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和其他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语文教育和其他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摘自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许多人认为语文教育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育,学语文就是学会听说读写,认识几个字,会写几篇文。更要命的说法是:语文就是个工具,而且推演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工具,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工具。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工具,这句话怎么看,我没有发言权;语文就是个工具,这句话有很大的问题。说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工具,表面上是对语文的重视——要想学好其他学科,必须先学好语文,语文多重要啊,而实际上是对语文的贬低,因为语文的价值绝不止于工具性,它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我们知道,工具是可以和使用者分离的,镰刀、锄头是农民的工具,粉笔是教师的工具,这些东西都能和使用者分离。但语文呢,它一旦被使用者掌握,就植根在使用者的头脑里、思想中,须臾不可分离。没有语文,人们就不能思考。语文是思想的家园。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是在掌握母语文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的。

语文是言语 / 文化。语文的表层结构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准确的叫法是言语,包括 叶圣陶先生说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文的深层结构是文化。如果语文是一只手,那么言语和文化就是手背和手心的关系,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就是我的语文观——言语 / 文化观。下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讲了桓侯病情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过程:(最先)腠理→(居十日)肌肤→(居十日)肠胃→(居十日)骨髓→(居五日)体痛遂死。这正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说明一定的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语文课上讲不讲这个问题?语文工具论者大概认为不能讲,因为这是哲学问题,讲这个就不是讲语文了。但我认为应该讲。语文是言语 /文化,语文能形成一个人的文化心理,是一个人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不能单单进行语言训练,还要进行文化熏陶。对语文有了这样的观念,讲《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能会讲由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问题。

所以,实际上,语文教育除了语言文字教育,起码还包括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哲学教育、历史教育,所以语文学科部分地担当着艺术学科的教育使命,部分地担当着心理健康学科的教育使命,部分地担当着政治学科的教育使命,部分地担当着历史学科的教育使命。为什么把语文教育叫做大语文教育,原因在于此。为什么说文史哲不分家,原因在于此。所以我说,语文教育是最大众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母基。当然,我这样说,绝没有以语文教育代替其他教育的意思。每门学科都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但很显然,语文教育体现了多门学科的教育价值。

二、语文教学和数理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 1 )数理化教学主要是再现性教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表现性教学。

再现和表现是文艺理论中的两个术语,我把它借用过来,用以揭示语文教学和理科教学的不同。所谓再现,就是客观复现,数理化教学主要是把客观世界的规律(定理、定律、公式)客观复现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它、理解它、喜爱它、运用它。所谓表现,就是主观外现,语文教学主要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主观世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课上,讲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怎么心血来潮也不能把 180 °讲成 190 °,但语文课就是另外一番景象。比如讲《史记》,讲到刘邦和项羽的形象,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讲法。有的老师对刘邦赞赏有加,说他善于用人,且性格就像太极拳着数,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有时威加海内到目空一切,有时儒雅到与臣子彻夜长谈治国安邦大计,有时流氓到扬言可与项羽分吃父亲的人肉羹,而项羽则不会用人,目光短浅,且有勇无谋,异常残暴。有的老师恰恰相反,说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顶天立地,英勇绝伦,儿女情长,而刘邦则是个无赖,偷鸡摸狗,欠债不还。

数理化教育执着地把学生带进客观世界,相反,语文教育务必执着地引导学生走出客观世界,走进主观世界。讲柳宗元的诗《江雪》,不要讨论老翁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鱼,是因为老翁爱吃鱼,还是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还是钓鱼想去卖;也不要讨论江面上结冰了怎么钓鱼,是否需要把冰凿破。诗所描绘的不是一个知识世界,不是一个有着普遍的因果联系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充满模糊与神秘的主观世界。讲《江雪》,应该研讨诗人通过描绘寒江独钓的意境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为了坚守心中的信仰和理想而甘于在恶劣的环境里忍受孤独和寂寞的执着精神。

