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1. 山东省兰陵县农业局

磊1

超1

郝金凯2

燕1

兰陵277700)

兰陵277700;2. 山东省兰陵县下村乡农技站

摘要:小麦黄花叶病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对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进行研究,认为对于该病的防治应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并实施轮作换茬、适时晚播、药剂防治、增施肥料、麦收清残和土壤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发病原因;防治方法

小麦黄花叶病,又被称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是一种由土壤真菌传播的病毒病,2013年3月份,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均有报道,该病发生时麦田表现为小麦发黄、枯萎、矮化,严重的枯死,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对小麦黄花叶病进行研究,认为对于该病的防治应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实施轮作换茬、适时播种、增施肥料和土壤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被发现并描述,1969年Inouye 报道了该病的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又被称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属于马铃薯Y 病毒组,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一种杆状病毒。这种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简单的生命体。这种病毒体为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一般长度在275~625nm ,直径为12.8nm 。

1.4发病过程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粘菌携带传播的一种

1

1.1

发生情况

发生地区

小麦黄花叶病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东亚

病毒。禾谷多粘菌是禾谷类植物根部表皮细胞内的一种寄生菌。小麦黄花叶病毒就在禾谷多粘菌的休眠孢子囊内越夏;秋播后随禾谷多粘菌孢子囊萌发释放出大量带毒游动孢子,当游动孢子侵入小麦根部表皮细胞时,病毒即进入小麦体内,禾谷多粘菌在小麦根部细胞内可发育成变形体并产生大量游动孢子,小麦黄花叶病毒随着游动孢子进行不断的增殖并向上扩散,如果土壤中存在大量带毒的带毒多粘菌,且土壤温度达15℃左右时,幼苗刚出土即可被感染;小麦越冬期,病毒处于潜伏状态,一般不显病,无可见症状;于第2年春天受感染植株返青时开始发病,如果早春土壤温度较低时(5℃~15℃)时,染病植株显出小麦黄花叶症状,如果早春温度回升快,土壤温度高时,染病植株不显花叶症状,仅显轻微褪绿症状;小麦生长后期,禾谷多粘菌再次形成休眠孢子,小麦黄花叶病毒再次随着禾谷多粘菌的休眠孢子越夏。就这样小麦黄花叶病毒不断地在土壤中生存、积累。在土壤中,小麦黄花叶病毒随着休眠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小麦黄花叶病随着禾谷多黏菌

地区。在我国表现出向西向北扩展传播趋势,目前,在我国四川、江苏、河南、安徽等省小麦黄花叶病已经成为重要病害,其中江苏省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混合侵染区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小麦黄花叶病毒在湖北、山东、河北等地的发生日趋严重,2013年,小麦黄花叶病在山东临沂、枣庄、济宁、泰安、烟台、日照等地大面积发生,发病重的地块减产在50%以上。

1.2发生时间

小麦黄花叶病在小麦秋苗期侵染但不显病症,

年后的麦苗返青拔节阶段开始发病,一般在麦苗

3叶1心期最易显病,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为5℃~15℃,一般2月中下旬开始表现症状,3月上中旬

是发生盛期。当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

1.3发生病原

小麦黄花叶病病害最早于1927年在日本首次

-

不仅通过病土、病田水流、病根残体进行传播,也可以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也随着机械耕作向周边田块扩散,根据现有数据显示,小麦是该病目前已知的唯一寄主。

生,使得早播、群体大、基肥不足、长势较弱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通过对小麦黄花叶病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条件

1.5发病症状

染病小麦在返青期出现病害症状,发病初期一

进行分析,认为该病的防治应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实施轮作换茬、适时晚播、药剂防治、增施肥料、麦收清残和土壤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般在小麦4~6片叶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新叶扭曲畸形;然后叶片褪绿或坏死条斑不断增加并扩散,病斑连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纹,与绿色组织相间,呈花叶症状,形状梭形;随后造成整个病叶发黄、枯死,发病严重的小麦植株矮化,分蘖减少,节间缩短变粗,茎基部老化变硬,根系发育不良,抽出心叶黄化枯死。该病在麦田一般成片发生,严重者全田发病。

3.1选抗病品种

在发病地区推广抗耐病较强的品种,对该病的

发展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必须通过在各地的生产中观察,大量调查各品种在病区的发病情况,以选出适合各自地方种植的抗耐病品种。

