余日,以黄水尽出为度,烘干收藏,以待乳用。„„热于炉上先化极稠胶水一大碟,滴四五滴于空碟内,人淀少许,以指细泥,如泥金法。泥至将干,指上蘸水,再泥至极细,精光耀目,始加数滴清水泥开,不可多水.亦不可少。少则胶重,多则太稀,宜慎用之,宁多勿少也。泥开之后,归存大碗,而碟底既湿.滑不粘指,须俟烘干再用。另取一碟,泥之如前,轮流替换。若得四五人聚而泥之,一日可泥两大碗。大碗既盈,上须遮盖,澄过一夜,至来日清晨,用薄生纸拖去碗面浮翳,轻轻撇去青水,另贮一大碗中,不可稍带沉脚。后用三寸碟子分盛青水置于炉上旺火烘干,中间不可添人冷水。将干之际,候其方干,即行取下,不可烘焦。俟其既冷.将碟覆于潮湿地上,约半日,稍得湿气,刮下为丸,或散碎纸包藏以待用。用时置磁碟子内,漓入清水,随滴随化,逐时用去,毫无疵累。此泥花青者,较胜于乳钵百倍也。„„泥淀时酌用胶水,宁可胶轻,不可胶重。”

从蓝淀提炼花青,在王概、邹一桂是说用“广青”“广花”。二者都是不用石灰沤出的。沈宗骞、费汉源、迮朗三家,则是说用石灰沤出成块的蓝淀。至于他们所说的“乳细”.“研细”,“细研”,这些都应当是“擂”。成块的蓝淀,则是先研后“擂”。作者认为花青是中国画颜色中最重要的色彩之一。因此,特把各家对于由“广花”(成粉末的) 、“蓝淀”(成块状的) 提炼花青的方法,写在这里,借供参考。

第六章 现代国画家研漂及使用颜色的方法

第一节

研漂方法

现代国画家对于颤色的淘、澄、飞、跌、方法,有些是与古法不大相合的,有些是比古法更加周密的。为了节省时间.有人还开始使用小型粉碎机来研磨颜料。

一、朱砂

把生的镜面朱砂,在乳钵中干研,研得越细越好。如果研成的朱砂有四两重,就把研细的朱砂倒人直径二寸多的竹筒内,竹筒下节留底,洗净,缠上铜丝防裂。另熬广忮--黄明胶水,要浓稠,用上面清轻的液灌入竹筒,与朱砂搅到极匀的程度,随搅随兑人清水,放置一个钟头待用。小沙锅里放入多半锅水,把竹筒平放在锅里,用微火去煮,不要使水煮沸,随煮随添冷水。最后煮到竹筒里的朱砂将干,把锅端下来,等到水冷,再把竹筒取出。这样,一直等到竹筒里的朱砂干透,把竹筒外的铜丝解下,不要使竹筒自裂,要用刀轻轻地劈开成为两半,预备使用。这时筒内的朱砂,上层的是朱标,越上越黄,下层的绳头朱,越下越紫,中间一层是正红的二朱,特别鲜艳。这方法比较用“水飞”的方法,省时省事,但必须在竹筒的下部,锯出三个支脚.以便锅里的热水可以流通。所用火炉,最好是炭火,其次用石油打气炉也可以。因为它们都容易调节火力。

用刀切开竹筒把煮成的朱标、二朱、头朱三部分,各放在大碗里,用滚开的水去烫,泡过三四个钟头,将水倾出,用手搅匀,再用滚开水沏人.泡过几个钟头,等它澄清,朱标可能超过二十四个钟头。这时胶全浮起,将水撇出。晒干或用火烘干,放在能防潮湿的地方.预备临时时兑胶使用,这就叫“出胶”。若是石青,使用后,下余的部分,仍须用滚水一沏“出胶”,朱砂使用后可以不必再出胶。

二、赭石

成块的赭石,中国药店可以买到。干研到极细的程度,可同样使用上述的竹筒漂法;不过在最下层的重色,干了后.要用磁铁吸去残余在当中的铁质,再研再漂。上层是泛黄色的,中层是赭的本色,下层已吸去铁色泛着暗红色的部分,这正是古代画家称为“铁朱”的颜色。它比褚石合墨更红一些,比胭脂要暗一些:画人物器具要用它.画花的梗叶上面勒的叶筋.画麻雀、凫、雁、鹰、鸡、马、驼等等的毛、羽都使用它。“铁朱”是古代画家.民间画工重用的颜色。明清以来的画家们都弃而不用,只用赭合墨来代替。清末民初的画家们,赭石只用上面的“褚标”。

