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分析資料、撰寫報告(黃瑞琴,1999)。因此,論文的寫作可說是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故事重現。
Babbie (1998)指出質性研究是針對研究者的研究興趣進行對話,可瞭解受訪者對其生活與經驗的解釋。故本研究擬以大量對研究目的有重要資訊的樣本作質性研究。又質性研究者Patton(1990)曾論及質性研究的抽樣重點是:「樣本一般都很少,甚至只有一個個案(n=1),但需要有深度的(in depth)立意抽樣。」所以,質性研究所抽的樣本,必需是能提供「深度」和「多元社會狀況之廣度」資料為標準,而非量化研究中,以能代表人口並推論到人口母群體的樣本為抽樣。因此質
原則(胡幼慧編,1996)。故本研究採行立意抽樣,選取再生能源產業中對於生質燃料領域有深入研究之學者專家、在職從事本研究領域規劃之政府官員、農政輔導人員以及業者,作為訪談資料之蒐集對象,企圖涵蓋同領域不同面向的多元性思考,內容可兼容並蓄。訪談樣本計有13位,其中代號C8台肥公司已退出生質燃料市場,本研究欲邀請面訪時,受訪對象已表明無進一步資訊可提供,故改以電話訪談,內容並無觸及研究核心,僅得作為背景資料,故實際有效樣本計12位。訪談樣本背景分析表如表4-1。 表4-1 生質燃料專家學者業界訪談樣本一覽表
編碼
A1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生質酒精業者 生質柴油業者 對象類別 能源主管單位 農政主管單位 農會推廣單位 服務單位 經濟部能源局 農委會農糧署 訪談時間 備註 97年3月14日 97年3月2897年5月16日 台南縣學甲鎮農會 97年4月3日 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環境資97年5月12日 生質燃料學者專家 源中心 生質燃料學者專家 原能會核能所 承德油脂公司 新日化公司研發部 鴻潔能源科技公司 世界生物能源公司 生質柴油、生質酒精中油公司企研處 業者 台糖公司糖研所 台灣纖維酒精公司 台肥公司新創事業處 97年5月22日 97年3月31日 97年4月2日 97年5月2日 97年4月15日 97年4月28日 97年4月3日 97年4月2597年4月16日 97年3月20日 電話訪談,背
景參考資料
此外,研究者與受訪者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必須在一種安全尊重的情況下進行,受訪者才能夠把內在的自我經驗與研究者分享,筆者經由寄發訪談邀請信函,並一再透過電話、電郵聯繫之後,敲定訪談時間與地點。囿於研究者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勢必無法進行全面樣本之研究,因此,本研究選取實際負責生質燃
料政策推動之能源局規劃主管1名、主責推動能源作物產銷之農糧署主管1名、實際參與農政推廣具代表性之地方農會推廣股長1名、民間財團法人長期研究生質燃料進程之專家1名及原能會核研所負責生質燃料科研計畫之主管1名;另業者部分,從國內5家已經取得產銷許可的生質柴油廠商中選取具生產實蹟的3家廠商,及1家已投入建廠接近完工的大型廠商;生質酒精廠商部分,因國內尚無專門製造生質酒精的商業廠,透過先期研究,選取國內有意投入生質酒精生產的廠商計3家,已能涵蓋至2011年推動E3的產業現狀,樣本均具有充分之代表性。而質性研究重視小樣本的受訪者所能提供的豐富而具深度之資訊的研究設計,正適合本研究的需要(Patton ,1990)。由於訪談資料部分涉及業者經營成本、策略動向及政策態度,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本研究對受訪者的姓名及職稱採保密方式,訪談紀要之登錄亦以編碼方式處理。
二、訪談方法的選擇
Patton 指出,質性的訪談方式有三種,分別為「非正式的會話訪談」、「一般性訪談導引法」以及「標準化開放式訪談」(吳芝儀、李奉儒,1995:227-233):
(一) 非正式的會話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
此種訪談方式完全取決於互動的自然流程中問題的自然性顯現,一般而
言,訪談的發生係為一持續參與觀察實地工作的部分。在非正式的會話訪談期間,被訪談的人可能甚至不知道他們正在被訪談。
