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黄河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形区、注入海洋、长度、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流的分界点;
2. 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 能解释黄河各河段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黄河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尤其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探究黄河各河段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出示故事,指名读)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也曾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今天的黄河是什么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黄河的治理》(板书课题)。
二、诱思导学
(一)、黄河的概况
1. 位置(出示中国地图):说说黄河在中国的位置
2. 长度:根据下表的数据,分析说明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3. 发源地、注入海:
流经主要地形区: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支流:
(学生读图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图、读图,能够从地图中获
取地理信息。)
过渡:黄河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黄河的贡献(功)
提问:根据你对黄河的认识,小组内说说黄河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1. 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承转)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历经5464千米的路程,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2. 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问)假如你是一位水电工程设计师,你觉得应将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
(播放视频)上游峡谷、上游水电站、中下游水利枢纽、黄河水能的阶梯开发
(讲解)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合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出示)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 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展示:“引黄灌溉工程”、素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
和“河套平原”以及我国二大平原——华北平原。
(出示)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4. 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播放视频)
(出示)壶口瀑布
同学们课下再搜集黄河在其他方面的奉献
(承转)千百年来,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加上儿女无度的索取,已经使母亲河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使我们的母亲河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黄河的忧患(过)及治理
1. 上游:荒漠化严重——还草还林
(播放视频上游景观)讲解:当地藏族同胞们说,10年前,这里的青草高高的,小羊进去都找不着,而现在这里的牧草连脚面也埋不住,很多地方还裸露出了地表。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观察比较图片并分析成因,说说上游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
② 人为原因:过渡放牧。
(小结)黄河上游大多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过度放牧,草原退化,荒漠化严重,植被缺乏,涵养水分的能力则大大降低,河流呈萎缩态势,黄河上游的水量在逐年减少。 (转折)上游如此,那么,黄河中游的状况如何呢?
2.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
①资料一:“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了375千克的肥料。难怪外国朋友惊讶的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②根据下表,思考问题
a 、黄河泥沙量在上、中、下游有何变化?
b 、为什么在中游泥沙剧增,流经了什么地区?
(播放视频)“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
(学生结合视频,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毁林毁草
(承转)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出黄土高原,进入下游,会怎么样? c 、为什么在下游泥沙减少了?
(播放视频)黄河“地上河”示意图、洪水泛滥图
资料二:“痛苦的记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学生根据分析说说中游和下游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3. 下游“地上河”,洪水、改道——加筑堤坝、疏通河道
4. 断流——节约用水、水量调度
(学生根据数据和中国年降水量图分析断流的原因及对策) ①气候干旱②人类对黄河水的过度利用。
(提问)黄河断流了会怎么样?(学生积极思考并思考问题) (介绍)黄河断流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养育着1.4亿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1997年,仅华北地区各城市因缺水造成的工农业损失达2000亿元!黄河断流,意味着黄河流域的命脉断了。
5. 凌汛(上下游)——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大家注意看黄河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流动的河段,那么到了冬季要结冰的季
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利用已有纬度与气温的相关知识分析、探究)
(提问)除冬初外,还有什么时候容易形成凌汛?——(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承转)前面我们分析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我们的“母亲河”正陷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我们该认真思考。
三、拓展探究:
保护母亲河,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就黄河某部分河段出现的某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案,然后派出一名代表说明本组讨论结果。通过小组讨论,从彼此的思维、表达中取长补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归纳梳理: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学生概括这节课内容,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承转)对环境的忧患与反思使我们一再问自己:当“母亲河”断流,当家园被黄沙掩盖,我们民族的生生不息将何以为继?治理黄河,保护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与自然持续和谐相处!