比如,数学老师张三和李四教同一章同一节,他们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教学内容是一样的。语 文老师王五和赵六教同一单元同一课,他们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教学内容常常不太一样,甚至很不一样。这是因为,理科教学在于再现客观物理世界,多给学生太科学的东西,文科教学在于表现主观心灵世界,多给学生太老师的东西。

( 2 )数理化教学是能懂才学,懂了才能接着学,前边的内容不懂就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语文教学是不懂就能学,学了以后可以多懂也可以少懂,前边的内容不懂,基本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

不能教幼儿园小孩微积分,因为幼儿园小孩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能接受微积分的程度。但可以教幼儿园小孩背孔子的《论语》,因为虽然不太懂但能记住。学数学,都是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再学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反其道行之,因为数学有鲜明的逻辑结构。但学语文,可以先学最后一课,再学第一课,因为语文基本不是一门知识性学科,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学习语文,应该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背,像牛吃草一样先吃下去,然后用一生的阅历去“反刍”。

数理化要能懂才教,可是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数理化课程,内容太难,严重违反孩子心智发展规律,在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时就教那么难的逻辑结构那么强的知识,完全不管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完全是拔苗助长。多数学生不适应,所以必须通过课外补课、反复训练,才能勉强跟上。

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数理化不但太难,教育中还存在追求“早产蛋”问题。养鸡人有这样的经验:育小鸡时,既要保证小鸡的生长,又要通过调整光照的强弱,控制其生长速度,不让小鸡过早进入产蛋期。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过早产蛋,产下的蛋不仅分量轻,而且产蛋高峰期来临时产蛋率不高,且产蛋时间不长。中国基础教育正像没有经验的急功近利的养鸡户一样追求学生早产蛋,在学生正在长身体时,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时,就强化训练,为了中高考,为了各种竞赛,超前学习,小学学完初中的,初中学完高中的,高中学完大学的。为了

荣誉增加学习难度、强度,结果得到眼前小利,使学生畸形发展,身心俱疲,毁掉了许多天才。用童年换取荣誉,将来用什么换取童年?童年是一去不返的,其他的东西可以失而复得。

( 3 )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主要以语言为媒介、为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数理化课程里,教师的语言一般只作为教学媒介、教学形式,不作为教学内容;但在语文课程(也包括英语)中,教师的语言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媒介、教学形式,又是教学内容。语文教师是在用自己的语言去教授学生语言。所以,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更高的要求。

三、语文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异同。

语文教育和外语教育由于都是语言教育,所以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对听说读写的重视,对背诵的重视等。但外语教育是非母语教育,人们学习外语,主要当作交际工具来学。虽然也涉及到异域文化的学习,但那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外语。而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除了要认识理解、熟练运用母语,还要传承民族文化。母语文教育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语文教育有权利和义务让中华文化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以及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身上传承和发展,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在现代化、世界化、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己鲜明的特色,不致迷失自我。我们语文组从 1998 年开始进行的“语文教育民族化”教改实验,即是基于以上的认识而自觉采取的策略。现在,“语文教育民族化”实验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在向纵深发展。

语文教育和其他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摘自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许多人认为语文教育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育,学语文就是学会听说读写,认识几个字,会写几篇文。更要命的说法是:语文就是个工具,而且推演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工具,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工具。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工具,这句话怎么看,我没有发言权;语文就是个工具,这句话有很大的问题。说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工具,表面上是对语文的重视——要想学好其他学科,必须先学好语文,语文多重要啊,而实际上是对语文的贬低,因为语文的价值绝不止于工具性,它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我们知道,工具是可以和使用者分离的,镰刀、锄头是农民的工具,粉笔是教师的工具,这些东西都能和使用者分离。但语文呢,它一旦被使用者掌握,就植根在使用者的头脑里、思想中,须臾不可分离。没有语文,人们就不能思考。语文是思想的家园。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是在掌握母语文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的。