三、西洋红

西洋红是旧德国货,它是“大德颜料公司”和“倍利堪厂”的制成品,前者是粉末.后者是块状的,块状的中国叫它“洋红砖”。我们只知道它是动物质的沉淀色料。迮朗氏在他的“绘事琐言”里已叙述了它。它的好处是画在熟纸或绢上,绝不蚀透到背面;如果用白的羊毫笔蘸着它画,它也不会把笔染成红毫而仍是白色。另外的洋红,则是蚀透背面(民间画工称这蚀透叫“咬”) .并且染笔成红。我们使用它时,只是兑胶研细(用手指研) 即可使用。它特别怕潮湿。用后剩余的颜色。必须先行晾干,再加盖收起。不然色就晦暗不鲜。

四、槐花

槐花(中国槐) 北方各地都有。在采集时,第一要选择开了的花,不要花托,只要花瓣。第二是要未开的蓓蕾,却要连带着花托一齐摘下。两种不要搀合在一起,各自用热开水一烫,捏成饼晒干,临时使用。为了培养石绿的色泽,“绿花~枝条绿”用槐花瓣煎水调合,“二绿”“三绿”用槐花瓣和槐花蓓蕾二种合煎调用。合煎的比例是一比二。画青绿的风景画是这样,画花卉羽毛也是这样。

用槐花调合石绿,见于元李珩《竹谱》。它不但在色彩上把石绿培养得更美丽,而且也起了固着涩滞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用草绿罩染。明代以来的画家,很少用槐花水调合石绿的。在这两代的画上看,正面用石绿,再加草绿罩染的却很少。

五、石膏

石青有表面坦糙成为块状的叫“回青”。有平面板块层次分明的叫“滇青”,有像小米粒(谷拉) 大小砂粒状的,上面有亮晶晶砂星的叫“沙青”。有大小不等的块状,块面闪翠蓝光的叫“藏青”。有成为粉末,和泥土混合着的叫“泥青”。前四种,在未研以前,捣碎用沙锅煮一个钟头,有泥沫上浮.即用勺撇出.随撇随煮、煮后候干再研。但这种沙锅,须用南方制造里面有酱色瓷釉的。北方所谓“里山厚沙锅”,里面粗糙无釉.却不宜用。在这些原料里,最普通的是泥青,色既晦暗,又混有泥土,制起来更加费工。

先说前面的四种,用乳钵研细之后,即人锅再煮.它仍泛起泥沫.随泛随用勺撇去,至不泛为止。达时的色彩,已够鲜明了。俟冷,澄去水、再兑人清胶水,用力去搅,搅到随搅随泛淡灰蓝色为止,仍用竹筒按照漂朱砂的办法.即可得出深浅不同的“青粉”、“三青”、“二青”、。头青”四种颜色。至于后一种“泥青”,主要的办法是首先要煮,随煮随搅随撒.以撇尽上面的浮泥为度。冷后,澄去水,干研。研细后,如前再煮再撇,煮到不泛泥土,泛出鲜明蓝色为止。澄去水.兑胶.用水飞法--王溉、迮朗等法,漂出三色。因为它经过兑人胶水.又要

泛些泥沫.不适于用竹筒的自然浮沉,必须人工看它浮沉的情况,酌量飞跌着。

若按出色的分量(出头) 来说,“回青”、“滇青”可能得到六成好青(包括二青三青) ,“沙青”“藏青”可能得到五成至五成五,“泥青”最高可能得到三成五,有的只到三成。石青出胶的方法,也和朱砂出胶相同。但石青更须彻底,宁可多用滚开水沏泡一次,切莫令有余胶。因为漂青兑胶,要比漂朱兑胶浓一些,多一些。出了皎的石青.存放起来.只要是不受潮湿,无论经过多少年,仍然保持它的鲜艳美丽。

又买来人家漂成的石青(姜思序有一钱重的纸色,北京有一钱或二钱重的瓶装) 。我们第一步先要用乳钵研一下,第二步再兑上清胶水搅匀,看它泛不泛泥土,不泛可以马上使用,否则就必须再漂一下。如果漂仍不净,那就只有煮它一下,看它泛尽泥土为度。这样虽损耗很多,却可以得到好青。

乾隆嘉庆时的五色墨,我们只看成它是那时的好原料,重新研漂,可以得到很好的颜色。惟有五色墨里的白粉墨,那是用车渠石制成的,车渠石产于甘肃、新疆。这种白墨,只用蒸笼一蒸,把它化开,将上浮的胶水撇出一部分,入乳金杯研细。更加好用。

六、石绿

石绿、有表面粗糙块状的,通体一色.没有深浅:有表面成为一块块隆起的圆包.深浅不同的块状的。有夹杂着黑线纹的。有像孔雀羽样翠绿色花纹的。有成为细碎颗柱的。有自然分解成为小薄片的。它们的性质都相同。只是表面通体一色的,体轻易碎;有黑线纹的,体重难碎。其他都没有什么区别。