(二) 一般性訪談導引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
包括一組提綱挈領的論題,論題不必依照任何特定的次序,訪談引導只單
純作為訪談期間的基本清單,以確信所有關聯的主題均已含括其中。訪談者必須在真實的訪談情境中因應特定的受訪者,調整問題的字組和次序。
(三) 標準化開放式訪談(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
包括一組經過小心謹慎、字斟句酌和組織的問題,意圖讓每位受訪者歷經相
同的程序,並以同樣字組的相同問題詢問每一位受訪者。此法可降低訪談產生偏差的可能性,但也相對的降低受訪者的彈性和自發性。
此外,Miller與Crabtree(1992)指出,訪談法(interviewing)可分為「非結構式」、「半結構式」與「結構式」的訪談(胡幼慧編,1996:150-151):
(一) 非結構式訪談:往往是以日常生活閒聊式或知情人士/專家訪談式取得內情。
(二) 半結構式訪談:以「訪談大綱」來進行訪談。對象可能是個人或團體。 個人
訪談即所謂的「深入訪談法」(in depth interview)。而團體訪談即所謂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深入方式是指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入探問。
(三) 結構式訪談:有累積分類、排序法等進一步澄清認知或決策活動的研究技術。 綜上,本研究係採取「一般性訪談導引法」併同「半結構式訪談」。在訪談過程中雖有訪談大綱之設計,但並非完全照著問題的次序進行,而是按照訪談大綱之架構,針對受訪者之研究專長兼以較輕鬆的方式進行「深度訪談」,儘可能解除受訪者之心防,讓其知無不盡地陳述經驗資訊。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文研究架構(如圖4-1):
圖4-1:本文研究架構圖
第三節 訪談大綱與訪談實施步驟
一、訪談大綱
依據研究問題及訪談研究架構將之分成環保、經濟、農業科技、能源、產業、政策工具配套等6個構面設定訪談主題,主題下設計相關聯的子題,藉由各子題的串聯,作為主題訪談的參考依據,發展成訪談大綱。深度訪談針對不同的受訪對象區分為3類,就其專長及研究背景挑選訪談題目,因此設計成A、B、C三種訪談大綱(如附錄1,頁143-147),大綱A 針對能源政策規劃者;大綱B 針對農業部門主管、推廣單位及科研單位專家;大綱C 則特別針對生質燃料的生產廠商,務使訪談能真正觸及受訪者深層面的意見,回應本研究之主題。
二、訪談實施步驟
訪談之實施,首先依據本研究需求將國內有關生質燃料領域之政府機關主管、業務主辦、生產業者(含農會推廣單位)及相關學者、專家等羅列訪談名單,並依受訪意願等因素,挑選合宜的訪談對象,訪談12名。訪談時間自97年3月14日起,至97年5月22日止,含約訪時間,進行約3個月。透過訪談,誘發受訪之專家學者及業者提供更多亟具建設性之意見及策略建言。
深度訪談研究方式適用於小樣本,研究過程頗為耗時,蒐集資料者需接受過訓練,資料分析與解釋比較主觀,實施程序不容易標準化,研究資料的信度與效度也不容易檢驗,但對研究問題較能夠做深入的剖析(葉重新,2001)。它不操弄變項、驗證假設或回答問題、而是從情境脈絡中研究對象本身來探討當事者的觀點、及人們解釋經驗的過程,它強調社會現象的存在,來自個人或團體對社會現象的主觀認知,從個人的立場去了解和體驗社會現象 (郭明德,1998) 。
訪談後即進行訪談紀要(重點稿)之內容整理(如附錄2,頁149-202),最後藉由訪談內容與本研究蒐集資料進行對話及檢驗,呈現真實的脈絡情境,有助於本研究分析政策內容與業界期待之落差,並從中研擬可行的解決方案與建議。
第四節 三角校正法之檢驗
質性研究曾被部分學者認定為過於主觀,亦即同一筆資料可能會因不同人所作詮釋而有差異,因此,必須講求運用多種方法、多種資料來源或多個研究者的向度來增強資料間的相互效度驗證,因此三角校正法或稱三角測量法(Triangulation)乃應運而生。
三角校正法(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2007:364-366)乃是結合諸多不同取徑的校正方式,例如:結合各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研究團隊、不同時間與地點之場域,或是處理研究對象之不同理論觀點等,藉以取代效度與信度等傳統判準。透過這種有別於傳統效度思維導向的另類檢核方式,各種質性方法論的實施過程與結果,不論是在涵蓋範圍、深度與一致性等方面,都能夠獲得有效地提升。