五、课堂训练
1.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
和“海”分别是指()
A. 喜马拉雅山、渤海 B. 昆仑山、黄海
C. 巴颜喀拉山、渤海 D. 冈底斯山、黄海
2. 读“黄河流域图”,分析回答:
(1)图中字母A 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
(2)黄河以河口作为上、中游的分界点,请用字母C 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3)黄河忧患在上游的主要表现是 、 。
(4)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你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在中游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黄河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形区、注入海洋、长度、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流的分界点;
2. 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 能解释黄河各河段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黄河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尤其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探究黄河各河段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出示故事,指名读)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也曾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今天的黄河是什么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黄河的治理》(板书课题)。
二、诱思导学
(一)、黄河的概况
1. 位置(出示中国地图):说说黄河在中国的位置
2. 长度:根据下表的数据,分析说明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3. 发源地、注入海:
流经主要地形区: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支流:
(学生读图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图、读图,能够从地图中获
取地理信息。)
过渡:黄河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黄河的贡献(功)
提问:根据你对黄河的认识,小组内说说黄河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1. 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承转)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历经5464千米的路程,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2. 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问)假如你是一位水电工程设计师,你觉得应将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
(播放视频)上游峡谷、上游水电站、中下游水利枢纽、黄河水能的阶梯开发
(讲解)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合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出示)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 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展示:“引黄灌溉工程”、素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
和“河套平原”以及我国二大平原——华北平原。
(出示)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4. 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播放视频)
(出示)壶口瀑布
同学们课下再搜集黄河在其他方面的奉献
(承转)千百年来,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加上儿女无度的索取,已经使母亲河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使我们的母亲河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黄河的忧患(过)及治理
1. 上游:荒漠化严重——还草还林
(播放视频上游景观)讲解:当地藏族同胞们说,10年前,这里的青草高高的,小羊进去都找不着,而现在这里的牧草连脚面也埋不住,很多地方还裸露出了地表。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观察比较图片并分析成因,说说上游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
② 人为原因:过渡放牧。
(小结)黄河上游大多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过度放牧,草原退化,荒漠化严重,植被缺乏,涵养水分的能力则大大降低,河流呈萎缩态势,黄河上游的水量在逐年减少。 (转折)上游如此,那么,黄河中游的状况如何呢?
2.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
①资料一:“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了375千克的肥料。难怪外国朋友惊讶的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②根据下表,思考问题
a 、黄河泥沙量在上、中、下游有何变化?
b 、为什么在中游泥沙剧增,流经了什么地区?
(播放视频)“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
(学生结合视频,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毁林毁草
(承转)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出黄土高原,进入下游,会怎么样? c 、为什么在下游泥沙减少了?
(播放视频)黄河“地上河”示意图、洪水泛滥图
资料二:“痛苦的记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学生根据分析说说中游和下游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3. 下游“地上河”,洪水、改道——加筑堤坝、疏通河道
4. 断流——节约用水、水量调度
(学生根据数据和中国年降水量图分析断流的原因及对策) ①气候干旱②人类对黄河水的过度利用。
(提问)黄河断流了会怎么样?(学生积极思考并思考问题) (介绍)黄河断流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养育着1.4亿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1997年,仅华北地区各城市因缺水造成的工农业损失达2000亿元!黄河断流,意味着黄河流域的命脉断了。
5. 凌汛(上下游)——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大家注意看黄河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流动的河段,那么到了冬季要结冰的季
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利用已有纬度与气温的相关知识分析、探究)
(提问)除冬初外,还有什么时候容易形成凌汛?——(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承转)前面我们分析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我们的“母亲河”正陷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我们该认真思考。
三、拓展探究:
保护母亲河,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就黄河某部分河段出现的某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案,然后派出一名代表说明本组讨论结果。通过小组讨论,从彼此的思维、表达中取长补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归纳梳理: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学生概括这节课内容,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承转)对环境的忧患与反思使我们一再问自己:当“母亲河”断流,当家园被黄沙掩盖,我们民族的生生不息将何以为继?治理黄河,保护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与自然持续和谐相处!
五、课堂训练
1.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
和“海”分别是指()
A. 喜马拉雅山、渤海 B. 昆仑山、黄海
C. 巴颜喀拉山、渤海 D. 冈底斯山、黄海
2. 读“黄河流域图”,分析回答:
(1)图中字母A 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
(2)黄河以河口作为上、中游的分界点,请用字母C 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3)黄河忧患在上游的主要表现是 、 。
(4)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你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在中游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