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这首诗的概括性很强,它不是写西湖一时一地之景,而是对西湖的美景作全面的评价。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西湖在晴天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的美。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前两句中的“晴方好”和“雨亦奇”都是对西湖景色的赞美。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又贴切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二者同有一个“西”字,同处越地,同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重要的是她们都天生丽质,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需要借助外物,不需要人为雕饰,随时都能展示美丽的风致。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是熙宁六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朋友在西湖泛舟宴饮的即兴之作。此时的苏轼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到杭州任通判,这时候的苏轼应该是仕途不如意,但是他没有受到影响,为官之余仍有闲情逸致流连山水,所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热爱和赞美,通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二、说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
习,如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查找相关的课程资料,这对于理解诗意很重要。此外,本班学生的朗读较好,对于诗歌教学以读为主,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式打下基础。
(一)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读中促思 读中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读懂诗歌,感受西湖的美景,体会诗人豁达的胸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西湖美景,体会诗人豁达的胸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诗歌相关的图片 诗人简介
习题 补充诗歌)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背诵近期学习诗歌。
2、师谈话导入
3、出示课件:欣赏诗歌
(二)初读诗歌 读通读顺
1、生自读诗歌,自学生字。
2、抽读 齐读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作者 解诗题 明诗意 悟意境 4、交流资料知作者。生交流相关资料,师相机出示苏轼资料课件评价补充。
5、师生共同解诗题。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
6、抓住水,读诗歌。
师:诗中有许多和水有关的字,读读诗歌看看您能找到吗?
湖 雨 水 潋滟 淡 浓 (蒙)
生读诗歌,找字用△标出来。
(此环节是为了下一个环节抓住“雨”理解感悟诗句作铺垫)
(三)体会“雨亦奇”
1、师:游西湖我们首先亲近的就是西湖的水,西湖的雨。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强调刚才找到的有关水的字。生读诗,再抽读,初步感受西湖的雨景美。
2、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西湖的雨,因为有雨西湖产生了怎样的美景?生通过想象畅谈,课件出示雨中西湖。 (为下一环节的朗读指导作准备) 师:所以诗中说:山色—— 生:空蒙雨亦奇
3、创设情境,读西湖美景。
●这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的细雨,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朗读随便,声音干涩。)
(学生没有领会老师朗读指导的意图,于是再引导。)
细细的雨,轻轻的雨,再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声音轻缓而柔和,略带惊奇的感觉。)
●雨下得大了些,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声音洪亮,惊奇和赞美)
●雨越下越大,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声音激昂,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的情景,不同的感情,并且把把自己的神态表情融入到朗读中来。)
4、习题联系,写西湖美景。
师:这雨让西湖的山色更空蒙生动,这雨还让西湖的那些景物更生动。生畅谈。
出示习题,按照例句仿写。
因为有雨,让西湖的小桥更秀美,小雨迷蒙,飘飘洒洒的雨丝,使小桥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
因为有雨,让西湖的__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仿写,展示交流。 师:因为西湖的雨是如此之美,所以诗人说——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
(四)体会“晴方好”
师:这是雨中的西湖,那么晴天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用诗中的一句告 诉老师。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1、理解诗句意思。潋滟:水光荡漾,波光闪动。
2、水面为什么会波光粼粼的?(水在荡漾,阳光照耀)
3、出示西湖晴天图片,此时的西湖让你感受到什么?(生根据想象畅谈)
(五)体会“总相宜”
1、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理解诗句比喻的精妙。
师: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理解诗意)
师:作者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感受比喻的巧妙,进一步体会西湖的美景)(在理解比喻的精妙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二者同有一个“西”字,同处越地,同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的妙处,不能感受她们都天生丽质,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需要借助外物,不需要人为雕饰,随时都能展示 美丽的风致。这时我作了讲解,让学生明白,理解透彻。)
3、再读全诗,感受西湖之美,体会诗人豁达的胸襟。(在感受诗人的豁达的胸襟时,由于学生在交流资料时没有提到过苏轼为什么
到杭州任通判,所以没有能够感受到,我在这时联系诗人生 平资料作了讲解。)
4、带着感悟再读诗歌。
六、拓展
1、欣赏西湖十景。
2、欣赏有关“西湖”或是“水”的诗歌。
3、背诵诗歌,小结下课。
七、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我一向遵循异读代将,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本堂课也不例外。本课结束后我通过询问学生,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有三点思考。
1、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合理紧凑。 2、教学中在对诗歌整体进行感悟理解的同时,不能削弱甚至忽视基础在知识的教学。如:生字书写,重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在公开课上,部分老师可能出现为了展现对诗情意境的感悟,而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也许滔滔不绝的谈感悟,而在进行书面练习时,确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师:郭宗琴
2013年11月20日