3.2轮作换茬

据试验,轮作1年小麦发病可减轻9%~20%,重

2发病原因分析

2.1

病原积累

目前,小麦黄花叶病很少有针对性的防治,致使病源逐年积累,尤其是近几年,小麦联合收割机高茬收割、秸秆还田,带菌麦茬和植株直接留在麦田里,又未进行充分腐熟,携带大量的病原菌,地势低的地块容易在雨后形成地面径流,造成病毒的积累和传播。加之轮作倒茬困难,田间病原菌急剧增加,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病原条件。

病田连续轮作3~5年,可减轻发病50%以上,一些地区将小麦与油菜、大麦、薄荷等作物轮作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适时晚播

由于小麦出苗15℃左右时易被感染,所以可以

适时晚播错开易感病期。据试验,迟播10~15天的小麦麦田可减轻发病20%~50%,因此,结合各地的播种时间向后推迟10天,不仅可以减少冬前的旺苗数量,还可有效减轻该病发生。

2.2气候原因

小麦播种后的土温和湿度以及年后小麦返青期

3.4药剂防治

播种时,发病区麦田每10kg 种子用2%的戊唑

的气温是影响此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萌发成游动孢子带毒侵染小麦的最适土温为

醇拌种剂10~15g 拌种,可抑制禾谷多黏菌的活动,防治效果可达50%~60%。春季初发期,每亩用20%病毒A150~200g +硫酸镁100g+磷酸二氢钾100g ,对水30kg 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可减轻春季危害。

15℃左右,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休眠孢子的萌发和游

动孢子侵染。第2年春天气温回升后开始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5℃~15℃,15℃以上症状逐渐隐潜,18℃以上停止发展,因此,春季气温回升缓慢、长期阴雨、低温天气长易加重该病的发生。

3.5增施肥料

增施肥料可增强苗期抗病性和促进春季壮苗早

2.3品种抗性

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有不同的抗性、

发,延缓和减轻黄花矮化程度,减轻分蘖萎缩,对减轻危害和缓解病情有一定的作用。发病田春季可追施尿素5~8kg/亩,结合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硼砂等肥料,可以补充营养,减轻危害。

耐性,根据近年来观察,济麦22、豫麦18等小麦很少发病。选择抗耐病品种必须在各地的生产中观察,大量调查各品种在病区的发病情况,以选出适合各自地方种植的抗耐病品种。

3.6麦收清残

发病麦田不仅不要实施秸秆还田,还要在麦收

2.4生态环境

小麦常年连作,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冬前生

后尽量清除病残体,避免通过病残体和耕作措施传播蔓延。

长过旺,这些有利于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和传播的生态环境加剧了田间病原菌的积累。造成连年发

3.7土壤处理

在小面积发病时,可用溴甲烷、二溴乙烷处理土

-

社旗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流行原因探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夏莲蕊1

(1. 河南省社旗县农业局

魏德永2

杜学云2

社旗473300)

社旗473300;2. 河南省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社旗县小麦田主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该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蔓延,特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行流行因素,总结出一套防治措施。

关键词:社旗;小麦赤霉病;原因;防治技术

社旗县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东缘,属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暖湿交会的季风气候,常年种植小麦

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1.2品种抗性差

近些年社旗县主要的小麦当家品种为矮抗58、

93.5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是社旗县小麦主要的流

行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该县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近3年来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600万元以上。为探讨该病害发生流行因素及对其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我们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及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衡观35、濮麦9号、西农979、予麦49-198等,对赤霉病都没有明显的抗性,而且近三四年来品种布局变化不大,同时品种多、乱、杂,使各小麦田品种均易感病。

1.3菌源充足

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麦穗枯。该病由多种镰

1

1.1

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因素

农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水肥条件改善,特别是秸

刀菌引起,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小麦赤霉病菌源是赤霉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在菌源量较少时,它与该病的病情呈一定的正相关性。社旗县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早春形成子囊壳,在小麦齐穗至扬花灌浆期,在遇到2~3天阴雨或灌水田间、大雾

秆还田面积逐年扩大,大量病残体残留于麦田之中,为赤霉病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基数。此外,小麦生产中水肥条件的改善及种植密度的增加,均有利

作者简介:夏莲蕊(1969-),女,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作物高产创建及农经管理工作。电话:[1**********];E-mail:[email protected]

壤,用量为60~90ml/亩,重病地块小麦播种前采用焦木酸原液或1:4的稀释液处理土壤。由于小麦黄花叶病毒侵染小麦根系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治理好内外沟渠,降低田间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巧艳,陈剑平.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 )生物学特性初探[J].浙江农业学报,2005,17(3)155-157.