研石绿也和研朱砂、研石青一样.最好是干研,研到极细的程度。在兑胶以前.也要先煮一次,撇去上面浮沫及灰尼土。侯冷再兑胶,还要入乳钵再研,然后才进行水飞。若用竹筒自然浮沉也可以。不过,分析的结果“绿花”和“枝条绿”相混,“三绿”和“二绿”相混,头绿显明。作者的试验是:先用竹筒分成三色,再用水飞法分析“绿化”和“枝条绿”,分析“二绿”“三绿”,这样作,所得的结果,却令人满意。如果全用水飞.那就太耗时间。漂成后,必须出胶.以便收存,但“绿花”和“枝条绿”不可能全部出胶。不出胶干收存也可以, 朱砂漂成的“头朱”、石青漂成的“头青”、石绿漂成的“头绿”,都可以用火炒过,炒到极热时,趁热放人冷水内一“炸”.使它分解,再研再漂,还可以分析成为深浅不同的三色。古代画家和民间画工部说,用乳钵研矿物质的颜料,如果开始执着乳锤向左旋转,那么。就一直都须向左旋转,直到把颜料研细为止,如果开始向右旋转,那就须自始至终地向右旋转.这样才能把颜科研得细。倘或是忽左忽右地乱研,那就不可能把颜料研得细如飞尘。因为是时左时右的旋转乱研,就会把颜料的颗粒滚转成了小圆球。小圆球是圆而且滑的,乳钵锤捉摸不住它,自然不会把它研细。可是在放大镜下观察用“朱标”画成的花瓣,用“绿花”画成的竹叶(“朱标”是朱砂里最细的部分,“绿花”是石绿里最细的部分) ,看见它们仍然是小小的颗粒附着在纸绢上,但是用肉眼看上去,确乎是像水一样的颜色敷上去,非常均匀,看不出颗粒。由此可见打算把颜料擂得极细还不在乎擂时手的方向是始终左旋始终右旋。只有应用物理的分解怍用.炒热,炸冷,这就解决了粗砂、粗青、粗绿的问题,而增加了它们的“出头”。

七、花青

制造花青的原料第一是青黛,第二是蓝淀。在过去由于蓝淀不易找到.就单独使用青黛。青黛在中国药店里可以买到,价钱比较贵。在药店叫它“建青黛”(建,指福建而言) ,它们体质都很轻,见水就浮起来,必须兑上清胶水,用木棒擂细。擂须有耐心,由稀擂到干,由干

逐渐添水再擂到稀,如此反覆擂到细腻滋润,泛出蓝光为止。然后起出来晒干,放在大碗里,用温开水轮番沏泡,至不泛黄水为度。兑入清胶水,搅拌得极匀,再兑上冷开水,这时就成为满碗的蓝水了。把这蓝水撇出,晒干烘干均可,这就是我们所要的花青。下面剩下沉淀的渣滓,仍预备下一次制时兑人再擂。记着,自始至终全用熟水,一点生水用不得.这就可以减少胶的腐败。

研漂其他的颜色.无论是什么季节全可以(北京春天风沙多,灰尘重,那是例外) ,惟独花青,就非夏秋不可。晴天一晒就干,阴雨还可烘烤。

八、蛤粉

把买到的蛤粉,用乳钵加胶细研.不可出胶。用后晾干,用时加水再研。经过几次的使用.存在钵中的就更加细喊了,不宜把它用尽,应该再兑人粉.怕胶再研,如此反覆的加水加料,研开了使用,再用再研,它就更加好用。

以上朱标、赭标、花青、洋红可以使用画碟盛用,此外的颜色部应该使用小乳钵盛用。乳钵是西药所用磁质的最好,不宜用玻璃质的,因为出胶交须用滚开水的缘故。随用随研,随研随用,盛的颜色愈多,使到后来也越细。普通用的梅花格、六角格等等的瓷画碟,对于石青、石绿、朱砂、蛤粉、铁朱是不大相宜的。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txt 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第三节 古代画家留传的研漂方法

古代画家研漂颜色的方法,各自不同。依法参酌试制,可以明了各种颜色的特性。大致谈起来,不外“淘、澄、飞、跌”四步手续。“淘”是说把可以洗涤的原料,先像淘米那样的淘洗一下,然后再研。“澄”是淘洗研细之后,兑人胶水,经过相当时间的澄清,清轻的部分上浮,重浊的部分下沉,然后“飞”出--就是把上浮的部分撇到另一碗碟中。留下来下沉的部分,再研,再“跌”汤,使清轻上浮的颜色,不致被压沉在底下。经过这四步手续,朱砂可以漂出朱际(三朱) 、正朱(二朱) 、粗砂(头朱) 。石绿可以漂出绿花、枝条绿、三绿(浅绿) 、二绿(工绿) 、头绿(坦绿) 。这样处理需要相当时间。至于研漂所用的工具为:罗、担笔、乳钵、大碗、大小碟子、风炉、沙锅、磁缸、水桶、生姜、炭、酱和广胶(碗和碟是须用火烤的,先抹上姜汁黄酱烤过,瓷釉就不至于在烤时崩裂) 。能再预备一双三百CC 的量杯,那就更可以看出研细兑胶后的上下浮沉情况了。

