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科教兴国

第19课 科教兴国

第1框《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史兰春

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设计 金坛市水北中学 潘文婷

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课有二个子目录组成,分别为:第一子目“感受科技创新”,第二子目“感受教育创新”,从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科教兴国”的内涵,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创新问题比较抽象。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话题入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谈起,归纳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体系。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辨证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既有成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认识到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

2、了解我国在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和教育创新,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树立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1框 感受科技创新

蔡辰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复兴中华”单元中的第二课,是本书的第19课,本课要求学生在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科技成就的基础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清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不断探索科学的态度,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成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教材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为:1、科技创新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及表现方面。2、科技发展之迅速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3、中学生应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自身创新的能力。

本课处在初二下学期的最后一单元,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堂应当提倡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不再是简单的教师,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体悟的过程。为此,本课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合作学习。 二、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上课使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生动的表现课程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对于课本及课本以外内容的探究。在现代社会,网络成为学生查找资料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给学生布置专题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课本内容,一则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二则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三则更能使得课堂讨论深入。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热爱科学的

精神。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知识与技能:1、知道科技进步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这些影响的主要体现方面。

2、了解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知道国家需要科技创新的人才,科学的探索不断进步。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个体学习掌握科技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通过合作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从时间的深度和成就的

广度掌握更多的知识。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技术的主要体现方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成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第2框 感受教育创新

蔡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十九课第二框内容,承接第一框《感受科技创新》,突出体现了教育对于科技创新和国家强盛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教育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并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本课旨在让中学生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教育完善自身,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1、教育的重要性。2、教育的种类。3、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4、为完善教育体制,国家采取的措施。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了解掌握我国的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所需要的教育,丰富获得知识的手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多媒体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教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教育形式在哪些方面促进人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的教育方式层次分明,形式多样,获得知识的手段全面丰富。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美好信念 。 2、了解国家为完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所采取的措施,认清作为一

名中学生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奉献社会。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教育形式及不同形式教育的主要功能。

2、了解我国的教育现状,国家为改变教育现状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体系。 2、通过多种对比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不同的教育形式及不同形式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美好信念。

第19课 科教兴国

第1框《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史兰春

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设计 金坛市水北中学 潘文婷

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课有二个子目录组成,分别为:第一子目“感受科技创新”,第二子目“感受教育创新”,从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科教兴国”的内涵,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创新问题比较抽象。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话题入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谈起,归纳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体系。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辨证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既有成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认识到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

2、了解我国在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和教育创新,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树立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1框 感受科技创新

蔡辰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复兴中华”单元中的第二课,是本书的第19课,本课要求学生在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科技成就的基础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清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不断探索科学的态度,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成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教材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为:1、科技创新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及表现方面。2、科技发展之迅速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3、中学生应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自身创新的能力。

本课处在初二下学期的最后一单元,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堂应当提倡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不再是简单的教师,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体悟的过程。为此,本课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合作学习。 二、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上课使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生动的表现课程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对于课本及课本以外内容的探究。在现代社会,网络成为学生查找资料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给学生布置专题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课本内容,一则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二则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三则更能使得课堂讨论深入。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热爱科学的

精神。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知识与技能:1、知道科技进步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这些影响的主要体现方面。

2、了解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知道国家需要科技创新的人才,科学的探索不断进步。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个体学习掌握科技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通过合作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从时间的深度和成就的

广度掌握更多的知识。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技术的主要体现方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成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第2框 感受教育创新

蔡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十九课第二框内容,承接第一框《感受科技创新》,突出体现了教育对于科技创新和国家强盛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教育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并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本课旨在让中学生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教育完善自身,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1、教育的重要性。2、教育的种类。3、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4、为完善教育体制,国家采取的措施。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了解掌握我国的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所需要的教育,丰富获得知识的手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多媒体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教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教育形式在哪些方面促进人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的教育方式层次分明,形式多样,获得知识的手段全面丰富。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美好信念 。 2、了解国家为完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所采取的措施,认清作为一

名中学生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奉献社会。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教育形式及不同形式教育的主要功能。

2、了解我国的教育现状,国家为改变教育现状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体系。 2、通过多种对比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不同的教育形式及不同形式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美好信念。


相关内容

  • 走科教兴国之路
  • 走科教兴国之路 一.设计思路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于1995年5月6日首次提出.1996年我国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 ...

  • 第四课时加快追赶的步伐- 科教兴国
  • 第二单元 感受现代生活 第六课 飞天梦想 第四课时 加快追赶的步伐--科教兴国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增强为我国科技发展而努力的动力. 2.明白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学习重点]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 [学习难点]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自学提纲](自学 ...

  • 科教兴国与中国梦
  • 关于科教兴国与中国梦的调查报告 --科教兴国战略在杭州市的实施情况 一.我们眼中的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科教兴国对综合国力.社会 ...

  • 为什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教育核心是人才
  • 为什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教育核心是人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党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 ...

  •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 专题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背景材料: 1.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 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指出,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 ...

  • [科教文汇]|[科教文汇]征稿函
  • <科教文汇> <科教文汇>   [刊物简介]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 <科教文汇>  刊名:  科教文汇(下旬刊) (安徽省一级科教类核心期刊)(英文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 ...

  •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专题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时政要闻 ●庆祝建国60周年的阅兵仪式,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威武的 16个陆军装备方队,从火力强大的自行火炮到威武先进的主战坦克,全部实现 自主研制:由中航工业制造的总计15个机型151架飞机中,新机 ...

  • 科教兴国练习题
  • 科教兴国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 A.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B.资源和能源的竞争 C.创新和人才的竞争 D.军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2.现阶段,面对我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科技的发展战略是( ) A.实施可持续发展 ...

  • 小学生演讲稿:魅力兴国我的家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隆坪中心小学五(1)班的钟思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魅力兴国我的家>. 我来自农村,爸爸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平时爸爸除了上班出门,下班回家,很少外出,我也很少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就在今年暑假的一天,为了让我过一个难忘的生 ...

  • 浅谈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浅谈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李昕雨临床医学院第一党支部 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