Denzin(1989,pp237-241)區分了四種意涵的三角校正:(1)資料來源的三角校正;(2)調查人員的三角校正;(3)理論的三角校正;(4)方法論的三角校正。本研究為提高深度訪談之研究深度及正確性,兼顧研究方法上之信度與效度,茲採用Denzin 之三角校正法進行檢驗,敘述如下:
一、 方法論三角校正(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
法、訪談法及比較分析法,來釐清生質燃料產業發展的問題及現象,並藉以達成本研究之目的。並在訪談大綱中混合使用問卷題項,以獲取影響生質燃料發展的關鍵要素及策略作法之結果,亦即本研究意圖以不同研究方法蒐集資料,以檢驗研究發現之一致性。
二、 資料來源三角校正(Data Sources Triangulation):本研究之12位受訪
者,均由同一研究者(本人)以錄音方式透過訪談大綱錄製訪談紀要,經與事先蒐集相關受訪者對於訪談內容曾經發表過之文章或著作,或不同受訪者提供之資訊,進行交叉比對,進而驗證其受訪內容之一致性。本研究係使用同一方法,檢驗不同資料來源之一致性。
三、 調查人員三角校正(Investigator Triangulation):訪談紀要摘錄後,為
求確認其真實性與避免人工整理之誤差,對於語意不明或需再確認者,即
將整理後之資料再與受訪者進行確認,務求精確表述受訪者所欲表達之意涵。本研究試圖運用多次分析,重新審視研究發現。
四、 理論觀點三角校正(Theory-Perspective Triangulation):本研究首先以
次級資料分析方法研析各國之發展實例,對照本國發展之現況及可能面對問題之假設,設計本研究訪談大綱,並使受訪者於接受訪談前清楚瞭解本研究架構與意旨,進而得以完整表達受訪之取向。後續以波特(Porter)之五力分析理論作為基礎,SWOT分析方法為輔,探究我國生質燃料產業競爭條件、環境因素及策略擬定。亦指使用多種理論及觀點取向,用來詮釋研究取得之資料,以擴大知識生產的可能性。
錄、分析資料、撰寫報告(黃瑞琴,1999)。因此,論文的寫作可說是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故事重現。
Babbie (1998)指出質性研究是針對研究者的研究興趣進行對話,可瞭解受訪者對其生活與經驗的解釋。故本研究擬以大量對研究目的有重要資訊的樣本作質性研究。又質性研究者Patton(1990)曾論及質性研究的抽樣重點是:「樣本一般都很少,甚至只有一個個案(n=1),但需要有深度的(in depth)立意抽樣。」所以,質性研究所抽的樣本,必需是能提供「深度」和「多元社會狀況之廣度」資料為標準,而非量化研究中,以能代表人口並推論到人口母群體的樣本為抽樣。因此質
原則(胡幼慧編,1996)。故本研究採行立意抽樣,選取再生能源產業中對於生質燃料領域有深入研究之學者專家、在職從事本研究領域規劃之政府官員、農政輔導人員以及業者,作為訪談資料之蒐集對象,企圖涵蓋同領域不同面向的多元性思考,內容可兼容並蓄。訪談樣本計有13位,其中代號C8台肥公司已退出生質燃料市場,本研究欲邀請面訪時,受訪對象已表明無進一步資訊可提供,故改以電話訪談,內容並無觸及研究核心,僅得作為背景資料,故實際有效樣本計12位。訪談樣本背景分析表如表4-1。 表4-1 生質燃料專家學者業界訪談樣本一覽表
編碼
A1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生質酒精業者 生質柴油業者 對象類別 能源主管單位 農政主管單位 農會推廣單位 服務單位 經濟部能源局 農委會農糧署 訪談時間 備註 97年3月14日 97年3月2897年5月16日 台南縣學甲鎮農會 97年4月3日 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環境資97年5月12日 生質燃料學者專家 源中心 生質燃料學者專家 原能會核能所 承德油脂公司 新日化公司研發部 鴻潔能源科技公司 世界生物能源公司 生質柴油、生質酒精中油公司企研處 業者 台糖公司糖研所 台灣纖維酒精公司 台肥公司新創事業處 97年5月22日 97年3月31日 97年4月2日 97年5月2日 97年4月15日 97年4月28日 97年4月3日 97年4月2597年4月16日 97年3月20日 電話訪談,背
