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定位

  摘 要 200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建立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反腐形势严峻、国内高校职务犯罪频发的背景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落脚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职务犯罪具有不同于其他职务犯罪的特点和问题,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才能达到职务犯罪预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职务犯罪 高校 犯罪预防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的自主管理权不断加大,参与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高等学校发生贪污腐败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职务犯罪发生的重灾区。   一、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给国家、社会或者集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其他严重损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而高校职务犯罪则是指高等学校系统内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性犯罪。   1、犯罪领域集中   根据司法机关裁判的案件来看,目前高校职务犯罪多发生在招生、基础设施建设、物资采购、财务和校办企业等领域。这与高校自主权力逐渐扩大是密不可分的。   根据海淀检察院透露,该检察院近三年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中,35%属于高招领域,其中招收特长生领域是高校职务犯罪的重灾区。�这是因为特长生招生中往往都是人为打分,而打分并没有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因素。于是就产生了考生和家长向打分人员、招生负责人员等行贿,而收受贿赂的工作人员会将不符合招生条件的考生录取。例如:一所大学舞蹈系主任金某,利用舞蹈专业招生考试之际,收受考生家长5万元,人为提高该考生的分数。   2、犯罪主体职务层次越来越高   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高校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不仅有科级、处级干部,还有局级干部,并且“一把手”职务犯罪所占比例比较大。同时,涉案金额也有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几万变成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例如,2009年浙江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白某(厅级)、原副校长(副厅级)夏某等因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被判处刑罚。   3、窝案、串案占据高校职务犯罪的比例增加   据检察机关统计,共同犯罪已经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有一显著特征。目前,高校职务犯罪已经由一人隐蔽犯罪的形式转变为团伙共同作案的形式。例如,陕西经贸学院的经济犯罪案件,该案的涉案金额600多万元,涉案人员33人。   二、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高校职务犯罪的形成既有高等学校制度上不健全、监管不力等客观因素,也有涉案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利益的主观因素。   1、制度存在缺陷   许多涉案高校都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现象,许多涉案人员便是抓住了这些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而侵吞学校财产的。此外,高校财务制度不健全并非是高校职务犯罪的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学校本身的制度上。   首先,高校“内部集权化”,许多重大事项只是由少数人组成的领导团体决策,造成了权力失衡。其次,高校的权力具有垄断性。领导人长期在同一岗位,不轮岗,从而滋生了腐败。再次,高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而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使得高校成为腐败的温床。   2、监管措施不力   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管理漏洞的存在,是高校产生腐败的根源。在监管上,一方面,外在监管的缺失给腐败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监管不力又纵容了腐败的产生。内部监管不力主要表现是:第一,对“一把手”监督和管理措施不到位,权力高度集中。第二,监督的途径和渠道不畅通。往往发生重大问题的时候,高校没有建立及时、畅通、有效的途径对发生在学校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处理。   3、缺乏预防措施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缺乏职务犯罪预防机制,高校的纪检、审计等部门不能有效的履行监督职能防止腐败的发生,加上高校对职务犯罪严重性与危害性宣传力度薄弱,很多涉案人员或是因为一念之差,或是抱有侥幸心理做出了违法的事情。   4、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人认为,高等学校的工作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对法律法规都有一定的了解,对行为有正确的判断。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有些高校的老师对法律不了解,法律意识淡薄,很难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例如,某大学教授沃某,他让合作方将本应直接汇到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学费转汇到其妻个人的账户上,供其妻炒股。直到案发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了挪用公款罪。   注释:   田北北.海淀检察院 发布数据,近三年查处高校职务犯罪中――高校特长招生 职务犯罪高发[N].新京报,2010年8月8日,第A08版.   参考文献:   [1]卢拥军.透视国内职务犯罪现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京美主编.高等院校职务犯罪防控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梁经顺,张异.职务犯罪预防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4]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部驻教育部监察局编.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例辨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才常权.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探讨[J].河北法学,2008(7).