语文是言语 / 文化。语文的表层结构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准确的叫法是言语,包括 叶圣陶先生说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文的深层结构是文化。如果语文是一只手,那么言语和文化就是手背和手心的关系,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就是我的语文观——言语 / 文化观。下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讲了桓侯病情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过程:(最先)腠理→(居十日)肌肤→(居十日)肠胃→(居十日)骨髓→(居五日)体痛遂死。这正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说明一定的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语文课上讲不讲这个问题?语文工具论者大概认为不能讲,因为这是哲学问题,讲这个就不是讲语文了。但我认为应该讲。语文是言语 /文化,语文能形成一个人的文化心理,是一个人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不能单单进行语言训练,还要进行文化熏陶。对语文有了这样的观念,讲《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能会讲由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问题。

所以,实际上,语文教育除了语言文字教育,起码还包括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哲学教育、历史教育,所以语文学科部分地担当着艺术学科的教育使命,部分地担当着心理健康学科的教育使命,部分地担当着政治学科的教育使命,部分地担当着历史学科的教育使命。为什么把语文教育叫做大语文教育,原因在于此。为什么说文史哲不分家,原因在于此。所以我说,语文教育是最大众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母基。当然,我这样说,绝没有以语文教育代替其他教育的意思。每门学科都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但很显然,语文教育体现了多门学科的教育价值。

二、语文教学和数理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 1 )数理化教学主要是再现性教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表现性教学。

再现和表现是文艺理论中的两个术语,我把它借用过来,用以揭示语文教学和理科教学的不同。所谓再现,就是客观复现,数理化教学主要是把客观世界的规律(定理、定律、公式)客观复现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它、理解它、喜爱它、运用它。所谓表现,就是主观外现,语文教学主要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主观世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课上,讲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怎么心血来潮也不能把 180 °讲成 190 °,但语文课就是另外一番景象。比如讲《史记》,讲到刘邦和项羽的形象,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讲法。有的老师对刘邦赞赏有加,说他善于用人,且性格就像太极拳着数,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有时威加海内到目空一切,有时儒雅到与臣子彻夜长谈治国安邦大计,有时流氓到扬言可与项羽分吃父亲的人肉羹,而项羽则不会用人,目光短浅,且有勇无谋,异常残暴。有的老师恰恰相反,说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顶天立地,英勇绝伦,儿女情长,而刘邦则是个无赖,偷鸡摸狗,欠债不还。

数理化教育执着地把学生带进客观世界,相反,语文教育务必执着地引导学生走出客观世界,走进主观世界。讲柳宗元的诗《江雪》,不要讨论老翁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鱼,是因为老翁爱吃鱼,还是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还是钓鱼想去卖;也不要讨论江面上结冰了怎么钓鱼,是否需要把冰凿破。诗所描绘的不是一个知识世界,不是一个有着普遍的因果联系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充满模糊与神秘的主观世界。讲《江雪》,应该研讨诗人通过描绘寒江独钓的意境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为了坚守心中的信仰和理想而甘于在恶劣的环境里忍受孤独和寂寞的执着精神。

比如,数学老师张三和李四教同一章同一节,他们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教学内容是一样的。语 文老师王五和赵六教同一单元同一课,他们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教学内容常常不太一样,甚至很不一样。这是因为,理科教学在于再现客观物理世界,多给学生太科学的东西,文科教学在于表现主观心灵世界,多给学生太老师的东西。

( 2 )数理化教学是能懂才学,懂了才能接着学,前边的内容不懂就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语文教学是不懂就能学,学了以后可以多懂也可以少懂,前边的内容不懂,基本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

不能教幼儿园小孩微积分,因为幼儿园小孩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能接受微积分的程度。但可以教幼儿园小孩背孔子的《论语》,因为虽然不太懂但能记住。学数学,都是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再学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反其道行之,因为数学有鲜明的逻辑结构。但学语文,可以先学最后一课,再学第一课,因为语文基本不是一门知识性学科,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学习语文,应该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背,像牛吃草一样先吃下去,然后用一生的阅历去“反刍”。

数理化要能懂才教,可是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数理化课程,内容太难,严重违反孩子心智发展规律,在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时就教那么难的逻辑结构那么强的知识,完全不管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完全是拔苗助长。多数学生不适应,所以必须通过课外补课、反复训练,才能勉强跟上。