一、朱砂研漂方法

甲、芥舟学画编:“向有说‘朱砂四两,须人工一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不过研愈多则黄瞟亦多耳。研时须用重胶水。工足后.用滚汤人大盏搅均.安半日许,倾出黄膘水,炭火上烘干。„„出黄膘后,再入清胶水.细细搅匀,安一顿饭许,倾出,复候出黄膘水。”

乙、绘事琐言:“择其鲜红而有光彩者.洗过晒干,碾人擂钵,干乳至细,却栩栩然飞出。则用胶水少许,兼以温河水飞之,飞下者粗也。再乳再飞.至紫色者.脚也。脚去之。先飞下者为际。浮于际上者,置也,霉.弃之。先后飞下者作三层,大率与青绿同。多者用碗。少者用碟。”

“三朱”:研细时,入胶水研匀,温水搅开,将上黄水撇于碗中,皆飞下之朱也。此碗尚有粗脚,以指搅匀,另用一碗撇人黄水为第一碗。所遗沉脚,仍归乳钵,以俟再研。随将第一碗内黄水撇出为第二碗,所留第一碗内之红底,谓之三朱。

“二朱”:第二碗内黄水,少停一划撇出为第三碗。所留第二碗内之红底,谓之二朱。 “头朱”:第三碗内黄水,停半日撤出为第四碗。所留第三碗内之红底.谓之头朱。 “黄膘”:第四碗内黄水,上有浮露.以净纸盖水面拖去浮震后,以碟盛黄水.置手炉上烘干。

朱分三层.每飞下时,须用滚水出胶。

以上二家.一家主张用重胶水研,一家主张洗过干研。朱砂少,可用前法,朱砂多.后法较便。但须滚水洗过再研。又迮朗的漂洼,他把朱标分成四等,这是比较细效的方法。不过,按一般的习惯名件.他所说的“头朱”,正是三朱,他所说的“三朱”.一般的

叫作头朱,他对石青石绿的头、二、三的名称也同佯倒置。又“水飞”“指搅”是漂颜色的方法,这即是《红楼梦)) 四十二回上宝钗所说的“飞”和“跌”。这方法是兑人胶水后,由于颜色颗粒的大小,浮沉的难易,以及胶水遇热上浮的特性,应用比重的原理,增减胶水来分析颜色,使它很明显的成为深浅各部分。

二、石青研漂方法

甲、芥子园画传:“石青„„取置乳钵中,轻轻着水细乳,不可太用力,太用力则顿成青粉矣。然即不用力,亦有此粉,但少耳。乳就时,倾入磁盏,略加清水搅匀,置少顷,将上面粉者撇起,谓之油子。油子只可作青粉用„„中间一层是好青„„蓍底颜色太深„„是之谓头青、

二青,三青。”

乙、芥舟学画编“„„但研至将细时,必以滚汤泡过搅匀,候一盏顷.去面上浮出者,然看再研。”

丙、绘事琐言:“漂青之法,略与漂朱同。乳钵内沉脚再研,加胶再撇如前,仍分三层,与前同用。越研越青,不可轻弃。凡乳青须细细轻研„„其撇水时,须随搅随撇,不可久待。待之久,则青沉不去。„„ 惟第三碟内撇去浮标,不必指搅。至亍用石青时,忮水须稠,火上熔用。用后加清水,火上烘之,胶浮于上,撇去净尽,是谓出胶。出胶不净,下次再用,便毫无光彩.故必胶出净尽。俟再用,则临时再加新胶水可也。”

研漂石青的方法,三家所说,都不够详细。石青的原料,种类较多,在淘澄它时,也就比较费手。不过,迮朗主张出胶.是非常必要的。

三、石绿研漂方法

甲、元代李珩竹谱:“设色须用上好石绿。如法.入清胶水研淘,作分五等。除头绿粗恶不堪用外,二绿、三绿染叶面。色淡名‘枝条绿’„„更下一等极淡者名‘绿花’。„„若过夜,则将绿盏以净水出胶。”

乙、大明会典:“青绿石矿.每斤淘净绿一十一两四钱。暗色绿每矿一斤,淘净绿二十两八钱。醯砂一斤,烧造确砂绿每千十一五两五钱。”