景參考資料
此外,研究者與受訪者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必須在一種安全尊重的情況下進行,受訪者才能夠把內在的自我經驗與研究者分享,筆者經由寄發訪談邀請信函,並一再透過電話、電郵聯繫之後,敲定訪談時間與地點。囿於研究者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勢必無法進行全面樣本之研究,因此,本研究選取實際負責生質燃
料政策推動之能源局規劃主管1名、主責推動能源作物產銷之農糧署主管1名、實際參與農政推廣具代表性之地方農會推廣股長1名、民間財團法人長期研究生質燃料進程之專家1名及原能會核研所負責生質燃料科研計畫之主管1名;另業者部分,從國內5家已經取得產銷許可的生質柴油廠商中選取具生產實蹟的3家廠商,及1家已投入建廠接近完工的大型廠商;生質酒精廠商部分,因國內尚無專門製造生質酒精的商業廠,透過先期研究,選取國內有意投入生質酒精生產的廠商計3家,已能涵蓋至2011年推動E3的產業現狀,樣本均具有充分之代表性。而質性研究重視小樣本的受訪者所能提供的豐富而具深度之資訊的研究設計,正適合本研究的需要(Patton ,1990)。由於訪談資料部分涉及業者經營成本、策略動向及政策態度,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本研究對受訪者的姓名及職稱採保密方式,訪談紀要之登錄亦以編碼方式處理。
二、訪談方法的選擇
Patton 指出,質性的訪談方式有三種,分別為「非正式的會話訪談」、「一般性訪談導引法」以及「標準化開放式訪談」(吳芝儀、李奉儒,1995:227-233):
(一) 非正式的會話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
此種訪談方式完全取決於互動的自然流程中問題的自然性顯現,一般而
言,訪談的發生係為一持續參與觀察實地工作的部分。在非正式的會話訪談期間,被訪談的人可能甚至不知道他們正在被訪談。
(二) 一般性訪談導引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
包括一組提綱挈領的論題,論題不必依照任何特定的次序,訪談引導只單
純作為訪談期間的基本清單,以確信所有關聯的主題均已含括其中。訪談者必須在真實的訪談情境中因應特定的受訪者,調整問題的字組和次序。
(三) 標準化開放式訪談(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
包括一組經過小心謹慎、字斟句酌和組織的問題,意圖讓每位受訪者歷經相
同的程序,並以同樣字組的相同問題詢問每一位受訪者。此法可降低訪談產生偏差的可能性,但也相對的降低受訪者的彈性和自發性。
此外,Miller與Crabtree(1992)指出,訪談法(interviewing)可分為「非結構式」、「半結構式」與「結構式」的訪談(胡幼慧編,1996:150-151):
(一) 非結構式訪談:往往是以日常生活閒聊式或知情人士/專家訪談式取得內情。
(二) 半結構式訪談:以「訪談大綱」來進行訪談。對象可能是個人或團體。 個人
訪談即所謂的「深入訪談法」(in depth interview)。而團體訪談即所謂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深入方式是指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入探問。
(三) 結構式訪談:有累積分類、排序法等進一步澄清認知或決策活動的研究技術。 綜上,本研究係採取「一般性訪談導引法」併同「半結構式訪談」。在訪談過程中雖有訪談大綱之設計,但並非完全照著問題的次序進行,而是按照訪談大綱之架構,針對受訪者之研究專長兼以較輕鬆的方式進行「深度訪談」,儘可能解除受訪者之心防,讓其知無不盡地陳述經驗資訊。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文研究架構(如圖4-1):
圖4-1:本文研究架構圖
第三節 訪談大綱與訪談實施步驟
一、訪談大綱