[2]赵立尚,潘正茂,等. 小麦黄花叶病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 2012,2(2):1-2.

[3]王宏臣,王守国,等. 小麦黄花叶病综合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78.

-

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1. 山东省兰陵县农业局

磊1

超1

郝金凯2

燕1

兰陵277700)

兰陵277700;2. 山东省兰陵县下村乡农技站

摘要:小麦黄花叶病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对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进行研究,认为对于该病的防治应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并实施轮作换茬、适时晚播、药剂防治、增施肥料、麦收清残和土壤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发病原因;防治方法

小麦黄花叶病,又被称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是一种由土壤真菌传播的病毒病,2013年3月份,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均有报道,该病发生时麦田表现为小麦发黄、枯萎、矮化,严重的枯死,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对小麦黄花叶病进行研究,认为对于该病的防治应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实施轮作换茬、适时播种、增施肥料和土壤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被发现并描述,1969年Inouye 报道了该病的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又被称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属于马铃薯Y 病毒组,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一种杆状病毒。这种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简单的生命体。这种病毒体为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一般长度在275~625nm ,直径为12.8nm 。

1.4发病过程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粘菌携带传播的一种

1

1.1

发生情况

发生地区

小麦黄花叶病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东亚

病毒。禾谷多粘菌是禾谷类植物根部表皮细胞内的一种寄生菌。小麦黄花叶病毒就在禾谷多粘菌的休眠孢子囊内越夏;秋播后随禾谷多粘菌孢子囊萌发释放出大量带毒游动孢子,当游动孢子侵入小麦根部表皮细胞时,病毒即进入小麦体内,禾谷多粘菌在小麦根部细胞内可发育成变形体并产生大量游动孢子,小麦黄花叶病毒随着游动孢子进行不断的增殖并向上扩散,如果土壤中存在大量带毒的带毒多粘菌,且土壤温度达15℃左右时,幼苗刚出土即可被感染;小麦越冬期,病毒处于潜伏状态,一般不显病,无可见症状;于第2年春天受感染植株返青时开始发病,如果早春土壤温度较低时(5℃~15℃)时,染病植株显出小麦黄花叶症状,如果早春温度回升快,土壤温度高时,染病植株不显花叶症状,仅显轻微褪绿症状;小麦生长后期,禾谷多粘菌再次形成休眠孢子,小麦黄花叶病毒再次随着禾谷多粘菌的休眠孢子越夏。就这样小麦黄花叶病毒不断地在土壤中生存、积累。在土壤中,小麦黄花叶病毒随着休眠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小麦黄花叶病随着禾谷多黏菌

地区。在我国表现出向西向北扩展传播趋势,目前,在我国四川、江苏、河南、安徽等省小麦黄花叶病已经成为重要病害,其中江苏省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混合侵染区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小麦黄花叶病毒在湖北、山东、河北等地的发生日趋严重,2013年,小麦黄花叶病在山东临沂、枣庄、济宁、泰安、烟台、日照等地大面积发生,发病重的地块减产在50%以上。

1.2发生时间

小麦黄花叶病在小麦秋苗期侵染但不显病症,

年后的麦苗返青拔节阶段开始发病,一般在麦苗

3叶1心期最易显病,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为5℃~15℃,一般2月中下旬开始表现症状,3月上中旬

是发生盛期。当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

1.3发生病原

小麦黄花叶病病害最早于1927年在日本首次

-

不仅通过病土、病田水流、病根残体进行传播,也可以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也随着机械耕作向周边田块扩散,根据现有数据显示,小麦是该病目前已知的唯一寄主。

生,使得早播、群体大、基肥不足、长势较弱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通过对小麦黄花叶病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条件