丙、绘事琐言“漂绿之法与漂青同。用耐点胶.用后出胶,亦与石青无异。谚云:“绿不绿,皎不宿;碧不碧,胶不出。”似石青以出胶净尽为妙,石绿即不出尽.亦无妨也。” 李珩把石绿合成绿花、枝条绿、三绿、二绿、头绿五等.最精致.上好的石绿是作得到的。“大明会典”只是说明“彩画作”研漂石绿每斤的出头,迮朗所引谚语.经实验.石绿不出胶,用时再兑清清水研用,是完全可以的。并不妨碍色彩.越发的细腻好用。

四、花青的制法

甲、芥子园画传:“看靛花法,须拣其质极轻,而青翠中有红头泛出者。将细绢筛,摅出草屑。茶匙少少滴水,入乳钵中用椎细乳,干则加水,润则细擂。凡靛花四两,乳之必须人力一日,始浮出光彩。再加清胶水.洗净乳钵,尽倾人巨盏内澄之。将上面细者撇起.盏底色粗而黑者.当尽弃去。将撇起者置烈日中,一日晒干乃妙。若次日则皎宿矣。凡制他色,四时皆可。独靛花必俟三伏.而画中亦惟此色用处最多,颜色最妙也。众色俱可一日合成,惟靛青必须数日;众色四季俱宜,惟靛青八胶、研漂、去滓,宜于夏日,以便烈日晒成,不假火力。若急用,则以火熬,但勿致枯焦为妙。”

乙、小山画谱:“花青,用广青略带葡萄色者为佳。(这正与王概i 兑‘有红头泛出者’相反。可是‘靛花一广青’不是一种。‘广青’不泛红头,即是‘青黛’,价钱贵。) 罗筛去滓,用胶研细,淘取其标,顺碟内,文火哄干。夏日分碟速干,恐皎臭也。”

丙、芥舟学画编:。花青即靛青„„其色青翠灵活,画家之要色也。先捣碎如泥(这是指与石灰混合成块的) 。用滚汤泡过。先泡出黄水,后泡出青水,所出者即其翳,虽泡数次,而其本色仍牢附于灰。人乳钵细研后,倾胶水搅匀于大盏,候一时许,倾其浮出之色于别盏,以其底之所玎者。将磁盘安于炉灰炭火上.顿将干,以物细细搅匀。若听其自干而不细搅,则上半多胶.下半多灰。必搅于将干之时,则不尽之灰与胶之黏性相和矣。”

丁、费汉源“山水画式”(公元1792年刊行) :“擂花青法,先将靛花筛过,取去石灰及草.待净,人胶水少许,用朽木槌擂细,如干擂不转。再人胶水少许,再擂。如此数遍,看无渣滓,再倾清水,不可多,又不宜少。再擂。候水澄清,去水,以花倾人净器内,晒干。如无日色.将微火哄干听用。”

戊、绘事琐言:“漂花青之法,近日画谱多略言之。„„靛则草质,至轻至柔。以乳钵研之,刚不克柔;以手泥之.柔以克柔,渣滓尽融为汁浆,故制淀者利用泥。始用绢筛.筛去草屑。化胶水极浓,约花青四两胶二两,研敛成丸.如小弹子,粘于大磁底,不可日晒.不可火炙.俟其自干:然后澄清河水浸一日夜,黄水自出。每朝撇去黄水,换人清水,十八日黄未尽而忮已尽。烘干,复用胶敛。水浸如初。又十余日,以黄水尽出为度,烘干收藏,以待乳用。„„热于炉上先化极稠胶水一大碟,滴四五滴于空碟内,人淀少许,以指细泥,如泥金法。泥至将干,指上蘸水,再泥至极细,精光耀目,始加数滴清水泥开,不可多水.亦不可少。少则胶重,多则太稀,宜慎用之,宁多勿少也。泥开之后,归存大碗,而碟底既湿.滑不粘指,须俟烘干再用。另取一碟,泥之如前,轮流替换。若得四五人聚而泥之,一日可泥两大碗。大碗既盈,上须遮盖,澄过一夜,至来日清晨,用薄生纸拖去碗面浮翳,轻轻撇去青水,另贮一大碗中,不可稍带沉脚。后用三寸碟子分盛青水置于炉上旺火烘干,中间不可添人冷水。将干之际,候其方干,即行取下,不可烘焦。俟其既冷.将碟覆于潮湿地上,约半日,稍得湿气,刮下为丸,或散碎纸包藏以待用。用时置磁碟子内,漓入清水,随滴随化,逐时用去,毫无疵累。此泥花青者,较胜于乳钵百倍也。„„泥淀时酌用胶水,宁可胶轻,不可胶重。”