依據研究問題及訪談研究架構將之分成環保、經濟、農業科技、能源、產業、政策工具配套等6個構面設定訪談主題,主題下設計相關聯的子題,藉由各子題的串聯,作為主題訪談的參考依據,發展成訪談大綱。深度訪談針對不同的受訪對象區分為3類,就其專長及研究背景挑選訪談題目,因此設計成A、B、C三種訪談大綱(如附錄1,頁143-147),大綱A 針對能源政策規劃者;大綱B 針對農業部門主管、推廣單位及科研單位專家;大綱C 則特別針對生質燃料的生產廠商,務使訪談能真正觸及受訪者深層面的意見,回應本研究之主題。
二、訪談實施步驟
訪談之實施,首先依據本研究需求將國內有關生質燃料領域之政府機關主管、業務主辦、生產業者(含農會推廣單位)及相關學者、專家等羅列訪談名單,並依受訪意願等因素,挑選合宜的訪談對象,訪談12名。訪談時間自97年3月14日起,至97年5月22日止,含約訪時間,進行約3個月。透過訪談,誘發受訪之專家學者及業者提供更多亟具建設性之意見及策略建言。
深度訪談研究方式適用於小樣本,研究過程頗為耗時,蒐集資料者需接受過訓練,資料分析與解釋比較主觀,實施程序不容易標準化,研究資料的信度與效度也不容易檢驗,但對研究問題較能夠做深入的剖析(葉重新,2001)。它不操弄變項、驗證假設或回答問題、而是從情境脈絡中研究對象本身來探討當事者的觀點、及人們解釋經驗的過程,它強調社會現象的存在,來自個人或團體對社會現象的主觀認知,從個人的立場去了解和體驗社會現象 (郭明德,1998) 。
訪談後即進行訪談紀要(重點稿)之內容整理(如附錄2,頁149-202),最後藉由訪談內容與本研究蒐集資料進行對話及檢驗,呈現真實的脈絡情境,有助於本研究分析政策內容與業界期待之落差,並從中研擬可行的解決方案與建議。
第四節 三角校正法之檢驗
質性研究曾被部分學者認定為過於主觀,亦即同一筆資料可能會因不同人所作詮釋而有差異,因此,必須講求運用多種方法、多種資料來源或多個研究者的向度來增強資料間的相互效度驗證,因此三角校正法或稱三角測量法(Triangulation)乃應運而生。
三角校正法(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2007:364-366)乃是結合諸多不同取徑的校正方式,例如:結合各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研究團隊、不同時間與地點之場域,或是處理研究對象之不同理論觀點等,藉以取代效度與信度等傳統判準。透過這種有別於傳統效度思維導向的另類檢核方式,各種質性方法論的實施過程與結果,不論是在涵蓋範圍、深度與一致性等方面,都能夠獲得有效地提升。
Denzin(1989,pp237-241)區分了四種意涵的三角校正:(1)資料來源的三角校正;(2)調查人員的三角校正;(3)理論的三角校正;(4)方法論的三角校正。本研究為提高深度訪談之研究深度及正確性,兼顧研究方法上之信度與效度,茲採用Denzin 之三角校正法進行檢驗,敘述如下:
一、 方法論三角校正(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
法、訪談法及比較分析法,來釐清生質燃料產業發展的問題及現象,並藉以達成本研究之目的。並在訪談大綱中混合使用問卷題項,以獲取影響生質燃料發展的關鍵要素及策略作法之結果,亦即本研究意圖以不同研究方法蒐集資料,以檢驗研究發現之一致性。
二、 資料來源三角校正(Data Sources Triangulation):本研究之12位受訪
者,均由同一研究者(本人)以錄音方式透過訪談大綱錄製訪談紀要,經與事先蒐集相關受訪者對於訪談內容曾經發表過之文章或著作,或不同受訪者提供之資訊,進行交叉比對,進而驗證其受訪內容之一致性。本研究係使用同一方法,檢驗不同資料來源之一致性。
三、 調查人員三角校正(Investigator Triangulation):訪談紀要摘錄後,為
求確認其真實性與避免人工整理之誤差,對於語意不明或需再確認者,即
將整理後之資料再與受訪者進行確認,務求精確表述受訪者所欲表達之意涵。本研究試圖運用多次分析,重新審視研究發現。
四、 理論觀點三角校正(Theory-Perspective Triangulation):本研究首先以
次級資料分析方法研析各國之發展實例,對照本國發展之現況及可能面對問題之假設,設計本研究訪談大綱,並使受訪者於接受訪談前清楚瞭解本研究架構與意旨,進而得以完整表達受訪之取向。後續以波特(Porter)之五力分析理論作為基礎,SWOT分析方法為輔,探究我國生質燃料產業競爭條件、環境因素及策略擬定。亦指使用多種理論及觀點取向,用來詮釋研究取得之資料,以擴大知識生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