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这首诗的概括性很强,它不是写西湖一时一地之景,而是对西湖的美景作全面的评价。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西湖在晴天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的美。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前两句中的“晴方好”和“雨亦奇”都是对西湖景色的赞美。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又贴切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二者同有一个“西”字,同处越地,同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重要的是她们都天生丽质,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需要借助外物,不需要人为雕饰,随时都能展示美丽的风致。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是熙宁六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朋友在西湖泛舟宴饮的即兴之作。此时的苏轼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到杭州任通判,这时候的苏轼应该是仕途不如意,但是他没有受到影响,为官之余仍有闲情逸致流连山水,所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热爱和赞美,通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二、说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
习,如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查找相关的课程资料,这对于理解诗意很重要。此外,本班学生的朗读较好,对于诗歌教学以读为主,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式打下基础。
(一)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读中促思 读中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读懂诗歌,感受西湖的美景,体会诗人豁达的胸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西湖美景,体会诗人豁达的胸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诗歌相关的图片 诗人简介
习题 补充诗歌)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背诵近期学习诗歌。
2、师谈话导入
3、出示课件:欣赏诗歌
(二)初读诗歌 读通读顺
1、生自读诗歌,自学生字。
2、抽读 齐读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作者 解诗题 明诗意 悟意境 4、交流资料知作者。生交流相关资料,师相机出示苏轼资料课件评价补充。
5、师生共同解诗题。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
6、抓住水,读诗歌。
师:诗中有许多和水有关的字,读读诗歌看看您能找到吗?
湖 雨 水 潋滟 淡 浓 (蒙)
生读诗歌,找字用△标出来。
(此环节是为了下一个环节抓住“雨”理解感悟诗句作铺垫)
(三)体会“雨亦奇”
1、师:游西湖我们首先亲近的就是西湖的水,西湖的雨。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强调刚才找到的有关水的字。生读诗,再抽读,初步感受西湖的雨景美。
2、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西湖的雨,因为有雨西湖产生了怎样的美景?生通过想象畅谈,课件出示雨中西湖。 (为下一环节的朗读指导作准备) 师:所以诗中说:山色—— 生:空蒙雨亦奇
3、创设情境,读西湖美景。
●这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的细雨,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朗读随便,声音干涩。)
(学生没有领会老师朗读指导的意图,于是再引导。)
细细的雨,轻轻的雨,再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声音轻缓而柔和,略带惊奇的感觉。)
●雨下得大了些,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声音洪亮,惊奇和赞美)
●雨越下越大,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声音激昂,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的情景,不同的感情,并且把把自己的神态表情融入到朗读中来。)
4、习题联系,写西湖美景。
师:这雨让西湖的山色更空蒙生动,这雨还让西湖的那些景物更生动。生畅谈。
出示习题,按照例句仿写。
因为有雨,让西湖的小桥更秀美,小雨迷蒙,飘飘洒洒的雨丝,使小桥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
因为有雨,让西湖的__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仿写,展示交流。 师:因为西湖的雨是如此之美,所以诗人说——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
(四)体会“晴方好”
师:这是雨中的西湖,那么晴天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用诗中的一句告 诉老师。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1、理解诗句意思。潋滟:水光荡漾,波光闪动。
2、水面为什么会波光粼粼的?(水在荡漾,阳光照耀)
3、出示西湖晴天图片,此时的西湖让你感受到什么?(生根据想象畅谈)
(五)体会“总相宜”
1、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理解诗句比喻的精妙。
师: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理解诗意)
师:作者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感受比喻的巧妙,进一步体会西湖的美景)(在理解比喻的精妙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二者同有一个“西”字,同处越地,同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的妙处,不能感受她们都天生丽质,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需要借助外物,不需要人为雕饰,随时都能展示 美丽的风致。这时我作了讲解,让学生明白,理解透彻。)
3、再读全诗,感受西湖之美,体会诗人豁达的胸襟。(在感受诗人的豁达的胸襟时,由于学生在交流资料时没有提到过苏轼为什么
到杭州任通判,所以没有能够感受到,我在这时联系诗人生 平资料作了讲解。)
4、带着感悟再读诗歌。
六、拓展
1、欣赏西湖十景。
2、欣赏有关“西湖”或是“水”的诗歌。
3、背诵诗歌,小结下课。
七、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我一向遵循异读代将,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本堂课也不例外。本课结束后我通过询问学生,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有三点思考。
1、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合理紧凑。 2、教学中在对诗歌整体进行感悟理解的同时,不能削弱甚至忽视基础在知识的教学。如:生字书写,重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在公开课上,部分老师可能出现为了展现对诗情意境的感悟,而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也许滔滔不绝的谈感悟,而在进行书面练习时,确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师:郭宗琴
201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