从蓝淀提炼花青,在王概、邹一桂是说用“广青”“广花”。二者都是不用石灰沤出的。沈宗骞、费汉源、迮朗三家,则是说用石灰沤出成块的蓝淀。至于他们所说的“乳细”.“研细”,“细研”,这些都应当是“擂”。成块的蓝淀,则是先研后“擂”。作者认为花青是中国画颜色中最重要的色彩之一。因此,特把各家对于由“广花”(成粉末的) 、“蓝淀”(成块状的) 提炼花青的方法,写在这里,借供参考。

第六章 现代国画家研漂及使用颜色的方法

第一节

研漂方法

现代国画家对于颤色的淘、澄、飞、跌、方法,有些是与古法不大相合的,有些是比古法更加周密的。为了节省时间.有人还开始使用小型粉碎机来研磨颜料。

一、朱砂

把生的镜面朱砂,在乳钵中干研,研得越细越好。如果研成的朱砂有四两重,就把研细的朱砂倒人直径二寸多的竹筒内,竹筒下节留底,洗净,缠上铜丝防裂。另熬广忮--黄明胶水,要浓稠,用上面清轻的液灌入竹筒,与朱砂搅到极匀的程度,随搅随兑人清水,放置一个钟头待用。小沙锅里放入多半锅水,把竹筒平放在锅里,用微火去煮,不要使水煮沸,随煮随添冷水。最后煮到竹筒里的朱砂将干,把锅端下来,等到水冷,再把竹筒取出。这样,一直等到竹筒里的朱砂干透,把竹筒外的铜丝解下,不要使竹筒自裂,要用刀轻轻地劈开成为两半,预备使用。这时筒内的朱砂,上层的是朱标,越上越黄,下层的绳头朱,越下越紫,中间一层是正红的二朱,特别鲜艳。这方法比较用“水飞”的方法,省时省事,但必须在竹筒的下部,锯出三个支脚.以便锅里的热水可以流通。所用火炉,最好是炭火,其次用石油打气炉也可以。因为它们都容易调节火力。

用刀切开竹筒把煮成的朱标、二朱、头朱三部分,各放在大碗里,用滚开的水去烫,泡过三四个钟头,将水倾出,用手搅匀,再用滚开水沏人.泡过几个钟头,等它澄清,朱标可能超过二十四个钟头。这时胶全浮起,将水撇出。晒干或用火烘干,放在能防潮湿的地方.预备临时时兑胶使用,这就叫“出胶”。若是石青,使用后,下余的部分,仍须用滚水一沏“出胶”,朱砂使用后可以不必再出胶。

二、赭石

成块的赭石,中国药店可以买到。干研到极细的程度,可同样使用上述的竹筒漂法;不过在最下层的重色,干了后.要用磁铁吸去残余在当中的铁质,再研再漂。上层是泛黄色的,中层是赭的本色,下层已吸去铁色泛着暗红色的部分,这正是古代画家称为“铁朱”的颜色。它比褚石合墨更红一些,比胭脂要暗一些:画人物器具要用它.画花的梗叶上面勒的叶筋.画麻雀、凫、雁、鹰、鸡、马、驼等等的毛、羽都使用它。“铁朱”是古代画家.民间画工重用的颜色。明清以来的画家们都弃而不用,只用赭合墨来代替。清末民初的画家们,赭石只用上面的“褚标”。

三、西洋红

西洋红是旧德国货,它是“大德颜料公司”和“倍利堪厂”的制成品,前者是粉末.后者是块状的,块状的中国叫它“洋红砖”。我们只知道它是动物质的沉淀色料。迮朗氏在他的“绘事琐言”里已叙述了它。它的好处是画在熟纸或绢上,绝不蚀透到背面;如果用白的羊毫笔蘸着它画,它也不会把笔染成红毫而仍是白色。另外的洋红,则是蚀透背面(民间画工称这蚀透叫“咬”) .并且染笔成红。我们使用它时,只是兑胶研细(用手指研) 即可使用。它特别怕潮湿。用后剩余的颜色。必须先行晾干,再加盖收起。不然色就晦暗不鲜。

四、槐花

槐花(中国槐) 北方各地都有。在采集时,第一要选择开了的花,不要花托,只要花瓣。第二是要未开的蓓蕾,却要连带着花托一齐摘下。两种不要搀合在一起,各自用热开水一烫,捏成饼晒干,临时使用。为了培养石绿的色泽,“绿花~枝条绿”用槐花瓣煎水调合,“二绿”“三绿”用槐花瓣和槐花蓓蕾二种合煎调用。合煎的比例是一比二。画青绿的风景画是这样,画花卉羽毛也是这样。

用槐花调合石绿,见于元李珩《竹谱》。它不但在色彩上把石绿培养得更美丽,而且也起了固着涩滞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用草绿罩染。明代以来的画家,很少用槐花水调合石绿的。在这两代的画上看,正面用石绿,再加草绿罩染的却很少。