1.5发病症状

染病小麦在返青期出现病害症状,发病初期一

进行分析,认为该病的防治应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实施轮作换茬、适时晚播、药剂防治、增施肥料、麦收清残和土壤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般在小麦4~6片叶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新叶扭曲畸形;然后叶片褪绿或坏死条斑不断增加并扩散,病斑连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纹,与绿色组织相间,呈花叶症状,形状梭形;随后造成整个病叶发黄、枯死,发病严重的小麦植株矮化,分蘖减少,节间缩短变粗,茎基部老化变硬,根系发育不良,抽出心叶黄化枯死。该病在麦田一般成片发生,严重者全田发病。

3.1选抗病品种

在发病地区推广抗耐病较强的品种,对该病的

发展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必须通过在各地的生产中观察,大量调查各品种在病区的发病情况,以选出适合各自地方种植的抗耐病品种。

3.2轮作换茬

据试验,轮作1年小麦发病可减轻9%~20%,重

2发病原因分析

2.1

病原积累

目前,小麦黄花叶病很少有针对性的防治,致使病源逐年积累,尤其是近几年,小麦联合收割机高茬收割、秸秆还田,带菌麦茬和植株直接留在麦田里,又未进行充分腐熟,携带大量的病原菌,地势低的地块容易在雨后形成地面径流,造成病毒的积累和传播。加之轮作倒茬困难,田间病原菌急剧增加,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病原条件。

病田连续轮作3~5年,可减轻发病50%以上,一些地区将小麦与油菜、大麦、薄荷等作物轮作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适时晚播

由于小麦出苗15℃左右时易被感染,所以可以

适时晚播错开易感病期。据试验,迟播10~15天的小麦麦田可减轻发病20%~50%,因此,结合各地的播种时间向后推迟10天,不仅可以减少冬前的旺苗数量,还可有效减轻该病发生。

2.2气候原因

小麦播种后的土温和湿度以及年后小麦返青期

3.4药剂防治

播种时,发病区麦田每10kg 种子用2%的戊唑

的气温是影响此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萌发成游动孢子带毒侵染小麦的最适土温为

醇拌种剂10~15g 拌种,可抑制禾谷多黏菌的活动,防治效果可达50%~60%。春季初发期,每亩用20%病毒A150~200g +硫酸镁100g+磷酸二氢钾100g ,对水30kg 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可减轻春季危害。

15℃左右,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休眠孢子的萌发和游

动孢子侵染。第2年春天气温回升后开始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5℃~15℃,15℃以上症状逐渐隐潜,18℃以上停止发展,因此,春季气温回升缓慢、长期阴雨、低温天气长易加重该病的发生。

3.5增施肥料

增施肥料可增强苗期抗病性和促进春季壮苗早

2.3品种抗性

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有不同的抗性、

发,延缓和减轻黄花矮化程度,减轻分蘖萎缩,对减轻危害和缓解病情有一定的作用。发病田春季可追施尿素5~8kg/亩,结合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硼砂等肥料,可以补充营养,减轻危害。

耐性,根据近年来观察,济麦22、豫麦18等小麦很少发病。选择抗耐病品种必须在各地的生产中观察,大量调查各品种在病区的发病情况,以选出适合各自地方种植的抗耐病品种。

3.6麦收清残

发病麦田不仅不要实施秸秆还田,还要在麦收

2.4生态环境

小麦常年连作,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冬前生

后尽量清除病残体,避免通过病残体和耕作措施传播蔓延。

长过旺,这些有利于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和传播的生态环境加剧了田间病原菌的积累。造成连年发

3.7土壤处理

在小面积发病时,可用溴甲烷、二溴乙烷处理土

-

社旗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流行原因探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夏莲蕊1

(1. 河南省社旗县农业局

魏德永2

杜学云2

社旗473300)

社旗473300;2. 河南省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社旗县小麦田主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该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蔓延,特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行流行因素,总结出一套防治措施。

关键词:社旗;小麦赤霉病;原因;防治技术

社旗县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东缘,属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暖湿交会的季风气候,常年种植小麦

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1.2品种抗性差

近些年社旗县主要的小麦当家品种为矮抗58、

93.5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是社旗县小麦主要的流

行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该县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近3年来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600万元以上。为探讨该病害发生流行因素及对其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我们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及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衡观35、濮麦9号、西农979、予麦49-198等,对赤霉病都没有明显的抗性,而且近三四年来品种布局变化不大,同时品种多、乱、杂,使各小麦田品种均易感病。

