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民参与

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Zhenr.zhou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

itteeNMunicilp8JCommo.6,2010(Sum。108)

政治与公共管理

略论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民参与

赵艳萍

(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新闻传媒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实际上是被排斥的。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提倡公民参

与以确保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更多的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所需的回应。只有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服务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046—02

逊就警示了公民参与日常行政管理活动的危险性:

“对政府日常工作细节的监督和政府日常管理措施的选择直接施加公众批评,这无疑是一种愚蠢的妨害。”因此,在政治行政二元结构中,公民参与并没有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2.对官僚制的崇拜。当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将追求组织效率作为奋斗目标时,作为技术与理性工具的官僚制很好地胜任了这一使命。官僚制与政治行政二元结构的组织原则实现了最优的组合和默契,并担当了政府组织效率实现机制的最佳组织载体。非人格化、层级化、专职化成为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金科玉律。然而,官僚制与公民参与之间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的,即便是官僚制理论的创始者韦伯本人也承认,官僚制是对民主的威胁。政治学家米歇尔斯甚至将官僚制看成是寡头统治的同义词,他将官僚制描述为继承性的寡头政治和保守的组织机构,官僚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统治政权,而且毫无例外地和社会上最有权势的利益集团勾结在一起。因此,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是没有地位町言的。

二、新公共行政:广泛的公民参与

新公共行政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这是一个标志着社会骚动、对政府持不信任且持敌视态度的年代。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与公共管理的理念相关。在此之前,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普遍强调以效率为行政的终极目标,而平等与公正等问题在该理论中则长期被忽视。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权运动,该运动的标的之一直接指向政府的公共管理,要求进行行政改革以使公共行政更为“合法化”。这场运动直接导致了传统时期对公共行政观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我国构建公共管理体系的政治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公民参与并没有得到贯穿始终的重视。相应地,在不同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政府管理模式中,公民参与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一致。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具有霞要的作用。

一、传统行政管理:被排斥的公民参与

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之所以被排斥,与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在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中,政治与行政被界定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政治是制定法律和公共政策的过程,包含着民主的种种程序(如意见表达、投票和政党活动等),政治的宪政活动为政府行政提供行为限制与秩序;行政则是详细、系统地执行法律和公共政策的过程,包含着政府机构及其程序。政府行政以自身的运作规律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行政学研究的目标,首先在于弄清楚政府能够承担什么任务,其次在于探索政府怎样才能尽可能高效率、低消耗地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而古德诺则将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并认为必须将行政置于政治的控制之下,但政治控制不应超过它用以保证国家意志执行的限度,否则,真正国家意志的自由表达就会发生困难,执行也就没有效率了一-。在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政治行政二元结构中,公民参与属于政治范畴。公共行政组织外的世界被认为是外部世界,因为行政组织是通过审议、过程和管理来寻求一个最佳方法的答案,而外部人员和其他组织则统统被认为是对这一理性过程的损害一1。为此,行政管理的鼻祖伍德罗威尔

收稿日期:2010—09—13

作者简介:赵艳萍(1976一),女,湖南湘潭人,管理硕士,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新闻传媒系讲师。

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Zhenr.zhou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

itteeNMunicilp8JCommo.6,2010(Sum。108)

政治与公共管理

略论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民参与

赵艳萍

(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新闻传媒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实际上是被排斥的。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提倡公民参

与以确保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更多的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所需的回应。只有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服务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046—02

逊就警示了公民参与日常行政管理活动的危险性:

“对政府日常工作细节的监督和政府日常管理措施的选择直接施加公众批评,这无疑是一种愚蠢的妨害。”因此,在政治行政二元结构中,公民参与并没有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2.对官僚制的崇拜。当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将追求组织效率作为奋斗目标时,作为技术与理性工具的官僚制很好地胜任了这一使命。官僚制与政治行政二元结构的组织原则实现了最优的组合和默契,并担当了政府组织效率实现机制的最佳组织载体。非人格化、层级化、专职化成为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金科玉律。然而,官僚制与公民参与之间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的,即便是官僚制理论的创始者韦伯本人也承认,官僚制是对民主的威胁。政治学家米歇尔斯甚至将官僚制看成是寡头统治的同义词,他将官僚制描述为继承性的寡头政治和保守的组织机构,官僚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统治政权,而且毫无例外地和社会上最有权势的利益集团勾结在一起。因此,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是没有地位町言的。