五、石膏

石青有表面坦糙成为块状的叫“回青”。有平面板块层次分明的叫“滇青”,有像小米粒(谷拉) 大小砂粒状的,上面有亮晶晶砂星的叫“沙青”。有大小不等的块状,块面闪翠蓝光的叫“藏青”。有成为粉末,和泥土混合着的叫“泥青”。前四种,在未研以前,捣碎用沙锅煮一个钟头,有泥沫上浮.即用勺撇出.随撇随煮、煮后候干再研。但这种沙锅,须用南方制造里面有酱色瓷釉的。北方所谓“里山厚沙锅”,里面粗糙无釉.却不宜用。在这些原料里,最普通的是泥青,色既晦暗,又混有泥土,制起来更加费工。

先说前面的四种,用乳钵研细之后,即人锅再煮.它仍泛起泥沫.随泛随用勺撇去,至不泛为止。达时的色彩,已够鲜明了。俟冷,澄去水、再兑人清胶水,用力去搅,搅到随搅随泛淡灰蓝色为止,仍用竹筒按照漂朱砂的办法.即可得出深浅不同的“青粉”、“三青”、“二青”、。头青”四种颜色。至于后一种“泥青”,主要的办法是首先要煮,随煮随搅随撒.以撇尽上面的浮泥为度。冷后,澄去水,干研。研细后,如前再煮再撇,煮到不泛泥土,泛出鲜明蓝色为止。澄去水.兑胶.用水飞法--王溉、迮朗等法,漂出三色。因为它经过兑人胶水.又要

泛些泥沫.不适于用竹筒的自然浮沉,必须人工看它浮沉的情况,酌量飞跌着。

若按出色的分量(出头) 来说,“回青”、“滇青”可能得到六成好青(包括二青三青) ,“沙青”“藏青”可能得到五成至五成五,“泥青”最高可能得到三成五,有的只到三成。石青出胶的方法,也和朱砂出胶相同。但石青更须彻底,宁可多用滚开水沏泡一次,切莫令有余胶。因为漂青兑胶,要比漂朱兑胶浓一些,多一些。出了皎的石青.存放起来.只要是不受潮湿,无论经过多少年,仍然保持它的鲜艳美丽。

又买来人家漂成的石青(姜思序有一钱重的纸色,北京有一钱或二钱重的瓶装) 。我们第一步先要用乳钵研一下,第二步再兑上清胶水搅匀,看它泛不泛泥土,不泛可以马上使用,否则就必须再漂一下。如果漂仍不净,那就只有煮它一下,看它泛尽泥土为度。这样虽损耗很多,却可以得到好青。

乾隆嘉庆时的五色墨,我们只看成它是那时的好原料,重新研漂,可以得到很好的颜色。惟有五色墨里的白粉墨,那是用车渠石制成的,车渠石产于甘肃、新疆。这种白墨,只用蒸笼一蒸,把它化开,将上浮的胶水撇出一部分,入乳金杯研细。更加好用。

六、石绿

石绿、有表面粗糙块状的,通体一色.没有深浅:有表面成为一块块隆起的圆包.深浅不同的块状的。有夹杂着黑线纹的。有像孔雀羽样翠绿色花纹的。有成为细碎颗柱的。有自然分解成为小薄片的。它们的性质都相同。只是表面通体一色的,体轻易碎;有黑线纹的,体重难碎。其他都没有什么区别。

研石绿也和研朱砂、研石青一样.最好是干研,研到极细的程度。在兑胶以前.也要先煮一次,撇去上面浮沫及灰尼土。侯冷再兑胶,还要入乳钵再研,然后才进行水飞。若用竹筒自然浮沉也可以。不过,分析的结果“绿花”和“枝条绿”相混,“三绿”和“二绿”相混,头绿显明。作者的试验是:先用竹筒分成三色,再用水飞法分析“绿化”和“枝条绿”,分析“二绿”“三绿”,这样作,所得的结果,却令人满意。如果全用水飞.那就太耗时间。漂成后,必须出胶.以便收存,但“绿花”和“枝条绿”不可能全部出胶。不出胶干收存也可以, 朱砂漂成的“头朱”、石青漂成的“头青”、石绿漂成的“头绿”,都可以用火炒过,炒到极热时,趁热放人冷水内一“炸”.使它分解,再研再漂,还可以分析成为深浅不同的三色。古代画家和民间画工部说,用乳钵研矿物质的颜料,如果开始执着乳锤向左旋转,那么。就一直都须向左旋转,直到把颜料研细为止,如果开始向右旋转,那就须自始至终地向右旋转.这样才能把颜科研得细。倘或是忽左忽右地乱研,那就不可能把颜料研得细如飞尘。因为是时左时右的旋转乱研,就会把颜料的颗粒滚转成了小圆球。小圆球是圆而且滑的,乳钵锤捉摸不住它,自然不会把它研细。可是在放大镜下观察用“朱标”画成的花瓣,用“绿花”画成的竹叶(“朱标”是朱砂里最细的部分,“绿花”是石绿里最细的部分) ,看见它们仍然是小小的颗粒附着在纸绢上,但是用肉眼看上去,确乎是像水一样的颜色敷上去,非常均匀,看不出颗粒。由此可见打算把颜料擂得极细还不在乎擂时手的方向是始终左旋始终右旋。只有应用物理的分解怍用.炒热,炸冷,这就解决了粗砂、粗青、粗绿的问题,而增加了它们的“出头”。