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数理化不但太难,教育中还存在追求“早产蛋”问题。养鸡人有这样的经验:育小鸡时,既要保证小鸡的生长,又要通过调整光照的强弱,控制其生长速度,不让小鸡过早进入产蛋期。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过早产蛋,产下的蛋不仅分量轻,而且产蛋高峰期来临时产蛋率不高,且产蛋时间不长。中国基础教育正像没有经验的急功近利的养鸡户一样追求学生早产蛋,在学生正在长身体时,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时,就强化训练,为了中高考,为了各种竞赛,超前学习,小学学完初中的,初中学完高中的,高中学完大学的。为了

荣誉增加学习难度、强度,结果得到眼前小利,使学生畸形发展,身心俱疲,毁掉了许多天才。用童年换取荣誉,将来用什么换取童年?童年是一去不返的,其他的东西可以失而复得。

( 3 )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主要以语言为媒介、为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数理化课程里,教师的语言一般只作为教学媒介、教学形式,不作为教学内容;但在语文课程(也包括英语)中,教师的语言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媒介、教学形式,又是教学内容。语文教师是在用自己的语言去教授学生语言。所以,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更高的要求。

三、语文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异同。

语文教育和外语教育由于都是语言教育,所以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对听说读写的重视,对背诵的重视等。但外语教育是非母语教育,人们学习外语,主要当作交际工具来学。虽然也涉及到异域文化的学习,但那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外语。而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除了要认识理解、熟练运用母语,还要传承民族文化。母语文教育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语文教育有权利和义务让中华文化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以及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身上传承和发展,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在现代化、世界化、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己鲜明的特色,不致迷失自我。我们语文组从 1998 年开始进行的“语文教育民族化”教改实验,即是基于以上的认识而自觉采取的策略。现在,“语文教育民族化”实验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在向纵深发展。


相关内容

  • 远程教育的本质
  • 主题一 远程教育的本质 (一)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远程教育的特征: 2.你要学会从教与学的关系中认识远程教育本质: 3.本单是学习远程教育的基础,当你了解了远程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学习远程教育,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内容导图 1.远程教育的特征 主题一 远程教育的本质 2. 远程教 ...

  • 1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 1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艺术在宣传社会伦理关系,影响社会道德面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艺术创作不等于道德说教,两者区别在于.第一,艺术是感性的,道德是理性的.第二,艺术是个性的,道德是共性的.第三,艺术表达具有内在性,道德影响则是外部性的. 2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首先,艺术和宗教都是远离经济基础的社 ...

  • 高等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
  • 高等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 摘要:文章从事物的本质入手,分析了教育本质,并在论述当前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若干观点的同时,对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博:高 要讨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必须弄清一般教育的本质:而讨论一般教育的本质,就必须在"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 ...

  •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之社会现象与政策理解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之社会现象与政策理解类问题的区别与联 系 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生 公务员考试的面试形式为考生整理了大量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最新热点.面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社会现象和政策理 ...

  • 全真模拟试卷答案一
  • 全真模拟试卷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10.C 二.填空题 11.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12.教会 骑士 13.社会分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法纪 道德品质 15.教书育人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6.个体 认识 17.教学速度 ...

  • 课题研究与论文研究的区别
  • 课题研究与论文研究的区别 科研行为的社会认可程度研究过程的可信程度研究成果的物化程度"乡镇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高中数学研究性理论"论文.最终成果:"乡"初中数学研究性理论"镇中学生心理与论文." ...

  •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
  •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 一.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区分.(p1) 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是为了解决一定公共问题以满足相应公共需求的产物,是一个处理特定公共事务的过程. 1. 公共性. 所谓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的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 ...

  • 罪犯心智重建论文
  • 罪犯心智重建在矫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探索与思考 摘要:为充分落实"首要标准",积极探索矫治教育罪犯的新途径,笔者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结合现代管理心理学内容,尝试性的引入"教练技术"中关于心智重建的相关内容开展矫治教育工作,为监狱教育改造罪犯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

  • 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 四.简答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 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