二、新公共行政:广泛的公民参与

新公共行政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这是一个标志着社会骚动、对政府持不信任且持敌视态度的年代。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与公共管理的理念相关。在此之前,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普遍强调以效率为行政的终极目标,而平等与公正等问题在该理论中则长期被忽视。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权运动,该运动的标的之一直接指向政府的公共管理,要求进行行政改革以使公共行政更为“合法化”。这场运动直接导致了传统时期对公共行政观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我国构建公共管理体系的政治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公民参与并没有得到贯穿始终的重视。相应地,在不同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政府管理模式中,公民参与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一致。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具有霞要的作用。

一、传统行政管理:被排斥的公民参与

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之所以被排斥,与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在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中,政治与行政被界定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政治是制定法律和公共政策的过程,包含着民主的种种程序(如意见表达、投票和政党活动等),政治的宪政活动为政府行政提供行为限制与秩序;行政则是详细、系统地执行法律和公共政策的过程,包含着政府机构及其程序。政府行政以自身的运作规律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行政学研究的目标,首先在于弄清楚政府能够承担什么任务,其次在于探索政府怎样才能尽可能高效率、低消耗地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而古德诺则将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并认为必须将行政置于政治的控制之下,但政治控制不应超过它用以保证国家意志执行的限度,否则,真正国家意志的自由表达就会发生困难,执行也就没有效率了一-。在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政治行政二元结构中,公民参与属于政治范畴。公共行政组织外的世界被认为是外部世界,因为行政组织是通过审议、过程和管理来寻求一个最佳方法的答案,而外部人员和其他组织则统统被认为是对这一理性过程的损害一1。为此,行政管理的鼻祖伍德罗威尔

收稿日期:2010—09—13

作者简介:赵艳萍(1976一),女,湖南湘潭人,管理硕士,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新闻传媒系讲师。


相关内容

  • 略论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权
  • 略论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权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摘要]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

  • 略论道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 略论道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作者:杨义芹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第05期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和要求,道德治理能力的提高意在其中.道德治理可以从目的论角度和手段论角度两个方面来理解,承担"扬善"和& ...

  • 略论土地征收侵权责任的特征
  • 土地征收侵权责任是征收权人(国家)不法行使征收权侵害征收相对人(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本文对其特征做一简单探讨. 土地征收侵权责任是一种混合责任 行政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是一个行政法学的概念.行政侵权责任即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由于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行政相对人的 ...

  • 略论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 略论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内容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生成是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生成性课堂一改传统课堂教学单纯追求"完美性"的弊端.本着为每一个学生发长的宗旨,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的增殖和学生潜能的掌控.生成并 ...

  • 略论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 摘要: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生态伦理学家,也是最早系统深入地研究整体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家.他在其遗著<沙乡年鉴>中,提出了"荒野的价值"与"大地伦理" 等生态伦理理论,集中阐述了其生态整体主义的理论体系.本文正是对利奥波德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形 ...

  • 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观念的转变
  • 作者:郭如瑾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03期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只有健全的法制,才会有健康的市场.所以这种经济体制的转换,对我国九十年代的法制健全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 ...

  • 0802略论职业教育现代化
  • 职业教育现代化意义与选择 徐宗华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内容摘要:职业教育现代化是适应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完善现代化教 育体系的需要,是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其模式选择从人力开发转向智力 开发,从终结学习转向终生学习,从能力本位转向人格本位,从学校模式 ...

  • 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 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1) 沈宗灵 [关键词]罗马法 罗马法在历史上曾起过重大作用,对当前资产阶级各国的法律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它也有过不少精辟论述.本文试图说明罗马法的历史发展,罗马法作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实质,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中的作用以及罗马法传统 ...

  • 浅谈中国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作者简介:姚丽,1991.01-),女,汉,辽宁省锦州市,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 摘 要: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只有针对大学生这类人群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公民意识教育制度和方法 ...