  摘 要 200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建立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反腐形势严峻、国内高校职务犯罪频发的背景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落脚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职务犯罪具有不同于其他职务犯罪的特点和问题,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才能达到职务犯罪预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职务犯罪 高校 犯罪预防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的自主管理权不断加大,参与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高等学校发生贪污腐败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职务犯罪发生的重灾区。   一、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给国家、社会或者集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其他严重损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而高校职务犯罪则是指高等学校系统内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性犯罪。   1、犯罪领域集中   根据司法机关裁判的案件来看,目前高校职务犯罪多发生在招生、基础设施建设、物资采购、财务和校办企业等领域。这与高校自主权力逐渐扩大是密不可分的。   根据海淀检察院透露,该检察院近三年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中,35%属于高招领域,其中招收特长生领域是高校职务犯罪的重灾区。�这是因为特长生招生中往往都是人为打分,而打分并没有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因素。于是就产生了考生和家长向打分人员、招生负责人员等行贿,而收受贿赂的工作人员会将不符合招生条件的考生录取。例如:一所大学舞蹈系主任金某,利用舞蹈专业招生考试之际,收受考生家长5万元,人为提高该考生的分数。   2、犯罪主体职务层次越来越高   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高校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不仅有科级、处级干部,还有局级干部,并且“一把手”职务犯罪所占比例比较大。同时,涉案金额也有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几万变成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例如,2009年浙江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白某(厅级)、原副校长(副厅级)夏某等因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被判处刑罚。   3、窝案、串案占据高校职务犯罪的比例增加   据检察机关统计,共同犯罪已经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有一显著特征。目前,高校职务犯罪已经由一人隐蔽犯罪的形式转变为团伙共同作案的形式。例如,陕西经贸学院的经济犯罪案件,该案的涉案金额600多万元,涉案人员33人。   二、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高校职务犯罪的形成既有高等学校制度上不健全、监管不力等客观因素,也有涉案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利益的主观因素。   1、制度存在缺陷   许多涉案高校都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现象,许多涉案人员便是抓住了这些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而侵吞学校财产的。此外,高校财务制度不健全并非是高校职务犯罪的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学校本身的制度上。   首先,高校“内部集权化”,许多重大事项只是由少数人组成的领导团体决策,造成了权力失衡。其次,高校的权力具有垄断性。领导人长期在同一岗位,不轮岗,从而滋生了腐败。再次,高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而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使得高校成为腐败的温床。   2、监管措施不力   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管理漏洞的存在,是高校产生腐败的根源。在监管上,一方面,外在监管的缺失给腐败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监管不力又纵容了腐败的产生。内部监管不力主要表现是:第一,对“一把手”监督和管理措施不到位,权力高度集中。第二,监督的途径和渠道不畅通。往往发生重大问题的时候,高校没有建立及时、畅通、有效的途径对发生在学校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处理。   3、缺乏预防措施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缺乏职务犯罪预防机制,高校的纪检、审计等部门不能有效的履行监督职能防止腐败的发生,加上高校对职务犯罪严重性与危害性宣传力度薄弱,很多涉案人员或是因为一念之差,或是抱有侥幸心理做出了违法的事情。   4、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人认为,高等学校的工作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对法律法规都有一定的了解,对行为有正确的判断。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有些高校的老师对法律不了解,法律意识淡薄,很难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例如,某大学教授沃某,他让合作方将本应直接汇到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学费转汇到其妻个人的账户上,供其妻炒股。直到案发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了挪用公款罪。   注释:   田北北.海淀检察院 发布数据,近三年查处高校职务犯罪中――高校特长招生 职务犯罪高发[N].新京报,2010年8月8日,第A08版.   参考文献:   [1]卢拥军.透视国内职务犯罪现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京美主编.高等院校职务犯罪防控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梁经顺,张异.职务犯罪预防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4]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部驻教育部监察局编.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例辨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才常权.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探讨[J].河北法学,2008(7).


相关内容

  • 准确把握纪检监察机关 参与社会管理角色定位
  • 准确把握纪检监察机关 参与社会管理角色定位 来源:2011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11-12-21 10:19:08  被阅次数:169 次  [ 大 中 小 ] 准确把握纪检监察机关  参与社会管理角色定位 文·张跃进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体制机制的转轨期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 ...

  • 试论巡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主力军地位
  • 巡警,即巡逻民警,是依法在公安机关中组建的专司巡逻勤务的人民警察。我市专业巡警队伍从成立以来,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使巡警队伍更好地发挥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预防和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作用,促进巡警队伍和警察勤务工作的规范化 ...

  • 二战后美英法日刑事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 二战后美.英.法.日刑事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张亚飞 2011-12-20 21:35:58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关键词: 刑事政策:重重轻轻:社会防卫:严而不厉:宽严相济 内容提要: 通过对二战以后美.英.法.日四国刑事政策发展历程的回顾,比较四国在二战以后刑事政策 ...

  •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新影响
  •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新影响 江西社会科学 作者:江西省社科院.江西省社联课题组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特别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和关键发展阶段,更是高度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 ...

  • 打造"平安**"调研报告
  • 市"平安**"课题组 平安既是一个地区的形象,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投资环境,我市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都需要一个平安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就市委.市政府打造"平安**"这个课题,深入部分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作了专题 ...

  • 涉外职务犯罪预防刍论
  • 摘 要 涉外职务犯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张.本文从国内.国外或境外以及犯罪嫌疑人本身三个角度分析了涉外职务犯罪的原因,并从制度角度:即构筑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和加强国际刑事合作两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涉外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涉外职务犯罪 预防 合作 作者简介:钱靖静,中国 ...

  •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解读
  •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重大的政治改革;改革后的监察委将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今后的国家机构体制应该是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试点省市的监察委将先完成检察机关反贪等部门的转隶工作;试点省市监察委改革领导小组均由省市委书记任组长. 近日,北京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

  • 从驻狱检察工作出发探讨
  • 结合驻狱检察工作实际 略谈监所检察体制改革 监所检察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最基本的业务之一.近年来,各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认真履行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职能,积极查办监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打击被监管人员的犯罪活动,为促进监管人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

  • 内部审计对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意义
  • 作者:巫仁泽 中国内部审计 2014年05期 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生在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改革发展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