七、花青

制造花青的原料第一是青黛,第二是蓝淀。在过去由于蓝淀不易找到.就单独使用青黛。青黛在中国药店里可以买到,价钱比较贵。在药店叫它“建青黛”(建,指福建而言) ,它们体质都很轻,见水就浮起来,必须兑上清胶水,用木棒擂细。擂须有耐心,由稀擂到干,由干

逐渐添水再擂到稀,如此反覆擂到细腻滋润,泛出蓝光为止。然后起出来晒干,放在大碗里,用温开水轮番沏泡,至不泛黄水为度。兑入清胶水,搅拌得极匀,再兑上冷开水,这时就成为满碗的蓝水了。把这蓝水撇出,晒干烘干均可,这就是我们所要的花青。下面剩下沉淀的渣滓,仍预备下一次制时兑人再擂。记着,自始至终全用熟水,一点生水用不得.这就可以减少胶的腐败。

研漂其他的颜色.无论是什么季节全可以(北京春天风沙多,灰尘重,那是例外) ,惟独花青,就非夏秋不可。晴天一晒就干,阴雨还可烘烤。

八、蛤粉

把买到的蛤粉,用乳钵加胶细研.不可出胶。用后晾干,用时加水再研。经过几次的使用.存在钵中的就更加细喊了,不宜把它用尽,应该再兑人粉.怕胶再研,如此反覆的加水加料,研开了使用,再用再研,它就更加好用。

以上朱标、赭标、花青、洋红可以使用画碟盛用,此外的颜色部应该使用小乳钵盛用。乳钵是西药所用磁质的最好,不宜用玻璃质的,因为出胶交须用滚开水的缘故。随用随研,随研随用,盛的颜色愈多,使到后来也越细。普通用的梅花格、六角格等等的瓷画碟,对于石青、石绿、朱砂、蛤粉、铁朱是不大相宜的。


相关内容

  • 国画调色表
  • 国画配色表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 ...

  • 中国花鸟画教案
  • 中国花鸟画教案 吕 少 卿 中国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吕少卿 [职称]:副教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100 课时 [周学时]:20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 ...

  • 高一美术 [中国画]素材
  • <中国画> 同学们对这幅画熟悉吗?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名字吗?属于什么画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画卷 属于中国画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出现了巨幅画卷讲述了华夏文明, 张艺谋导演加入 了代表中国古代神韵的国粹中国画的绘制全过程,以及对&quo ...

  • 最新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套
  • 最新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套 第1课美化教室一角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 学习目标:学习制作课程表. 对课程图标与组合的设计. 重点.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情感 ...

  • 中国画颜料的种类及性质
  • 中国绘画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几千年来,经过很多画家的钻研创作,已形成独持的形式与风格.遗留下来的经验非常丰富.广泛,我们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接受,对于发扬我国民族绘画的传统,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有莫大益处的.在接受民族绘画遗产时,关于物质材料和技法上的特点的了解,也不 ...

  • 少儿国画教案
  • 2N 选修"少儿国画"教案设计 唐家兵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一. 教学时间 第一周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 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 四 ...

  • 教师资格证美术常考知识点集锦(三)
  • 教师资格证美术常考知识点集锦(三)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 教师资格证 [工艺美术] 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1.日用工艺.2. 陈设工艺. [中国画] 简称" ...

  • 2015年湘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美化教室一角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 学习目标:学习制作课程表. 对课程图标与组合的设计. 重点.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关于儿童学习中国传统书画的讲座(德国汉堡)
  • 按:2011年11月6日,国内著名琴家书画家金蔚先生作客德国汉堡致謙学堂,为学堂的师生带来了一次精彩的讲座,内容主要涉及中国传统书画欣赏與学习. 整理文字保持讲座的口语风格. 关于儿童学习中国传统书画的讲座 时间:2011年11月6日上午 地点:德国汉堡致謙学堂 讲座人:金蔚 先生 录音整理:  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