1.3菌源充足

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麦穗枯。该病由多种镰

1

1.1

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因素

农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水肥条件改善,特别是秸

刀菌引起,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小麦赤霉病菌源是赤霉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在菌源量较少时,它与该病的病情呈一定的正相关性。社旗县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早春形成子囊壳,在小麦齐穗至扬花灌浆期,在遇到2~3天阴雨或灌水田间、大雾

秆还田面积逐年扩大,大量病残体残留于麦田之中,为赤霉病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基数。此外,小麦生产中水肥条件的改善及种植密度的增加,均有利

作者简介:夏莲蕊(1969-),女,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作物高产创建及农经管理工作。电话:[1**********];E-mail:[email protected]

壤,用量为60~90ml/亩,重病地块小麦播种前采用焦木酸原液或1:4的稀释液处理土壤。由于小麦黄花叶病毒侵染小麦根系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治理好内外沟渠,降低田间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巧艳,陈剑平.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 )生物学特性初探[J].浙江农业学报,2005,17(3)155-157.

[2]赵立尚,潘正茂,等. 小麦黄花叶病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 2012,2(2):1-2.

[3]王宏臣,王守国,等. 小麦黄花叶病综合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78.

-


相关内容

  • 如何防治关节炎
  • 如何防治关节炎:缓步行走缓解关节疼痛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病,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3.55亿关节炎患者,几乎覆盖各个年龄段,即便年龄尚小的儿童也难以逃脱.在我国,关节炎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本该灵活的关节总是在不经意间肿痛.僵硬,让不少人烦恼不已,尤其在寒凉季节,疼痛更甚.此时,正值料峭的冬春之交, ...

  • 中国植物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
  • 中国植物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 摘要:这篇文章简单地列举了八个例子,即,1,禾谷多粘菌以及它的传毒体系 2,研究表明苏云金杆菌转基因棉花对地域性和临时迁徙的棉铃虫也很安全 3 相近的等基因系作物的抗病研究 4 关于诱导被枯萎病菌侵染的水稻产生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5 运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栽培大 ...

  • 海带的营养价值
  • 海带的营养价值 --吃海带的14种功效和3大禁忌 海带除了抗辐射外,还有其它很多功效,下面我就为大家做一个介绍!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妨根据海带的这些功效,来有目的的食用,相信看到海带的这14种功效,将对大家的健康饮食有所帮助. 1.防治甲状腺肿 海带含碘和碘化物,有防治缺碘性甲状腺肿的作用: 2. ...

  • 第六章 生物灾害
  • 第六章 生物灾害 [本章内容介绍]:首先从生物灾害的定义.特点.主要成因.类型划分.防治对策等方面,对生物灾害进行总体介绍:然后重点从生物灾害发生区域的土地类型角度出发,对林业.农业.草业.水产业等生物灾害进行详细专题介绍. 第一节 生物灾害概述 生物的特征在于有生命,地球由于充满生命而气象万千.生 ...

  • 小麦黄花叶病的研究
  • 农 灾业 害 究研2 1 20 : - 012, 2(12,)3 小 麦黄 花 叶 病研的 赵立 究尚 ,潘茂正 ,王梦 扬, 范 春 河南燕省驻马店市业农 科研 学院,究 河南驻 马店 34 0 600 要 小摘麦黄 叶花 的病原病为 小麦 花叶黄毒病, 危 害小麦仅,我 国主要布 分于苏江. 在 ...

  •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拼音dàmàihuánghuāyâbìngdúshǔ 英文参考Bymovirus 中文名称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英文名称 Bymovirus 分类类型 属 分类 马铃薯Y病毒科>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 大麦轻型花叶病毒(Barley mildmosaicviru ...

  •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 这是上年我们生物老师给我们发的资料 课本N长时间不会变.. 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 .......................... 必修部分: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20多种:在动.植细胞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含量上大于万分之一的元素为大量元素(9种):主要元素(6种 ...

  • 官店镇春耕备耕工作情况汇报
  • 官店镇春耕备耕工作情况汇报 开春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掀起春耕生产高潮,为实现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春耕备耕工作我们立足"早"字,做到生产计划早安排,技术推广早部署,增产措施早落实,技术服务早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宣传发动,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

  • 大农口调研汇报材料
  • **县农牧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书记.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委.政府对朱书记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 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件.自治区第八次 党代会精神.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地委委员(扩大)会议 暨三级干部大会.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